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创投月报 | 启明创投:斥4.52亿入主天迈科技 5月投资事件数同、环比激增
新浪证券· 2025-06-06 11:13
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动态 - 2025年5月境内新增登记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仅2家,环比骤降83.3%,同比减少60% [1] - 新增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合计339只,同比增长55.5%,环比下降18.7% [1] - 一级股权投资市场发生428起融资事件,同比减少13.6%,环比减少18.0%,披露总融资额约182.33亿元,与2024年5月持平,较2025年3月缩水21.5% [1] - 平均单笔融资额约4290.04万元,创近五个月最低点 [1] 启明创投投资活动 - 截至2023年5月,启明创投管理11只美元基金和7只人民币基金,管理资本总量达95亿美元(约690亿元人民币),累计投资科技与消费、医疗健康领域企业530余家,通过上市退出超70家,并购及其他方式退出超130家 [2] - 2025年1-5月,启明创投登记备案1只基金——苏州启辰,注册出资额4.60亿元,用于收购上市公司天迈科技26.1%股份(交易金额4.52亿元,对应市值17.32亿元) [2][3] - 2025年前五个月完成22笔投资,5月公开披露4起股权投资事件,同比和环比均激增300% [3] - 投资阶段偏好B轮项目,占比达75%,行业偏好医疗健康(占比50%)和人工智能(参投银河通用机器人) [5] 天迈科技收购案 - 天迈科技专注于智能公共交通领域,产品包括智能公交调度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因客流量下滑和地方财政缩紧导致业绩欠佳 [3] - 启明创投收购后计划将其打造为平台企业,整合其他被投项目,并利用资源优势为其节省成本、开拓新市场 [3] 浩博医药融资情况 - 浩博医药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资金用于支持创新药AHB-137的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生产 [7] - AHB-137为靶向递送小核酸药物,已被中国NMPA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具有乙肝"功能性治愈"潜力 [8] - 启明创投曾跟投其2024年A轮和B轮融资,总额达1100万美元 [8]
8轮融资超10亿,维立志博二次递表,一家Biotech的港股闯关记
搜狐财经· 2025-06-05 17:38
港股上市热潮 - 今年以来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热情高涨,450家备案申请企业中248家计划赴港上市 [1] - 已有近60家A股公司完成A+H上市 [1] - 维立志博第五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成为创新药企典型样本 [1] 公司概况 - 维立志博成立于2012年,聚焦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的新疗法开发 [3] - 已完成8轮融资累计10.84亿元,投资方包括恩然创投、汉康资本、深创投等知名机构 [3] - 采用差异化创新策略,搭建多元化研发管线覆盖双特异性抗体、TCE及ADC等前沿领域 [3] 研发管线与技术平台 - 已开发14款候选药物,其中6款进入临床阶段 [4][6] - 构建ADC、IO2.0、TCE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实现协同创新 [6] - IO2.0平台以PD-1/4-1BB双抗LBL-024为代表产品 [6] - TCE平台布局LBL-034等双抗及LBL-051三抗 [6] - ADC平台开发LBL-054和LBL-061等差异化创新药物 [6] 核心产品LBL-024 - 全球首个进入注册临床阶段的靶向4-1BB疗法 [7] - 预计2030年全球4-1BB抗体药物市场规模达29亿美元,2026-2030年CAGR为284.9% [7] - 正在研究晚期肺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肺癌、胆道癌等适应症 [7] - 2024年10月获NMPA突破性疗法认定,11月获FDA孤儿药认定 [8] TCE领域布局 - 2018年启动TCE技术研发,2020年搭建LeadsBodyTM平台 [9] - 布局4款差异化产品管线,覆盖血液瘤、实体瘤及自身免疫疾病 [9] - LBL-034为全球临床进度第二的靶向GPRC5D的CD3 TCE [9] ADC领域突破 - LBL-058为全球首个公开的TCE双抗ADC [10] - 基于专利Linker-payload技术平台研发,融合DLL3×CD3双抗骨架与TOP1i细胞毒载荷 [10] - 临床前研究显示对DLL3表达水平不同的小细胞肺癌均有强大杀伤能力 [10] 行业趋势与公司价值 - 港股二次递表常态化拉长上市周期,市场聚焦创新潜力与临床数据扎实的企业 [11] - 维立志博凭借LBL-024构建市场竞争护城河 [11] - 三大技术平台深度布局验证持续创新能力 [11]
