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ics

搜索文档
【通知】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仿生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06 18:03
大赛背景与目的 - 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旨在推动智能仿生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1] - 聚焦激发中小企业、高校院所创新活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效率,服务国家新型工业化建设 [1] 组织机构与赛制 - 主办单位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承办单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2] - 设置创业组(技术成熟度1~5)、企业组(技术成熟度5~8)和专题赛道,专题赛道由用户企业提供真实技术需求 [2][3][4][6] 创业组技术方向 - 仿生机器人关键部组件创新设计:聚焦仿生驱动、感知、材料等,预期在工业、医疗、国防领域产生颠覆性应用 [3] - 仿生机器人系统创新设计:涵盖陆域、空域、水域、医疗康养等领域,突破传统机电系统局限性 [3] - 仿生机器人集群创新设计:探索生物集群协作原理,实现单体向群体的智能涌现 [3] 企业组技术方向 - 机器人仿生陆地移动技术:要求复杂路况下稳定移动、避障,比赛项目包括迷宫突围、极限光环境导航 [4] - 机器人空中飞行技术:需满足速度、负载限制,实现搜索、精准作业,比赛项目包括抗风性能测试 [4] - 机器人外科操作技术:模拟临床腹腔手术场景,要求多模态功能整合 [5] - 人形与具身智能技术:挑战复杂环境路径规划、物体操作,比赛项目包括极限光环境识物抓放 [5] 专题赛道应用场景 - 人形机器人物料搬运:解决工厂车间智能化搬运需求 [6] - 新能源汽车无人充电:要求充电口精准定位与机械臂协同控制 [6] - 电网智能巡检:飞行机器人需实现自主巡检与远程充电 [6] 赛程与参赛要求 - 赛程包括2025年4月启动会、6月报名截止、7月初赛、8月决赛 [7] - 企业组需为中国注册中小微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业组包括初创企业(注册不满2年)或创客团队 [8][9] 奖项与配套服务 - 创业组一等奖奖金2万元,企业组各场景一等奖奖金2万元,专题赛道各赛题一等奖奖金2万元 [10] - 配套服务包括推介展示、融资对接(中信银行重庆分行为合作单位)、孵化落地、专精特新培育支持等 [11][12] 行业相关企业名单 - 列举工业机器人(埃斯顿、节卡机器人等)、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亿嘉和、普渡机器人等)、医疗机器人(天智航、精锋医疗等)、人形机器人(优必选、宇树等)及核心零部件企业(绿的谐波、思岚科技等) [15][16][17][18][19][20]
终结“鱼与熊掌”之争!强脑科技发布最轻灵巧手,握重比52:1创行业新高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06 18:03
行业市场前景 - 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推动灵巧手需求增长 未来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200亿台 对应400亿只灵巧手需求量[1] - 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5000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 2026年产能提升至50000台[1] -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20亿元 2040年超1万亿元 2050年达6.09万亿元 人形机器人销量超5900万台[22] 技术瓶颈与突破 - 