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垃圾处理
icon
搜索文档
AI助力城市垃圾“变废为金”,朝阳环境交出减污降碳创新“答卷”
财经网· 2025-07-02 12:52
公司创新实践 - 北京朝阳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的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称号[1] - 园区每年为国家电网贡献近3亿度绿电[1] - 公司开发全国首套"AI智能焚烧系统",实现垃圾发电主蒸汽稳定性提升36%-48%,自动投运率达98%以上,操作强度降低80%[2] - 系统使吨垃圾产汽量同比提升4.5%,上网电量同比增加4.2%,脱酸、脱硝耗材同比降低3%以上[2] - 通过数据训练和算法优化,系统可预测焚烧炉运行状态变化,为协同优化控制提供依据[2] 技术应用与成效 - "AI智能焚烧系统"实时监控烟气含氧量、蒸汽流量等关键参数,大幅提升安全冗余度[2] - 垃圾焚烧余热通过管道输送至餐厨垃圾处理厂,替代传统天然气锅炉[3] - 渗滤液经资源化处理形成中水,建筑垃圾可制成再生骨料、环保砖块等建材[3] - 园区日处理各类垃圾超8000吨,资源再生利用率接近100%,绿电年发电超5亿度[3] - 园区实现资源转化率85%以上,成为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示范标杆[3] 行业模式与领先性 - 园区通过协同处理垃圾焚烧、餐厨处理、建筑垃圾等设施,形成能源梯级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模式[3] - 该模式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为城市提供可再生能源和可循环利用资源[3] - 公司致力于将AI智能焚烧系统推广至全行业,探索高效环保的高质量发展路径[2]
经济热力站丨减污降碳新标杆 AI助力垃圾处理
和讯网· 2025-06-30 13:36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北京市朝阳区唯一的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市场化运营企业[1] - 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称号[1] - 公司曾荣获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第一批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单位等奖项[1] 业务模式创新 - 公司采用园区化协同处理模式,将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厨余处理、建筑垃圾处理、物资回收等单体设施整合,形成能源梯级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3] - 该模式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能提供可再生能源和可循环利用资源[3] - 垃圾焚烧实现"一进四出":生活垃圾进厂,渗沥液、炉渣、飞灰、烟气经处理达标后排出[3] - 废弃物处理后产出绿色电力、绿色燃气、绿色热能、绿色建材和中水等绿色产品[3] 技术优势 - 公司研发全国首套垃圾AI智能焚烧系统,实现完全AI控制[5] - AI系统使主蒸汽稳定程度提高36%,主蒸汽量提升1%,发电效率提高45%,人工劳动强度下降90%[5] - 该AI系统在国内外属于首创[5] - 园区年处理粗油脂5000吨,再生水回用率达100%,绿电年发电超5亿度,资源转化率85%以上[5] 运营成果 - 公司运营的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成为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的示范标杆[5] - 园区对全社会节能减排效果非常明显[3]
绿色动力: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拓展海外垃圾处理业务
快讯· 2025-06-27 17:38
战略合作协议 - 公司与亚洲联合基建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和长远合作 [1] - 合作重点地区包括境外东亚、东南亚、西亚等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 [1] - 该协议为初步确定合作意愿的框架性、意向性协议,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 [1] 业务拓展 - 此次合作将拓展公司在海外垃圾处理业务的市场 [1] - 协议履行不会对公司本年度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1]
绿色动力:与亚洲联合基建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快讯· 2025-06-27 17:32
战略合作协议 - 公司与亚洲联合基建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为框架性、意向性协议,旨在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和长远合作 [1] - 合作内容包括在境外东亚、东南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共同拓展城市垃圾处理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机会 [1] - 协议有效期五年,自双方签署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 [1] - 协议的履行不会对公司本年度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1]