新股前瞻|在港股“二次递表“浪潮中,解码维立志博的投资价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6-05 09:01
港股上市热潮 - 今年以来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热情高涨,450家备案申请企业中248家计划赴港上市,占比超55% [1] - 近60家A股公司已实现A+H上市,5月港股IPO募资额达560亿港元,创2021年3月以来新高,年内累计募资774亿港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1] - 监管审核拥堵导致备案周期延长至5-6个月,二次递表现象普遍但不会实质阻碍上市进程 [1] 维立志博资本与技术优势 - 公司已完成8轮融资累计10.84亿元,投资方包括恩然创投、汉康资本等知名机构 [2] - 2025年6月二次递表港交所,更新了核心产品LBL-024和LBL-034的临床数据 [2] - 专注肿瘤与自免疾病领域,构建涵盖双抗、TCE、ADC的14款候选药物管线,其中6款进入临床阶段 [2][5] 三大技术平台布局 - **IO 2.0平台**:核心产品LBL-024为全球首个进入注册临床的4-1BB靶向疗法,有望成为第四大免疫治疗靶点,覆盖9种实体瘤适应症 [5][6] - **TCE平台**:LeadsBodyTM技术支撑4款管线,LBL-034采用创新2:1结构设计,临床进度全球第二 [7][8] - **ADC平台**:LBL-058为全球首款TCE双抗ADC,整合DLL3×CD3双抗与TOP1i载荷,临床前显示协同抗肿瘤效应 [8][9] 核心产品市场潜力 - 全球4-1BB抗体药物市场2030年规模预计达29亿美元,2026-2030年CAGR高达284.9% [5] - LBL-024已获中美突破性疗法与孤儿药认定,针对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等适应症 [7] - LBL-034有望成为首个国产GPRC5D靶向TCE疗法,LBL-058在SCLC模型中展现持久肿瘤消退 [8][9]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港股二次递表常态化背景下,技术壁垒高、商业化路径清晰的企业更受青睐 [2][10] - 公司通过三大技术平台实现肿瘤微环境调控、免疫杀伤与精准化疗全覆盖,体现全链条创新能力 [5][9] - 差异化管线布局与临床进展强化长期投资逻辑,LBL-024等核心产品构筑竞争壁垒 [10]
港股IPO大爆发!多家科技公司转道港股
梧桐树下V· 2025-06-03 21:09
港交所"科企专线"新政核心要点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新政,为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保密上市通道并降低门槛 [1] - 政策适用对象包括特专科技公司(如AI、芯片、新能源等硬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创新药、医疗器械等),尤其处于早期阶段或产品未商业化的企业 [1][3] 适用条件 - 行业属性需属于港交所定义的"特专科技"(18C章)或"生物科技"(18A章)领域 [3] - 特专科技公司需满足过去三年研发开支占总成本≥15% [3] - 生物科技公司需核心产品通过临床Ⅰ期 [3] - 允许未盈利、无收入,但需证明技术可行性及市场潜力(如专利、合作意向书) [3] 申请流程 1. 判断是否符合条件 - 可登录港交所官网"科企专线"页面下载《18A/18C资格自评表》进行自测 [4] - 不确定可填写"科企专线-查询表格"发送至港交所邮箱,1周内获初步反馈 [5] 2. 保密提交申请 - 与港交所签订NDA(保密协议) [6] - 提交"保密版"材料包括公司简介、财务数据、法律文件等 [7] - 港交所专线团队在30天内反馈意见,重点审核技术可行性和合规性 [8] 专属服务 - 可预约港交所专家团队获得一对一辅导,包括上市规则解读和募资策略建议 [9] - 符合条件的企业(如A股已上市公司、估值超百亿)可走快速通道,审核周期缩短至30天(常规流程90天) [10] - 允许同股不同权(WVR)设计,创始人可保留控制权 [11]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技术描述需具体,附上第三方技术认证或合作方背书 [13][15] - 关联交易需透明,提前切割关联业务或披露交易价格公允性证明 [14][15] - 投资者关系需引入至少2家"资深独立投资者"(管理规模≥10亿港元) [16][18] 上市后持续合规 - 需公开技术商业化进展、研发里程碑、重大合作等信息 [18] - 可发布季度研发简报,与分析师定期沟通(每年至少2场路演) [19] - 18A/18C企业增发新股可走"简易程序",最快1周获批 [20] 与其他市场对比 | 维度 | 港股(科企专线) | A股(科创板) | 美股(纳斯达克) | | --- | --- | --- | --- | | 盈利要求 | 无 | 无,但需研发投入达标 | 无 | | 审核周期 | 3-6个月 | 6-12个月 | 4-8个月 | | 估值水平 | PE 20-30倍 | PE 30-50倍 | PE 50-100倍 | | 信息披露压力 | 低(可保密至聆讯后) | 高(全程公开) | 极高(需应对做空机构) | [21][23]
