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综艺娱乐
icon
搜索文档
迪士尼的中国学徒里,它比泡泡玛特更懂“造梦”
36氪· 2025-11-26 11:28
每天中午12点到晚上8点,一辆公交车往返于杭州城西紫荆天街和三墩镇之间。单程票价2元,每半小时一班。 车门一开,车厢很快会被塞满。乘客多是二十岁出头的女生,背包上挂着写有"后陡门58号"的蓝色行李牌,或背着透明的"痛包"(粉丝用于展示偶像IP周 边的透明塑料包),里面摆着小卡、吧唧(徽章)。 她们是"十个勤天"的粉丝,自称"禾伙人"。这趟旅程对很多人来说并不轻松:得先乘坐高铁或飞机抵达杭州,换乘地铁到达古墩路地铁站,再挤上这辆大 巴。几小时的狂欢后,又要循着原路,回到江浙沪乃至全国各地的写字楼或大学宿舍里。 这群女生的目的地,是一片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郊区农田。官方名称叫"种地星球",粉丝也喊它"地士尼"。 这是综艺节目《种地吧》录制地点,也是粉丝们的精神耶路撒冷。 人群中偶尔混杂着带孩子或宠物的家庭——有人住在附近,知道这里有风景不错的稻田、有市集,仅此而已。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闯入的是一个为粉丝设 计的"精神领地"。他们看不懂痛包,也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要在没有人出现的宿舍围墙外蹲点,连续拍上半小时。 但粉丝懂。 今年双11,因一档综艺而出名的10个年轻男生,凑成了一个名为"十个勤天"的组合,他们的周边不仅被粉 ...
星空华文1.15亿元押注AI音乐 核心IP《中国好声音》停播 收入连续六期下滑、深陷亏损泥潭
新浪证券· 2025-11-17 14:25
合资AI音乐公司成立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上海久吾一生与北京无界音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订立合营协议,共同成立一家AI音乐公司 [1] - 上海久吾一生投资1.15亿元,持有合营公司32%股权,合营伙伴投资2.44亿元,持有68%股权 [1] 公司经营状况恶化 - 2024年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全年收入仅1.63亿元,同比暴跌61.8%,净亏损2.33亿元 [4] - 截至2025年中期,公司营业收入仅5903.5万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100.2万元 [2] - 公司股价已从2023年高点124港元跌至目前的1.43港元左右,跌幅超过98% [4] 核心业务大幅萎缩 - 曾经作为收入主力的综艺节目IP业务大幅萎缩,2024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仅2550万元,同比跌幅高达66% [4] - 核心IP《中国好声音》曾贡献公司总收入的20%以上,该节目停播后空缺难以填补 [4] - 公司在财报中可提及的综艺节目仅剩《亚洲超星团》一档 [4] 负面事件冲击 - 2023年夏季的"李玟录音事件"成为公司命运的转折点,导致《中国好声音》停播 [4] - 公司股价在事件后短短三个交易日内暴跌超过50%,市值蒸发近260亿港元 [4] - "李玟事件"引发的负面舆情尚未完全消退,公司品牌形象受损 [3] 过往转型尝试 - 公司曾尝试向元宇宙转型,2023年7月推出《中国好声音》首款元宇宙应用"Sing!Meta耀音",但该业务至今未能对业绩产生实质性带动 [5][6] - 另一转型方向是短剧,2024年公司宣布启动"百部港片微短剧计划",拟将其拥有的700多部经典电影IP开发为短剧内容 [6] AI音乐行业挑战 - AI音乐发展面临版权归属问题,现行著作权法未明确AI生成内容的权利归属,导致侵权纠纷频发 [2] - 数据垄断与人才紧缺并存,头部平台的数据壁垒限制中小企业创新空间,而兼具AI技术与音乐创作能力的跨界人才尤为短缺 [2] - AI生成的标准化模式可能挤压小众音乐与传统文化生存空间,音乐的艺术性表达与人文温度受到影响 [2] 本次投资面临风险 - 财务风险不容忽视,在公司营收规模小且亏损的背景下投入1.15亿元开展新业务,将进一步加剧现金流压力 [2] - 整合风险值得关注,合营伙伴控股68%的股权结构,可能导致公司在业务发展方向上缺乏足够话语权 [2] - 市场竞争风险严峻,AI音乐赛道已聚集了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头部平台,这些公司拥有更丰富的数据资源和技术储备 [2]
