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
搜索文档
大疆离职员工,「打印」出一个百亿独角兽
创业邦· 2025-11-05 11:18
以下文章来源于豹变 ,作者张经纬 豹变 . 直抵核心。做最具穿透力、洞察力的商业观察,深度影响未来。 在深圳,有这样一家科技独角兽 : 成立仅四年, 就 切走全球消费级 3D打印市场 近三成的份额 。它的产品被 YouTube顶流博主誉 为"工业级性能 , 消费级价格 ",《时代》周刊 曾评其 为年度最佳发明。 不过,这个目前估值百亿的独角兽,在国内很少接受媒体采访, 高层管理者在公开场合 也 近乎 "隐 形"。 这家公司 叫 拓竹科技( Bambu Lab) , 由大疆前核心骨干陶冶创立, 2020年他离开工作8年的 大疆, 带着 "最后一次做大事"的 决心 , 投身创业。 陶冶决定创业的方向是 3D打印机,此时行业是"农场主"的天下。 "农场主"即运营多台3D打印机的 商户 , 他们的存在弥合了快速成型、短期定制化生产的需求与 3D打印机使用门槛的矛盾,到2023 年中国已有上千家不同规模的3D打印农场。 此时的 3D打印机销售不温不火。据国金证券测算,2020年-2023年消费级3D打印出货量维持在 260万台到350万台之间。 改变发生在 2024年 ,这一年 全 球消费 级 3D打印及服务市场规模4 ...
爱司凯(300521.SZ):目前的3D打印设备以砂型打印系列为主,可为相关行业提供砂芯、砂型及金属铸件成品的生产供应
格隆汇· 2025-11-04 15:22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专注于工业化打印产品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解决方案 [1] 核心产品与技术 - 公司目前的3D打印设备以砂型打印系列为主 [1] - 公司可为相关行业提供砂芯、砂型及金属铸件成品的生产供应 [1]
爱司凯:目前的3D打印设备以砂型打印系列为主,可为相关行业提供砂芯、砂型及金属铸件成品的生产供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12:49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专注于工业化打印产品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解决方案 [2] 核心产品与技术 - 公司目前的3D打印设备以砂型打印系列为主 [2] - 相关产品可为行业提供砂芯、砂型及金属铸件成品的生产供应 [2]
国金证券:响应AI芯片散热革命 3D打印液冷板前景广阔
智通财经· 2025-11-04 10:01
液冷市场前景与驱动力 - 2024年中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达到184亿元,同比增长66%,预计2029年将进一步达到1300亿元,市场需求有望爆发[1] - 冷却可占数据中心电耗的40%,随着GPU热设计功耗提升,传统风冷面临瓶颈,液冷散热效率远高于风冷[1] - 部署液冷的GB200 NVL72系统可使一个50兆瓦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每年节省超过400万美元[1] 冷板式液冷技术优势 - 冷板式液冷是应用最广的间接液冷方式,通过铜/铝导热金属封闭腔体导热,服务器芯片不直接接触液体,系统不需对机房设备进行大规模改造,可操作性强[1] - 冷板式液冷成熟度最高、应用最广泛,有望成为数据中心主流散热方案[1] 3D打印在液冷板制造中的优势 - 3D打印解放了流道设计限制,可通过拓扑优化、仿生设计复杂化流道以改善散热性能,其加工时间和成本对结构设计变化不敏感,而CNC/铲齿加工则受限较大[2] - 传统液冷板通过钎焊、扩散焊等工艺焊接,其结构强度和连接处热阻弱于3D打印的一体化成型技术[2] - 3D打印可避免焊接过程导致微通道结构尺寸改变的问题,尤其适合制造涉及极小尺寸立体复杂结构的微通道液冷板[3] 微通道液冷板的发展趋势 - 微通道液冷板成为新趋势,例如0.08mm微通道液冷板已获订单用于B200芯片散热,针对B300芯片的方案已完成多轮测试[3] - 微通道散热器(当量直径低于1mm)通过微通道技术增强散热性能是大势所趋,但传统铲齿、微铣削等工艺加工深宽比大和结构复杂的沟槽存在限制[3] - 产业目前主要通过铲齿工艺加工微通道液冷板,后续或向3D打印技术过渡[3] 铜材料3D打印的进展与产业化 - 铜对红光波段反射率高难以加工,但采用绿光/蓝光激光器的设备方案可显著降低反射率,实现铜材料打印[4] - 已有公司基于3D打印技术开发出高性能液冷板:CoolestDC的一体式冷板可承受6bar以上水压并使GPU工作温度降低近50%;Fabric8Labs的冷板可实现精准冷却,性能显著高于铲齿工艺产品;希禾增材打印件最小壁厚达0.05mm,致密度超过99.8%[4] - 3D打印液冷板产业化落地是大势所趋[4]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 从创新热土到数字云端 “多维”杨浦正打开新格局
解放日报· 2025-11-04 09:35