行业存在轻量化与高负载矛盾 主流产品自重超600克 尺寸超18厘米 负载仅12公斤[2] - 强脑科技推出Revo 2灵巧手 重量仅383克 比行业平均轻20% 尺寸16厘米 媲美人类女性手掌[5] - 握力达50N 可提起20公斤重物 满足日常30-40N握力需求 实现轻型工业任务操作[7] - 通过仿生关节优化与轻量化方案 将握重比提升至行业顶尖水平[13] 产品技术创新 - 采用仿生指关节与驱动系统优化 提升动作流畅性与抓握精度[3] - 内置三维触觉传感器 可感知物体硬度/纹理/受力方向及距离 实现手眼协调级精细操作[15][17] - 触觉功能未增加额外重量 突破材料科学与传感集成技术深水区[17] - 运行噪声低于50分贝 具备防撞/过流/过热多重保护机制[15] - 兼容各类专业防护手套 支持EtherCAT协议与宽电压特性[18] 应用场景拓展 - 轻量化设计适配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场景落地需求[2] - 低噪声与高可靠性适合实验室及工业应用场景[15] - 开放完整SDK开发包 支持二次开发与跨界融合应用[21] 企业战略布局 - 强脑科技凭借仿生技术先发优势 从智能假肢领域跨界进入具身智能蓝海市场[22] - 计划推出高自由度仿生手和远程遥操作方案 拓展平台化应用生态[21]
起源硅谷,深耕日本,这家机器人公司如何成功出海30国|出海踏浪者
36氪· 2025-05-06 16:40
公司概况 - PIX Moving起源于美国硅谷 专注于滑板底盘技术和无人驾驶机器人解决方案 已获得SOSV 勘设股份 TIS株式会社等投资 2024年底完成B1轮融资 由浙商创投领投 资金来自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湖州长三合控股集团[1] - 公司采用全球化战略 先从日本 欧洲等高需求市场切入 已实现量产并积累稳定客户 计划拓展东南亚 中东等新兴市场 同时在国内围绕园区 通勤等场景布局 如与广州白云山景区合作投放RoboBus[2] - 截至2024年底订单达数亿元人民币 市场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 拥有数百客户和合作伙伴[7] 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RoboBus为10座以内小型无人驾驶巴士 可改装为自助零售店(RoboShop) 景区接驳车 园区通勤工具等 基于滑板底盘技术实现模块化设计 2025年获德国iF设计大奖[1][5][11] - 技术关键为线控系统(类似"小脑") 已在中欧美申请200余项专利 采用AIGC+数字柔性制造 通过金属3D打印 无模具成型等技术减少60%零部件 缩短开发周期并支持小批量定制[9] - 衍生产品包括与欧洲主机厂合作的L7e级新能源车Robo-EV 移动储能机器人 室内服务机器人等[7][11] 市场策略 - 日本为核心市场 2030年巴士司机缺口达3.6万人 2023年修改道交法允许L4自动驾驶 公司通过本地建厂(神奈川) 与TIS成立合资公司 团队扩充至40人等措施深耕市场[4][7][13][14][16] - 采用"先教育后商业"模式 早期通过高校合作 培训项目建立信任 2024年6月合资公司成立后获批量订单[13][14] - 欧洲市场受法规限制进展较慢 但通过Robo-EV车型切入 中东订单快速增长 采用云端设计+本地3D打印的分布式制造应对贸易壁垒[7][12] 产能布局 - 浙江湖州新建工厂年产能1000辆RoboBus 选址看重长三角汽车产业链和人才优势 研发部门拟落地杭州[11] - 日本神奈川工厂强化本地化生产 满足合作伙伴实地验厂需求[14][16] 行业洞察 - 全球巴士司机短缺催生数亿元需求 尤其欧美日韩老龄化严重 如日本2022年巴士司机平均年龄53岁[4] - 智能机器人分为三类:关节机器人(如机械臂) 空中机器人(无人机) 轮式机器人(PIX所属领域)[8] - 小众场景(如乡村公交 景区接驳)对大车企吸引力低 但适合公司柔性制造技术快速响应需求[11]
机器人产业链趋向右侧升势
猛兽派选股· 2025-05-06 16:18
如上图,机器人产业链有关细分行业板块重回SSV排行榜TOP10,强者回归将稳固大盘走势。 优势产业锚定在波段趋势投机中是为关键性环节。 如上图,3C突破之后导入基底右侧,今日突破前高头部阻力位,每次突破成交量渐次温和放大,量价 关系稳健有序。 ...
