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
搜索文档
怪兽充电“舍高求低”,共享充电宝迎来终局?
36氪· 2025-10-13 20:42
公司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2017年成立,2021年4月1日在纳斯达克IPO,成为国内共享充电第一股,开盘价报10美元,较发行价8.5美元上涨17.64% [1] - 上市前完成6轮融资,累计规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吸引阿里巴巴、高瓴资本、小米集团、顺为资本、软银亚洲等机构投资 [3] - 2021年上半年按GMV计市占率达40.1%,位居行业第一;至2022年底,投放超过670万个充电宝,覆盖全国1800多个区县的99.7万个点位,累计注册用户数达3.34亿 [3] 财务表现恶化 - 2024年全年营收为18.94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9.586亿元人民币下降36.0%;2024年净亏损1350万元人民币,同比扩大115.21%,而2023年净利润为8870万元人民币 [6] - 毛利率持续下滑,从2020年的84.67%降至2023年的56.45% [13] - 主营业务移动设备充电服务收入从2022年的27.541亿元人民币大幅降至2024年的4.837亿元人民币 [7] 私有化决策与博弈 - 2025年10月,公司董事会拒绝高瓴资本每股1.77美元的私有化要约,选择推进与信宸资本及管理层财团每股1.25美元的方案,该报价较发行价缩水超过85% [1] - 选择信宸资本方案是基于战略控制权考量,该方案为“管理层+友好资本”联盟,交易确定性更高,且自2025年1月已推进近9个月 [17][18][22] - 高瓴资本的收购邀约为初步非约束性提案,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其可能意图复制私有化百丽国际后的资产再造路径 [23][27][29] 行业整体困境 - 2024年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达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突破1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预计全年规模将突破380亿元人民币,用户规模突破5亿人 [1] - 行业面临用户体验崩塌与信任危机,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近3万条,涉及充电效率低、恶意扣费、归还难等问题 [36] - 商业模式陷入“涨价—体验感下降—用户流失”恶性循环,价格从早期1元/小时普遍涨至4元/小时,核心地段甚至达10元/小时 [39] 公司战略转型与挑战 - 为应对经营压力,公司从直销模式转向网络合作伙伴模式,2023年新增代理合作伙伴超4300个,代理点位占比提升至72.8%,代理业务收入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3% [10] - 模式转型伴随副作用,代理商收费乱象频发,总部缺乏有效管理 [11] - 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公司现金及等价物、短期投资约32亿元人民币,但市值长期徘徊在2至3亿美元,现金储备远超市值 [14] 行业监管与技术创新 - 2024年8月,北京推出《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怪兽充电、美团、街电等8家覆盖全市95%运营点位的企业已签署 [40] - 工信部正制定《便携式共享移动电源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 [41] - 竹芒科技推出彩宝3.0Pro,支持22.5W超级快充,30分钟可将手机电量从20%充至80%,归还成功率提升至99.9% [42]
《怪兽充电私有化疑云:高瓴出价更高为何遭拒? | BUG》
新浪财经· 2025-10-13 09:12
来源:新浪财经 文 丨 《BUG》栏目 周文猛 近日,"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因拒绝高瓴资本提出的1.77美元/ADS(美国存托股份)私有化报 价,转而选择1.25美元/ADS的低价方案,引发市场对其中小投资者利益损失的担忧。 在业内人士看来,怪兽充电选择接受低价私有化方案,或因"利益分配方案对管理层更有利"。不过,对 于上述争议,怪兽充电方面至今未进行任何公开解释或信息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公司私有化的过程中,怪兽充电的主营业务——移动充电业务,过去一年间也出 现了明显下滑。此外,公司此前一直保持的充电宝市场"第一"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 怪兽充电友商渠道人员徐牧(化名)透露,"由于去年怪兽充电主动出售充电宝业务直营门店,该行为 影响旗下合作伙伴信心,一些原来只做怪兽的万台设备级代理商,也开始主动转向拓展非怪兽充电宝品 牌业务。" 低价私有惹争议,中小股东利益或"受损" 近日,怪兽充电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13E3文件,宣布怪兽充电董事会正式拒绝高瓴资 本于8月提出的1.77美元/ADS(美国存托股份)溢价私有化要约,将继续坚持此前与信宸资本及管理层 组成财团的1.25美元/ADS私 ...