成都文旅如何撬动“笑声经济”:一档喜综的消费跨越
搜狐财经· 2025-11-12 18:46
节目创新与内容策略 - 《单排喜剧大赛2》于10日晚间强势回归,引入抖音直播海选机制,融合直播互动、地域文化与城市精神,打造全新喜剧盛宴 [2][3] - 节目通过官方造梗(如“豆瓣咖啡”和“风光大瓣”口令)强化“抽象喜剧”标签,并与抖音机制、喜剧场景、城市文化深度融合,形成内容传播与消费联动的尝试 [6][8] - 基于第一季选手物料在抖音传播效果优异(评论区达几万条),第二季计划在抖音平台开展10场直播海选,直接让观众参与选手选拔,提升互动热度 [8] 线下消费业态拓展 - 节目录制地上海南京路C6喜剧俱乐部作为“中国喜剧梦工厂”首个线下体验空间,同步推出“豆瓣咖啡”快闪活动,吸引观众打卡消费,成为影旅融合的“实验场” [3][9] - C6喜剧俱乐部巡演模式初步跑通,例如“王母很忙”专场票已售至明年3月至7月,明年的全国巡演也已开始出售,体现线下演艺的商业潜力 [9] - 节目计划衍生“喜人百货”计划,将四川21市州的农创、文创产品通过节目曝光转化为消费,并通过抖音玩法(如直播间福利、产品测试)强化消费转化链路 [10] 商业模式与生态构建 - 公司打破内容行业单一盈利模式,构建从线上情感触达、线下消费体验到反哺内容创制的循环系统,形成“笑声经济”生态闭环 [12] - 理想商业链路为:通过直播积累流量与社交热度,将线上注意力引入线下空间,带动地方文创与旅游消费,最终反哺节目内容与城市品牌 [14] - 喜剧内容因低解释成本、高情绪价值,与兴趣消费趋势高度契合,易驱动消费转化,公司通过《单排2》《现在就出发3》等多档节目强化喜剧生态布局 [14] 影旅融合战略布局 - 公司依托四川省《“跟着影视游四川”实施方案》,将《单排喜剧大赛》列为重点项目,推动综艺传播力带动线下旅游和消费新场景打造 [15] - 公司在上海设立华东总部,并斥资1亿元成立上海臻好影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上海为“试验田”探索影旅融合的东西协作效应,辐射全国市场 [15][16] - 未来计划开发“天府小盒”新消费场景,通过甄选地方风物、联动影综IP,在城市网点和景区布局,形成“影旅体验-消费场景”完整闭环 [18]
郫县豆瓣+咖啡 喜剧玩出消费新花样
搜狐财经· 2025-11-11 17:37
综艺IP与地域文化融合 - 综艺节目《单排喜剧大赛2》于11月10日在上海第一百货C6剧场启动,节目内容与地域文化深度交融,旨在将屏幕前的笑声转化为消费动力[1] - 节目录制现场通过提供具有成都特色的文创品和现磨特色咖啡(如豆瓣咖啡),打造独特的打卡地和聚会场所,上百杯咖啡很快被领取一空[2] - 节目总导演认为,豆瓣与咖啡的融合体现了节目的创新内核,即贴合年轻人好玩、猎奇的心态并具备打破常规的勇气[2] 线下消费场景打造 - 位于上海第一百货的C6剧场是“中国喜剧梦工厂”在全国的首个线下体验空间,该IP由成都文旅集团旗下上市平台天府文旅等多家公司联合打造,自2024年亮相后迅速在喜剧市场占有一席之地[8] - 通过剧场这一核心场所,项目与商业、媒体、文化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实现跨界联动与资源互补,推动消费场景多样化与服务体验升级[14] - “综艺内容+地域文化+实体消费”的创新模式将成都的城市形象转化为可感知的文旅符号,实现从“看节目”到“体验文化”的跨越,促进天府文化与海派文化融合[14]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今年9月,中宣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政策,支持以优质演艺、影视等线上流量带动线下场景创新,助推线上内容与线下消费业态融合发展[14] - 