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视频
搜索文档
芒果超媒(300413):25Q3仍在筑底,政策和产品周期拐点明确,底部向上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30 13:11
投资评级与市场数据 - 报告对芒果超媒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8] - 当前收盘价为28.88元,一年内最高价与最低价分别为36.42元和20.94元 [5] - 公司当前市净率为2.3,流通A股市值为295.07亿元 [5] 核心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99亿元,同比下滑6.58%,归母净利润2.52亿元,同比下滑33.47%,低于预期 [2]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为90.63亿元,同比下滑11.8%,归母净利润为10.16亿元,同比下滑29.7% [4] - 报告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1亿元、18.23亿元和22.14亿元,同比增长率预计为-6.9%、43.5%和21.5% [4][8] - 预计毛利率将从2025年的29.4%提升至2027年的32.4%,净资产收益率将从2025年的5.3%提升至2027年的8.0% [4] 季度经营状况分析 - 第三季度利润率环比下滑,主要原因是节目推广导致销售费用增加,销售费用同比增加0.93亿元,环比增加1.53亿元 [8] - 公司资金储备充裕,截至9月末资金规模超过130亿元 [8] - 第三季度整体收入环比持平,同比下滑主要受电商业务收缩影响,但核心平台芒果TV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基本持平,广告收入在第三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 [8] 行业政策与公司产品周期 - 政策层面出现积极信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8月印发举措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10月电视剧司开通“振兴国剧”官方账号,旨在改善内容题材及审查流程 [8] - 公司产品周期向上,第四季度重点剧综陆续上线,包括《声鸣远扬2025》和《声生不息·华流季》,剧集方面《水龙吟》已上线,招商会披露超80部剧集片单 [8] 商业模式与长期展望 - 长视频商业模式具有规模效应,会员收入受爆款剧驱动,广告收入与公司综艺能力及经济复苏相关,由于内容成本固定,利润率弹性较大 [8] - 长期增长空间在于长视频竞争格局改善、IP运营、粉丝经济等新商业模式以及文化出海创造的增量 [8]
不用内容分类,用情绪 长剧商业化的拐点到了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16:40
行业战略转向 - 长视频行业从早期的野蛮生长和流量争夺阶段迈向精品化竞争与价值运营新阶段 [2] - 行业战略从平台“单打独斗”转向与品牌方、制作公司、技术伙伴建立深度合作的“生态协同”模式 [1][2] - 合作模式概括为“共创、共情、共赢”,即在内容开发早期引入品牌参与,在叙事中嵌入品牌价值 [2] 市场与招商表现 - 2024年大剧招商整体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4%,其中腾讯视频的大剧客户数量同比增超18% [1] - 《长相思2》《庆余年2》《九重紫》等剧的合作品牌均超过30家,《玫瑰的故事》吸引超50个商业合作 [2] - 品牌方持续加码剧集营销,涵盖快消、健康、3C、电商等多个行业 [1] 内容制作与成本压力 - 影视制作步入“高投入”周期,头部剧集单集成本普遍达数百万元 [1] - 单一平台已难以独立承担高成本制作与市场不确定性 [1][2] - 招商成为平台分摊制作风险、回收成本的关键路径 [1] 内容策略与情绪经济 - 腾讯视频将剧集内容策略从“内容分类”转向“情绪分类”,划分为“爱、燃、智、议、传奇”五大赛道 [5][6] - “爱”赛道聚焦24岁以下用户的情感诉求与社交传播属性 [6] - “燃”赛道男性用户占比57.9%,偏向动作、冒险等强节奏内容 [6] - “智”赛道用户中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占比达36.4%,偏好悬疑、刑侦、科幻题材 [6] - “议”赛道用户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达42.1%,更关注社会议题 [6] - 新增“传奇”赛道用户男女比例接近1:1,会员开通率位居各赛道之首 [6] 重点项目储备 - 腾讯视频公布上百部储备剧集,覆盖严肃文学改编、现实主义、都市情感、刑侦悬疑、科幻探险及古装传奇等类型 [3] - 重点剧集包括古装历史剧《风禾尽起张居正》(陈道明监制,胡歌主演)、女性传记题材《玉兰花开君再来》(杨紫主演)、《剑来》(吴磊主演)等 [3] - 平台主推大剧普遍具备高知名度IP、一线主创阵容以及可预期的商业化路径特征 [2][3] 营销案例与品牌合作模式 - 《长安的荔枝》吸引了35家品牌合作,乳品品牌每日鲜语将产品“鲜”的特性与剧情元素深度绑定进行营销 [4] - 《折腰》案例中,三九胃泰以角色“魏劭”为切入点,通过“护‘魏’队”谐音梗制造社交话题,引发粉丝二次创作 [5] - 基于角色和剧情细节的品牌植入,成为视频平台吸引广告主的重要手段 [4][5] - 平台头部剧集的广告主要来自快消、母婴、3C、汽车、健康及平台等类型客户 [5]
“芒果生态革命”:从内容工厂到情感共同体的价值重构
新浪财经· 2025-10-29 08:29
核心观点 - 湖南卫视2025秋季招商会标志着公司从内容供应商升级为情感共同体,从流量追逐者转型为价值创造者,其“全域纵横生态共生”战略是对长视频平台发展模式的重新定义 [1] 横向内容拓展 - 公司正通过横向破壁,构建多元的内容生态系统,使传统综艺与微短剧、电商直播、线下体验的边界消融 [3] - 公司形成独特的“内容循环经济”,通过系列化开发、多形态衍生、跨平台互动,实现IP生命周期的几何级延伸,打破行业“爆款依赖症”,构建更健康的抗风险能力 [3] 纵向价值挖掘 - 公司的变革体现在价值挖掘维度的升级,从捕获用户“注意力”进一步追求“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4] - 通过布局《我的归途》等“烟火生活系”内容,公司将内容价值从娱乐功能拓展到情感陪伴和精神滋养,精准把握后物质主义时代的社会情绪 [4] 用户关系重构 - “生态共生”理念标志着平台与用户关系的根本性转变,用户成为内容的共同创造者和品牌的价值共建者 [5] - 通过内容共创、品牌联名、线下活动、社群运营等丰富的互动场景,公司构建“参与式文化”,将用户从“消费者”转化为“共同体成员”,提升用户黏性并创造情感纽带 [5] 行业竞争启示 - 长视频平台的下一程竞争核心是生态能力的较量,包括构建更丰富的场景、更深厚的情感连接和更灵活的组织形态 [6] - 公司的全面升级为行业指明方向,当内容平台进化为连接物质消费与精神需求的新型商业物种,其想象空间将远超现有认知 [6]
芒果超媒战略调整聚焦IP衍生,9月末资金储备规模超130亿元
国际金融报· 2025-10-24 19:29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6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6亿元 [1] -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0.99亿元,同比下降6.58%,净利润2.52亿元,同比下降33.47%,降幅环比有所收窄 [1] - 公司战略收缩传统电商业务导致收入波动,核心平台芒果TV营业收入同比基本持平,但互联网视频业务成本上升影响短期利润 [1] - 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6.74亿元,同比增长307.14%,9月末资金储备规模超过130亿元 [3] 运营数据 - 1-9月芒果TV用户月活均值同比增长约11.08% [1] - 第三季度广告业务呈现回暖态势,广告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1] - 公司综艺内容以35.2%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 [2] - 