怪兽充电私有化疑云:高瓴出价更高为何遭拒?
36氪· 2025-10-13 08:31
近日,"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因拒绝高瓴资本提出的1.77美元/ADS(美国存托股份)私有化报价,转而选择1.25美元/ADS的低价方案,引发市场对 其中小投资者利益损失的担忧。 在业内人士看来,怪兽充电选择接受低价私有化方案,或因"利益分配方案对管理层更有利"。不过,对于上述争议,怪兽充电方面至今未进行任何公开解 释或信息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公司私有化的过程中,怪兽充电的主营业务——移动充电业务,过去一年间也出现了明显下滑。此外,公司此前一直保持的充电宝 市场"第一"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 怪兽充电友商渠道人员徐牧(化名)透露,"由于去年怪兽充电主动出售充电宝业务直营门店,该行为影响旗下合作伙伴信心,一些原来只做怪兽的万台 设备级代理商,也开始主动转向拓展非怪兽充电宝品牌业务。" 充电宝业绩"腰斩", 代理商"信心减弱" 《BUG》栏目注意到,引发争议的同时,怪兽充电年中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中,公司最为核心的移动设备充电业务(即"充电宝"业务),在2024年内出现 了大幅度下滑。其充电宝业务全年营收13.85亿元,同比下滑超 51.72%,较上一年度的28.69亿元相比,主营业绩近乎腰斩。 而 ...
“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低价私有化,谁最受伤?
新浪财经· 2025-10-10 13:53
私有化要约进展 - 怪兽充电董事会于10月1日向SEC提交13E3文件,正式拒绝高瓴资本8月提出的溢价私有化要约,决定继续推进与信宸资本及管理层财团的原有私有化方案[3] - 高瓴资本于8月15日发出初步非约束性私有化提案,出价为每ADS 1.77美元,较管理层与信宸资本财团1.25美元/ADS的报价高出约40%[5] - 在高瓴资本私有化提案公告后第一个交易日(8月18日),怪兽充电股价一度暴涨超22%[5] 私有化价格争议 - 信宸资本与管理层财团于今年1月发起1.25美元/ADS的私有化要约,该价格远低于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的每ADS约1.63美元的现金资产价值[5] - 1.25美元收购价对应的公司整体估值为3.24亿美元,而公司账面现金价值达4.13亿美元,私有化价格低于公司实际现金价值[6] - 若完成私有化,财团支付给其他股东2.63亿美元后,将剩余1.5亿美元现金留给管理层和信宸资本[6] 公司融资与股权结构 - 怪兽充电自2017年以来融资总金额达5.07亿美元,其中IPO及之前融资额合计3.84亿美元[7][8] - 公司上市发行价为8.50美元/ADS,当前私有化价格较发行价缩水超85%[5] - 管理层合计持有公司16.9%的股份,但掌握高达64%的超级投票权[10] 市场与行业背景 - 2024年7月以来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从5650点上涨至7413点,累计涨幅达31%,中国资产正迎来价值重估[9] - 公司账面现金充足且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但管理层选择利用超级投票权推动低价私有化引发中小股东强烈反对[10] 创始人法律纠纷 - 怪兽充电创始人蔡光渊在IPO前夕遭天使投资人冯一名、尹思成起诉,涉及未履行赠与3%项目公司股权的口头承诺[11][13] - 诉讼文书显示蔡光渊曾于2017年3月31日在微信群承诺给予二人共3%股份,但至今未履行[13]
【钛晨报】世贸组织大幅下调2026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预期;马斯克旗下的xAI有望融资200亿美元,英伟达是股权投资者之一;特斯拉推出售价39990美元的...