核心观点 - 杨浦区在过去五年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区向以生活、创新和数字为核心的多维城市新格局的转型 [1] 生活维度 - 通过城市更新将工业遗存改造为市民生活新地标,例如由1902年祥泰木行旧址改建的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 [2] - 累计征迁改造旧住房42.1万平方米,使2万多户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2] - 杨浦最后一户市民于2024年6月告别“拎马桶” [2] 创新维度 -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转变,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超3200亿元,规模占全市五分之一,取代了历史上占全市五分之一的工业产值 [3] - 通过“三区融合”模式(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支持创新发展,例如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周边的湾谷科技园培育出全球第三大3D打印机企业 [3] - 提出“全域创新”方案,计划利用全区资源进一步推动创新 [4] 数字维度 - 复兴岛被激活为数字创新基地,举办小红书Red Land(三天吸引10万人登岛)、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哔哩哔哩“干杯音乐节”等大型活动 [5][6] - 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启动,V聚场作为新载体启用三个多月已吸引50家优质主体签约入驻,全网粉丝数总和超1亿,作品流量预计突破千亿 [6]
赣州市青禾三维打印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04 08:16
公司基本信息 - 赣州市青禾三维打印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谢坚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1万元人民币 [1] 公司经营范围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3D打印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及金属切削加工服务 [1] - 业务涵盖互联网销售(除需要许可的商品)、3D打印基础材料与增材制造装备销售 [1] - 公司提供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塑胶表面处理等技术服务 [1] - 公司经营国内贸易代理以及技术开发、咨询、交流、转让与推广等服务 [1]
3D 打印行业研究:响应AI芯片散热革命,3D打印液冷板前景广阔
国金证券· 2025-11-03 21: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但建议关注在金属3D打印尤其是铜3D打印有较好技术储备的企业 [5] 报告核心观点 - 冷板式液冷技术凭借其高散热效率和对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良好兼容性,有望成为数据中心主流散热方案,市场需求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1] - 3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因其在设计自由度、一体化成型和制造复杂结构方面的独特优势,被认为是液冷板制造的最优技术路线,尤其适用于微通道等先进设计 [2] - 随着芯片功率密度持续提升,微通道液冷板成为新趋势,这进一步放大了3D打印技术的优势,产业界已有成熟产品落地 [3][4] - 尽管铜材料的3D打印存在技术挑战,但通过采用特定波长的激光器等技术已实现突破,为高性能液冷板制造提供了可行路径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冷板式液冷有望成为数据中心主流散热方案 - 数据中心冷却能耗占其总电耗高达40%,液冷散热效率远高于风冷,强制对流水的传热系数(250-15000 W/m²·K)远高于强制对流空气(25-250 W/m²·K)[12][16] - 英伟达GB200 NVL72液冷系统可为50兆瓦数据中心每年节省超过400万美元运营成本 [1][18] - 中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2024年达184亿元,同比增长66%,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13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8% [1][20][21] - 冷板式液冷作为间接接触方式,成熟度最高、应用最广泛,因其服务器芯片不直接接触液体,无需对机房设备进行大规模改造 [1][28] 2 3D打印有望成为液冷板最优制造技术路线 - 3D打印技术通过分层制造,解放了流道设计限制,可实现拓扑优化和仿生设计等复杂结构,加工时间和成本对结构变化不敏感,优于CNC/铲齿加工 [2][60][64] - 3D打印一体化成型工艺在结构强度和连接处热阻方面优于传统钎焊、扩散焊等焊接工艺 [2][66] - 微通道液冷板(当量直径低于1mm)成为新趋势,锦富技术开发的0.08mm微通道液冷板已用于B200芯片散热系统 [3][66] - 传统制造工艺(如铲齿、微铣削)在加工深宽比大、结构复杂的微通道时存在限制,3D打印技术前景更好 [3][71][74] - 