Workflow
国有企业
icon
搜索文档
人大常委会丨守好“家底” 深化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晒出“成绩单”
新华网· 2025-10-27 09:13
国有资产规模概况(截至2024年底) - 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达401.7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为109.4万亿元 [1][4] - 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达487.9万亿元,国有金融资本权益为33.9万亿元 [1][4] -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为68.2万亿元,净资产为55.4万亿元 [1][4] - 国有土地总面积达52413万公顷,2024年水资源总量为31123亿立方米 [1][4] 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五年增长趋势 - 过去5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长11.4%,负债总额年均增长11.7%,国有资本权益总额年均增长11.0% [1] -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保持在65%以内 [1] 资产管理和改革方向 - 健全国资国企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国有金融资本产权管理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 - 下一步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并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科技创新 [2] - 未来将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2]
刚刚,重磅来了!401.7万亿、487.9万亿!
中国基金报· 2025-10-26 15:20
国有资产总体规模 - 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01.7万亿元 [2] - 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国有资本权益109.4万亿元 [2] - 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87.9万亿元 [2] - 国有金融企业国有资本权益33.9万亿元 [2] 行政事业性与自然资源资产 -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68.2万亿元 [6] - 国有土地总面积52413万公顷 [6] - 2024年水资源总量31123亿立方米 [6] 资产管理情况 - 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3] - 坚决管好、用好全体人民的共同宝贵财富 [3]
湖北盘活“三资”改革引燃股市 国资证券化有望重塑地方国企价值
新京报· 2025-10-25 10:42
湖北省国有“三资”改革原则与背景 - 湖北省领导提出国有“三资”改革三项原则,即“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1] - 该原则体现了地方政府在新时代背景下盘活存量、提升效率、扩大有效投资的迫切要求和创新思路[1] - 202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开启了盘活“三资”的政策大周期,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也出台了政策性文件[3] 国有“三资”的具体内涵与范围 - “三资”指国有企业存量资源、资产、资金[3] - 清查处置范围包括五类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产业园区持有的实物、债权、股权、特许经营权、未来收益权资产)、六类国有资源(土地、矿产、林业、水利、能源、数据资源)以及两类国有资金(低效和闲置国有资金)[3][4] 改革实践与操作路径 - 湖北省“三资”改革已形成清晰逻辑框架和操作路径,涵盖矿产资源储备利用、林业资源经营方式创新、水工程运营潜能激活及风光发电资源高效利用等[5] - 实践案例包括将自然资源如矿山、河沙统一管理变为资本,集中管理培训中心和招待所,以及将无形资产作为股权进行融资或开展经营活动[6] - 资产证券化并非指所有资产都要上市,而是可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作为股份或股权来共同发展[6] 改革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与融资方式转变 - 湖北省的表态引发了A股市场中湖北国资概念股的强势表现,市场预计地方国有“三资”盘活行动将进入实质性加速阶段[1][7] - 改革被视为可能引发A股价值重估行情,并为财政资金形成长期、可持续的“第二增长曲线”[7] - 地方国有企业应摆脱对土地财政模式的依赖,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并可通过设立母基金撬动市场化子基金,放大国有资金杠杆效应[8] 改革的关键执行要点 - 对于“资金杠杆化”,需把握“适度”原则,建立严格的国企负债率监控预警体系,并实行差异化管控,严禁采用“明股实债”等隐性融资方式[2] - 执行中需坚持“分类施策”,对公益类、商业类等不同功能企业采取不同改革路径、范围和尺度[2] - 需强化“全过程监督”,建立覆盖资源评估、资产定价、证券发行、资金使用、风险管理的全链条监督体系[2]
被指出国有资产管理不严等问题,审计点名东莞两家国企
南方都市报· 2025-10-23 20:08
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概况 - 审计对象为福地公司等2家企业资产管理情况 [2] 重大事项决策问题 - 1家企业在2022至2023年期间有6次购买金融产品未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2] - 2家企业降本增效工作落实不到位 未及时清理处置低效无效下属企业或股权 [2] 参股公司监管问题 - 1家企业未及时完成参股公司股权变更手续 期间未对其经营或财务情况进行监管 [2] - 该企业委派的董事从未参与相关会议决策 [2] - 1家企业有10家参股公司的派出人员未按职责要求推动召开董事会和股东(大)会 [2] 国有资产管理问题 - 1家企业有1.96万平方米土地和0.64万平方米物业长期闲置 [2] - 1家企业有380.25万元资产账实不符 [2] - 该企业有涉及资产原值4474.36万元的17项房产未取得合法权属 [2]
省国资委举办深化改革发展专题培训班
辽宁日报· 2025-09-18 09:16