复肿大内科X有临医药闭门沙龙破局肿瘤新药研发痛点
会议概况 - 第五期"友临会客厅"闭门沙龙聚焦肿瘤新药研发痛点 汇聚临床研究者、药企、战略专家与投资人进行高强度思想碰撞 [1] 临床研究资源与能力 - 复旦肿瘤医院大内科拥有8大亚专科+细胞基因治疗平台+人源化模型+庞大晚期患者标本库 覆盖从罕见肿瘤到主流癌种 [4] - 转化团队拥有60余名专职科研人员 实验室建设特色晚期患者标本库 支撑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研究闭环 [18] - 医院通过长期构建标准化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 严守质量底线 吸引药企深度绑定 [6] - 核心优势在于超大容量临床队列积累的多维度诊疗数据 通过AI驱动系统实现患者信息智能筛选与深度挖掘 [16] 研究成果与突破 - 恶性黑色素瘤研究提出三大破局路径:PD-1联合替莫唑胺方案提升肢端型患者ORR至37.1% 新辅助治疗pPR率达45% [8] - 单细胞测序发现CAF屏障导致免疫抵抗 构建多细胞类型预测模型 [8] - 原创靶点开发MITF抑制剂TT-012通过激活NF-κB通路增敏免疫治疗并逆转MAPKi耐药 [8] - 一款坚守研究8年之久的药物获得长效生产证并获批上市 [6]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抗体药物爆发增长 实体瘤细胞治疗遇冷 [11] - 细胞治疗领域靶点同质化严重与商业化成本过高 削弱资本投资意愿 [13] - 创新药项目在医院申报至启动耗时长达3-6个月 可能错失全球同步开发窗口期 [15] - 中国创新药工艺与安全水平国际领先 可深度优化欧美原创靶点药物 [11] - 利润分配严重失衡 跨国药企以数亿元获取权益 年收益达百亿级 [11] 技术发展与创新方向 - AI是医药研发的革命性工具 核心价值在于临床精准患者筛选 [11] - 中国CGT行业已走到世界前沿 [17] - 小核酸药物潜力巨大 在心血管及多个领域应用 核药在中国有良好成长空间 [17] - 诊疗融合模式因整合监管、临床与工程资源 成为下一个增长点 [17] - IIT研究成为未来新技术疗法实现弯道超车的核心引擎 [13] 企业战略与合作 - 复星医药海外收入占比近30% 通过全球化战略掌握长期价值分配权 [11] - 有临医药构建覆盖新药研发全周期的智能化服务体系 具备中美双报和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服务能力 [19] - 多家企业专注特色领域研发:泛瘤种药物、免疫细胞疏通疫苗、小分子抗肿瘤创新药等 [14][15][16] - 临床开发阶段最具价值的发力点在于转化医学和生物标记物两大核心领域 [16] 产学研合作模式 - 需要打破企业、科学家、CRO与临床专家之间的壁垒 [4] - 跨职能、跨行业、跨学科、跨主体的产学研合作至关重要 [11] - 通过源头共创机制协同破局 聚焦科研课题的临床试验设计 [17] - 期待复肿平台承载90%的中国新药研发使命 [15]
投资近20亿元,武汉将建首个国家一类创新药生产基地
长江日报· 2025-06-03 13:30
公司动态 - 福沃药业将投资近20亿元在武汉光谷建设企业总部及创新药研发生产销售基地,这将是武汉首个国家一类创新药生产基地 [1] - 公司去年下半年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并落户武汉高科医疗器械园,武汉高科集团已完成对福沃药业1亿元领投,后续将继续扩大投资 [2] - 武汉企业总部正在装修并将于本月正式入驻,一期建设包括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办公区域已交付,1000平方米研发基地今年投用),二期计划2029年建成,总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 [2] 产品研发 - 福沃药业专注于新一代抗肿瘤小分子创新药研发,拥有10余个国家一类创新药产品矩阵,其中两款核心产品分别靶向治疗肺癌和乳腺癌并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 [2] - 治疗乳腺癌的新一代靶向药物FWD1802的又一联合用药适应证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最快2026年在国内上市 [5] 行业政策 - 东湖高新区将持续聚焦生命健康产业,支持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招商项目落地光谷,打造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聚集区 [8] - 武汉市今年初已发布政策聚焦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治疗需求,重点支持企业开发创新药物,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药物研发制造基地 [8] - 光谷创新药产业基地提出力争到2030年培育20家创新药上市企业,上市30个国家一类新药 [8]