对于多孔结构微通道骨架这类性能最强的设计,3D打印是可行的制造技术 [76] 2.4 铜材料打印较难但可突破,产业已有3D打印液冷板产品落地 - 铜是理想冷板材料(导热系数400 W/m·K),但其对主流红光激光器反射率高,加工难度大 [4][81][82] - 采用蓝光(450nm)或绿光(515nm)激光器可显著降低铜的反射率,实现有效打印 [4][82] - CoolestDC基于EOS DMLS技术开发的一体式冷板可承受6bar以上水压,使GPU工作温度降低近50% [4][88] - Fabric8Labs采用电化学增材制造技术打印的微通道冷板,性能显著高于铲齿工艺产品 [4][89] - 希禾增材通过绿光3D打印技术实现微通道液冷板制造,打印件最小壁厚达0.05mm,致密度超过99.8% [4][94]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在金属3D打印,尤其是铜3D打印领域有技术储备的企业,如南风股份、铂力特、华曙高科 [5][97] - 南风股份子公司南方增材从事3D打印服务,产品覆盖液冷板,正进行扩产规划并与客户洽谈 [97] - 铂力特展出3D打印液冷板,换热量相较传统直肋片冷板提升20%,压力损失减少约70% [97] - 华曙高科在金属3D打印领域有深厚技术积累,有望受益于数据中心液冷板需求提升 [97]
铂力特(688333):公司业绩超预期,积极拓展商业航天、机器人、3C等新兴市场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03 18:46
投资评级 - 报告对铂力特维持"买入"评级 [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三季报业绩超预期,25Q1-Q3实现营收11.61亿元,同比增长46.47%,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234.83% [4] - 25Q3单季度实现营收4.9亿元,同比增长120.9%,归母净利润0.8亿元 [4] - 公司作为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稀缺标的,正积极拓展商业航天、机器人、3C等新兴市场,下游需求高景气 [8] - 通过募投项目扩产以突破产能瓶颈,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在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的批量化生产能力 [8] 经营业绩与财务表现 - 25Q1-Q3营收高增长主要源于民品领域3D打印定制化产品收入大幅增长及航空航天领域的持续深耕 [8] -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5Q1-Q3毛利率为43.5%,同比增加2.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4%,同比增加7.5个百分点 [8] - 费用控制成效显著,25Q1-Q3期间费用率为30.75%,同比下降13.19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率降至6.4% [8] - 研发投入维持高位,25Q1-Q3研发费用达1.83亿元 [8] - 下游需求旺盛,截至25年三季度末,存货、应收账款、合同负债环比分别提升19.8%、11.7%、84.3%至14.5亿元、12.8亿元、1.53亿元 [8] 未来展望与盈利预测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8亿元、2.77亿元、3.79亿元,对应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9.2%、33.3%、36.6% [7]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27亿元、23.20亿元、29.07亿元,对应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7.8%、27.0%、25.3% [7] - 预测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6元、1.01元、1.38元 [7]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预测市盈率分别为100倍、75倍、55倍 [7][8] 公司战略与竞争优势 - 公司是金属增材制造综合方案解决供应商的稀缺标的,业务涵盖使用自有设备提供定制化产品设计及上游国产化原材料 [8] - 积极进行募投扩产,E地项目于2024年12月竣工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专用粉末材料产线建设项目预计将使粉末年产能增至3000吨 [8] - 公司聚焦高毛利的航空航天领域,并不断开拓商业航天、消费电子及机器人等新市场与新领域 [8]
大疆离职员工,「打印」出一个百亿独角兽