2025年第三季度全网综艺TOP20累计有效播放39亿,同比上涨30%,芒果TV独播综艺上榜数位列第一 [2] - 第三季度国产新剧独播比例、台网联播比例达67% [2] 内容表现 - 综艺《歌手2025》《披荆斩棘2025》跻身2025年暑期档播映指数TOP10 [2] - 剧集《锦绣芳华》《深情眼》《锦月如歌》进入Q3全网长剧累计有效播放霸屏榜 [2] - 短剧《姜颂》《明眸》《狸猫书生》等多部作品进入2025年"爱腾优芒"短剧网播指数Top20 [2] - 第四季度王牌综艺《向往的生活·戏如人生》《声生不息·华流季》《再见爱人5》及头部剧集《水龙吟》受市场重点关注,其中《水龙吟》联合预约人数已突破500万 [2] 行业政策与展望 - "广电21条"颁布预示剧集监管政策基调转变,从严格规范转向松绑与深耕并重 [3] - 新政有助于头部长视频平台提升内容周转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营销成本与市场风险 [3] - 短期新政将促进平台积压剧释放和审核周期缩短,中期将加强"剧本中心制"优化成本结构,长期剧集的系列化开发将加强公司投产稳定性和IP价值潜力 [3] - 政策新周期下行业有望实现复苏,头部长视频平台存在边际改善弹性 [3]
9月板块热度延续,关注三季度业绩兑现
2025-10-22 22:56
行业与公司 * 纪要主要涉及传媒行业 特别是游戏 影视 长视频 综艺以及AI多模态技术应用等领域[1] * 涉及的公司包括游戏公司如吉比特 世纪华通 网易 三七互娱 心动网络 恺英网络 完美世界 巨人网络[3] 影视公司如中影 光线传媒 上海电影 万达[6] 长视频平台如爱奇艺 芒果TV 腾讯视频 优酷[6][8][12] 以及AI技术公司如快手 阅文集团[4][21] 游戏板块核心观点与论据 * 游戏板块在6月版号释放和暑期档优异表现后曾大幅上涨 但节后因三季度业绩预期分化出现调整[1][2] 例如吉比特业绩预告不及市场乐观预期导致调整[3] * 当前板块估值处于明年15倍水平 预计年底有估值切换行情 头部公司估值或达25倍[1][3] 市场未来将更偏好拥有长青产品和清晰产品线的公司[1][3] * 游戏板块长期方向是游戏长青化 全球化 关注稳健流水和利润支撑的公司[2][15] 三季度季报分化是核心关注点 需关注已有产品延续性与新产品进展[2][15] * 用户情绪消费力提升 游戏设计需满足细分需求与兼顾广泛用户群体[2][15] 圈层分化深化 UGC玩法 女性向融合类玩法发展[15] * 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规模增速约为14% 下半年因基数原因可能稍有下降[3] 影视与线下娱乐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三季度影视行业表现平淡[1][5] 9月电影票房同比提升 但国庆档因头部影片欠缺票房同比下滑14%[5][6] * 年末及明年春节档有多部重点影片值得关注 如《即兴谋杀》 《疯狂动物城2》 《阿凡达》 《熊出没》等[6] * 大型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9.8% 观影人次增长15.5% 场次增长9.6% 但中长期受艺人供给和场馆利用率限制增速平稳[6] * 电影公司三季度业绩前瞻显示 中影 光线传媒和上海电影等受益于主投影片票房弹性及衍生品收入增长[1][6] 预计万达利润约1.85亿 光线传媒净利润约1亿 上影利润约1.1亿[6] * 今年全国大盘票房预期维持490亿元水平[6] 长视频与综艺市场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三季度国产剧上新数量同比增加7部至73部 但前20长剧有效播放量同比缩减约10%[7][8] 市场整体流量面临压力[8] * 三季度综艺前20有效播放量同比增长30%[7][9] 芒果TV在综艺方面保持领先地位 并在生活 游戏和喜剧题材上占据优势[1][9] * 爱奇艺三季度剧集市占率环比提升至35.3% 受益于《生万物》等独播剧[8] 各平台月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均有所回落[6] * 长视频行业内容创新是重点 政策为创新提供友好环境[2][11] 短期看积压剧释放及审核周期缩短促资金周转 中期加强"编导中心制" 长期通过系列化开发加强IP价值挖掘[11] * 广电总局818新规将剧集分类变更 