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计算
icon
搜索文档
薛定谔亲外孙创业量子计算,老黄早早就成了股东
量子位· 2025-10-19 12:10
公司融资与目标 - 量子计算公司PsiQuantum获得10亿美元巨额融资,创下量子计算初创公司最大单轮融资纪录,由BlackRock、淡马锡和Baillie Gifford领投[10] - 公司计划利用融资在2028年建造一台百万比特级量子计算机,目标超越谷歌和IBM[11] - 理论上,百万比特规模的通用量子计算机能在几分钟内完成传统计算机需数百万年处理的任务[13] 技术路线与优势 - PsiQuantum的量子比特基于光子而非电子或原子,其光子量子芯片可利用传统半导体工艺制造,易于适配现有芯片制造设施[32][33] - 光子量子比特在常温下即可操控,无需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节省部署低温设备的成本[33] - 公司推出Omega光子芯片组,包含构建百万量子比特规模计算机所需的全部先进组件,具备高保真量子比特操作和芯片间互联能力[36][38][39] 公司发展里程碑 - 2019年与GlobalFoundries合作,将量子光子器件集成到商业半导体晶圆厂中,标志技术具备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潜力[21][22] - 2021年发明融合式量子计算技术并发布容错量子计算基础框架,相关论文于2023年在Nature刊登[22][23][24] - 获得多项政府大额合同,包括与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2250万美元合同、澳大利亚政府约6.2亿美元订单以及在芝加哥建设公用事业级量子计算机的项目[27][29][30][31] 创始团队与背景 - 公司由量子物理先驱薛定谔的亲外孙Terry Rudolph参与创办,其为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发明了公司技术基础的融合式量子计算方法[3][64][74] - 联合创始人兼CEO Jeremy O'Brien有25年量子计算机研发经验,发明首个光子双量子比特逻辑门,开创集成量子光子学研究领域[44][47][48] - 团队核心成员包括首席科学官Pete Shadbolt和首席技术官Mark Thompson,均在光子与量子技术领域有深厚学术和产业背景[50][53][54][55] 技术挑战 - PsiQuantum尚未有实验证明能够进行纠错,而大规模量子比特堆叠时出错率会指数级增加,业内认为需先有成熟纠错能力才能扩展规模[39][40][41] - 目前仅谷歌展示过能在大比特规模下执行纠错的量子芯片[42]
研判2025!中国量子模拟器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市场规模分析:从理论突破到市场增长,迈向前沿应用的新征程[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19 09:21
文章核心观点 - 量子模拟器作为专用量子计算工具,通过直接映射量子态解决经典计算机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行业处于从原理验证向实用工具转型的关键阶段,技术突破和应用拓展推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1][4][6] 行业概述与定义 - 量子模拟器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专用计算工具,核心是通过量子比特、量子门和量子测量模拟目标量子系统的演化过程,解决量子多体问题、拓扑相变等难题 [2] - 主要分为数字量子模拟器和模拟量子模拟器两类 [2] 行业发展历程 - 行业自1982年费曼提出概念奠基,历经多个关键实验验证,至2024-2025年中国团队实现多项重大突破,包括中国科大"天元"模拟器、阿里达摩院"太章3.0"等,推动行业向实用化转型 [4] - 2025年阿里达摩院"太章3.0"实现512量子比特全振幅模拟,算力较谷歌Sycamore提升近10倍,在金融风险计算中提速1350倍 [4] 政策环境 - 量子科技被纳入"十四五"规划等国家战略,成为未来产业核心赛道 [6] - 2025年工信部政策提出通过创新计量技术解决"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测不快"等难题,推动量子模拟器从"原理验证"向"实用工具"转型 [6] 市场规模与投融资 - 2024年中国量子模拟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5.06亿元,同比增长15.23% [1][10] - 2025年1-8月中国量子技术投融资事件数量达29件,同比增长93.33%,技术突破和政府支持是吸引投资的关键因素 [10][11]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包括量子芯片、稀释制冷机等核心器件和材料,中游为整机制造与软件开发,下游应用于金融、化工、制药、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 [8] - 在金融领域可用于投资组合优化和风险评估,在医药领域可加速新药分子筛选,在物流领域可优化路径提高效率 [8]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行业呈现"头部引领、多极协同"格局,本源量子和国盾量子为代表硬件企业占据核心地位,阿里达摩院、华为云等互联网企业通过软件与云平台切入 [11] - 国盾量子主导研发"祖冲之三号"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21亿元,同比增长74.54%,研发投入0.55亿元,同比增长33.77% [11] - 本源量子推出第三代72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国产化率超80%,截至2025年1月专利数量达1686项,居全球量子计算专利榜首 [12] 技术挑战与突破 - 当前面临量子噪声积累、系统可扩展性等核心挑战 [1] - 错误缓解技术实验表明,在10量子比特系统中随机错误消除可使等效错误率降低两个数量级 [1] - 美英联合团队研发的纳米电子量子模拟器采用模块化架构,实现了从单个单元到大型网络的扩展能力 [1]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形成"量子-经典混合计算"新范式,硬件层面超导量子芯片将向千比特级迈进 [12][13] - 应用场景将深度渗透制造业、金融、能源等国民经济核心领域,量子云平台将成为主流服务模式 [14] - 中国将主导国际标准制定,通过全球化布局提升国际话语权,推动从"技术跟随"向"全球引领"转变 [15]
数读“十四五”·产业新答卷 新型储能5年增30倍!这些“未来产业”引擎轰鸣
人民网· 2025-10-18 11:23
产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2024年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增长 [6] - 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已接近1万亿元 [21] - 预计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24] 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 -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大模型备案总量达439款,覆盖医疗健康、农业、教育等30余个行业 [7] - 2024年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 [17] - 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 [17] 量子科技与商业航天 - 中国在超导量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领域实现量子优越性验证,量子计算研究牢固确立国际第一方阵地位 [10] - 合肥、上海、北京、广州等16个重点城市已建成量子城域网 [10] -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增至500多家,市场规模在2025年有望突破2.5万亿元 [12] 新兴赛道与前沿技术 - 卫星互联网进入商业化拐点,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450亿元 [12] - 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32.0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61.4亿元 [14] - 脑机接口技术已实现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盲人恢复光感等应用 [14] 新能源与生物制造 -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近30倍,占全球总装机比重超过40% [27] - 2024年中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过36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超过全球一半 [27] - 中国发酵产能占全球70%以上,一批有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逐步成长壮大 [20][21]
硅谷深夜紧急会议!中国突袭三大科技要塞!外媒:规则已彻底颠覆
新浪财经· 2025-10-18 04:22
