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叶
icon
搜索文档
4年3闯IPO,八马茶业港股突围胜算几何?
搜狐财经· 2025-07-25 13:15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一家"三起三落"的茶企,在冲刺IPO的长跑路上终于迎来曙光 本文为食品研报原创 文/王福贵 图片来源:网络 资本市场对"茶"的态度泾渭分明。当蜜雪冰城、茶百道等新茶饮品牌在港股市场股价飘红之际,传统茶 叶企业却普遍遇冷。八马茶业,这家历经10年,3度冲刺IPO的茶企,近日终于迎来关键进展。 7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备案通知,批准八马茶业发行不超过2913.34万股境外普通股,并允许106名 股东将境内4398.69万股未上市股份转为港股流通。这被视为其通过港交所聆讯前的必要步骤。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然而,八马茶业的港股之路并非坦途。其今年1月递交的招股书因未能在6个月内通过聆讯已自动失效。 不过,按港交所规则,公司可在3个月内更新财务数据后重新提交。行业分析指出,相比A股,港股对 家族企业、加盟模式主导的传统消费品公司接纳度更高。此前"茶叶第一股"澜沧古茶的成功上市,也为 八马提供了参照。 八马曾是茶叶连锁品牌中少见走到IPO关口的玩家。其在过去几年积极推进品牌化与门店扩张,一度被 视为中国茶行业的资本化样本。如此艰难的IPO进程,是否意味着 ...
街边几乎没人的茶叶店,到底怎么赚钱?
搜狐财经· 2025-07-25 09:48
行业分析 - 茶叶行业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导致消费者面临极高的"信任成本" [16][17] - 行业呈现"有品类无品牌"特征 消费者认知集中于龙井/普洱等品类而非具体品牌 [20][21] - 传统茶叶流通链条包含5-6个加价环节 从茶农到终端零售价格可增长8-10倍 [9][12][13] - 终端零售毛利率看似高达140%(750元进价售1800元) 但需覆盖租金/库存损耗等隐性成本 [13][15] 商业模式 - 传统茶叶店通过构建"信任圈层"盈利 核心客群为熟人关系网而非散客 [24][28] - 单笔熟客交易价值可抵数十笔散客交易 形成独特的"关系溢价"商业模式 [24][28] - 实体店铺实际承担"信任枢纽"功能 店主通过长期社交互动建立个人信用背书 [25][26] 产品策略 - 新品珠兰花茶定位98元价格带 较传统门店1800元/斤定价体系降幅达94% [50][52] - 采用10包*3g轻量化包装 适配办公/差旅等多场景消费需求 [53] - 产品溯源体系包含三重信任背书:历史贡品认证/非遗工艺/知名茶企代工 [37][43] 供应链优化 - 鲜叶采摘环节显示人工成本占比超60% 熟练工日采4斤鲜叶仅制1斤干茶 [9] - 砍除传统经销体系的多级加价环节 直接成本较零售价压缩90%以上 [51][53] - 原料选用特级黄山烘青绿茶+当天采摘珠兰花穗 遵循传统窖藏4个月工艺 [41][42] 品牌建设 - 采取"信息全透明"策略 主动披露原料/工艺/代工厂等核心信息 [34][43] - 通过历史渊源(乾隆年间贡品)建立品类信任 降低消费者决策门槛 [37][38] - 强调"冷泡热泡皆宜"的易用性 针对年轻消费者简化饮茶流程 [47][48]
真假高端?增长乏力!八马茶业赴港IPO隐忧待解
中国基金报· 2025-07-24 23:36
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过去十余年多次冲击A股IPO未果,近期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但港股招股书因"递交满6个月未完成聆讯"而失效 [1] - 资本市场对传统茶企态度冷淡,公司面临重营销轻研发、加盟模式增长乏力、家族治理结构隐患等问题 [2] - 港股上市规则透明但传统茶企难以吸引投资者兴趣,募集资金和稳定交易取决于市场认知 [2] 研发与营销投入 - 2022-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分别为822万元、1162万元和1006.4万元,占营收比例仅0.45%、0.55%和0.61% [3] - 同期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6.17亿元、6.81亿元和5.20亿元,占营收比例33.9%、32.1%和31.6% [4] - 