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种植
搜索文档
全力实现粮食产量500亿斤目标
辽宁日报· 2025-07-29 09:07
粮食产量目标与措施 - 全省开展百日行动确保今年粮食产量实现500亿斤目标 [1] - 主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极端暴雨事件趋频趋强 [1] - 粮食作物总体长势较好 但面临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风险 [1] - 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科技支撑、农户主体联动 [1] - 紧盯关键农时、技术、环节 落实提单产、防洪涝、防病虫等重点任务 [1] 单产提升工程 - 去年粮食单产达931.88斤 位居全国主产省第二位 [2] - 聚焦整建制推进县与重点示范田建设 推广良种良法配套 [2] - 实施高产栽培、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 [2] - 推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 [2] 农田排涝管理 - 持续推进农田沟渠修复整治 解决"缺、断、浅、堵"问题 [2] - 配备移动抽水泵和抢险设备 落实应急响应机制 [2] - 积水排除后及时追肥、喷施叶面营养液改善土壤 [2] 病虫害防治 - 加强田间监测预警 做好病虫调查与趋势研判 [3] - 强化稻瘟病、玉米粘虫等重点病虫害分类管理 [3] - 高密度发生区域实施集中统防统治 [3] - 储备履带式拖拉机、移动式烘干机等应急救灾机具 [3]
夏粮如何逆势“拼”出稳产丰收
中国青年报· 2025-07-29 07:14
夏粮产量与水利灌溉 - 2024年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为历史第二高产年,仅次于2023年 [1] - 夏粮种植期间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1%,江河来水量减少30%,部分冬麦区旱情严重 [1] - 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通过错峰灌溉等措施,渠首引水量达1.4亿立方米,较往年增加近一倍,灌区小麦亩产1200斤,实现增产 [1] 灌区对粮食生产的贡献 - 我国耕地灌溉面积10.8亿亩,2024年灌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 [2] - 大中型灌区亩产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2倍,旱地的2.5-3倍 [2] - 山西大禹渡灌区春浇提水量534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1.5%,创历史纪录,保障极端干旱下的粮食灌溉需求 [2] 灌溉效率与增产效果 - 2024年春灌期间全国累计供水570亿立方米,灌溉面积4.3亿亩,其中河南、陕西、山西等受旱区灌溉2713万亩,灌水量超30亿立方米 [3] - 山西大禹渡灌区通过改善灌溉条件,新增水浇地5.66万亩,粮食增产1000万斤,亩产同比增加107斤(增幅12%),较常年增幅超15% [3] - 陕西交口抽渭灌区小麦灌溉2-3次的地块亩产达1140-1340斤,而旱地亩产仅260斤左右 [3] 节水技术与现代化改造 - 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6.38亿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4亿亩 [5]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4年0.530提升至2024年0.580,亩均用水量从402立方米降至342立方米 [5] - 安徽淠史杭灌区推进数字孪生建设,河南人民胜利渠灌区骨干渠系水利用系数从0.536提升至0.609 [4]
压责任 稳面积 提单产 山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8 08:18
农业生产技术应用 - 东盘粮村采用节水滴灌技术和大型播种机实现开沟、施肥、播种、覆土一次性完成 [1] - 通过优化植株田间分布搭配"滴灌+地膜覆盖"技术预计产量提升20%以上 [1] - 全省应用地膜覆盖668万亩探墒沟播膜侧播种等有机旱作技术5000万亩次 [2] -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130余万亩测土配方施肥5100多万亩次 [2] 粮食生产成果 - 2024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727.4万亩产量达293.7亿斤超额完成国家289.6亿斤目标 [1] - 在20个县开展整县整建制单产提升带动626万余亩粮食提高单产 [2] - 支持1234个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应用新技术项目区单产平均增加10%以上 [2] 政策支持与投入 - 省市县各级领导深入田间落实《粮食安全责任清单》 [1] - 财政保障及时有力包括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等惠农补贴 [1] - 省农业农村厅组织1.4万余名农技员提供技术支持 [2] - 印发山西省粮食作物大面积增单产行动方案 [2] 防灾减灾措施 - 构建"省级包市市级包县县乡包村"四级联动防护网 [3] - 针对"倒春寒"采取薰烟灌水喷防冻剂等措施 [3] - 实施900余万亩次小麦"一喷三防"应对"干热风" [3] - 抗旱保墒措施包括1109万亩次科学灌溉和人工增雨作业 [3]
湖南鼎城:粮食烘干助“双抢”
人民网· 2025-07-24 23:43
农业机械化与粮食烘干 -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已完成60余万亩早稻收割,正值"双抢"大忙季节 [2][4][6][8][10] - 当地加大粮食烘干设备投入使用,缓解晒粮场地需求紧张问题 [2][4][6][8][10] - 烘干设备有效应对不利天气对粮食储存的影响 [2][4][6][8][10] 电力保障与基础设施 - 国网常德供电公司检查烘干设备电力供应情况,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8] 产业规模与设备应用 - 双桥坪镇水稻烘干工厂采用铲车、无人机等机械化设备提升效率 [2][10] - 烘干工厂通过规模化作业支持60余万亩早稻的产后处理需求 [2][4][6][8][10]
