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旅

搜索文档
连云港:激发“后发先至”的“蓝色动力”
新华日报· 2025-06-11 14:24
连云港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连云港积极响应省委要求"努力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 [1] - 2024年连云港海洋生产总值达1200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25%以上 [2] - 连云港市管辖海域面积7516平方千米 海岸线总长度195.88公里 拥有江苏唯一基岩海岸和集中连片砂质海岸 [2] 海洋产业布局 - 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做优海洋渔业 做特海洋文旅 做强特色园区 [3] - 新兴产业发展:依托国家级石化基地发展大型临港产业 推进海上风电 海洋油气装备等产业 [3] - 高技术船舶领域:灌南特种船舶基地8.5万吨大型散货船下水 6200吨LNG双燃料项目交付 [4] - 新能源领域:连云港港纯电动拖轮产业示范基地投产 开展"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研究 [4][5] 科技创新驱动 - 实施"花果山英才计划"集聚海洋创新人才 突破海上风电制氢 海水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 [3] - 省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室完成肿瘤 感染 精神类疾病高通量药物分子筛选 [4] - 南极磷虾产业链:磷虾油加工线常态化运营 总投资3亿元高端调味品项目签约 [4] 港产城融合 - 发展思路为"加快融入长三角发展 做足陇海线文章" [4] - 全面提升港口能级 打造国际竞争力"蓝色"新材料产业集群 [5] - 推动"绿电+算力""海洋+低空"等新模式 助力产业驶入新赛道 [5] 文旅融合发展 - 整合山海风光 海岛风情 海湾湿地等生态资源 [5] - 融合海洋 淮盐 西游等文化禀赋 提升滨海城区特色风貌 [5] - 滨海旅游成为亮点 如秦山岛"S"形"秦山神路"景观 [1][5]
晶采观察丨从“绿色”出发 驶向海洋经济新蓝海
央广网· 2025-06-08 15:56
海洋经济绿色转型 - 海洋经济正以"绿色"为鲜明底色 多地海上风电项目推动绿色新动能 山东烟台长岛打造零碳岛国际样板并发布《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1]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占GDP比重达7.8% 显示强劲发展韧性与增长潜力[1] - 深海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2025年已注册超万家相关企业 现存17.27万家企业中近60%成立于3年内[1] 区域实践与技术创新 - 福建在渔业碳汇领域先行先试 将"蓝色牧场"转化为"碳库" 上海市成立水下机器人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化[2] - 海洋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科技成果加速涌现 助力高质量发展[2] 文旅融合与生态保护 - 端午假期滨海观光、潜水体验等业态拉动消费 旅游收入反哺生态修复与产业升级 实现经济与环境共生共荣[2] - 海洋文旅产业开辟新蓝海 沿海地区通过文旅活动展现经济活力 同时强化生态保护[2] 战略规划与产业前景 - 海洋经济需立足长远战略规划 "深蓝产业"有望释放澎湃动能 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2]
青岛以“10+1”创新型产业体系 细化产业招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0 06:22
青岛市产业招商方向优化 - 青岛市重点围绕"10+1"创新型产业体系、"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十大现代服务业三大领域优化产业招商方向 [1][2] "10+1"创新型产业体系 - 先导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 突出数字化、智能化、跨界化、融合化发展 依托青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专业园区招引设备制造商、材料供应商、技术服务提供商 [1] - 五大新兴产业包括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产业 重点招引研发中心、核心部件和关键配件生产基地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生态化发展 [1] - 三大优势产业为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 鼓励海尔、海信、青啤等本土龙头企业开放应用场景 以订单和市场促进投资 [1] "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包括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海洋化工产业高端绿色化、高端港航服务业、海洋文旅品质提升 [2]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涵盖总部型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创新、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全产业链、海洋新能源产业突破 [2] - 布局未来产业聚焦深海开发、海洋电子信息 打造全球竞争力海洋产业集群 [2] 十大现代服务业发展 -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会展、商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检验检测认证十大领域 [2] - 以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为契机对接国际经贸规则 形成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 [2] -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为跨国公司提供全要素保障和全周期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