钛媒体APP· 2025-10-09 07:26
全球贸易与宏观经济 - 世贸组织将2026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预期从8月预测的1.8%大幅下调至0.5% [2] - 世贸组织将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预期从8月预测的0.9%上调至2.4% [3] - 2025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同比增长4.9%,以美元计价的贸易额同比增长6% [3] - 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相关商品贸易额同比增长20%,占全球商品贸易增长近一半 [18] - 人工智能相关贸易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亚洲,占2025年上半年总增长的近三分之二 [18]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称全球经济“好于预期,但差于所需”,关税政策是影响前景的关键变量 [3] 人工智能与科技行业 - 腾讯混元视觉模型Hunyuan-Vision-1.5-Thinking在国际榜单中位列全球第3、中国第1 [5] - 马斯克旗下xAI有望融资200亿美元,包括约75亿美元股权融资和最高125亿美元债务融资,英伟达是股权投资者之一,投资额最高可达20亿美元 [6][7] - OpenAI推出小型语音模型GPT-5 Pro,并计划在加拿大布局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产能 [7][9] - 阿里通义千问负责人林俊旸表示已建立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的小型团队 [4] - 软银集团将以53.75亿美元收购ABB的机器人业务,以强化其人工智能机器人业务 [9] 新能源汽车与电池 - 比亚迪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9.63万辆,同比下降5.52%,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71,256辆 [4] - 比亚迪9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23.2GWh,2025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203.251GWh [4] -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表示,新能源皮卡SHARK已处于规划中,将面向国内市场推出 [4] - 特斯拉推出售价39,990美元的新版Model Y,起售价较此前基础版便宜约11% [6] 资本市场与公司动态 - 怪兽充电董事会已正式拒绝高瓴资本溢价40%的私有化要约,继续推进与原财团的私有化方案 [4][5] - 私募大佬但斌身份信息变更为“中国香港居民”,并卸任东方港湾公司总经理职务 [5] - 前三季度港交所IPO融资额超过1800亿港元,在全球交易所中排名第一 [15] - *ST高鸿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 [17] - 恒指公司宣布将绝味食品、山高控股、众安智慧生活、中国黄金国际等公司从相关指数中剔除 [17] 可再生能源与政策支持 - 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600吉瓦,约为中国、欧盟和日本当前装机容量总和 [10] - 太阳能光伏发电增长预计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的约80% [10] - 国家开发银行“十四五”以来已发放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9781亿元,支持816个项目,建设安置房176.9万套 [10][11] - 截至2025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387亿美元,较8月末上升165亿美元,升幅0.5% [11] 房地产市场与信贷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多地楼市销售涨幅明显,如湖北省销售面积相比去年假期增长超10% [12] - 华润置地成都公司10月1日至5日来访超1500组,销售额超5亿元 [12] - 助贷新规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多家银行在实施前公布了互联网贷款合作机构名单 [13] - 今年前8个月中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38,874亿元,其中专项债券32,666亿元 [14]
充电宝归还扣费不止?北京监管出手罚款促整改
北京商报· 2025-09-29 13:30
监管处罚行动 -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对4家共享充电宝服务企业作出罚款行政处罚 [1] - 此为全国市场监管领域首次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该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采取行动 [1] 调查背景与问题 - 2025年7月,监管部门针对多起消费者投诉的"归还难、乱收费"问题对4家企业立案调查 [1] - 企业存在租赁服务与售后服务脱节问题:代理商负责柜机运营,品牌方仅提供线上租赁 [1] - 消费者常因柜机满位、设备故障无法归还,但仍被持续计费,甚至归还后扣费不止 [1] - 企业客服多为AI自动回复,消费者退费等诉求难以解决 [1] - 计费规则等信息公示不透明,侵害消费者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与知情权 [1] 企业整改措施 - 4家企业已积极整改,加入《北京市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 [1] - 企业承诺建立暂停计费机制:因柜满等原因无法归还的,核实后可暂停计费 [1] - 因设备问题等导致无法归还的,可免除费用 [1]
充电宝借还更省心了吗?北京自律公约满月,记者实地探访
环球网· 2025-09-28 16:28
来源:北京消协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8月20日推出《北京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怪兽、美团、街电等8家覆盖全市 95%运营点位的企业签署公约。公约推出满月,落实情况怎么样?消费者使用是否更省心?新闻广播记 者实地探访。 记者探访发现,怪兽、美团、街电等签约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基本做到了免费时长5分钟等公约内容。 美团在8月15日已按公约的要求做了调整,做到了免费时长不低于5分钟,计价区间是设置到了1分钟。 至于消费者关心的充电宝剩余电量问题,共享充电宝运营企业方面说,机柜可以识别到具体的充电宝还 有多少电量,会优先给用户弹出电量最充足的充电宝。 运营维护 除了计价和电量,有没有足够的充电宝可供借出、足够的空位可供归还,也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对于 这方面的运营维护,提供充电宝机柜的多个商家说,他们观察到相关共享充电宝企业有专人来操作,通 过终端观察到剩余充电宝数量不足,会有专人来自动补足。 投诉情况 公约签订以后,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的投诉情况如何呢?公约签订以后,市消协96315投诉热线仅接到 了5件关于共享充电宝的投诉,而且问题是主要集中在设备故障的这种客观技术问题,还没有接到涉及 到计费不合理,和借出容易归还难 ...
