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航业
icon
搜索文档
从西北启航到全国绽放:揭秘首乘服务背后的民航大学力量
中国民航网· 2025-06-10 18:00
行业服务创新 - 中国民航大学学生团队通过"首乘服务"调研实践推动航空服务创新,成果被民航局采纳并上升为行业规范 [1] - 团队基于西北四省24个城市四年实地调研,梳理出首次乘机旅客在值机、安检等环节的12项核心痛点 [2] - 与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合作形成《关于首次乘机旅客服务便利化的指导意见》,提出15项解决方案 [2] 政策与规范推广 - 首乘服务从西北地区试点推广至全国263个民用机场,覆盖超85%的通航城市 [3] - 标准化服务推行后,首乘旅客咨询量下降37%,误机率降低29%,满意度达92% [3] - 2024年民航局安全能力建设项目拟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行业标准,推动服务流程、设施配置、人员培训的全面规范化 [3] 市场潜力与行业影响 - 我国约10亿国民从未乘坐过飞机,航空市场下沉潜力巨大 [3] - 首乘服务作为激活增量市场的关键切口,通过降低出行门槛、提升服务温度,成为民航业扩大消费群体的重要抓手 [3] - 团队计划向西部非省会城市、县域机场延伸服务网络,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航空人口突破7亿的目标 [5] 产学研结合 - 团队实践以"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破解行业痛点,调研成果被航空公司、机场等一线单位应用 [3] - 下一步将聚焦数字化赋能,探索"首乘旅客智能引导系统"等创新方案 [5] - 实践为民航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青年智慧,展现新时代大学生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 [5]
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与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分办事处交流
中国民航网· 2025-05-28 19:20
行业合作与交流 - 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与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分办事处在京交流 围绕中国民航机场协同决策系统(A-CDM)、全机场管理(TAM)及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流量管理实施情况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1] - 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分办事处赞赏中国民航为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A-CDM路线图的推进实施作出的重要贡献 [2] 中国民航技术进展 - 中国已有41家机场建设完成A-CDM系统(不含港澳台地区) [2] - 2025年中国民航响应国际民航组织航空组块升级(ASBU)计划 在亚太地区率先启动全机场管理建设工作 [2] - 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已就全机场管理起草相关工作文件 为国际民航组织第42届大会做准备 [3]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全球民航业当前处于变革和机遇并存的关键时期 安全风险管控、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等是共同目标和艰巨挑战 [2] - 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 共同推动技术创新 探索航空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 - 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分办事处愿推介中国民航全机场管理的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 提高亚太地区民航业的安全水平和运行效能 [2]
评论 | 以变应变 筑牢雷雨季节安全防线
中国民航网· 2025-05-19 11:55
行业运行挑战 - 6至8月为民航业传统暑运旺季,同时面临复杂天气增多、安全保障压力增大的关键时期 [1] - 降雨呈现集中性、突发性、不均匀性特点,局地或大范围暴雨、雷电、冰雹、大风及台风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 [1] - 需实现容与流、供与需之间的动态平衡,保障运行安全平稳有序 [1] 信息共享与协同 - 需强化极端天气风险意识,加强气象信息收集共享及预报预警工作 [1] - 提升气象预报及时性、准确性、专业性,针对性加强天气发展趋势预报 [1] - 深化空管部门与航空公司气象部门、民航与国家及地方气象部门间的协同合作 [1] 运行响应机制 - 需强化动态监控、评估、调整意识,增强应变能力和运行韧性 [2] - 重点关注早出港、晚进港等关键环节及航班集中备降、大面积延误等高危场景 [2] - 深化"全国-区域-机场"三级协同机制,落实"五早"原则(早预警、早会商、早决策、早处置、早告知) [2] 风险防范措施 - 需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规避,全面评估汛期自然灾害风险隐患 [3] - 加强系统化、精准化管理,做好流量管理及航班计划动态调整 [3] - 合理安排暑运航班计划,确保运力与保障能力、市场需求相匹配 [3] 行业目标 - 《2025年雷雨季节民航运行保障总体方案》提出6至8月全国航班正常率不低于70%的目标 [4] - 行业需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同时加强对运行的动态管理 [4]
评读︱《2024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民航网· 2025-05-15 11:41