股市必读:朗坤科技(301305)6月24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6-25 06:25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24日收盘 朗坤科技报收于17 99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 56% [1] - 当日换手率为2 74% 成交量达3 38万手 成交金额6048 94万元 [1] 业务布局 - 公司明确表示现阶段未开展生物甲醇及绿色甲醇相关技术研发与产能布局 [2] - 公司当前聚焦生物质资源再生与合成生物智造两大核心业务板块 [2] - 对于将垃圾处理站资产进行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提议 公司未明确表态 仅表示将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资金流向 - 6月2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05 99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241 84万元 [3] - 同日散户资金呈现净流入状态 金额达647 83万元 [3]
创业集团控股(02221.HK)拟于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及运营城市生物质生物精炼与碳封存项目
格隆汇· 2025-06-24 21:13
公司投资与合作 - 公司与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协议,投资360万美元用于海门区城市生物质生物精炼与碳封存食品垃圾处理设施项目 [1] - 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提供基础设施支持并协助项目公司取得特许经营权、土地及其他相关许可 [1] - 公司将成立全资附属项目公司运营该项目,前提是合法取得特许经营权 [1] - 该项目标志着公司食品垃圾处理业务的正式启动 [1] 项目特点与规划 - 项目采用创新的"彭州模式"+"城市油田"方式建设运营,开创餐厨垃圾管理新模式 [2] - 项目位于苏沪地区中心,利用海门地理优势,将成为新型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的标杆 [2] - 若初期处理能力不足,公司计划投资第二阶段,取决于初期运营表现 [2] - 项目将大大推动公司国内业务拓展 [2] 公司专业背景 - 公司运营管理团队在环保行业拥有20年以上经验 [1] - 团队在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方面具有深厚专业知识 [1] - 业务涵盖食品垃圾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废油回收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1]
百川畅银2年1期亏 2021上市中原证券保荐2募资共7.9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6-24 14:2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52亿元,同比减少6.49% [1][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亿元,同比扩大189.47% [1][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952.23万元,同比减少47.44% [1][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减少7.19% [2][3]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7.53万元,同比收窄44.24% [2][3]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629.59万元,上年同期为-277.73万元 [2][3] 募资情况 - IPO募集资金净额3.28亿元,比原计划少3.25亿元 [4] - IPO发行费用4081.71万元,其中保荐机构中原证券获得承销及保荐费用2688.68万元 [4] - 可转债发行总额4.2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沼气综合利用等项目 [5] - IPO及可转债合计募资7.89亿元 [5] 业务发展 - 原计划IPO募集资金中4.24亿元用于新建及扩建21个垃圾填埋气综合利用项目 [4] - 可转债募集资金拟用于沼气综合利用项目、购置移动储能车项目等 [5]
军信股份:与长沙数字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快讯· 2025-06-20 15:46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 公司与长沙数字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 - 协议有效期三年 旨在推进绿色算力中心建设运营 固废处理数字化管理 碳资产数字化管理及"一带一路"国家数字化业务拓展等领域的合作[1] - 协议为意向性约定 具体事项需进一步协商确定[1] 合作领域 - 绿色算力中心建设运营[1] - 固废处理数字化管理[1] - 碳资产数字化管理[1] - "一带一路"国家数字化业务拓展[1] 合作影响 - 提升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营智能化水平[1] - 打造垃圾焚烧发电项目+IDC/AIDC模式[1] - 进一步提升公司项目运营效益[1] - 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及盈利能力提升[1]
