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激光
icon
搜索文档
华工科技(000988):关于全资子公司对外投资成立合资公司的公告点评:联手立讯精密,强化3D打印布局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22 15: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6][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工科技子公司与立讯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强化3D打印布局,中小精密激光市场未来有望贡献增量,上调盈利预测与目标价 [1]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6.74/20.05/24.19亿元,对应EPS为1.66/1.99/2.41元,给予2025年30x PE不变,目标价49.95元 [6][11] - 苹果3D打印需求快速增长是催化剂 [3][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合资公司情况 - 华工科技全资子公司华工激光拟与立铠精密合资成立苏州立华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华工激光出资1.4亿元占70%,立铠精密出资6000万元占30%,立铠精密为果链龙头立讯精密子公司 [6][11] 华工激光技术优势 - 华工激光在SLM领域积淀深厚,推出的SLM精密金属3D打印智能装备可用于3C行业批量化金属件增材制造,支持多种金属粉末原料,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6][11] 财务数据 财务摘要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0,310|11,709|15,301|17,897|20,124| |(+/-)%|-14.2%|13.6%|30.7%|17.0%|12.4%| |净利润(归母,百万元)|1,007|1,221|1,674|2,005|2,419| |(+/-)%|11.2%|21.2%|37.1%|19.8%|20.7%| |每股净收益(元)|1.00|1.21|1.66|1.99|2.41| |净资产收益率(%)|11.0%|12.0%|15.0%|15.6%|16.3%| |市盈率(现价&最新股本摊薄)|42.83|35.34|25.77|21.52|17.83| [4] 财务预测表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及主要财务比率预测 [7] 可比公司估值 |股票代码|股票简称|收盘价(元)|EPS(元)|PE| |----|----|----|----|----| | | | |2024A|2025E|2026E|2024A|2025E|2026E| |002281.SZ|光迅科技|346|0.84|1.36|1.76|52|32|25| |002008.SZ|大族激光|262|1.62|1.08|1.43|15|23|17| |300620.SZ|光库科技|103|0.27|0.43|0.61|153|96|68| |002371.SZ|北方华创|2,289|10.56|14.17|18.26|41|30|23| | |平均值| |4.34|5.54|7.15|36|28|22| [9]
破发股德龙激光股东拟减持 1年1期亏中信建投保荐上市
中国经济网· 2025-05-22 11:28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北京沃衍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不超过3,100,800股,占总股本的3%,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1%,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2% [1] - 股东陈江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不超过1,343,700股,占总股本的1.30%,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1%,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1.30% [1] - 减持期间为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 [2] 股东持股情况 - 北京沃衍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12,500,000股,占总股本的12.09% [2] - 陈江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6,470,100股,占总股本的6.26% [2] - 本次减持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2] 公司上市及募资情况 - 公司于2022年4月29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30.18元/股,发行2,584万股,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 [3]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7.80亿元,净额7.14亿元,比原计划多2.64亿元 [3] - 发行费用总额6,603.15万元,其中保荐承销费用4,867.79万元 [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15亿元,同比增长22.93%,净利润-3,450.11万元,上年同期为3,905.11万元 [5] - 2025年1-3月营业收入9,916.51万元,同比下降14.26%,净利润-1,647.04万元,上年同期为-726.35万元 [5][6] - 2025年1-3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94.32万元,上年同期为-3,420.26万元 [6]