小米,投了家半导体材料企业 | 融中投融资周报
搜狐财经· 2025-06-01 11:09
舜景医药融资与研发进展 - 舜景医药完成3亿元A轮融资,由松禾基金、达晨基金、创景康润、创景舜泽、丽水巧达、热景生物共同出资 [1] - 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全球首款急性心梗抗体药SGC001的Ⅱ期临床试验和其它核心管线的IND申报及临床研究 [1] - SGC001已获美国FDA及中国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并于2025年3月获FDA快速通道认证,目前正在全国开展Ib期临床试验 [1] - 公司聚焦开发同类首创(FIC)和同类最佳(BIC)潜力药物,差异化布局高临床价值和商业价值产品管线 [1] 热景生物战略布局 - 此次增资与公司"从诊断到治疗"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有利于深化战略布局 [1] - 通过技术反哺与资源整合,公司将持续夯实从疾病筛查、诊断到精准治疗的全链条产业生态 [1] 地瓜机器人融资与业务发展 - 地瓜机器人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由高瓴资本、五源资本、线性资本等多家机构参投 [2] - 公司构建软硬一体、端云协同的全链路开发基础设施,推动机器人智能进化与规模化落地 [2] - 已形成覆盖芯片、算法到软件的完整产品体系,满足人形机器人、轮足机器人等多种场景需求 [3] - 旭日系列智能计算芯片已搭载于科沃斯、云鲸等头部客户产品,出货量超500万片 [5] 地瓜机器人产品与生态 - 将于6月发售RDK S100机器人开发套件,具备百TOPS级算力,已获多家行业顶级合作伙伴搭载 [5] - 已赋能200家中小创客,孵化近百种智能机器人新兴品类,拥有近10万名开发者用户 [5] - 合作高校从20家拓展至超200家,构建完整具身智能人才培养生态 [6] 凯瑞医疗融资与产品 - 凯瑞医疗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泸州双港 [6] - 公司专注于医疗机器人及智能成像技术,核心产品为智能采血机器人 [6] 坦途科技融资与业务 - 坦途科技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追创创投 [7] - 公司专注于智能短途出行场景,已布局电动滑板车、高尔夫球包车等品类 [7] - 2022-2024年营收实现连续翻倍增长(CAGR达100%),产品遍及30多个国家 [7] 国瑞新材融资与技术 - 国瑞新材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深创投、华映资本等共同投资 [7] - 公司实现等静压石墨"一焙一化"技术突破,生产周期比国内主流工艺缩短2-3个月 [8] - 产品应用于光伏、半导体、高温气冷堆三大领域,客户包括隆基、中环等光伏龙头企业 [8] 浩博医药融资与研发 - 浩博医药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全球知名产业投资机构领投 [8] - 资金将用于支持创新反义寡核苷酸药物AHB-137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临床开发 [8] 芯源新材料融资与产品 - 芯源新材料完成C轮融资,由小米智造基金独家投资 [8] - 公司成为中国唯一实现车规级烧结材料量产上车企业,每日产品上车量超5000辆 [9] - 开发的低压力烧结银膏可兼容裸铜AMB界面,降低成本同时提升客户产品良率 [9] 享道出行融资与战略 - 享道出行完成超13亿元C轮融资,或将加速公司港股IPO [10] - 公司已启动港股IPO计划,将个人出行、企业出行、未来出行三大主线并行 [10] - 计划2026年内Robotaxi车队规模达200台,推进L4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 [10] 鹿明机器人融资进展 - 鹿明机器人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复星锐正、德马科技和吴中金控 [11] - 半年内完成三轮融资,天使轮累计融资近2亿元 [11] 杉禾航空融资与技术 - 杉禾航空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北京市某重点产业投资基金领投 [11] - 公司自主研发的eVTOL原型机年底将在深圳完成首次试飞 [11] - 第二代复合翼eVTOL设计航程达300公里,预计2027年完成适航认证 [12]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子项目变更及金额调整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30 