显示对业态创新支持 8月备案公示剔除网络故事片后共有88部 相比7月77部有所提升[10] AI多模态技术进展与应用核心观点与论据 * AI视频生成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如Sovit发布带来更新[1][4] 工具提升影视生产效率 可能重构影视工业全流程[4] * ToC端改变用户生成和消费视频内容的方式 ToB端拓展影视制作能力[1][4] AI视频领域正从工具属性向生态构建发展[2][17] * B端技术在生成长度延展 物理规律模拟和生产流程革命方面取得进步[2][19] AI工具融入工作流支持多人协作 虚拟演员和数字替身等创新逐步应用[19] * 底层基建方面 内容生产升维至AGI实验田 Sora二代因物理真实性高被视为数据模型基础 多模态技术同步发展[20] * 重点关注布局多模态模型的大厂(如快手)和拥有高质量垂直模型并有实际应用场景的公司(如阅文集团在AI漫剧的应用)[4][21] 平台业绩预期与内容储备 * 爱奇艺预计11月18日发布三季度业绩 暑期档重点内容有望带动会员收入及内容成本环比增加 但净利润仍面临压力[13] * 芒果超媒预计10月24日发布三季度业绩 短期内容成本对毛利率产生负向影响 三季度利润预估约为3亿元左右[14] * 各大平台四季度至明年初有重点内容储备 如爱奇艺的《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天地》 腾讯视频的《造成者》 芒果TV的《水龙吟》 优酷的《新闻女王2》等[12] 其他重要内容 * 即时零售战争激烈 预计分众传媒环比业绩会有明显改善[5] * Sora APP的推出升级了社交互动模式 从传统图文交互提升到具身化社交 允许用户生成高保真数字分身并进行跨场景互动[18]
做乐园,长视频拥抱线下的终极大考
36氪· 2025-10-20 20:20
行业竞争重心转移 - 2024-2025年,中国长视频平台的竞争重心从线上指标(如内容规模、会员数、时长争夺)转向线下 [1] - 短视频和短剧分流用户注意力,导致用户付费意愿、广告主投放信心及内容价值空间被压缩,单纯依靠优质内容已不足以支撑平台增长 [1] 爱奇艺的线下战略布局 - 公司于2025年4月正式宣布进军“线下乐园与内容电商”,将沉浸式娱乐空间纳入战略版图 [3] - 2025年9月宣布在扬州、开封、北京三地推进“爱奇艺乐园”项目,并已在北京延庆落地儿童乐园项目“爱奇艺奇巴布乐园” [3][6] - 2025年9月与洛阳文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将洛阳打造为新的文旅沉浸实验场域 [6] 爱奇艺乐园的商业模式与设计特点 - 乐园采用模版化设计,体量较小(5000–20000㎡),体验更密集(包括全感剧场、全息光影、NPC互动、MR游戏、主题演艺) [8] - 强调快速迭代(半年可换内容模块),收入结构多元(以门票和二次消费如衍生品、餐饮、活动为主),目标单次体验时长超过4小时 [8] - 采用“轻资产+强运营”组合,降低投资门槛,实现内容热度与场景迭代同步 [10] - 例如北京王府井项目以自制动画IP为核心,搭建七大主题空间,包含超过200个互动项目,可根据新番档期更新 [10] 线下布局的战略价值 - 线下空间为平台提供“第二触点”,将剧集观众转化为线下游客,从而获取更多用户行为数据,反哺内容创作和衍生品设计 [10] - 线下体验具备强社交属性和传播势能,有助于形成线上无法复制的品牌认同感 [12] - 行业关系逻辑从“内容供给—时间占用—流量变现”转变为“内容供给—体验触点—多元变现” [24] 其他平台的线下策略 - 腾讯视频采用“事件化运营”路线,如“腾讯视频动漫大赏”,将线下场景作为粉丝朝圣地和传播放大器,实现低成本的多重目标 [20][22] - 优酷思路偏向“文旅方法论”,例如《清明上河图密码》与周庄的联动,让IP联动文旅硬核落地 [22] - 芒果TV的MCity线下项目以综艺IP为核心打造沉浸式娱乐空间和城市综合体,是“乐园化”的雏形 [22] 行业共识与未来趋势 - 行业共识是内容不再只是“被看”,而是“被体验”、“被参与”;IP成为一种可以走进、触摸和沉浸的现实场景 [27] - 屏幕之外的世界正在成为长视频竞争的下一个主战场,线下已成为平台战略的组成部分 [25]