逆天改命!新疆变国家级粮仓,比当年的深圳还疯狂
金投网· 2025-07-24 18:35
新疆农业转型 - 新疆从戈壁荒漠转型为高产农业区,2023年水产品产量达18.39万吨,居西北五省区第一,涵盖88种鱼类并创造30多亿元产值 [1] - 新疆水产养殖扩展至沙漠边缘,2023年粮食总产2330万吨,同比增产211万吨,相当于人均粮食增加3斤 [2] - 新疆主导全国农产品供应,贡献90%棉花产量、80%番茄产量和50%红枣产量,瓜果品种丰富且品质优异 [2] 农业技术突破 - 新疆成功改造盐碱地,实现从"不毛之地"到"中粮大省"的转变,突破"神仙难拿二成苗"的传统认知 [2] - 采用网格固沙技术构建3046公里防风绿洲带,70年累计投入3000多亿元用于农业灌溉,年用水量达568亿立方米 [3] - 实现主粮100%自给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脱国际供应链依赖 [4] 经济多元化发展 - 新疆算力产业快速扩张,计划2025年达到17万P算力规模,相当于34个北京AI算力中心 [4] - 2025年前5个月对中亚五国进出口总值超千亿元,占全国对中亚贸易总量的39.4% [5] - 自贸试验区前4个月进出口699亿元,拉动外贸增长10.6个百分点,农副产品通过"绿色通道"直通中亚 [6] 区域战略升级 - 中吉乌铁路缩短新疆至欧洲距离900公里,600辆TIR卡车使中欧运输时间减少7-8天 [5] - 喀什综保区机电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进入中东欧市场,新疆转型为连接中亚、俄罗斯和欧洲的贸易枢纽 [6] - 构建替代马六甲海峡的陆路运输通道,保障能源和贸易安全,形成战略应急通道 [6]
人民银行等两部门:增强粮食安全金融保障 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信贷资源倾斜
快讯· 2025-07-24 16:45
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旨在增强粮食安全金融保障 [1] - 政策重点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的信贷资源倾斜,支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1] - 扩大大豆和油料种植、购销、加工等环节的信贷投入,鼓励地方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 [1] 农产品稳产保供支持措施 - 强化"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生产基地的信贷支持,推动信贷与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协同 [1] - 通过循环授信、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延长贷款期限,支持生猪、肉牛、奶牛、肉羊、水产品等产业稳定发展 [1]
激发多产粮产好粮新动能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11
粮食安全战略 - 四川省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生猪第一大省,正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初级产品战略保供基地,目标是建设更高水平大粮仓 [1] - 通过建良田、强要素、促融合等方式挖掘产粮潜力,构建五级"田长制"体系,由党政一把手出任田长,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1] 农田建设与耕地保护 - 全省耕地净增60万亩以上,全面摸清630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底数,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1] - 实施"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推动"小田变大田"、低产田改造为高产田 [1] 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将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作为核心指标 [1] - 创新分类分区实施丘陵山区、成都平原区种粮大户差异化补贴标准,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 [1] 种业与农机技术攻关 - 大力推进"种业振兴"战略,建成国内首个省级种质资源中心库和马尔康夏繁基地,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共建成都粮油作物试验基地 [2] - 启动"天府良机"行动,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攻关农机薄弱环节技术 [2] 区域化高产示范 - 推进"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按气候和条件差异将全省分为四大片区,分别制定粮油千亩高产片建设目标 [2] -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主体示范带动作用 [2] 未来发展方向 - 依托先进技术和制度优化提高农田旱涝保收能力,研发适应地形的农机农具 [3] - 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与服务,为粮食生产激活更大动能 [3]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锐财经·年中经济观察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9 05:32