越疆等入股中科第五纪,后者含智能机器人业务
快讯· 2025-05-06 16:06
公司股权变更 - 中科第五纪(杭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新增越疆等股东[1] - 公司成立于2024年 法定代表人刘年丰[1] 主营业务范围 - 经营范围包含智能机器人研发与销售[1] - 涉及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1] - 涵盖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业务[1]
外骨骼机器人节前爆发涨停潮,产业前景引关注
环球网· 2025-05-06 15:07
市场表现 - 节前A股外骨骼机器人概念股表现亮眼 多只相关个股强势涨停 包括光大同创 探路者 精工科技和振江股份 [1] 行业定义与发展背景 -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式设备 可将人与机械动力装置整合 显著增强人的运动能力 [3] - 人形机器人宏观级量产需应对就业冲击 对人替代较小的外骨骼机器人等领域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风口 [3]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全球外骨骼机器人产业产值将从2020年的3.92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68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33% [3] - 出货量将从2025年的10.7万件增长到2028年的30.1万件 [3] 应用场景分布 - 全球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应用场景多元 医疗领域占比最高约41% 其次是制造业 国防航空和商业等领域 [3] 技术特点与产业链 - 外骨骼机器人依赖复杂的电控 电机技术及传感系统 需具备强大的智能控制能力 [4] - 外骨骼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在上游零部件环节重叠度较高 但整机设备厂商和下游存在差异 [4] 发展阶段与商业化前景 - 外骨骼机器人正处在从技术成熟迈向快速商业化的关键节点 与人形机器人发展阶段相似 [4] - 可复用产业链供应端 具备自身独特优势 预计将在医疗 运动 工业等刚需场景率先应用 [4] - 若出现"爆款" 有望在消费领域取得突破 随着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释放 产业有望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4]
幽兰行天下:5月6日淘金早参
搜狐财经· 2025-05-06 12:12
一、节前盘面分析及明日操作策略 节前大盘低开震荡下跌0.23%,深市则上涨,领涨的创业板指涨0.83%。人形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 算力+华为、AI眼镜等领涨热点题材,银行、旅游+食品+零售、电力、钢铁、航运+港口+物流、有色 +黄金等趋弱。逾六成个股上涨,涨停板73个,其中一字板3个,另有25个涨逾10cm,涨停被砸个股29 个。跌停板15个,大跌5%以上个股111个。 节前一天虽然大盘下跌,但是个股氛围还可以。大盘逆市下跌主要是银行等传统蓝筹拖累,可谓一鲸落 而万物生。一季度几大行的业绩已经是负增长,过去两年那些银行股价的翻倍明显就不是业绩带来的, 也该他们跌跌了。而他们跌了对个股绝对是好事,未来只需要在护指数的关键节点让他们出来稳一下就 行了,其他时候即使涨指数也是看非银金融。 盘面最大的亮点是科技股行情回归,方向和预期的差不多,无外乎人形机器人、AI智能体+算力等AI科 技。5月已经进入业绩真空期,只要是没有绝对重磅的新政策新题材出现的话市场将回归产业发展趋势 驱动的行情,核心就是人形机器人和AI科技。这两块的亮点是宽度够容量大,可以反复炒很久,且是 侧重于个股轮动走趋势而非连续拉板的炒法。追涨接力型 ...
外骨骼机器人“出圈”,机器人指数ETF(159526)涨超1.8%,信捷电气涨超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6 10:44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全线上涨 机器人概念持续活跃 机器人指数ETF(159526)涨1 83% [1] - 成分股中 信捷电气涨超7% 天准科技 海目星涨超6% 中信重工 弘讯科技 华昌达等多股跟涨 [1] 行业动态 - 外骨骼机器人在黄山 泰山 武功山等景区引入 受到游客青睐 [1] - 外骨骼机器人融合人工智能 传感 人体工学 动力和电子等技术 多家A股上市公司参与产业链 [1] - 科技部专家表示 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康复 军事 工业 出行等领域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 