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

搜索文档
连续踩雷后,创投“大金主”淡马锡策略大转向:远离高风险初创公司!
华尔街见闻· 2025-06-04 14:12
更夸张的是,其首轮投资项目数量从2021年的82个锐减至去年的11个——这意味着这家管理着3000亿美 元资产的巨型基金几乎已经彻底退出了早期创投游戏。 据英国《金融时报》4日报道,淡马锡内部人士透露,基金管理层认为,全球利率上升使得初创企业更 难筹集资金并阻碍了它们上市的机会。一位了解该集团投资策略的基金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淡马锡的投资组合在近年来遭受了相当大的打击,它们正在改变策略以获得更多多样性, 同时降低回报的波动性。" 踩雷连连:从FTX到eFishery的惨痛教训 当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之一开始撤离早期投资赛道时,整个创投生态系统的寒冬或许才刚刚开始。 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在经历了FTX、eFishery等一系列惨痛踩雷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收缩其初创企业 投资组合:公司投资规模从2021年的44亿美元断崖式跌至去年的5.09亿美元,今年至今仅投入7000万美 元。 在新的投资框架下,淡马锡将继续通过风险投资基金间接投资初创企业,但其直接投资已转向对更少数 量但更接近上市的公司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目前,早期投资在淡马锡投资组合中的占比被限制在 6%,其中约一半通过直接投资,其余通过风险投资基 ...
资金流信息平台助近千家中小微鄂企获得融资
长江商报· 2025-06-04 07:50
资金流信息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 - 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线以来成效显著 截至5月底湖北首批19家试点银行累计查询资金流信用信息2.02万笔 依托平台为997家企业授信122.13亿元 放款43.25亿元 [1] - 平台通过建立资金流信用档案帮助缺乏信贷记录的中小微企业获得首次贷和信用贷 截至2024年末已为5600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信用档案 覆盖资金流账户8800万个 [3] 典型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小微企业 - 武汉某电商小微企业因缺少抵押担保被传统银行拒贷 工商银行通过平台分析其资金流量后匹配经营快贷产品 实现精准授信180万元 [1] 高新技术纺织企业 - 枣阳某纺织公司(国家级高新企业)因订单增长面临流动资金缺口 建设银行通过平台获取其3年资金流数据 结合税务社保信息设计"善科贷+专利权质押"方案 最终发放517.3万元贷款 [2] 农业科技公司 - 湖北某农业科技公司因轻资产属性传统评估仅可贷40万元 汉口银行通过平台综合评估后发放150万元信用贷款 并执行优惠利率 [3] 平台创新价值 - 突破传统抵押贷款模式 通过资金流数据交叉验证实现信用评估 解决"信用白户"融资难题 [1][2] - 支持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融资方式 银政企协同可快速完成线上审批放款 [2] - 为轻资产科创企业提供授信增额 较传统评估方式提升275%贷款额度(案例中40万→150万) [3]
无人机送秧苗、智能“管家”巡田 解锁丰收背后的科技密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4 06:19
农业现代化技术应用 - 全国小麦已收获1.48亿亩,进度超过40%,夏种夏管同步展开[1] - 安徽省构建"空天地"气象监测网络,布设65个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和85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预报精度达一公里范围[1] - 安徽省通过精准气象预报提前5天制作县域精细化农机适宜度收获服务产品,农机收获进度比去年快近40个百分点[1][2] 智能农机装备升级 - 安徽省组织"北机南下"加快雨前抢收,调集履带式收割机准备雨后抢收[2] - 吉林省梅河口市采用无人机运送秧苗,单次可吊运50多公斤秧苗,有效减少人工往返时间损耗[3]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 - 湖北宜昌农民通过手机实现智能巡田和科学种植指导,农业服务公司开发的智慧农业软件集成农场遥感、精准气象、病虫测报等功能[4] - 智慧农业系统可远程监控农田状况,及时推送问题提醒,农民可随时咨询农艺师[4]
一亩田集团与张佳宝院士工作站、中向旭曜联合发起“沃土计划”
证券日报网· 2025-06-03 21:13
战略合作与沃土计划 - 一亩田集团与张佳宝院士工作站、中向旭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起"沃土计划",旨在整合资源应对土壤退化问题,助力种植户每亩增收10% [1] - 合作将实现张佳宝院士技术在全国农业生产者中的普及,帮助改良土壤、增加产量 [2] - 计划面向全国农业生产者免费提供土壤检测服务、土壤改良解决方案咨询服务、种植品类大数据服务三项服务 [2] 土壤问题现状与挑战 - 中国19.18亿亩耕地中,13亿亩是中低产田,占补平衡中新整治的补充耕地缺乏肥沃耕作层 [1] - 土壤板结、盐碱化、肥力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农作物产量与品质提升 [1]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多项关键举措,要求强化重点区域土壤治理,推动差异化修复 [1] 技术研发与资源投入 - 张佳宝院士团队与中向旭曜自2016年起联合开展基于天然优质腐殖质材料快速构建优质耕作层的技术研究 [1] - 中向旭曜在海外开发3.6亿吨天然优质腐殖质材料矿产,在国内投入8亿元建设工厂 [2] - 应用诸多国内首创的开发技术及设备,确保从原料到产品每个环节的完善 [2] 服务模式创新 - 一亩田APP将开设张佳宝院士及其团队专业课程专栏,突破传统农技推广时空限制 [2] - 构建"检测-诊断-改良-增效"闭环链路,助力破解土壤退化难题 [3] - 利用一亩田"AI+大数据"系统帮助农户把握市场需求,优化种植选择 [2] 未来发展规划 - 以"沃土计划"为起点,依托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拓展农业科技服务边界 [3] - 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助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3] - 目标让"每一亩田更有价值" [3]