量子技术行业 - 上海市发布智能终端产业路线图,首次将量子技术列入优先发展清单,要求攻关量子纠错算法并计划在未来24个月内推出原型设备 [1] - 方案核心目标为构建特色应用场景,强调量子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更注重商业落地 [1] - 方案时间节点与英特尔、IBM等国际厂商技术路线高度吻合,显示中国在下一代计算领域与国际保持同步的决心 [1] 精密仪器行业 - 国内团队成功推出90GHz超高速信号分析设备,采样能力达到每秒2000亿次,关键参数较前代产品提升五倍 [3] - 该设备对半导体设计、通信研发等领域具有关键意义,并实现了核心部件的完全自主可控 [3] - 突破被业内称为“科研显微镜”,标志着在精密测量仪器领域打破垄断 [3] 仿生机器人行业 - 主管部门明确将重点扶持仿生机器人产业,着力突破动力关节、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瓶颈 [5] - 多家企业已完成中试生产线建设,预计明年将实现规模化量产,从实验室样品到产业化落地速度超出预期 [5] - 服务型仿生机器人市场快速升温,在智能制造、特种作业等场景需求尤为迫切 [5] 科技创新体系 - 三项突破反映了中国创新体系的整体提升,多个领域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 [7] - 民营企业在量子算法研发、精密仪器制造、仿生机器人量产中扮演重要角色,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7] -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正成为推动技术快速迭代的重要动力,创新从点的突破走向面的提升 [7]
玻色量子获数亿 A++ 轮融资:五年六轮融资,机构持续加码
搜狐财经· 2025-10-17 21:48
公司融资与背景 - 玻色量子于2020年底在北京市朝阳区成立,是北京唯一从事光量子计算设备研发的硬科技企业[3] - 公司在五年内已完成六轮融资,近期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1][3] - 本轮融资由华德科创和南山战新投领投,广发信德、湖南财信产业基金跟投,上市公司纬德信息参与,老股东啟赋资本继续加码[3] 资金用途与产品布局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专用和通用相干光量子计算机研发、量子计算芯片工艺能力建设、在深圳南山区建设国内首个规模化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以及拓展量子计算与AI的商业生态[5] - 公司产品线包括自主可控1000专用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并提供全链条工具和基于PyTorch的开源量子AI训练套件[7] - 公司的五岳光量子计算云平台调用次数已超过6800万次,覆盖900多所院校,开发者数量超过一万[9] 技术路线优势 - 光量子计算技术路线相较于超导量子路线具有显著优势,无需极低温环境,可在日常环境中稳定运行,有利于未来规模化部署[7] - 光量子专用机路线专注于解决具体问题,例如缩短研发周期,相较于追求理论上的量子优越性更具实用价值[9][11] 行业格局与市场前景 - 全球量子计算企业数量超过400家,其中300多家成立于2014年之后,美国有107家,中国有42家,中美两国是行业核心力量[11] - 中国企业的机遇在于专用量子计算机领域实现突破,避免在通用机领域与美国正面竞争,可在AI制药、化工模拟等具体应用场景建立优势[11] - 麦肯锡预测到2035年,全球量子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970亿美元(约合6900亿人民币),其中量子计算部分占280亿至720亿美元[13] - 行业目标是在2035年实现百万级量子比特的容错通用计算机,预计需投入超过10亿人民币,需要整个产业链协同合作[13]
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齐聚迪拜,共同宣扬技术的力量
商务部网站· 2025-10-16 23:54
行业宏观趋势 - 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到2033年将达到4.8万亿美元 [1] - 数字化正在重塑贸易模式,使其更快速、智能和高效,为初创企业和小型企业提供平等竞争机会 [1] - 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被视为实现数字韧性与可持续增长的基石技术 [1] 阿联酋经济转型 - 阿联酋非石油行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五年前的69%提升至77.3% [1] - 阿联酋政府目标到2030年将非石油行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升至80% [1] - 阿联酋经济部长表示人工智能关乎国家主权,需像投资国防一样投资人工智能技术 [1] 迪拜数字生态系统发展 - 2024年迪拜数字经济商会扶持了超过1,200家数字初创企业,同比增长120% [2] - 迪拜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及有利的商业政策共同构建了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2] - 论坛呼吁在生物技术、量子计算、半导体产业及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等关键领域推广人工智能应用 [1]