国资国企改革进展与成效 - 全省国资国企稳增长基础逐步夯实,国资布局持续优化,国企改革不断深化提升,成为辽宁全面振兴的硬支撑 [1] - 当前正处于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需全面梳理十四五工作情况并科学谋划未来5年工作 [1] 未来发展战略与重点任务 - 全省国资国企系统需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打造具有辽宁辨识度的央地合作新模式,将创新思想贯穿改革全过程 [1] - 大力推进穿透式国资监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 [1] - 充分彰显辽宁国企情怀、长子情怀、工业情怀,切实在辽宁全面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培训参与情况 - 各市、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相关负责同志,省属企业和重要子企业、各市国资委和市属重点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培训 [1] - 副省长王利波出席开班式并讲话 [2]
北海10家国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广西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8-31 08:38
公司财务表现 - 北海市国资委监管的10家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452.98亿元,同比增长11.07% [1] -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9.8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2.80% [1] - 市属监管企业资产负债率维持在35%左右,为广西最低水平 [1] 改革举措与监管优化 - 北海市出台10项制度,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2] - 将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215项存量资产划转给市恒业集团经营管理,通过三轮抵押融资筹集资金6195万元 [2] - 召开政金企融资对接会,推动5家国有企业与5家金融机构签订总金额3.899亿元的融资合作协议 [2] 监管体系与技术应用 - 在全区率先上线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实现对10家监管企业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监督 [2] - 运用资金在线监管系统对监管企业资金流水进行T-1模式实时监测,并对超负债警戒线等风险进行预警 [2]
王小鲁:不赞成刺激消费的提法
搜狐财经· 2025-08-29 13:19
消费与投资结构失衡 - 2023年全国最终消费占GDP的53% 居民消费仅占37% 消费率严重过低而投资率过高[1] - 民间消费需求疲软 多个领域产能过剩 企业销售困难[1] - 仅依靠增发信贷和货币刺激会加剧结构失衡 需根本性反思政策方向[1]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 大银行向小企业贷款因信息不对称和风险高 需提高利率对冲风险[1] - 国有大银行主导金融市场 小型民间金融机构受体制限制难以发展[2] - 全国金融机构220万亿元贷款利差达2.85个百分点 利差收入6.3万亿元[5] -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万亿元 是金融业利润的两三倍 但就业人数为金融业10倍[5] - 贷款利息支出超10万亿元 金融业利息收入增加直接推高实体经济成本[5] 市场竞争环境不公平 - 垄断行业国企利润上升 竞争性行业民企利润下降 反映竞争条件不公[3]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企贡献26%营收和利润 但占用38%资产和40%负债[6] - 截至2024年4月 私营企业亏损面29% 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达36%[6] - 民企发展面临更多障碍 需防止不公平竞争导致的挤出效应[5] 民生保障与政策转型 - 失业保险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和住房保障需扩大覆盖 政府应承担责任[7] - 积极财政政策应减少低效政府投资 重点解决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8] - 基础设施已总体超前 有效投资空间减少 民生投入可启动消费需求拓展市场[9] - 普惠型公共服务政策比政府投资项目或特惠补贴对拉动需求更有效[7]
福建发布“十四五”改革成绩单:活力迸发,多项改革成果全国领先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17:59
改革成效与战略推进 - 福建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份 在"十四五"期间通过破除体制障碍和机制创新持续增强体制机制活力 [1] -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肯定福建改革创新精神 指出很多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1] 经济体制改革 -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2] - 部署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改革 推动制定《福建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机制 [2] - 营商环境创新改革成效显著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评估蝉联全国第一 营商环境满意率连续4年超85%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组建省委科技委并出台"福建科创20条"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2] - 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和福厦泉自创区建设 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和"人工智能+"行动 [2] - 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实现乡镇和一二三产业全覆盖 牵头制定的科技特派员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5] 区域协调发展 -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深入推进福州都市圈和厦漳泉都市圈建设 [3] - 福厦"一小时生活圈"和厦漳泉"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3] - 2024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8% 较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 [3] 两岸融合发展 - 累计争取35家中央部委和金融机构制定33份配套政策文件 省级层面推出4批62条融合措施 [4] - 新设台企户数和实际利用台资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大陆前列 [4] 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 - 森林覆盖率连续46年全国第一 武夷山国家公园列入首批国家公园 [5] - 闽江河口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 [5] - "厦门实践"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典范 "长汀经验"入选世界生态修复案例 湄洲岛"零碳岛屿"案例亮相联合国气候大会 [5] 民生领域改革 - 部署8个领域37项重点改革项目 每年财政支出七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 [6] - 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57元 位居全国第7位 人均预期寿命达79.5岁 [6] - 群众安全感率持续保持98%以上 所有设区市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7] 文化与社会治理 - 健全文化和旅游融合机制 "鼓浪屿"和"泉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 - 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 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全面推广"近邻党建"模式 [7]
确保“铃响交卷” 各地国资改革加速攻坚
新华网· 2025-08-12 14:26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整体进展 - 多地国资委召开会议部署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工作,整体任务完成率普遍在95%左右,其中云南省以97%的完成率暂时领先 [1] - 甘肃省截至4月底国企改革110项任务完成率超95%,省属企业完成率95.6%,各市州完成率93.2% [2] - 福建省截至3月底省属企业任务完成率近95%,各设区市总体完成率近90% [3] - 宁夏自治区截至4月末监管企业三年行动总体完成率为94.5%,五市总体完成率为91.7% [3] 改革推动企业经营业绩提升 - 甘肃省属企业2022年1至4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313亿元、营业收入2444亿元、利润总额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93%、10.93%、34.23% [2] - 宁夏国资部门监管企业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5.14亿元、利润29.35亿元、已交税费55.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4%、1.7倍和76.8% [3] - 甘肃省属企业在2021年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基础上,2022年前4月保持稳定增长良好势头 [2] 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与结构调整 - 云南省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面完成,49.68万名退休人员全部实现社会化管理 [2] - 云南省属企业处置"僵尸企业"229户,"两非两资"清理退出取得阶段性成效,企业历史包袱沉重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2] - 云南省一批规划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包括40万吨有机硅项目建成投产、高速公路加快推进、30万吨电池新材料前驱体项目启动 [3] 创新驱动与研发投入增长 - 山东省2021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达389.1亿元,同比增长52.1%,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95% [4] - 山东省2022年一季度省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72.4亿元 [4] - 辽宁省2022年一季度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同比增长11.11%,截至3月末共拥有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104个 [5] - 甘肃省2021年省属企业实现研发投入92亿元、研发强度2.38%,其中链主企业研发投入84亿元、研发强度3.06% [5] 创新机制与政策支持 - 辽宁省国资委在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将新增研发费用视同利润总额的比例由75%提升至100%予以加回 [5] - 甘肃省国资委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考核权重,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5] - 山东省国资委把加强省属企业科技研发创新摆在首要位置,将研发指标列入考核指标 [4] 创新成果与产业引领 - 山东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培育行业龙头企业,14户省属企业成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 [4] - 山东省9户省属制造业企业成为"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 [4] - 央地战略合作持续深化,云南省统筹推进央企入滇活动签约项目落地,完成投资超430亿元 [3]
威海市国资委优化国企考核体系,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8-08 17:03
考核体系优化 - 威海市国资委优化调整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考核体系 强化党建引领 突出效益导向 实施全面考核 分类考核和一企一策考核组合拳 [1] - 考核指标体系从党的建设 盈利能力 贡献度 负面清单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全方面考核 [1] - 负面清单包含融资成本压减 安全生产 信访维稳 环境保护 投资风险等23项限制性指标 未完成年度任务或出现问题予以考核扣分 [1] 分类与差异化考核 - 对商业类企业重点考核一利五率指标 一利为利润总额 五率为净资产收益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营业现金比率 资产负债率 [2] - 对公益类企业重点考核成本压减 服务社会质量和保障能力 同时考核利润总额和营业收入利润率 [2] - 实行一企一策设置个性化考核目标 例如科技类企业考核研发投入强度 文旅集团考核旅游产业板块利润 城投及产投集团考核服务全市经济战略重点工作 水务及热电集团考核服务保障民生能力 [2] 考核结果应用 - 企业负责人薪酬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紧密挂钩 实现薪酬差异化 体现业绩升薪酬升 业绩降薪酬降 [3] - 企业普通员工工资总额与经营业绩考核挂钩 实行一适应两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工资总额增长与经济效益同向联动 [3] - 通过工资总额分配体系激励企业增强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