市场潜力巨大 [1] 技术趋势 - 轻量化材料如碳纤维应用受关注 泰山景区外骨骼机器人采用碳纤维机身 [2] - 智元研究院"踏山"外骨骼机器人也采用轻质化材料 轻量化与运动效率 灵活性 续航能力密切相关 [2] - 轻量化是机器人迭代关键技术方向 量产应用落地后 布局高性能材料的企业有望受益 [2] 研发方向 - 人形机器人关节结构尚不完善 未来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2] - 以具体性能需求指导设计电机可能是人形机器人运动核心发展重点 [2] - 新材料研发在人形机器人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 指数构成 - 机器人指数ETF(159526)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 该指数选取系统方案商 集成商 设备制造商 零部件商等作为样本股 [1]
高盛:中国人形机器人2025 年第一季度要点:产品快速迭代,供应链积极研发
高盛· 2025-05-06 10: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买入评级:深圳汇川技术(300124.SZ)、三花智能控制(002050.SZ)、双环传动(002472.SZ)[42][43][45] - 中性评级:贝斯特精密(300580.SZ)、绿的谐波(688017.SS)、鸣志电器(603728.SS)、埃斯顿自动化(002747.SZ)[46][48][49][50] - 卖出评级:联测科技(688400.SS)[5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发展趋势: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各环节积极研发,产品迭代快,虽短期突破和技术拐点不明,但长期市场潜力大,维持2025年2万台、2035年140万台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预测[1] - 产品进展:2025年有望小规模商业化,国内厂商加速公开销售,汽车OEM和纯人形机器人制造商有不同量产计划和出货目标[2] - 软件方面:高质量真实数据是机器人AI模型训练关键,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研发重点转向机器人AI开发,未来软件研发将持续,部分通用的机器人AI或成为商业化转折点[2][5] - 硬件方面:新参与者增多且研发活跃,需关注产品差异化,各关键组件有不同发展情况,组件公司产能扩张和营收预期较谨慎[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机器人制造商进展 汽车制造商 - 特斯拉:2025年在弗里蒙特试点生产线建造Optimus,预计年底达数千台产量,未来五年内年产量达100万台,但供应链新兴限制因素致生产推迟[11] - 小鹏:认为L3级人形机器人无效,L3自动驾驶与机器人L3能力兼容,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目前小鹏铁蛋已实现下半身完全控制和部分高级能力,但行业起飞前景不明[12] - 广汽:早期商业化将聚焦人形机器人在安保和巡逻领域的应用[13] - 小米:CyberOne已在自家汽车生产线测试[13] - 梅赛德斯 - 奔驰:计划将Apptronik Apollo机器人融入生产生态系统,预计其不久后在新CLA生产线运行,主要负责工厂物流和组件装配检查[14] 工业机器人企业 - 埃斯顿可道:预计2025年发布2款人形机器人原型[15] - 汇川技术:2024年开发多个人形机器人组件,2025年聚焦开发高灵活性运动控制平台、推出组件和模块解决方案、探索工厂应用,不排除开发整个人形机器人,预计约3年后部分应用技术可行[16] 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 - 天工Ultra:在4月19日北京经开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夺冠,得益于增强的硬件散热、轻量化和鲁棒性,复杂地形强化学习,以及“慧思开悟”大语言模型赋予的状态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18] - 优必选:2025年预计出货Walker系列1000台、天工300 - 500台,与5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合作,开发BrainNet支持多机器人控制,采用新数据训练周期,计划推出新的Walker C和Walker S2[19] - ENGINEAI:2025年2月PM01展示领先硬件性能和全身控制技术,4月15日PM01和SA01在京东上线销售,起售价分别为18.8万元和4.2万元[20] - AI2Robotics:4月15日发布新的生成式人形机器人AlphaBot 2,计划2025年建立生产线,2028年产能达1万台[21] - MagicLab:正式推出人形机器人MagicBot,2025年目标产量400台,已在联想和追觅智能工厂训练测试[21] - AGIBOT:2025年1月生产第1000台人形机器人,3月发布首个开源具身大语言模型GO - 1[22] - 开普勒:K2已在上汽工厂测试,进行车身检查和金属部件运输等任务[22] 供应链企业进展 执行器组装 - 鸿海:将制造机器人引入生产线提高效率,提供关键组件、组装制造服务和软件平台解决方案[25] - 三花:计划生产数千个执行器,认为今年开始量产,预计占据60 - 70%市场份额[26] - 拓普:将人形机器人研发作为长期战略,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4%,产品拓展至灵巧手等,5月计划出货约380个执行器,与多家国内厂商讨论合作,7 - 8月“机器人电驱动系统”制造基地投产[27] - 凌亿云:与多家美国和国内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合作,提供伺服、减速器和驱动器产品,已开始小批量生产[28] 减速器 - 绿的谐波:与四大主要人形机器人厂商合作,为优必选和AGIBOT独家供应谐波减速器,预计客户各有数千台需求,开发新的轻量化谐波减速器,2024年人形机器人相关收入约35 - 40百万元[29] - 双环传动:与特斯拉合作开发全新减速器产品,相关产品待量产交付[30] - 中大立德:主要生产行星减速器和旋转执行器,未来开发谐波减速器和小齿行星减速器,2024年人形机器人收入约20百万元,预计2025年超50百万元,已与AGIBOT和傅里叶建立合作,建立2万台减速器和18万台执行器年产能[31] - 科达利:专注人形机器人谐波减速器,与多家公司合作推出新产品,2024年推出创新轻量化减速器,收入数百万元,预计2025年增长10倍,年产能初始为5万台并按需调整[33] - 富奥智能:2022年开始研发,产品布局涵盖上半身谐波减速器等,已向多家公司交付产品或样品,2024年收入0.8百万元,考虑产能扩张[34] 行星滚柱丝杠 - 贝斯特:行星滚柱丝杠进展早期,无正式订单,注重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开发专用研磨设备,90%机床为进口,2024年四季度开始定制研发和交付灵巧手用微滚柱丝杠样品[35] - 双林:为国内电动汽车OEM开发线性执行器,2024年底建立1.2万台测试生产线,产品已交付多家厂商,新的灵巧手线性产品在研发中,收购机床公司无锡凯卓兴[36] - 正宇:建立全流程行星滚柱丝杠技术,开发线性执行器和灵巧手微组件,有国内一级人形机器人制造商样品测试订单,有2条生产线,日平均产能100台[37] 灵巧手 - 兆威机电:提供灵巧手和电机驱动模块,与3大主要人形机器人客户合作研发,2024年发布第一代灵巧手,第二代将改进紧凑性和感知能力,开发小尺寸无刷电机,计划增加电子控制算法研发[38] - 信捷电气:核心产品为无刷电机和无框力矩电机及相关组件,无刷电机5月亮相,6月推出支持驱动系统[39] 机器视觉 - 奥比中光:建立从深度相机到激光雷达的3D视觉传感器技术路线图,新的Gemini 335/336系列双目3D深度相机与英伟达Isaac Perceptor集成,为人形机器人提供高精度视觉数据[40] - 联测科技:2025年一季度机器视觉相关收入大幅增长,提供光学3D运动捕捉系统和数据映射模拟平台,目前积累的数据量在复杂场景成功率未达95%以上[41] 投资分析 深圳汇川技术 - 投资理由: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先企业,海外市场有机会,有望在PLC市场扩大份额,电动汽车组件业务增长,数字化业务有潜力,研发效率高,产品组合和市场覆盖全面,估值有吸引力[42] - 目标价格:12个月目标价74.8元,基于2026年35倍市盈率[53] 三花智能控制 - 投资理由:全球HVAC控制和热管理组件领先企业,汽车/电动汽车热管理业务有增长潜力,HVAC市场份额稳定,全球布局可应对关税影响,长期毛利率有望提升,人形机器人执行器业务将成新收入来源,估值有吸引力[43][44] - 目标价格:12个月目标价34.9元,基于2030年21倍市盈率,按9.5%资本成本折现到2026年[54] 双环传动 - 投资理由:中国最大齿轮制造商之一,高精度齿轮生产商,市场份额有望从2022年的12%增长到2025年的17%,电动汽车传动齿轮和民用塑料齿轮业务增长,预计2024 - 2026年营收和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9%和25%,利润率和运营能力超预期[45] - 目标价格:12个月目标价39.7元,基于2025年25倍市盈率[55] 贝斯特精密 - 投资理由: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有竞争力的供应商,汽车零部件业务稳定增长,采用长期估值方法,预计2027年起获10%全球市场份额,机床部件商业化推进,风险回报合理[46] - 目标价格:12个月目标价24.7元,基于2030年32倍市盈率,按9.5%资本成本折现到2025年[56] 绿的谐波 - 投资理由: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场领先企业,谐波减速器市场需求增长,产品应用领域扩大,逐步渗透海外客户,长期增长潜力大,但估值合理[48] - 