玻色量子完成A++轮融资数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10:40
融资事件 -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1] - 本轮融资由华德科创和南山战新投联合领投 [1] - 广发信德、湖南财信产业基金、纬德信息等知名机构和上市公司参与跟投 [1] - 老股东啟赋资本在本轮融资中持续加码 [1]
诺奖燃爆激情 量子计算商业化的资本萌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07:20
诺贝尔物理学奖与科学突破 -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和约翰・M・马丁尼斯,表彰其发现"电路中的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子化" [1] - 该成就的核心器件是约瑟夫森结,其在低温下使电子耦合成"库珀对"并表现出宏观量子隧穿等量子力学行为 [2] - 这一发现将量子力学从理论带入可工程化的电路体系,为在更大尺度上研究量子世界打开了大门 [1][2] 量子计算原理与优势 -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比特的叠加与纠缠特性,使多种可能态并行演化,理论上进行某些计算的速度可比传统计算机快数十亿倍 [3] - 与经典计算机使用0和1的比特不同,量子计算机能直接模拟分子化学与新材料等量子体系的本征规律 [3] - 谷歌于2024年12月推出全新的105量子比特芯片Willow,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 [3] 量子计算商业化挑战 - 量子计算走向规模化商业化需克服三大关口:保持量子比特叠加态的稳定性、实现硬件与控制系统的工程化扩展、找到可验证的量子优势应用场景 [5] - 量子系统易受环境"噪声源"干扰导致"退相干",是保持量子比特相干性的主要挑战 [5] - 超导量子路线作为主流技术,需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且量子比特相干时间较短 [6] 技术路线发展与竞争 - 全球量子计算技术路线多样,包括超导量子、离子阱、光量子、拓扑量子等,表明技术方向尚未收敛 [6][7] - 微软于2025年2月宣布在拓扑量子计算取得突破,创造了首个"拓扑导体",理论上可制造容纳100万个量子比特且错误率低的芯片 [7] - 量子计算技术在Gartner新兴技术炒作周期曲线中多年处于"创新触发期",尚未进入下一阶段 [7] 资本市场表现与投融资 - 摩根大通预计2025年全球对量子计算的公共投资或将达到450亿美元 [9] - 美股量子计算板块近半年集体走强,例如Quantum Computing股价从3月低点4.37美元涨至7月高点21.88美元,累计涨幅304.41% [10]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中国国内量子计算赛道有14家企业合计完成16轮融资,覆盖天使轮到C轮 [12] - 海外已上市量子公司如IonQ、D-Wave等财务表现薄弱,均未盈利,IonQ 2024年销售额为4310万美元 [9]
再Call核聚变、量子计算
2025-10-14 22:44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核聚变行业与量子计算行业[1] * 公司包括:杭氧股份、永鼎股份、国盾量子、核心仪器、本源量子、国仪量子、中兴楼、艾科、思创、星光光、英杰[1][3][5][7][15][16] 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行情与投资逻辑 * 核聚变与量子计算板块表现突出,主要受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投资机会及十五规划政策支持推动[2] * 美股量子计算概念股Rejety、LLNQ等涨幅超过20%,核电相关公司如OKL涨幅超过15%,预示A股市场相关板块存在投资机会[1][2] * 量子计算是中美竞争的重要领域,美国空军与Regent签订570万美元订单,摩根计划投资100亿美元于27个目标项目(含量子计算),美国对量子计算资金支持上调50%[9][13] * 英伟达进入量子计算领域改变了全球投资者对该行业的认知和态度,提升了相关公司的PS定价水平[1][5][14] 核聚变板块核心环节与投资机会 * 核聚变核心环节包括磁体、真空室和制冷总成,其中超导方向是高价值量领域[1][3] * 超导磁体及带材需求大,高温超导带材尤为重要,永鼎股份是该领域重要标的[3][8] * 高效稳定的制冷系统价值量高,杭氧股份在制冷总成方面具有优势[1][3][8] * 电源环节种类繁多,招标活动频繁,涉及辅助加热、磁力电源等领域,相关公司如艾科、思创、星光光、英杰值得关注[4][7] * 