公司实践通过延长消费链条、注入文化内涵,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留量,助推文旅行业从“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型[15] - 公司计划以上海的线下体验空间为起点,实现从“看节目”到“游四川”的消费闭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15]
优爱腾芒综艺招商会:从“看见”到“入局”,情绪价值永不眠
搜狐财经· 2025-10-31 06:47
行业战略转向 - 长视频行业竞争重点从单纯的“创新”与“品质”转向更深层的“用户联结” [1] - 平台内容创作核心转向关注“情绪共鸣”与“情绪价值”,以满足用户核心刚需 [3] - 行业正在进行一场从让用户“看见”内容到邀请用户“入局”参与的变革 [3] 内容策略:情绪价值供给 - “哈哈”类型内容满足用户欢乐解压需求,近三年约七成综艺观众的首要诉求是“欢乐解压” [5] - 2025年用户在腾讯综艺里累计发布“哈哈哈”弹幕超过80万条,总点赞量达1617万次 [5] - “贴贴”类型内容提供深度生活陪伴,例如《五十公里桃花坞5》拥有35万“云坞民”通过弹幕寄托情感 [8] - 综N代节目如《心动的信号8》、《令人心动的offer》(7季)成为用户长期陪伴的“情感时间轴” [8] 2026年重点项目布局 - “哈哈”解压类节目续作包括《现在就出发4》、《哈哈哈哈哈6》、《地球超新鲜2》和《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3》 [6] - 新脱口秀节目《三好姐妹》主打全女阵容演出和全女工作人员 [6] - 音综赛道推出《魔力歌先生》和《哆来咪哪里咪》等新IP,采用边拍边播模式 [9] - 恋综赛道在《半熟恋人》成功后,推出主打熟龄恋爱的《日落时分说爱你》 [27] 商业模式升级 - 平台商业模式从依赖广告和会员的“注意力经济”升级为融合线下体验的“体验经济”与“实体经济” [27] - 案例:《一饭封神》节目带动厨师线下餐厅客流增长,并联合品牌开发50余款美食产品,实现从节目热度到商业动能的转化 [20] - 案例:《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线下巡演覆盖28个城市,票务平台“想看人数”累计超30万,笑果小程序流量翻3倍,选手“小帕”单人涨粉超54万 [19] 生态构建与用户参与 - 平台通过“生生”与“不息”策略构建更宏大生态,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内容深度体验者 [19] - 内容设计旨在提高与目标用户的匹配精度,以获取更高的用户忠诚度和话题浓度 [31] - 行业趋势是邀请观众“入局”,使其从被动观看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建立稳固的情感连接 [31]
国产恋综开始对准“牛马”了
36氪· 2025-10-22 20:33
节目核心特点与创新 - 节目《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定位为“班味”最重的恋综,聚焦10位在北京打拼的普通“打工人”利用5天年假进行海岛恋爱之旅 [3] - 采用“旅行独居+敲门约会”模式,打破传统集体合宿形式,旨在还原成年人恋爱中的试探与纠结,并分为“5天年假海岛邂逅”和“5天复工后感情追踪”两部分叙事 [3][9] - 节目内容高度写实,破冰话题涉及北京房租、裸辞后的生活开支等生存议题,嘉宾在度假期间仍需加班,直面职场与恋爱平衡的困境 [7][9] 行业演变趋势 - 恋爱综艺行业出现从“造梦工厂”到“现实转向”的明显趋势,此转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情绪与观众需求变化的共谋 [10] - 网综时代初期,恋综如《心动的信号》《半熟恋人》以高颜值、高学历、高收入的“三高”嘉宾和奢华场景为核心,为女性观众制造理想化恋爱幻想 [10][12] - 近期同类节目批量催生导致“工业糖精”和矫揉造作的“精英感”引发观众审美疲劳,例如《心动的信号 7》中嘉宾中英夹杂的讲话方式引发群嘲,并将“二本恋综”推上热搜 [12] 市场反馈与挑战 - 现实主义恋综的潜在风险在于真实感可能导致吸引力的流失,部分观众因未找到想追的CP而弃剧,反映出在“造梦”与“求真”之间平衡的挑战 [17][18] - 观众反感的并非精英本身,而是刻意炫耀的“精英感”,具备光鲜履历但展现亲和力的嘉宾更符合市场对“没有精英感的精英”的期待 [17] - 爆款恋综的关键驱动因素在于能否诞生一对或多对能让观众持续投入的CP,例如“奇闻CP”和“高雅CP”曾直接带动节目出圈 [17] 内容创作方向 - 行业创新节目不断涌现,除《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外,《心动的信号 8》邀请中医馆学徒、博物馆讲解员等普通职业嘉宾,《再次心动2》聚焦失爱人群,《无声恋曲》关注听障人士,共同指向现实主义转向 [15] - 成功的现实主义恋综需在真实土壤中捕捉普通人情感中的试探、拉扯、心动等戏剧张力,例如通勤间隙的互动和加班夜的安慰等微光瞬间 [19][21] - 外部文化环境变化加速行业转型,短视频平台草根相亲(如“小惠相亲”)和脱口秀职场吐槽(如“班味”“牛马”)凭借接地气内容获得海量关注,成为流量密码 [14]
脱口秀演员「炸现场」,喜剧综艺「炸市场」
后浪研究所· 2025-09-13 13:29
节目表现与市场热度 - 《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豆瓣平均评分7.9分 领先同类型节目[8] - 节目全网霸屏榜8月月榜TOP1 获得全网综艺TOP1共9次 热播综艺TOP1共9次 全舆情热度TOP1共7次[10] - 微博主话题阅读量23.8亿 近期作品阅读量24.4亿 微博热搜热榜1308个 主榜热搜206个 文娱榜热搜316个[11] - 小红书相关发帖量超61万[11] 行业生态发展 - 线下脱口秀俱乐部覆盖全国35+家 包括单立人喜剧等知名俱乐部 覆盖10+城市和3个国家/地区[17] - 2025年上半年脱口秀成为剧场演出第二大品类 占总票房16% 演出场次同比上升54% 票房激增135% 观演人次增长124%[23] - 头部演员专场门票最高达580元 较此前180元大幅提升[24] - 节目通过巡演走过20+城市 拼盘演出大麦评分高达9.2分[18] 商业化表现 - 《喜单2》广告收入较首季实现翻倍增长[26] - 品牌赞助数量超过去年6家 新增乐堡啤酒、夸克APP等合作伙伴[28] - 统一春拂通过节目联动推出新品"春拂焙茶" 滴滴出行结合节目内容产出多个爆款广告[31] - 衍生节目《下班啦2024》吸引每日鲜语、度小满等广告主入场[33] 内容与社会影响 - 节目共有27位新人登场 全国12强中新人比例达41.7% 4位00后选手全部闯入半决赛[52] - 演员房主任在6周内抖音与小红书涨粉97.9万 总粉丝量逼近百万[54][55] - 节目内容涉及北漂沪漂租房打工现状、脱单交友求职等社会议题[10] - 脱口秀演员通过段子触碰现实困境 输出价值观点[56] IP衍生与营销创新 - 衍生内容具有轻量、灵活、贴近生活场景特点 在节日营销中展现独特优势[34] - 春节等营销节点可通过衍生IP节目与品牌深度捆绑 制造高频传播场景[36] - 品牌结合选手热梗即时产出广告 如夸克在唐香玉表演后立即上线"蚂蚱做法"搜索广告[48] - 文旅行业借势节目热度 "房主任"爆红带动地方文旅发展[41]
星空华文(06698) - 延长使用所得款项的预期时间表
2025-08-22 19:04
资金使用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动用约2.535亿港元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剩余约7480万港元[4] - 综艺节目及音乐IP制作运营资金已全部动用[5] 资金计划安排 - 多项资金预计2027年12月31日悉数动用[5] 新策略 - 董事会延长剩余所得款项净额预期动用时间表至2027年底[3][6]
暑期过半,综艺们能“反鲜”吗?