目标价格:12个月目标价134.6元,基于2030年45倍市盈率,按11.5%资本成本折现到2025年[57] 鸣志电器 - 投资理由: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无刷电机供应链关键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产能扩张,预计2027年在高/中/低规格机器人市场获50%/70%/70%份额,但主营业务前景较保守,风险回报合理[49] - 目标价格:12个月目标价53.3元,基于2030年37倍市盈率,按9.5%资本成本折现到2025年[60] 埃斯顿自动化 - 投资理由: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先企业,受益于政策支持,但欧洲市场宏观经济前景不佳可能拖累营收增长,估值上行空间有限[50] - 目标价格:12个月目标价15.6元,基于2025年35倍市盈率[61] 联测科技 - 投资理由:机器视觉细分领域市场份额有望温和增长,但2025年收入大部分来自不利终端市场,代理业务增长慢,估值过高[52] - 目标价格:12个月目标价13.2元,基于2026年30倍市盈率,按11.5%资本成本折现到2025年[62]
摩根士丹利:人形机器人-价值5万亿美元的全球市场
摩根· 2025-05-06 10: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对中国工业行业观点为In - Line,即分析师预计该行业未来12 - 18个月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万亿美元,市场起量需时间,预计2036/40年存量分别达2400万/1.34亿台,之后数量和渗透率将迅速攀升 [13]。 - 近一半机器人将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约30%在高收入国家,20%在中等偏下收入国家;92%用于工业和商业场景,家庭使用预计到2050年达8000万台 [14]。 - 机器人模型是最有价值且更整合的市场,整机厂短期内分散,零部件企业竞争格局取决于市场规模、技术壁垒和下游需求 [22][23][24]。 - 中国供应链对降低成本重要,预计2025年使用中国供应链的人形机器人物料成本约4.6万美元,年均降11%至2034年的1.6万美元 [34]。 - 美国关税短期内或使BoM成本上升,但不阻碍普及,长期或使美国产能降低全球零部件价格 [51]。 各部分总结 全球人形机器人潜在市场规模 - 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TAM模型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售额达4.7万亿美元,存量达10亿台,市场将超全球汽车行业 [3][5]。 - 预计2030/40/50年存量分别达0.9/1.34/10.19亿台,年销售额0.02/1.2/4.7万亿美元 [4][5]。 - 2025 - 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54%,2035 - 2050年达23% [15]。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最佳商业模式 - 机器人模型是最有价值部分,决定机器人泛化性,预计仅少数独立模型提供商能长期维持竞争力,如英伟达、谷歌等已推出相关模型 [23]。 - 机器人整机厂市场拥挤,商用机器人先落地且市场分散,消费者机器人需时间大规模落地,拥有自研VLA模型及卓越泛化性的整机厂最有价值,预计特斯拉将成全球领先整机厂之一 [24]。 - 机器人零部件企业竞争格局取决于市场规模、技术壁垒和下游需求,6维力矩传感器、行星滚柱丝杠和谐波减速器有吸引力,代表性供应商有Novanta、恒立液压等 [25][27]。 中国供应链情况 - 中国供应链对降低成本重要,2025年使用中国供应链的人形机器人物料成本约4.6万美元,是全球(非中国)供应链成本的三分之一,预计到2034年降至1.6万美元 [34]。 - 硬件技术路线向高集成度、轻量化和智能控制方向发展,中国供应商正研究解决方案提高零部件性能 [35]。 美国关税影响 - 近期贸易紧张局势或使美国BoM成本上升,但不阻碍人形机器人普及,美国需要人形机器人缩小劳动力成本差距 [51]。 - 目前美国零部件替代品少,难与中国脱钩,长远关税或使美国产能降低全球零部件价格,中国供应商可能在美国建产能 [52]。 人形机器人100强 - 截至2025年4月25日,人形机器人100强年初至今等权重基础上涨4.5%,跑赢标普500指数10.5个百分点,表现最好的10只股票中有7只在中国 [53]。 高潜力个股 报告列出全球人形机器人高潜力个股,包括特斯拉、亚马逊、英伟达等公司,部分公司评级为Overweight,部分为Equal - Weight、Underweight等 [57]。 中国工业行业个股评级 报告给出中国工业行业部分公司的评级和价格,如中国中铁、中国建筑等,评级有O(Overweight)、E(Equal - weight)、U(Underweight)等 [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