包层环节(如低倍滤波器、屏蔽块)整体价值占比较高,光偏滤器招标规模达数亿元[7] * 核聚变项目整体资本支出呈加速状态,未来几个月将有更多高频次、大额订单招标,BEST项目进入关键阶段,上海及江西的其他堆也有进展[1][6][8] * 原子能机构在成都举办全球巨变大会等行业事件为板块提供支撑[1][6] 量子计算板块核心环节与投资机会 * 量子计算核心环节包括稀释制冷剂和自动系统(测控系统)[1][5][16] * 量子计算具有量子叠加和并行计算优势,性能随量子比特数量指数级提升,未来纠错能力和算力提升将推动在药物研发等特定领域的应用[11][12] * 国盾量子是全产业链龙头,其大股东从科大转变为中国电信量子,股权变动打通上游环节并通过云资源平台推动下游应用[5][13] * 核心仪器在稀释制冷剂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测控系统是实现量子比特编码与纠错的关键设备[5][16] * 国内上市公司如国盾量子、国仪量子等今年上半年收入翻倍增长,其中国盾量子收入增速超过200%,合同负债也大幅增长,反映产业端变化落实到报表端[10][11][15] * 龙头公司如本源量子、国仪量子、中兴楼的IPO辅导或上市将带来市场扩容[1][5][11] * 预计2026年二三季度量子计算板块市值有望超过2000亿[1][6] 其他重要内容 * 当前主流量子计算技术路线是超导量子计算机,核心硬件包括芯片、稀释制冷剂、测控系统及同轴线[16] * 建议重点关注全产业链覆盖龙头企业及上游核心设备生产商[16][17] * 量子计算对传统需要大并行算力的场景具有替代潜力,未来成长性极高[14]
诺奖燃爆激情,量子计算商业化的资本萌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19:52
诺贝尔物理学奖与科学突破 -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和约翰·M·马丁尼斯,表彰其发现电路中的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子化 [1] - 获奖研究核心器件为约瑟夫森结,其宏观量子态行为使量子力学从理论走向可工程化的电路体系 [2] - 该成就打开了在更大尺度上研究量子世界的大门,为利用微观世界现象开展实验提供新可能 [2] 量子计算技术原理与优势 -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比特的叠加与纠缠,让多种可能态并行演化,直接模拟分子化学等量子体系 [5] - 理论上量子计算进行某些类型计算的速度可比传统计算机快数十亿倍 [5] - 1982年理查德·费曼提出量子计算机概念,2024年12月谷歌推出105量子比特芯片Willow引发行业震动 [5] 量子计算商业化挑战 - 量子计算规模化商用需攻克量子比特稳定性、硬件工程化扩展及验证量子优势场景等关口 [7] - 主要挑战包括保持长相干时间与高门保真度,解决低温控制、互连封装良率与可重复性 [7] - 任何微弱环境扰动均可成为噪声源导致退相干,使系统失去量子信息 [7] 主要技术路线与发展现状 - 全球量子计算技术路线包括超导量子、离子阱、光量子和拓扑量子等,多条路线并进竞争 [8][13] - 超导量子是主流路线,代表厂商有IBM、谷歌、国盾量子等,但需接近绝对零度环境且相干时间短 [8] - 2025年2月微软宣布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出全球首款基于拓扑量子比特的量子处理器 [8][13] - 量子计算技术在Gartner新兴技术炒作周期曲线中多年处于创新触发期,尚未进入下一阶段 [13] 行业应用与国家战略 - 量子计算在通信、金融、医疗、生物、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 [6] - 美国、日本等国家制定了国家层面量子计算发展规划,谷歌、英伟达、IBM、微软等科技巨头积极推进研究 [6] - 中国本源悟空、玻色量子、国盾量子等公司在量子计算领域耕耘已久 [7] 资本市场表现与投融资 - 摩根大通预计2025年全球量子计算公共投资或将达到450亿美元 [14] - 海外已上市量子计算公司包括IonQ、Quantum Computing、D-Wave Quantum与Rigetti Computing,均为小型股且未盈利 [14] - IonQ 2024年销售额为4310万美元,2025年微软披露突破后D-Wave股价一度涨逾7%,Rigetti涨近4% [14] - 2025年Quantum Computing股价从3月低点4.37美元涨至7月高点21.88美元,累计涨幅304.41% [15] - IonQ六个月大涨近223%,D-Wave Quantum涨逾478%,瑞穗证券董事总经理称此为炒作中的炒作 [15]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国内量子计算赛道14家企业完成16轮融资,中科酷原与玻色量子均完成两轮融资 [17] - 玻色量子2025年4月发布新一代约1000个计算量子比特的光量子计算机真机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