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型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中经评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制造
经济日报· 2025-10-17 08:08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提出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1] - 方案旨在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壮大新质生产力,塑造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 服务型制造的定义与核心 -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核心在于把服务深度融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各环节,延伸产业链,重塑价值链 [1] - 制造业的竞争已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的竞争,服务型制造是其中的重要抓手 [1] - 其典型特点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从需求端反向驱动设计、生产与服务的协同,将一次性买卖变成长期服务 [2] 技术支撑与发展路径 -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制造体系,最突出的是以数智技术为支撑,利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先发优势作为发展底座 [2] - 需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 [2] 典型模式与行业机遇 - 共享制造是典型模式之一,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制造业闲置资源,是数智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产物 [3] - 共享制造平台为面临资金、技术、设备限制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低成本获取资源、技术的途径,使其能参与高端制造业 [3]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带来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使共享制造能更好满足需求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柔性 [3] 区域发展策略 - 发展服务型制造需立足本土需求与特色,鼓励各地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发挥自主创新优势 [3] - 长三角可聚焦高端装备全生命周期服务,珠三角可依托电子信息产业拓展定制化研发,中西部则可围绕传统制造业发力数字化改造 [3] 总体愿景 - 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制造也应是世界水平的服务型制造,将扎根于中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庞大国内市场,着眼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竞争,重塑中国制造新优势 [4]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制造
经济日报· 2025-10-17 06:14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旨在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 [1] - 政策目标为到2028年进一步增强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1] - 核心路径是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壮大新质生产力 塑造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 服务型制造定义与战略意义 -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 核心在于把服务深度融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各环节 [1] - 该模式延伸产业链 重塑价值链 构建新生态 以制造为服务载体 以服务为价值增长点 [1] - 制造业竞争已转向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的竞争 服务型制造是重要抓手 [1] 模式特点与运作机制 - 服务型制造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从需求端反向驱动设计 生产与服务的协同 [2] - 运作涵盖前期挖掘需求共同设计 中期提供配套服务 后期基于反馈优化服务 将一次性买卖变为长期服务 [2] - 需求牵引模式有助于提升产品适用性 通过定制化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突破同质化竞争并提升附加值 [2] 中国特色发展路径 - 中国特色服务型制造体系最突出特点是以数智技术为支撑 利用5G 工业互联网 大数据等领域先发优势 [2] - 发展需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 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2] - 关键要立足本土市场需求与特色 鼓励各地聚焦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创新发展高地 [3] 典型模式与应用场景 - 共享制造是基于共享经济的典型模式 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制造业闲置资源 [3] - 共享制造为面临资源限制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获取资源技术的途径 使其能参与高端制造业 [3] - 不同区域发展重点各异 如长三角聚焦高端装备全生命周期服务 珠三角拓展定制化研发 中西部发力数字化改造 [3] 发展愿景 - 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制造也应是世界水平的服务型制造 [4] - 该模式将扎根中国完善工业体系 借助庞大国内市场 着眼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竞争 以重塑中国制造新优势 [4]
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金融时报· 2025-10-14 10:07
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28年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1] - 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广泛普及、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1] - 增强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完善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 [3] 服务型制造定义与发展背景 - 服务型制造核心是制造业通过增加服务要素投入产出,从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 [2] - 服务型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发展重要方向,2016年以来相关政策已取得积极成效 [2] - 当前存在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模式应用不平衡等问题 [2] 主要任务 -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发布关键技术清单并推动攻关 [4] -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等七类重点生产性服务业 [4] - 分类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分行业分领域普及应用,促进服务要素深度融合 [4] - 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打造创新发展高地,夯实信息基础设施等发展底座 [4] 专项行动 - 开展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推动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和共享工厂 [5] - 开展服务型制造企业品牌提升行动,培育龙头企业和领军品牌 [5] - 开展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打造面向生产、消费及国家战略需求的融合应用场景 [5] 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 鼓励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编制发布技术清单 [6] - 推动融合需求感知、集成研发设计、协同交付部署、智能运营监测管理等共性技术攻关 [6] - 面向重点场景和模式推动攻关成果转化应用和迭代升级 [6] 典型模式推广 - 分类推进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典型模式升级 [8] - 探索模型驱动研发等新模式,推动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相互促进 [8] - 总结提炼新模式,促进服务要素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融入制造业 [8]
【发展之道】 在数智融合中做强服务型制造
证券时报· 2025-10-14 05:03
政策目标与量化指标 - 到2028年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1] - 目标为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广泛普及、新模式涌现、产业生态优化、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1] 服务型制造定义与发展驱动力 - 服务型制造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智技术为支撑的新型产业形态 [2] - 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态将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 [2] - 高质量发展须借助科创新驱动实现关键共性技术能力的有效供给 [2] 关键政策导向与技术发展重点 - 鼓励加强服务型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并编制发布技术清单 [2] - 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融合需求感知、集成研发设计等共性技术攻关 [2] - 面向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等重点场景推动攻关成果转化应用和迭代升级 [2] 企业主体角色与支持措施 - 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硬件+软件+服务"的产业发展模式并与上下游合作 [3] - 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并推动其数字化转型 [3] - 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开放平台与中小企业合作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 [3] - 支持培育服务型制造转型方案提供商和公共服务平台增强服务供给能力 [3] 数智融合与基础设施建设 - 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 [3] - 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并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 [3] - 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要素化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 [3]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引导大模型和智能体在重点场景应用 [3] 产业转型背景与战略意义 - 全球制造业正经历从提供产品到提供"产品+服务"的重大蝶变 [4] - 服务型制造是中国制造通过价值提升构筑新竞争优势的关键钥匙 [4] - 该方案是中国制造向价值链顶端攀登的路线图和数字时代的华丽转身 [4]