新疆兵团八师:科技创新引领“戈壁明珠”新飞跃
中国新闻网· 2025-06-03 12:12
城市创新资源 - 石河子市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大发展引擎 [1] - 汇聚18所科研机构包括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 [1] - 拥有12个国家级"双创"平台、3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 [1] - 成立石河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和北疆兵团区域科技创新联盟 [1] 科技创新成果 - 高新技术企业1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4家 [2] -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00余项 [2] - 天山铝业电解铝年产量突破百万吨 [2] - 众金电极箔创新成果推广至数十家企业创造综合效益数十亿元 [2] 绿色能源与农业科技 - 中新建电力集团光伏项目年提供绿色电力1.5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7.8万吨 [2] - 天业集团智能打顶机器人融合三维重建和AI技术 [3] - 自主研发"暗管排水控盐"技术解决盐碱地种植难题 [3] - 节水灌溉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3] 政策支持与产业集群 - 出台"科技创新十条"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最高奖励500万元 [3] - 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3] - 经开区修订政策加大人才引育力度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3] - 以六大产业集群为基石推动高质量发展 [3]
智启AI+农业 北京农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揭牌
新京报· 2025-06-01 17:20
北京农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成立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同主办北京农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成立仪式 [1] - 研究院将围绕农业大模型、农业智能机器人、农业智能装备、AI育种、自主无人系统等5大技术领域开展研发 [1] - 研究院目标是成为我国农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和中坚力量 [1] 奇稷(QeeG)大模型发布 - 全国首发"奇稷(QeeG)大模型",由赵春江院士团队研发 [2] - 该模型在多模态农业数据集生成、知识图谱可视化构建、核心模型算法开放服务和大模型聚合推理等方面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2] - 算力处理能力达31PetaFLOPS,是全国首个农业领域千万量级知识资源大模型 [2] - 预期服务全国100个以上农业高校、科研院和企业,建立10个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品类的PB级农业公开数据集 [2] 农业人工智能装备展示 - 现场展示草莓采摘机器人、番茄喷雾机器人等农业人工智能装备 [2] - 海淀区农业农村局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推进装备研发 [2] 未来发展目标 - 研究院将打造"人工智能+农业"海淀新名片 [2] - 推动海淀成为全国性农业数据知识增值挖掘与服务分发中心 [2] - 助力海淀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2]
当 AI 遇见土地:丰农控股七年深耕的 “科技突围”
南方农村报· 2025-05-31 10:34
公司发展历程 - 丰农控股的AI探索始于2017年江西赣州的一场农资推广会,农户关于柑橘黄叶病的提问促使公司转向农业AI研发[10][11][12] - 2017-2024年间构建了从病虫害识别到全产业链管理的数智农业生态,覆盖全国数十万亩土地[6][7][8][9] - 2022年推出数智丰农DAP管理系统,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管理[47][48][49] - 2024年推出"学农AI助手1.0",2025年升级为"丰农AI问答",累计解答超600万个问题[60][61][62][66] 核心技术突破 - 自研算法实现2秒内完成作物病害识别,准确率达98%[38][39] - 构建涵盖2100种作物的原始数据库,单张图像标注维度超50项[29][31] - 突破机器视觉校正、小样本学习等核心技术瓶颈[37][38] - 开发"铁三角"研发体系:大数据算法+农学知识+农作经验[70][71][72][73] 产品应用成果 - "识农"小程序实现5秒内完成病虫害诊断并给出防治方案[2][3][23] - 南沙火龙果基地应用DAP系统使产期预测误差<1天,节电4.8万元/百亩,溢价超20%[52][53][54][55] - "丰农AI问答"服务20多万用户,成为国内使用量最大的农业AI工具[65][66] - 教育平台"天天学农"拥有6万节课程、100万条知识内容和800万用户[82][83] 数据与生态建设 - 累计采集千万张农业图片数据,构建300多个作物管理方案[84][85] - 建立从智能识别到全产业链管理的AI服务体系,覆盖精准测报、农事决策等环节[87][88][89] - 与中科院、工程院、华南农大等机构开展深度合作[44][45] - 计划在2025年6月21日发布全新数智生态体系及AI成果[93][94] 行业影响 - 将传统农业推入"算法驱动、智能管理"新纪元[8][9] - 开创"手机拍一拍,病害早知道"的农业生产新场景[39] - 通过AI技术解决农户"认知困境"和"决策无道"难题[16][17] - 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91][92]