虎嗅· 2025-08-11 22:11
暑期档综艺市场竞争格局 - 暑期档综艺上新节奏前所未有地加快,已进入第三波发力阶段[1] - 《披荆斩棘5》上线即登顶猫眼综艺热度榜榜首,腾讯视频《地球超新鲜》首播热度破26000,爱奇艺《心动的信号8》以"二本恋综"抢占话题高地[2] - 部分综艺如《喜单2》《新说唱2025》《密室大逃脱7》在7月霸屏榜跻身TOP5后,市场份额迅速被新综艺抢占,开播时的高讨论度难以维持[5] 头部综艺市场表现数据 - 《麻花特开心 第二季》上线56天热度达3873.03,单日增长0.63[4] -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 第2季》上线43天热度达3834.10,单日增长0.60[4] - 《喜剧之王单口季2》上线29天热度达3741.59,单日增长0.59,《姐姐当家》上线14天热度达3716.52,单日增长0.50[4] - 《地球超新鲜》上线13天,在腾讯视频站内稳居飙升榜总榜第一、猫眼网综热度榜日榜11天,微博主话题阅读量达9.5亿,抖音主话题播放量超13亿[10] - 《心动的信号8》主话题阅读量8500万,讨论量2.7万,相关话题如恋综来了个AAA建材王哥阅读量1700万[27] 行业整体趋势与挑战 - 头部节目流量整体缩减,云合报告指出TOP20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的有效播放同比下滑31%和19%,经典综N代有效播放出现集体下滑[28] - 综艺市场缺乏爆点内容和创新内容带动新观众入局,头部综艺观众群固定,社交平台讨论热情下滑导致市场沉闷[17] - 市场上新不断加速,以获取短暂讨论度维持市场繁荣,但"伪创新"和话题式舍本逐末仍是创作惯性[31][33] 内容创新与嘉宾策略 - 模式创新进入瓶颈期,嘉宾搭配作用被空前放大,行业进入"拼人"时代[15] - 《地球超新鲜》强化"生人局"概念,围绕人际关系递进创造出圈梗,从影视圈选拔嘉宾成果显著[7] - 演员李乃文通过名场面成为"先天综艺圣体",陈星旭、王玉雯凭借反差性格成为综艺新秀[8] - 刘宇宁和龚俊两代"顶流"在综艺中碰撞火花,产生多个高讨论度名场面[9] - 《披荆斩棘5》21位选手中13位为历届人气选手"回锅肉",主打情怀牌[13] - 《心动的信号8》素人嘉宾职业从中医馆学徒到污水处理,主打接地气,王乐晨成为人气王[13] 节目品质与观众反馈 -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 第2季》与《喜剧之王单口季2》在豆瓣均获7.9分,打分人数分别为1.8万和9千多[20] - 抖音作为脱口秀段子天然发酵平台,《脱友2》仅有两个片段点赞量突破百万和两百万,其他官微发布片段点赞量普遍不高[20] - 2025年上半年爱优腾芒四大平台新节目开发稳步上升,生活体验类节目被重点押注,卫视新节目开发占比也在攀升[32]
全女综艺,更进一步
36氪· 2025-07-29 11:42
全女综艺市场现状 - 芒果TV《是女儿是妈妈2》、爱奇艺《姐姐当家》、腾讯视频《让我来唱》等全女性视角综艺集中上线暑期档,成为平台内容竞争焦点 [1] - 2025年全女综艺在女性表达上呈现微妙变化,从早期"浪姐"关注女性困境转向更细腻的身份探讨 [1] - 三档节目分别聚焦女性作为女儿、母亲、自我的三重身份,覆盖不同观众群体的现实共鸣点 [2] 内容差异化创新 - 《是女儿是妈妈2》通过四组明星母女旅居观察,剖析原生家庭代际关系与情感模式差异 [2] - 《姐姐当家》记录30+女艺人日常生活,突出中年女性在婚姻、育儿与自我实现间的平衡难题 [2] - 《让我来唱》打破职业标签,让程序员、家庭主妇等素人通过音乐竞演回归自我表达 [2] 女性议题深度挖掘 - 女儿身份议题:节目呈现黄圣依被母亲托举、陈梦因练球受责罚、程潇原生家庭缺爱等典型案例,反映东亚家庭普遍存在的成长压力 [4] - 母亲身份议题:谢娜时间分配焦虑、董璇重组家庭平衡、王琳单亲育儿等案例,揭示中年女性家庭职责与自我需求的根本冲突 [6] - 自我身份议题:素人音乐竞演剥离社会标签,直接展现女性个体价值与生命力的多样性 [6] 行业发展脉络 - 国内全女综艺可追溯至2004年《超级女声》,早期因社会认知局限未能持续推动变革 [9] - 2010年代选秀类全女综(如《创造101》)侧重偶像经济,女性仍处于被凝视地位 [9] - 2020年《乘风破浪的姐姐》成为转折点,30+女星竞演模式真正突破年龄与事业困境叙事 [11] 内容迭代趋势 - 2020年后全女综艺井喷,腾讯《黑怕女孩》、B站《爱唱歌的大学生》等拓展说唱、素人赛道 [11] - 当前节目改进同质化问题,通过真实生活场景(非选秀真空环境)增强议题代入感 [13] - 创作趋势从口号式表达转向多维身份认可,更贴近普通女性现实困境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