小确幸悦己消费避险属性,芒果超媒《声鸣远扬》将播出:互联网传媒周报20251013-20251017-20251019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19 19:24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在避险情绪上升的背景下,指出“小确幸悦己消费”具备相对收益属性 [3] - 游戏板块虽因关税摩擦和市场风险偏好回落出现调整,但强调基本面未受影响,核心公司估值已具吸引力(例如主流公司2026年PE回到16-17倍)[3] - 对恒生科技板块持积极看法,认为10月2日以来14%的调整已逐步消化悲观预期,AI重估逻辑未结束 [3] 悦己消费与IP运营 - 泡泡玛特产能爬坡、扩品类及出海高速推进,内地外门店已达197家;新IP“星星人”有望在2026年接力,万圣节新品在抖音预约超50万人,天猫销量1万+快速售罄 [3] - 大麦娱乐旗下IP“Chiikawa”内地首店于9月27日落址上海外滩,引发排队抢购热潮,验证阿里鱼推高并长周期运营IP的能力 [3] - 网易云音乐被定位为稀缺的付费用户高增、年轻化(00后占比高)平台,格局向好且对上游内容议价力强 [3] 长视频与内容供给 - 芒果超媒受益于广电21条优化剧集审核政策,内容拐点已确立;新综艺《声鸣远扬》定档10月28日首播,但经营改善仍需时间 [3] - 政策环境改善有望加快内容周转,推动视频供给百花齐放,但当前仍依赖爆款剧拉动会员收入或宏观改善带动广告复苏 [3] 游戏板块动态与产品表现 - 腾讯控股《三角洲行动》9月DAU突破3000万,《和平精英》绿洲启元DAU达3300万;世纪华通旗下《Whiteout Survival》和《Kingshot》包揽9月中国出海手游收入榜冠亚军 [3] - 巨人网络《超自然行动》国庆期间小红书粉丝数快速增长;A股游戏权重标的有望年底摘除ST,解除资金配置限制 [3] - 核心推荐包括腾讯控股、世纪华通、巨人网络、恺英网络、吉比特、心动公司、哔哩哔哩等,同时关注神州泰岳、三七互娱、完美世界 [3] AI技术进展与应用标的 - OpenAI于9月30日发布Sora 2,AI视频从工具转向社区定位,有望拉动变现;报告强调IP数据积累是竞争核心要素 [3] - 重点标的包括哔哩哔哩(张迪加盟推动AI视频播客等应用)、快手(可灵2.5 Turbo降价30%)、美图公司(C端修图壁垒高)、阅文集团(小说IP储备丰富,布局AI短剧) [3] 重点公司财务与估值 - 泡泡玛特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310亿元(同比+138%),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223%),2026年PE为24倍 [5] - 腾讯控股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7464亿元(同比+13%),归母净利润2556亿元(同比+15%),2026年PE为17倍 [5] - 快手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1427亿元(同比+12%),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14%),2026年PE为13倍 [5]
小确幸悦己消费避险属性,芒果超媒《声鸣远扬》将播出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19 17:44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互联网传媒行业 [1] 核心观点 - 避险情绪上升背景下,小确幸悦己消费领域具备相对收益潜力 [2] - 芒果超媒面临长视频政策环境与产品拐点,经营拐点值得期待 [2] - 游戏板块经历调整,关税摩擦影响短期风险偏好但不改基本面,产品力是应对市场变化核心 [2] - Sora2发布推动AI视频发展,数据积累成为竞争关键要素 [2] - 恒生科技指数调整后,悲观盈利预期逐步消化,AI重估逻辑持续 [2] 细分领域与公司分析 小确幸悦己消费 - 泡泡玛特产能爬坡,扩品类与出海高速推进,爆款IP星星人有望接力Labubu [2] - 泡泡玛特内地外门店数量已达197家,持续扩充零售渠道 [2] - 泡泡玛特万圣节新品搪胶毛绒国内海外同步上线,抖音预约超50万人,天猫销量1万+快速售罄 [2] - 大麦娱乐核心IP Chiikawa内地首店9月27日落址上海外滩,引发抢购热潮 [2] - 