北京处罚4家共享充电宝企业
北京商报· 2025-09-28 14:00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茜琦)9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对4家共享 充电宝服务企业依法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这是全国市场监管领域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针对共享充电宝租赁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的首度"亮剑"。 目前,4家企业已积极整改,加入《北京市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承诺建立暂停计费机制——因 柜满等原因无法归还的,核实后可暂停计费;因设备问题等导致无法归还的,可免除费用 。 此前,2025年7月,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针对多起消费者投诉的"归还难、乱收费"等问题,对4 家企业予以立案调查。经查,这些企业存在租赁服务与售后服务脱节问题:代理商负责柜机运营,品牌 方仅提供线上租赁,导致消费者常因柜机满位、设备故障无法归还,却仍被持续计费,甚至归还后扣费 不止 。同时,企业客服多为AI自动回复,消费者退费等诉求难以解决,且计费规则等信息公示不透 明,侵害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与知情权 。 ...
共享充电宝归还难、乱收费迎来监管亮剑:北京4家企业被立案查处
新京报· 2025-09-28 11:11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明明已经归还共享充电宝,却仍在计费;跑遍半个城市,找不到一个能还的空 位……近期,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对共享充电宝行业展开专项执法,针对消费者投诉集中 的"归还难""乱收费"等问题,对4家主流共享充电宝服务企业正式立案查处。 经查,上述企业因自身运营管理问题,无法有效响应消费者停止计费、退还费用等合理诉求,构成"故 意拖延或无理由拒绝"的违法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北京市监部门依法对涉事企业作出行政 处罚,这也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就该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亮剑"。 被处罚后,4家企业已积极整改,加入《北京市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并公开承诺:建立"暂停计 费"机制,如因柜机无空位等原因无法及时归还,经核实可暂停计费;因设备故障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 归还的,可免除费用。同时承诺优化计价模式、提升充电宝电量、加强柜机空位管理、完善人工客服 等。 北京市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而非通过设置归还障碍变相提高使 用成本。当前出现的"百元充电宝"现象,已背离共享初衷,侵害消费者权益。此次监管出手,正是对行 业健康发展与用户合法权益的有力维护。 调查发现,部分品牌 ...
调查丨无证共享充电宝仍违规流通,成本骤升与点位战成“拦路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7:33
行业监管与合规现状 - 共享充电宝行业存在部分设备未获CCC认证或认证标识张贴不合规的现象,与2023年3月移动电源被纳入CCC强制认证目录并于2024年8月1日起强制执行的要求相违背 [1][2] - 早期行业在资本推动下重规模轻合规,导致大量未经认证的设备成为“存量包袱”,企业回收更换老旧设备节奏缓慢 [2][3] - 单个充电宝认证成本较以往增加约30元,在激烈竞争下企业推进换新动力不足,部分小品牌代工厂认证周期仍需2至3个月 [1][3] 商业模式转变与竞争格局 - 行业运营模式从直营显著转向“直代共营”,以怪兽充电为例,2024年上半年近九成点位交由代理商运营,以减轻直营模式营销费用占总收入高达95.4%的重压 [5] - 品牌方为争夺优质点位资源,将渠道话语权转向代理商与商户,导致区域商户分成比例从50%攀升至70%,部分娱乐场所甚至高达90% [4][5] - 激烈的点位竞争挤压产品研发资源,某头部企业2023年研发费用为9150万元,2024年降至8290万元,降幅达9.4% [4][5] 市场价格与用户体验 - 共享充电宝租金水平普遍上调,深圳北站美团收费为6元/60分钟,厦门北站怪兽充电达8元/小时,部分娱乐场所收费突破10元/小时 [6][8] - 价格上涨并未带来体验提升,用户投诉集中在收费上涨3-10倍及充电功率低,主流品牌输出功率仅约为普通快充的四分之一 [8][10] - 2024年行业规模突破126亿元,预计2029年达400亿元,但用户投诉量大幅攀升,黑猫投诉平台2024年相关投诉达29640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