05:43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获准向特定对象发行人民币普通股7,000万股,每股发行价53.95元,募集资金总额37.76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37.448亿元,实际到账金额37.5935亿元 [4] - 募集资金已于2022年11月23日到位,存放于专项账户,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确认 [4] 募投项目调整核心内容 - 调整2022年度定向增发募投项目"创新药研发项目"中的部分临床试验子项目及资金分配,总金额保持不变 [2][3] - 新增6个子项目:JS207、JS107、JS125、JT002、JS203、JS015境内外研发,资金来源于调减的14个子项目 [5][6][7][8][9][10][11][12] - 调减子项目包括JS001后续研发、JS004、JS007等14项,涉及PD-1、BTLA、CTLA-4等靶点 [6][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新增子项目详情 JS207(PD-1/VEGF双抗) - 用于晚期实体瘤治疗,通过同时阻断PD-1与VEGF-A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临床前显示优于联合疗法 [6] - 全球开发进度领先,拟投入7.667亿元开展肺癌、乳腺癌等关键临床试验 [7] JS107(Claudin18.2 ADC) - 靶向胃癌和胰腺癌的抗体偶联药物,通过内吞释放MMAE毒素杀伤肿瘤细胞 [8] - 拟投入3.78亿元启动胃癌III期临床,国内同类靶点研发进度靠前 [9] JS125(HDAC抑制剂) - 表观遗传调控剂,选择性抑制HDAC1/2/3,拟用于结直肠癌等实体瘤 [9] - 已获IND批准,计划投入1.6亿元推进I/II期临床 [9] JT002(过敏性鼻炎喷雾) - 免疫调节小核酸喷雾剂,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缓解症状,海外I期临床筹备中 [10] - 拟投入1.595亿元支持II期临床 [10] JS203(CD20/CD3双抗) - 用于淋巴瘤治疗,通过联结T细胞与肿瘤细胞促进杀伤作用 [10] - 拟投入1.1亿元推进II/III期临床 [11] JS015(抗DKK1单抗) - 靶向Wnt信号通路抑制剂,拟用于胃肠肿瘤,临床前显示联合用药增效 [11] - 投入3000万元开展III期临床,全球进度领先 [12] 调减子项目原因 - JS001(PD-1单抗):头颈鳞癌领域竞争激烈,调整胃/胆管癌临床试验范围 [13][14] - JS004(BTLA单抗):聚焦小细胞肺癌和霍奇金淋巴瘤III期,缩减非小细胞肺癌投入 [15] - JS007(CTLA-4单抗):转向联合PD-1/VEGF双抗策略,暂缓原定联合方案 [16] - JS110(XPO1抑制剂):海外市场竞争激烈,转向国内III期及骨髓纤维化研究 [20] - JS111-123系列:因靶点人群有限、竞争格局变化或技术替代,缩减或暂停开发 [21][22][23][24][25][26][27] 公司研发能力支撑 - 拥有10大技术平台,覆盖抗体筛选、偶联药、siRNA等全链条 [28][29] - 苏州(4500L)和临港(42000L)两大GMP生产基地支持商业化生产 [30] - 研发团队620人,近半数硕士以上学历,具备全球临床试验经验 [31] -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覆盖蛋白结构、工艺、用途等核心环节 [32] 审议程序进展 - 董事会、监事会已审议通过调整议案,保荐机构国泰海通出具无异议核查意见 [37][39][41][42] - 议案将提交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表决,涉及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 [38][51][60]
众生药业创新药获批 专家称市场进入收获期
经济观察网· 2025-05-26 14:10
核心观点 - 公司控股子公司众生睿创自主研发的一类创新多肽药物RAY1225注射液获批开展两项III期临床试验(SHINING-2和SHINING-3) [1] - RAY1225注射液具有GLP-1受体和GIP受体双重激动活性,具备每两周注射一次的长效药物潜力 [1] - RAY1225注射液治疗肥胖/超重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REBUILDING2)已获得伦理审查批件 [1] - RAY1225注射液治疗肥胖/超重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REBUILDING-1)与T2DM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SHINING-1)均已达到主要终点 [1] 