数十位航天专家创立,已批量落地应用,激光通信公司拿下北京超亿元A++轮投资丨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5-22 08:06
公司融资与技术进展 -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研发商"极光星通"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战略融资 投资方包括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彬复资本等 老股东长江资本持续加码 [4] - 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规模化产能提升、下一代激光通信终端研发及核心技术团队扩张 [4] - 公司成立于2020年 核心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及华为、中兴等机构 [4] 技术突破与产品性能 - 公司产品覆盖星间同轨/异轨组网、星地高速数传等场景 支持10Gbps至400Gbps多档通信速率 [4] - 2024年3月完成国内首次400Gbps星间超高速在轨数据传输试验 单次传输数据达14.4TB 通信时长6分44秒 通信距离640公里 跟踪误差小于5μrad [4] - 该速率是美国星链部署能力(200Gbps)的两倍 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期领先水平 [4] - 在530公里轨道高度、5100公里星间距离下实现连续1小时48分36秒稳定激光通信 刷新星间激光通信记录 [5] 产能与市场应用 - 2024年公司年产能提升至100台套 计划2025年扩展至400台以满足低轨星座组网需求 [9] - 产品已批量应用于遥感卫星和商业星座任务 与国家级用户及核心商业客户达成合作 [10] - 累计入轨12台在轨激光通信终端 成为国内首家连续三次任务实现在轨稳定建链的商业公司 [9] 技术体系与团队 - 公司通过全自研技术体系实现100%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涵盖光学、机械、电控等六大领域 [9] - 产品采用"航天级性能+工业级成本"路径 整机重量低至6kg 光轴校正精度达1urad [9] - 研发人员占比70%以上 上海产线已实现模块化工艺 完成从设计到量产的全链条闭环 [10] 行业背景与发展前景 - 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进入爆发期 SpaceX、中国"太空丝路"等计划催生对高带宽、抗干扰激光通信的迫切需求 [7] - 激光通信具有高带宽、抗干扰、保密性强等特点 是空间通信技术的首选 将助力实现全球无缝连接 [11] - 中国在自主可控技术及商业化速度上正快速追赶 海外市场虽已实现业务化应用但国内企业面临技术门槛高、在轨验证周期长等痛点 [7]
德龙激光:股东北京沃衍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3%公司股份
快讯· 2025-05-21 18:02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北京沃衍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310.08万股公司股份 [1] - 拟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当前总股本的3% [1] - 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在任意连续90日内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 [1] - 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在任意连续90日内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 [1]
海目星: 海目星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21 17:18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45.25亿元同比下降5.8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3亿元同比下降150.68% [18][19] - 锂电业务收入下降主要受国内新能源行业阶段性供需失衡影响 海外订单占比提升至65.85%同比增长590% [19][20] - 消费电子领域受益终端需求回暖 全年完成7.9亿元新签订单 光伏领域实现营收6.11亿元占比13.50% [19][20] 研发与技术突破 - 2024年研发投入4.83亿元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075件 [28][29] - 锂电领域深度参与固态电池设备开发 签订4亿元2GWh固态电池设备量产订单 [20][21] - 光伏领域创新研制BC大光斑激光开膜设备 自研TOPCon背面激光减薄设备获批量订单 [21][22] 业务布局与战略 - 全面推进平台化和全球化战略 新成立匈牙利、瑞士子公司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62.01% [19][20] - 收购瑞士Leister集团激光塑料焊接业务 布局"新能源车+智能硬件+精准医疗"三大增长极 [25][26] - 医疗领域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推进中红外飞秒激光器医疗设备样机搭建 [22][23] 财务与资本运作 - 2024年完成定向增发募资10.19亿元 用于产能扩建及研发投入 [24][25] - 2025年拟申请不超过12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 为子公司提供担保 [10][11] - 2024年不进行利润分配 因净利润为负 回购股份金额1.01亿元视同现金分红 [15][16][17] 行业与市场 - 锂电行业面临阶段性供需矛盾 公司通过海外市场拓展缓解压力 海外新签订单22.8亿元 [19][20] - 消费电子行业受益AI创新及政策补贴 市场需求回暖 公司钢壳电池全自动组装线效率达15PPM [22][23] - 光伏行业下游环境承压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实现TOPCon设备行业领跑 BC电池设备批量验证中 [21][22]
数十位航天专家创立,已批量落地应用,激光通信公司拿下北京超亿元A++轮投资 | 36氪首发
36氪· 2025-05-21 11:01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彬复资本、宁波前湾新区甬商雅榕创投、光谷金控,老股东长江资本持续加码 [1] - 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规模化产能提升、下一代激光通信终端研发及核心技术团队扩张 [1] - 成立至今公司已完成多轮大额融资 [1] 公司背景与技术实力 - 公司成立于2020年,核心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及华为、中兴等机构 [1] - 专注于空间激光通信终端及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制造,产品覆盖星间同轨/异轨组网、星地高速数传及临近空间平台通信等场景,支持10Gbps至400Gbps多档通信速率 [1] - 2024年3月,公司配套"光传01/02试验星"发射入轨的激光通信载荷完成国内首次400Gbps星间超高速在轨数据传输试验,单次传输数据达14.4TB,通信时长为6分44秒,通信距离640公里,链路运行全程稳定,跟踪误差小于5μrad [1] - 该速率是目前美国星链部署能力(200Gbps)的两倍,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期领先水平 [1] - 公司通过全自研技术体系实现100%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品采用"航天级性能+工业级成本"路径,整机重量低至6kg,光轴校正精度达1urad,并实现千公里级连续24小时稳定建链 [7] 行业地位与市场验证 - 截至2024年,公司累计入轨12台在轨激光通信终端,配套国内低轨卫星星座任务,成为国内首家连续三次任务实现在轨稳定建链的商业公司 [7] - 2024年公司年产能提升至100台套,计划2025年扩展至400台以满足低轨星座组网需求 [7] - 产品已批量应用于遥感卫星和商业星座任务,并与国家级用户、LT等核心商业客户达成合作 [7] - 公司自建"极光星座"在轨实验平台,累计完成超200小时连续通信验证,并联合18家航天单位完成全时段验证 [7] 技术突破与实验成果 - 在轨道高度530公里、星间距离5100公里的极限条件下,实现连续1小时48分36秒的稳定激光通信,刷新星间激光通信记录 [2] - 本次实验是我国首次在如此超远距离和高度下,穿越大气平流层完成星间激光建链 [2] - 相比NASA的DSOC深空光通信系统(从距地2.26亿公里的"灵神星"成功向地球传输数据),公司在链路稳定性、时长控制及工程适配性方面实现实质性突破 [4] 团队与研发能力 - 创始人吴少俊博士曾任载人航天工程主任设计师,主导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8] - 首席光通信专家薛江曾推动华为、中兴400G光通信技术商用化 [8] - 副总经理谢腾、吕世猛均具备10年以上航天产品研制经验 [8] -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70%以上,上海产线已实现模块化工艺,完成从设计到量产的全链条闭环 [8] 行业前景与投资方观点 - 空间激光通信是支撑卫星互联网、空间信息走廊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9] - 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进入爆发期,SpaceX、中国"太空丝路"等计划催生对高带宽、抗干扰激光通信的迫切需求 [4] - 激光通信以其高带宽、抗干扰、保密性强等特点,将成为6G时代全域互联的核心基础设施 [9][10] - 公司有望持续获得优质订单和创新应用场景,实现规模量产和技术迭代的发展飞轮,成为激光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 [10]
华工科技:泰国工厂已投产,800G模块产能预计6月达25万/月
巨潮资讯· 2025-05-21 10:31