36氪· 2025-11-03 18:45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拓竹科技是一家成立于2020年的深圳科技独角兽,由大疆前核心骨干陶冶创立,目前估值超过300亿元人民币[1][7] - 公司成立仅四年,即在2024年占据全球消费级3D打印市场29%的份额,出货量约120万台,高于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年出货增量(约100万台)[1][11] - 2024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及服务市场规模为41亿美元,其中约10亿美元的年增长额一半来自拓竹科技[2]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2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6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额约33亿元人民币[2] 产品战略与市场拓展 - 公司首个产品Bambu Lab X1于2022年面世,具备工业级性能但价格低于1万元人民币,在Kickstarter平台一个月众筹收入近5000万元,并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最佳发明之一[7] - 2023年公司战略从服务极客转向吸纳新用户,推出售价在2000-4000元人民币的P1S、A1mini和A1等新手友好机型[8][9] - 2024年借助深圳智能家居消费补贴政策(立减15%),拓竹A1价格降至约1500元,并通过罗永浩直播间等网红带货方式推动销售,在天猫和京东平台维持销量第一[11] - 2025年公司推出最多新品应对竞争,包括H2S、P2S和H2C,并于同年9月在深圳万象城开设首家线下旗舰店[23][18] 技术优势与研发能力 - 创始团队来自大疆核心部门,覆盖硬件、供应链、运动控制、软件设计和AI算法等领域,具备完整的技术配置[13][14] - 公司产品追求上市即“完美”,不使用行业通用的TMC芯片,采用自研驱动芯片以保持技术独立性和领先性[15] - 通过40多次迭代利用AR计算和多传感器协同提高设备感知能力,减少用户调整参数,并开发联网功能方便用户分享[15] - 2024年生产的H2D打印机聚合激光雕刻和切割功能,技术领先于竞争对手[15] 运营管理与供应链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2年的139人增长至2024年的571人(不含工厂)[17] - 招聘要求严格,工程师和产品经理薪资范围在25k-50k,强调高学历、奋斗精神和抗压能力[15][16] - 工厂位于深圳宝安区,利用当地密集的激光制造和印制电路产业实现高效生产,总部在南山区毗邻消费电子巨头,形成协同创新网络[17][18] - 自研激光雷达传感器带动周边40家配套企业进行协同技术改造,提升供应链效率[18] 市场竞争与挑战 - 2025年竞争对手创想三维、爱乐酷、纵维立方推出2000-3000元价位新品对标拓竹P1S,市场竞争加剧[22] - 公司通过法律手段应对模型侵权问题,旗下MakerWorld社区于2025年10月对另外三家平台发起法律维权[23] - 2024年8月遭遇3D打印巨头Stratasys在美国以10项核心专利侵权为由起诉,可能影响公司在美国市场的营收[23] - 随着用户基数暴增,面临售后服务压力增加和部门协作偶尔脱节的挑战[20]
卖不动了?知名国货品牌滞销,曾被称为“真皮鞋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1 19:2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亏损1847.44万元[1][3] - 公司未弥补亏损金额达到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 截至9月30日合并财务报表未分配利润为亏损7867.34万元 实收股本为2.19亿元[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46.03万元 主要系鞋业板块经营现金流改善及新增精密金属结构件业务所致[6] 传统鞋类业务状况 - 2025年前三季度鞋类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0亿元 同比减少13.13% 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46.29%[3] - 鞋类业务归母净利润已连续5年录得亏损 2024年亏损金额为9640.74万元[3] - 2025年上半年鞋包业务的线下收入同比减少10.82% 公司尚未考虑收缩或剥离该业务[3] 业务转型与新业务布局 - 公司通过收购苏州郎克斯精密五金有限公司45%股权和江苏哈森工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55.2%股权 开拓精密金属结构件及相关设备业务[6] - 新增业务初步实现产品在消费电子、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布局 产品包括手机边框中框、平板电脑底壳等消费电子部件[6] - 二级控股子公司使用NPA技术和TPR技术生产的钛合金粉产品已中试成功 可应用于3D打印和MIM行业[6] 管理举措与未来计划 - 公司鞋履业务与精密金属制造、3D打印等新业务暂不具备协同效应 但将加强业务、客户、管理方面的协同以提升整体经济效益[7] - 针对鞋类业务 公司计划优化调整门店、提升线上运营能力并探索AI在门店的应用以提升用户体验[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3.87亿元 占总资产的21.77% 公司将通过加大促销和控制下单量应对存货跌价风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