全国夏粮生产情况 - 今年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总体保持稳定,占全年粮食产量超两成[1] - 夏粮播种面积3.99亿亩,比上年减少52万亩,下降0.1%,25个生产省中20个播种面积增加[1] - 全国夏粮单产37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1公斤,基本持平[2] - 河南、陕西等主产区受旱情影响,但通过引水调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减轻了影响[2] - 今年夏粮生产未出现大面积灾害,病虫害显著偏轻,有利于单产和品质提升[2] "菜篮子"产品供应 - 上半年肉蛋奶、果菜鱼等供应总量充裕,价格运行平稳[4] - 蔬菜7月上旬在田面积1.1亿亩、旬产量2623万吨,同比增长110多万亩、170多万吨[4] - 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同比增长2.8%[4] - 上半年"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平均119.91,同比低4.13个点[4] -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4%,二季度降幅收窄至1.1%[4] 农民收入与农村经济 -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实际增长6.2%,高于城镇居民[5] - 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5] -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409亿元,同比增长4.9%[5]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3283.3万人[5] 乡村振兴进展 - 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6] - 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超30万个,落实资金超1000亿元[6]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行政村100%通宽带、90%以上通5G[6] - 建成30多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和1.6万多家农村敬老院[6] - 宁夏固原建成冷凉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130余个,年产鲜菜200万吨以上[3]
(活力中国调研行)粮食收购量创新高 黑土地保护显成效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17:08
粮食产量与收购 - 2024年长春全市累计入库新粮1116.5万吨,同比增加19.6万吨,粮食收购量创近10年新高 [1] - 2024年长春粮食产量达259.9亿斤,创历史新高,粮食单产提高到每亩1090.2斤 [1] - 长春6个产粮县(市、区)全部进入国家粮食生产百强县 [1] 农业经济指标 - 长春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40亿元 [1] - 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774元,比5年前增长30%以上 [1] - 2024年长春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产值达787.1亿元,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产值的三分之一 [6] 粮食质量与储备 - 长春共抽检粮油样品502批次,确保新收获粮食和成品粮油质量安全 [2] - 主城区成品粮油储备供应量保证15天 [2] - 2021年建立成品粮油储备以来,在承储企业选定、储备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监管 [2] 科技创新与农田建设 - 2022年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黑土粮仓"科技合作,建成1个万亩级、17个千亩级示范基地 [2]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03万亩,构建现代化农田体系 [2] - "梨树模式"推广面积从225亩增至2025年超340万亩,在东北四省区推广面积超1亿亩 [3] - 农安和公主岭的两个无人农场展示耕、种、管、收各环节无人化作业应用场景 [6] 产业链与品牌建设 - 玉米加工、大米、生猪、肉牛、肉鸡、梅花鹿等多个优势产业链已形成 [6] - 借力成都糖酒会、长杭对口合作等平台,累计达成购销合作约3万吨 [2]
农业农村部:秋粮长势正常偏好
新华网· 2025-07-17 20:22
粮食生产形势 - 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 早稻已收获六成左右 丰收在望 [1] - 秋粮面积预计稳中略增 长势正常偏好 其中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 [2] -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 完成1.4万亿斤目标的关键在于秋粮 [2] 秋粮生产现状 - 东北地区春播墒情适宜 实现适期适墒播种 [2] - 黄淮海地区夏播期间多轮降雨改善墒情 小麦收获腾茬早 夏播进展顺利 [2] - 应用高性能播种机 集成推广合理密植 水肥一体化等措施 播种出苗质量较高 [2] 政策措施 - 农业农村部启动奋战100天行动 联合多部门推进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3] - 重点抓单产提升促增产和防灾抗灾减损失 全力夺取秋粮好收成 [3] 夏粮生产情况 - 全国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 为历史第二高产年 奠定全年粮食生产基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