泰国工厂投产与产能规划 - 泰国工厂已正式投产 六月份将达到月产25万的800G模块能力 [3] - 计划建造4万平厂房以应对未来海外业务增长需求 [3] 业务板块概况 - 公司业务分为感知业务 激光+智能制造业务 联接业务 [3] - 感知业务和激光+智能制造业务增长较快 联接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 [3] 激光+智能制造业务 - 由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高功率激光装备 精密激光装备组成 [3] -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船舶制造行业智能工厂推进带动高功率激光装备业务快速增长 [3] - 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优势保障高功率激光装备收入和利润规模增长 [3] - 精密激光装备与立铠的3D打印合作提供清晰增长空间 [3][4] 联接业务发展 - 国内算力光模块业务需求旺盛 订单直线上升 [4] - 海外业务推进顺利 今年有望在海外头部客户获得批量订单 [4] - 以800G 1 6T相关产品为载体 [4] 感知业务进展 - 持续加大与整机整车厂的战略合作 横向业务扩展 [4] - 光电类传感器已获得多个整车厂定点量产 [4] - 压力传感器突破新增长点 打破外资企业主导的行业市场 [4]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 现有大客户群体和项目多款新车型将搭载公司PTC产品 [4] - 欧洲和东南亚市场业务大幅增长 [4]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将基于新机遇 新平台 未来应用无边界打开更广阔市场空间 [4] - 保障公司高速发展 促进收入 净利润等核心经营指标持续快速增长 [4]
华工科技20250520
2025-05-20 23:24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华工科技、立讯精密、天娱数科、苹果、华为、OPPO、vivo、小米、荣耀、通用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合作方面** - 华工科技与立讯精密合作成立苏州利华科技,整合双方优势,加速 3D 打印技术在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领域商业化落地,推动产业升级,打造智能化 3D 车间,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2][5][8] - 天娱数科与华工合作,因华工在激光、光路系统及自动化设备方面有强积累和能力,结合规模制造能力及市场出口效应,能提供性价比高的方案[12] - **业务发展方向** - 围绕技术迭代、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推进 3D 打印业务发展,横向拓展至通信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纵向聚焦高性能金属材料研发[2][6] - 创新方向包括高性能材料研发、工艺优化以及横向扩展行业应用[2][7] - **市场预期与前景** - 3D 打印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钛合金已批量使用,铝合金产品即将面世[2][10] - 未来 3D 打印技术发展方向包括尺寸大型化、增加激光头数量以提高效率、持续降低成本,将成为传统制造的替代或互补方案[22] - 3D 打印在机器人、低空经济、医疗和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巨大潜力,2025 年市场空间接近 1000 亿人民币,未来有望达到 3000 亿 - 5000 亿人民币[25] - **公司优势** - 掌握从材料到装备的核心技术,具备持续迭代能力,与合作伙伴在 3C 精密金属结构件制成工艺方面有深厚理解[2][18] - 在激光、光路系统及自动化设备方面积累深厚,结合规模制造能力和市场出口效应,能提供性价比高的 3D 打印解决方案[2] - 核心部件已实现国产化,不存在供应链卡脖子问题,具备随时扩张产能的能力[3][20] - **财务与投资** - 计划在 SLM 3D 打印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初期投资 2 亿,并持续加大研发和固定资产投入[3][28] - 今年感知和激光加智能制造业务增长较快,连接业务呈爆发式增长[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产品与应用** - 合作产品涉及铜、铝和陶瓷等打印产品,预计电子屏折叠屏铰链、中框、眼镜架等产品将得到大量应用机会[9] - 3D 打印在消费电子中的应用已证明可使用性,下一步需突破应用成本边际和效率边际,并扩展至更多产品[13] - 与国内安卓系客户如华为、OPPO、vivo、小米等品牌的合作正在积极推进,许多产品已进入打样测试阶段[23] - **成本与定价** - 定制化产品定价模式涉及原材料成本、打印时间、工艺难度以及批量大小等因素,回款节奏视具体项目情况而定[15] - 降本方向包括材料成本、装备成本、自动化产线运营成本及工艺技术迭代,有较大优化空间[16] - **生产与效率** - 通过技术迭代提升设备使用效率、提高粉末利用率、自动化数字化过程管理以及改进设备控制技术及光路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良率[26] - **泰国工厂** - 泰国工厂已正式投产,希望 6 月份达到月产 25 万个 800G 模块的能力,准备购买土地建设 4 万平方米新厂房[33]