大麦娱乐旗下三丽鸥中国地区增长验证阿里鱼运营IP能力 [2] - 国内演唱会市场需求强劲但供给受限,新品类与出海、内容投资驱动增长 [2] - 网易云音乐深度报告强调其付费用户高增长、年轻用户占比高、格局向好、对上游内容议价力强 [2] 长视频平台 - 芒果超媒受益于广电21条优化剧集审核,利于内容百花齐放并加快周转 [2] - 芒果超媒综艺《声鸣远扬》定档10月28日首播,首季重在影响力建设 [2] - 芒果超媒经营改善需时间,期待爆款剧拉动会员收入或宏观改善带动广告复苏 [2] 游戏板块 - 游戏行业不受中美关税摩擦及美限制关键软件出口影响,调整主因风险偏好回落 [2] - 经历国庆前后调整,游戏板块过高预期已消化,主流公司2026年PE回落至16-17倍 [2] - A股游戏权重标的华通有望年底摘除ST,资金配置限制解除 [2] - 核心推荐包括腾讯控股(《三角洲行动》9月DAU突破3000万,《和平精英》绿洲启元DAU达3300万)、世纪华通(点点互动旗下《Whiteout Survival》和《Kingshot》包揽9月中国出海手游收入榜冠亚军)、巨人网络(《超自然行动》国庆小红书粉丝数快速增长)等 [2] AI视频与科技 - OpenAI于9月30日发布Sora2,AI视频定位从工具转向社区,推动变现 [2] - AI视频竞争核心要素除模型能力外,还包括IP数据积累 [2] - 重点标的包括哔哩哔哩(张迪加盟强化AI视频播客、广告推荐应用)、快手(可灵2.5 Turbo发布且降价30%)、美图公司(C端修图壁垒高)、阅文集团(小说IP储备丰富,布局AI短剧) [2] - 恒生科技指数自10月2日以来调整幅度达14%,关税摩擦与即时零售竞争影响悲观预期逐步消化 [2] - 港股科技AI重估逻辑未结束,国产模型与芯片进步提供支撑,关注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百度等 [2] 重点公司财务与估值 - 腾讯控股总市值50,823亿人民币,2025年预计营收7,46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2026年预计营收8,28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2025年预计归母净利润2,55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2026年预计2,98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7%),2025年PE为20倍,2026年为17倍 [4] - 泡泡玛特总市值3,377亿人民币,2025年预计营收31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8%),2026年预计42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7%),2025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0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3%),2026年预计14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9%),2025年PE为33倍,2026年为24倍 [4] - 芒果超媒总市值551亿人民币,2025年预计营收128亿人民币(同比下滑9%),2026年预计13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2025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2026年预计1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2025年PE为39倍,2026年为29倍 [4] - 哔哩哔哩总市值786亿人民币,2025年预计营收3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2026年预计32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2025年预计归母净利润25亿人民币(扭亏为盈),2026年预计3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2026年PE为24倍 [4]