聚焦科技前沿,推动成果落地!广州从化科技活动周启动
南方农村报· 2025-05-30 19:32
活动概述 - 广州市从化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与广东荔博园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科技周活动,聚焦农业科技前沿[3][4] - 活动涵盖农业人工智能、中草药技术在家庭花卉种植中的应用、荔枝保鲜技术等多个热门领域[4] - 活动吸引了众多科技爱好者、学生以及农业从业者的积极参与[5] 科技展示亮点 -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展示了智能小车、仿生机器狗等科技成果,并介绍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实际应用[14][15][16] -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展示了植物颜色拓染技术,将科技与艺术融合[18][19][20] - 广府荔枝茶文化展位展示了传统荔枝茶制作工艺与现代科技元素的结合[23][24][25] - 从化区陶艺文化非遗传承展位展示了传统陶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26][27] -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介绍了"线上农技滴滴打车"服务与"农友圈app"功能[30][31] - 从化宇从无人机合作社展示了农业植保无人机的高精度喷洒系统和智能导航设备[32][33] 专业论坛与讲座 -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李震讲授了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智能监测、病虫害识别和自动化农事操作[39][40][41] - 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诸卫平介绍了中草药在家庭花卉种植中防治病虫害的应用[45][46][47] -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嘉明展示了冰水喷淋荔枝保鲜设备,为荔枝产业提供科技支撑[51][52][53] 参与者发言 - 科技工作者代表邱晧烽分享了农业科技领域的工作经验,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55][56][57] - 学生代表欧璇表达了对科技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表示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59][60][61] 活动影响 - 活动为市民提供了近距离接触科技的平台,营造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65][66] - 活动展示了科技创新在推动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8][9][67]
资金流信息平台助力融资难题 近千家中小微鄂企获超百亿授信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30 15:23
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运行成效 - 平台上线后湖北首批19家试点银行机构累计查询资金流信用信息2.02万笔 [1] - 依托平台为997家企业授信122.13亿元 放款43.25亿元 [1] 企业融资案例 武汉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小微企业因缺乏抵押担保此前从未获得银行贷款 属于"信用白户" [1] - 工商银行通过平台查阅资金流信息后 根据资金流量推算经营情况 发放180万元经营快贷 [1] 枣阳某纺织有限公司 -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持有30项专利及2项软件著作权 因订单增长面临短期流动资金缺口 [1] - 建设银行通过平台获取3年资金流数据 结合税务社保等多源信息交叉验证 发放517.3万元"善科贷+专利权质押"组合贷款 [1] 湖北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农业科技研发企业因轻资产属性 传统评估可贷金额仅40万元 [2] - 汉口银行通过平台多维度数据评估 发放150万元优惠利率信用贷款 [2] 银行服务模式创新 - 工商银行利用资金流信息实现精准授信 匹配经营快贷产品 [1] - 建设银行创新设计专利权质押组合方案 联合知识产权局线上审批 [1] - 汉口银行通过数据增信 执行科创贷优惠利率 [2]
科技报国正当时
科技日报· 2025-05-30 09:20
中国科技工作者与创新成果 - 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研制团队攻克月球逆行轨道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2][3] - 围绕月壤已发表100多篇科技论文[4] - "梦想"号钻探船具备1.1万米最大钻深能力,150余家单位、3000多名建设者参与研发[2][5] 重大工程与自主技术突破 - 深中通道集成"桥岛隧水下互通"结构,60多个单位、1.5万名建设者参与[5] - 鸿蒙系统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实现国产自主可控[6] - C919商业运营两年覆盖中国16个城市,并开通上海至香港跨境航线[6] 科技人才与政策支持 -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1.2亿人居世界首位[7]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80%[8] -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权"下放,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9] 前沿科技与产业应用 - 宇树科技机器人迭代后成为全球行业出货量最大产品[10] - 星环聚能等离子体电流提升至480千安,加速可控核聚变研究[10][11] - 纬景储能突破长时储能技术,降低新能源使用成本[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