华工科技(000988) - 2025年5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0 23:24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日期为 2025 年 5 月 20 日,形式为特定对象调研,地点是线上电话会议 [3][6] - 参与单位众多,包括景顺长城、南方基金等约 89 家基金、资管、保险等机构 [3][4][5][6]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华工科技董事刘含树、熊文等 7 人,接待中未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情况 [6] 3D 打印业务相关 技术积累 - 3D 打印业务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90 年代开始技术探索,2009 年自主研制 SLM 装备,2016 年实现关键技术与装备突破,现具备从材料到光源等核心技术自主掌控能力 [8] 合资公司背景 - 全球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3D 增材 SLM 制造技术优势明显,材料利用率超 90%,契合低碳制造趋势 [9] - 公司与立铠精密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推动 3D 打印技术全场景拓展应用,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9][10] 应用前景和趋势 - 材料方面,钛合金已批量使用,铝合金、镁合金快速产品化,未来市场空间大 [11] - 产品应用上,已有手表表壳等成熟产品,未来有望拓展更多产品 [11] - 技术上,除 SLM 技术外,积极拓展新流派,突破效率和精度问题后可制造更精细和更大产品 [11] 业务规划 - 横向扩展行业领域,包括 3C 电子、通讯零部件、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 [13] - 纵向深耕材料工艺研发,材料上拓展新型材料,工艺上创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13] 客户合作情况 - 与全球知名终端品牌和国内头部 3C 品牌客户合作良好,部分产品已验证或进入验证测试环节 [14] 公司优势 - 技术上自主掌控核心技术,具备持续迭代能力 [15] - 品质成本上能提供 3C 行业最具性价比产品 [15] - 交付及服务上深耕 3C 行业,能敏捷响应客户需求 [15] 公司 2025 年业务经营情况 激光 + 智能制造业务 - 由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高功率激光装备、精密激光装备组成 [17] -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带动高功率激光装备业务增长,新能源汽车业务保障其收入和利润,精密激光装备因 3D 打印合作有增长空间 [17] 联接业务 - 国内算力光模块业务需求旺盛,海外业务推进顺利,泰国工厂已投产,6 月达月产 25 万的 800G 模块能力,计划建 4 万平厂房 [17] 感知业务 - 加大与整机整车厂合作,光电类传感器获整车厂定点量产,压力传感器有新增长点,新能源汽车业务和海外市场业务增长 [18]
光峰科技: 北京市中伦(深圳)律师事务所关于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5-20 20:28
股东大会召集与召开程序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4月30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4年度股东大会的通知公告》,明确会议召开方式、时间、地点及议案内容 [2] - 股东大会采取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结合方式,现场会议于公司会议室召开,网络投票通过上证所交易系统及互联网平台进行,投票时间分别为2025年5月20日9:15-15:00 [3][4] - 召集程序符合《公司法》《股东会规则》《网络投票实施细则》及《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具备合法召集人资格 [3][4] 股东大会出席情况 - 出席股东及代理人共116人,代表股份165,145,054股,占公司表决权总数36.2404%(剔除回购专用账户股份) [5] - 现场出席人员包括股东代理人、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中介机构,网络投票股东身份由系统验证 [5] 议案表决结果 - 议案1至议案5均以超98.7%同意率通过,其中议案1同意股数163,049,035股(98.7308%),议案2同意股数163,068,212股(98.7424%) [7][8] - 涉及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议案6至议案12单独计票,议案6获中小股东71.7997%同意(5,099,652股),议案7中小股东同意率仅39.1632%(2,781,607股) [8][9] - 关联交易议案10关联股东回避表决,非关联股东同意率70.7735%(5,026,761股) [10] - 特别决议事项议案13获有效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普通决议事项均过半数通过 [6][11] 法律意见结论 - 股东大会召集、召开程序、人员资格、表决程序及结果均符合《公司法》《股东会规则》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决议合法有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