大屏才是长视频真正的未来
36氪· 2025-10-11 07:40
"小屏和大屏的比值,已经到1:1了。"在8月底见到一个制片人时,他对小娱惊呼到。 在不少人的直觉里,电视机似乎已经逐渐退出了观众的生活。移动端成了娱乐的第一入口,"谁还看电视"几乎成了一个被默认的判断,我们一篇讲述电视 台4K化浪潮的文章中,也有大量的从业人员在哀嚎。甚至在长视频网站内部,都很少对外宣传他们的大屏生态。 可在行业内部,另一种声音正在流传:在长视频平台的用户观看行为里,大屏端(包括投屏)与移动端的比例已经几乎持平。包括这个国庆节,爱奇艺和 优酷也被自己的大屏数据惊到:爱奇艺电影频道播放时长环比增长近40%,超过四成观众通过大屏观影;优酷大屏端观看总时长提升23%,动漫类节目以 76%的涨幅位居榜首…… 似乎我们真的低估了电视大屏用户的存在感? 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大屏已经覆盖了近 10 亿人口,且每年稳步增长。观众并没有因为手机而完全放弃电视,只是在不同场景中做出了新的分工:碎片化 时间交给手机,长内容的沉浸体验则依旧属于大屏。 这意味着,观众或许抛弃了实时电视这个形态,但他们仍习惯在电视机前追剧、看电影,甚至是看中短视频。 这种反差让大屏重新变得值得研究。一方面,大屏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承担新的角 ...
IP衍生品、微短剧、内容精品化能否激活长视频行业?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21:15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上半年长视频整体用户规模增幅仅为0.7% [1] - 行业未来增长更依赖于内容创新、技术升级和跨场景融合 [1] - 行业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IP衍生品、微短剧以及内容精品化成为重要应对手段 [1] 业务拓展:线下业务与IP衍生品 - 公司将线下业务(主要包括乐园和IP衍生品)定位为核心业务之一 [2] - 公司的新型主题乐园模式为小型化、强互动、快迭代,公司负责技术、内容和运营,合作伙伴负责土地、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双方分享门票及二次消费收入 [2] - 公司位于扬州和开封的乐园正在筹备中,力争2025年底和2026年开业,第三家乐园已选址北京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 [2] - 公司在衍生品领域加速发展,例如影视剧《爱你》的同款香包一个月销量超5万件,热播剧《我的阿勒泰》带动剧中小卖部成为文旅打卡新地标 [2] - 公司擅长影视IP衍生品开发,在制作过程中即考虑衍生品开发与植入,并尝试自创内容衍生品(如卡牌),主要通过授权与合作伙伴进行,同时利用AI、数字扫描技术将道具、布景保留为数字资产以供后续开发 [3] - 影视IP衍生品市场出现消费高峰,例如万达电影暑期档IP衍生品销售额达1.06亿元,同比增长94%;光线传媒《哪吒之魔童闹海》衍生品总销售额预计突破1000亿元;大麦娱乐IP衍生业务同比增长36% [3] - 行业平台如优酷借助阿里鱼,腾讯视频借助阅文集团,均已发力衍生品领域 [4] 内容战略:微短剧与精品化 - 行业呈现“长剧向短”和“内容精品化”两大发展趋势 [4] - 公司的微短剧内容供给已达20000部,其用户规模在2025年8月最后一周相比第一周增长了54% [4] - 公司聚焦精品化创作,重点是利用优质IP创作精品微短剧 [4] - 腾讯视频将长剧预算中10%到20%的低效部分转移至横屏微短剧开发,并积极布局竖屏微短剧,推动品类升级以与长剧形成互补 [4] 合作模式创新 - 公司在剧集合作上提出“分甘同味”模式,即公司投资合理真实的项目成本,与合作伙伴五五分成成本之外的利润,旨在共同实现后端更大收益 [5] - 腾讯视频推行“后验激励”模式,该模式推广后,签约项目数量持续增加,项目超额利润保持激增态势 [5] - 行业合作模式的变化指向平台方越来越少承担前期成本,风险向外平摊,最终播出效果决定盈利,以此激励制作方提升内容质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