临床试验进展 - RAY1225注射液两项降糖III期临床试验将全面启动:单药治疗T2DM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SHINING-2)和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SHINING-3) [2] - 公司表示RAY1225注射液获得两项降糖III期临床试验伦理批件对短期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 [2] - 公司创新药项目累计获得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地区共159项授权专利 [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4.67亿元,同比下降5.48% [4] - 归属净利润亏损2.9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13.63% [4] - 扣非净利润亏损2.60亿元,同比下降185.41% [4] - 研发投入金额为2.63亿元,同比下降19.28% [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68%,相比上年同期下降1.82个百分点 [4] - 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34亿元,同比下降1.07% [4] - 一季度研发费用为1592万元,同比下降46.87% [4] 市场表现 - 26日公司开盘报价14.11元/股,午间收盘报价13.83元/股,成交12.17亿元,涨跌幅-2.75% [5] 行业观点 - 有分析指出公司研发投入的下降可能影响未来创新药的研发进度和商业化推广 [3] - 宝盈基金医药基金经理姚艺表示国内创新药企业商业模式正得到验证,2025年将是创新药企业业绩兑现周期起点 [3]
业绩下滑股价却逆天改命,热景生物股东趁势套现9703万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5-22 20:06
股东大会与股东权益变动 - 公司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表决董事及高管薪酬议案、财务决算报告、利润分配预案等事项 [2] -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青岛同程通过集中竞价减持股份,权益比例从28%降至26.99%,套现9703万元 [2] - 截至5月22日收盘,公司股价报126.97元/股,涨幅5.17%,总市值117.42亿元 [2] 公司背景与战略转型 - 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营体外诊断试剂,2019年科创板上市,检测项目覆盖多种疾病领域 [3] - 受疫情反复、竞争加剧及集采影响,公司利润承压,2024年深化"诊断+创新药"双轮驱动战略 [3] - 通过参股尧景基因、舜景医药、智源生物等创新药企,构建差异化创新药管线,聚焦抗体药物与核酸药物领域 [3] 创新药管线进展 - 舜景医药FIC抗体药物SGC001获FDA及CDE临床批准,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治疗,全球尚无同类药物进入临床阶段 [4] - 智源生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AA001单抗药IND获批,采用去除Fc段策略降低神经毒性,保留清除β淀粉样蛋白能力 [5] - 尧景基因研发肝外靶向递送技术平台,已申请专利20项,授权11项,PCT专利1项 [5] 股价表现与市场关注 - 公司股价从2024年低点22.94元/股最高涨至142元/股,涨幅达550%,动态市盈率远超IVD同行 [4] - 投资者重点关注参股的"猝死药"SGC001及阿尔茨海默病抗体药AA001 [6]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营业收入5.1亿元,同比下降6.74%,净利润-1.91亿元,同比下滑760% [7] -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业务同比增长26.15%,但整体业绩受研发投入大、联营企业投资损失及计提减值影响 [8] - 研发投入1.13亿元,占营收22.18%,新增多项专利和注册认证 [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716万元,主要因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计提减值损失 [10] 机构持仓与股东动向 - 2024年底143只基金持股23.98%,市值13.8亿元,2025年一季度降至52只基金持股19.19% [10] - 青岛同程为员工持股平台,2023年增资控股子公司舜景医药 [10] - 青岛同程计划减持不超过180万股,占总股本1.94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