百川畅银: 2023年河南百川畅银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18 17:13
评级结果与核心观点 - 主体信用等级由A+下调至A,评级展望维持稳定,主要因2024年业绩亏损加剧及2025年一季度连续亏损,沼气发电业务面临项目开发机会减少、填埋气不足等风险 [3] - 百畅转债信用等级同步下调至A,反映公司流动性风险高企,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仅0.32亿元,现金类资产无法覆盖短期债务 [3] - 公司仍是国内垃圾填埋气治理主要服务商之一,运营中79个沼气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62.35兆瓦)和移动储能供热业务可提供一定现金流支撑 [3][11] 财务表现与债务压力 - 2024年净利润亏损3.05亿元,同比扩大218%(2023年亏损0.96亿元),主要受资产减值损失1.57亿元(含商誉减值0.31亿元)及1.27亿元补贴款未确认收入影响 [3][21] - 总债务达8.82亿元(2024年末),其中短期债务占比40.72%,现金短期债务比降至0.16,速动比率1.69,显示短期偿债压力显著 [23][24] -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从2023年3.88倍降至1.92倍,净债务/EBITDA恶化至9.95倍(2023年为4.37倍),杠杆水平持续攀升 [24] 主营业务动态 沼气发电业务 - 2024年售电收入同比下降31.71%至2.33亿元,发电量下降22.66%,项目数量减少22座至79个,装机容量缩减26.42兆瓦至162.35兆瓦 [11][12] - 补贴电价收入占比降至10.01%(2023年18.46%),未纳入可再生能源补贴清单的存量项目补贴款1.37亿元计入合同资产,存在回收风险 [13][14] - 在建项目包括哥伦比亚卡利沼气发电等6个项目,预算总投资12.08亿元,已投资2.07亿元 [15] 移动储能供热业务 - 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133%至0.98亿元,毛利率10.03%,已投入运营291台移动储能供热车,但业务扩张面临资金压力 [16] - 公司尝试自营、合作运营及租赁三种模式,拟将其培育为新增长点,但市场分散导致开拓成本较高 [16] 行业环境 -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已超"十四五"目标,行业从增量转向存量整合,中西部及县域市场潜力较大,但需关注国补退坡影响 [9] - 垃圾焚烧发电替代趋势加速,导致填埋气发电项目关停/减容风险上升,2024年公司因此计提固定资产减值0.90亿元 [11][19] - 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变动风险突出,公司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合计占期末总资产34.03%,其中补贴款占比显著 [13][19] 股权与募集资金 - 实际控制人陈功海夫妇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控制公司42.88%股份,控股股东上海百川59.4%持股处于质押状态 [7] - "百畅转债"募集资金4.20亿元,截至2024年末专项账户余额0.29亿元,转股价20.40元/股 [7][17]
透过“细胞”看雄安:“无废城市”究竟是座什么城?
中国新闻网· 2025-06-14 16:38
雄安新区"无废城市"建设概况 - 雄安新区作为中国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城市,从规划初期即融入"无废城市"理念,已形成633个"无废细胞"作为建设载体 [1] - "无废细胞"涵盖机关、学校、社区、景区等13类场景,通过精细化治理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8][12] - 新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保持100%,建成一批高质量"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8] 循环经济示范场景 - 雄县黄湾村利用地热资源打造"无废民宿",采用"取热不取水"技术防止地下水污染,形成地热再循环系统 [2] - 胡各庄村通过二手市集和艺术工坊实现固废减量循环,常态化活动吸引北京等地游客,创造"旅游+环保"双赢模式 [4][5] - 雄安光大生态产业园地下垃圾焚烧厂实现"零填埋",2023年5月至今累计发电超3亿度 [6] 创新技术与基础设施 - 全国首个近零能耗智能场馆雄安体育中心承办国家级乒乓球赛事,展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8] - 白洋淀区域应用超2000艘清洁能源船舶推进"无废交通",创新芦苇"平衡收割"及碳汇交易模式 [11] - 智能化垃圾处理系统将日常垃圾转化为电能,华北电力大学学生研学活动验证其环保理念先进性 [6] 生态治理与旅游融合 - 白洋淀实施最大规模生态治理,通过《"无废淀泊"建设实施方案》打造北方地区示范场景 [9][11] - 在王家寨村等4个村落探索"无废+旅游"模式,利用143个淀泊和3700条沟壕的生态资源 [11] - 芦苇资源化利用成为"新城印象"标志,见证白洋淀从生态治理到可持续发展转型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