安全防线 - 2024年民航行业实现安全平稳运行,全年未发生运输航空事故,运输航空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为0.024,通用航空事故万架次率为0.026,空防连续22年未发生责任事故 [2] 运输生产 - 2024年民航运输生产主要指标创历史新高,运输周转量连续跨过1300亿吨公里、1400亿吨公里两个台阶,航空客运量首次突破7亿人次,旅客周转量占综合交通38.1%,航空货运量近900万吨 [3] - 民航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在册运输飞机平均日利用率8.89小时(同比+0.77小时),正班客座率83.3%(同比+5.4个百分点),载运率72.0%(同比+4.3个百分点) [3] - 全行业实现扭亏为盈,比上年减亏增盈206亿元,结束疫情以来连续四年亏损 [3] 战略支撑 - 民航印发《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行动纲要》和《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 [3] - 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地级行政单元、91.2%人口、94.3%经济总量 [3] - 国际定期航班航线达821条,通航62国141城,其中"一带一路"44国78城 [3] 基础设施 - 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连续五年超千亿元 [4] - 全国颁证运输机场达263个(新增4个),运输飞机在册架数4394架(净增124架) [4] - 全行业四类专业技术人员近20万人 [4] 服务质量 - 客运航空公司平均航班正常率87.1%,连续七年保持80%以上 [5] - 257家机场实现"无纸化"出行,国内行李全流程跟踪率89.8% [5] - 累计126万名旅客享受通程航班服务 [5] 低空经济 - 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161.9万个(同比+80.4万),注册无人机217.7万架(同比+100%),飞行量2666.7万小时(同比+15.4%) [6] - 通用航空飞行完成134.1万小时,保持基本稳定 [6] 科技创新 - 民航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联合研究基金重点项目18项 [7] - 推进"智慧民航"建设,启动机场全流程运行场景试点,全面推广电子客票行程单 [7] 绿色发展 - 吨公里油耗0.271千克(较2005年-20.5%) [8] - 机场平均每客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较2013-2015基线下降42.5%和64.8% [8]
出入境游升温 国际航班客运量持续修复
中国经营报· 2025-05-07 05:39
旅游市场整体表现 -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 [1] - 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1] - 入出境旅游市场热度双升,国际航线客运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0%以上 [1] 入境游市场增长 - 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实现"翻倍"增长 [2] - 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地包括缅甸、韩国、马来西亚等,占外国游客总数的57.4% [2] - 上海、深圳、义乌等地入境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138%、188%和60% [2] 出境游市场表现 - 出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两成 [2] - 热门出境游目的地包括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 [2] - 国内热门入境游目的地包括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等 [2] 旅游消费趋势 - 当地美食体验等玩乐品类订单量同比增长6.8倍 [3] - 文旅消费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升级",亲子宠游、国潮融合等细分赛道崛起 [3] 民航客运量创新高 - 全国机场客运起降架次15.1万架次,同比增长6.0% [4] - 旅客吞吐量2215.6万人次,同比增长11.2% [4] - 国内航线实际执行客运航班量6.95万班次,同比增长5% [4] - 国际及地区航线实际执行客运航班量1.16万班次,同比增长16% [4] 国际航线表现 - 国内往返日本航班量超2000班次,同比增长53% [5] - 往返韩国航班量1588班次,同比增长18% [5] - 往返泰国航班量1120班次,同比下降21% [6] - 国际航线客运架次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6.0% [6] - 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恢复至2019年的82.7% [6]
AI与国产升级双驱,智慧民航的数据库突围战
中国民航网· 2025-05-06 17:51
中国民航业复苏与数智化转型 - 2025年3月中国民航局统计公报显示,全年旅客运输量达7.3亿人次,同比增长18.1%,国际旅客量同比增长130%,标志着行业历史性复苏 [1] - 民航业正加速推进"AI技术革命"与"国产升级"双驱的数智化转型,数据库成为关键支撑力量 [1] - 2022年《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发布后,行业AI应用逐步从边缘场景延伸至核心场景 [1] AI与国产双驱下的民航数据库挑战 - 传统集中式数据库存在架构僵化、扩展性不足、多模态能力弱等问题,难以满足AI时代海量数据实时分析与高并发需求 [2] - 国家政策要求民航核心系统2024年6月完成操作系统国产化升级,2027年实现全面国产改造,2035年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2] - 目前民航核心系统仍高度依赖Oracle、MySQL,中航信、南航等头部机构已启动国产升级,但中小航司面临"不敢转、不会转"困境 [2] 智慧民航建设目标与数据库选型标准 - 《路线图》提出2025年实现"出行一张脸、监管一平台"阶段性目标,2035年全面实现"五个一"智慧化覆盖 [2] - 选型标准包括:100%根自研避免开源技术风险、高度兼容Oracle/MySQL实现平滑迁移、具备易管理/低成本特性 [3] - OceanBase通过高性能、高压缩、高兼容等能力为民航行业带来降本增效 [3] 一体化数据库技术优势 - 多架构一体化(单机+分布式+DBaaS)实现RPO=0、RTO<8s,保障民航业务连续性 [4] - HTAP混合负载能力支持数十万级并发查询与交易,助力航司动态调整销售策略提升客座率 [4] - 多模一体化(SQL+NoSQL+AI)处理旅客画像、行李图像等多模态数据,实现秒级分析与精准检索 [5] 行业应用案例 - 中国航信采用OceanBase后业务连续性达99.999%,硬件资源成本显著降低 [6] - 中国联合航空上线OceanBase后成功应对机票盲盒高并发挑战,支持业务快速迭代 [6] - 长龙航空存储成本节省70%,基于HTAP能力构建实时数仓提升航班调度效率 [6] 未来发展方向 - 一体化数据库将成为推动民航数据资源"管起来、用起来、活起来"的新一代AI数据底座 [5] - 行业先行者正以一体化数据库为支点,构建安全、敏捷、智能的数据底座,撬动数智化跃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