七部门: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18:40
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28年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1] - 推动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广泛普及、新模式不断涌现,实现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发展 [1] 服务型制造定义与现状 - 服务型制造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智技术为支撑,将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新型产业形态 [1] - 自2016年以来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存在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模式应用不平衡等问题 [1] 主要任务与重点领域 - 实施方案提出七项主要任务,包括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培育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分类推进模式应用等 [2] - 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 [2]
外媒评价称: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将是中国未来数年科技投资新引擎
环球网· 2025-10-13 09:08
政策导向与支持 - 工信部等七部门提出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1] - 工信部部长强调要加力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动出台更多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积极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1] -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产业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全面落实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1]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 - DeepSeek的创新突破促进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和中国资产价值的重估,并可能加快中国各行业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及商业化进程[1] - 中国正步进人工智能投资、普及化和商业应用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整个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将是中国未来数年科技投资的新引擎[1] - 人工智能技术被视为中国实现科技自主和技术领先目标的关键战略领域,预期该板块将持续受益于有利的产业政策[4] 受益行业与投资方向 - 看好人工智能促进者和采用者,包括互联网、电子商贸、软件、智能手机、半导体、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等行业翘楚[4] - 青睐受益于企业增加人工智能应用和商业化相关资本开支的板块[4]
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型制造迎来政策升级
第一财经· 2025-10-12 20:54
服务型制造的战略定位与政策背景 - 服务型制造是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两化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2] - 服务型制造的核心是制造业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以增加服务要素的投入和产出 [2] - 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 - 2016年以来相关政策持续推动,服务型制造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作用逐渐显现 [2] 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成效与量化目标 - 此前遴选的370多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中,服务业务对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0% [2] -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8年的发展目标: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3] - 力争在2035年使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左右,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 [5] 服务型制造面临的主要挑战 - 发展服务型制造存在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典型模式应用不平衡、统计监测难度较大等问题 [3]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但与制造业强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却相对滞后 [5] -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欧盟、美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5] 政策支持与重点任务 - 《实施方案》提出7项主要任务: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培育壮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分类推进模式推广应用等 [3] - 提出3项专项行动: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服务型制造企业品牌提升行动、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 [4] - 鼓励加强服务型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编制发布关键共性技术清单,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4] 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重要性与发展方向 - 生产性服务业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具有GDP增长极、独角兽增长极、高附加值产品价值增长极的功能 [1][5] - 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 [4] - 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 [5]
到2028年打造50个服务型制造领军品牌
新华日报· 2025-10-12 05:51
政策方案概述 - 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1] - 方案旨在增强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1] - 实施方案提出7项主要任务[1] 发展目标 - 到2028年完成20项标准制定[1] - 到2028年打造50个领军品牌[1] - 到2028年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1] 主要任务与举措 - 任务包括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1] - 任务包括培育壮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1] - 任务包括分类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推广应用[1] - 具体举措涵盖培育壮大工业设计经营主体[1] - 具体举措包括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 - 具体举措包括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1] - 具体举措包括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1]
七部门: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22:39
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28年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 实现制造与服务全方位 宽领域 深层次融合发展 [1] - 具体量化目标包括完成20项标准制定 打造50个领军品牌 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1] - 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将广泛普及 新模式不断涌现 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1] 服务型制造定义与现状 - 服务型制造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以数智技术为支撑的新型产业形态 [1] - 其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态等方式 将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 [1] - 自2016年以来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但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作用仍待加强 [1] 实施方案主要任务 - 方案提出七项主要任务以解决关键技术供给薄弱 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2] - 任务包括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培育重点生产性服务业 分类推进模式应用等 [2] - 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涵盖科技服务 工业设计 软件和信息服务等 [2]
七部门:到2028年打造50个服务型制造领军品牌
新华网· 2025-10-11 20:01
政策概述 - 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1] - 方案提出到2028年的发展目标,包括制定20项标准、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1] - 服务型制造是将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各环节的新型产业形态[1] 发展现状与挑战 - 服务型制造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作用逐渐显现[1] - 当前存在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薄弱、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1] 主要任务与举措 - 实施方案提出7项主要任务,涵盖技术攻关、模式创新、标准建设等领域[1] - 具体举措包括培育壮大工业设计经营主体,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 - 推动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1] 保障措施 - 要求探索建立服务型制造统计调查制度[1] - 加大服务型制造复合型创新人才培训力度[1] - 深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