广告及宣传开支2022-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为2.09亿元、2.52亿元和2.05亿元,占营收11.5%、11.9%和12.4% [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研发人员仅17人占总人数0.73%,销售人员1744人占比超75% [5] 产品与供应链 - 部分产品采用OEM方式生产,2019-2022年前三季度定制成品茶采购额占比47.4%-52.1% [6] - 消费者投诉反映存在茶叶混入异物、不符合执行标准、过度包装等问题 [6] 加盟模式与业绩 - 截至2024年9月末拥有3498家门店中加盟店3224家占比92.1% [8] - 2024年前三季度新增加盟店仅170家(全年预计227家),远低于2023年的475家 [8] - 加盟商单店平均采购额从2022年35.36万元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25.37万元 [8] - 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16.77%但2024年前三季度仅增0.95%,净利润增速从24.05%降至5.87% [9] 市场布局 - 三线及其他城市门店数量达1377家占比39.3%,但下沉市场高端茶销售前景存疑 [10] 公司治理 - 王氏家族通过一致行动人持有55.9%投票权,董事会六名非独立董事均为家族成员 [11] - 管理层高度家族化,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关键职位均由家族成员担任 [12] - 中国证监会在IPO反馈意见中提出46条问题,重点关注关联交易和利益冲突 [12] - 实控人通过子女联姻与安踏体育、七匹狼、高力控股等建立资本同盟 [13] 行业现状 - 茶叶行业集中度低呈现小而散特点,品牌影响力弱且产品差异化不明显 [6] - A股尚无茶叶上市公司,港股上市的澜沧古茶2024年营收下滑31.5%并亏损3.08亿元 [13] - 传统茶企缺少核心竞争力,难以支撑高成长高收益,资本市场关注度低 [15]
真假高端?增长乏力!八马茶业赴港IPO隐忧待解
中国基金报· 2025-07-24 23:28
核心观点 - 公司多次冲击A股IPO失败后转向港股,但招股书因未完成聆讯而失效,反映资本市场对传统茶企的冷淡态度[2][3] - 公司存在重营销轻研发、加盟模式增长乏力、家族治理结构隐患等核心问题[3] - 行业普遍存在"有品类无品牌"现象,传统茶企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吸引投资者[18] 研发与营销投入 - 2022-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分别为822万元、1162万元、1006.4万元,占营收比例仅0.45%、0.55%、0.61%[5][6] - 同期销售及营销开支达6.17亿元、6.81亿元、5.20亿元,占营收比例33.9%、32.1%、31.6%,其中广告宣传开支占比超11%[7] - 研发人员占比极低(2022年仅17人占0.73%),销售人员占比超75%[7][8] 加盟模式与业绩表现 - 截至2024年9月加盟店占比92.1%(3224家),但新增加盟店数量从2023年475家骤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170家[10][11] - 加盟商单店采购额持续下滑:2022-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为35.36万元、35.13万元、25.37万元[10]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仅0.95%(2023年为16.77%),净利润增速5.87%(2023年为24.05%)[12] 家族治理结构 - 王氏家族通过一致行动人持有55.9%投票权,董事会6名非独董均为家族成员[14][15] - 管理层高度家族化,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关键职位由亲属担任[15] - 关联交易问题受监管关注,证监会曾就IPO申请提出46条反馈意见[16] 行业现状 - 茶叶行业集中度低,产品差异化不足,依赖代工(公司52.1%采购额为定制成品茶)[8] - 港股上市茶企表现惨淡,如澜沧古茶2024年营收下滑31.5%并转亏3.08亿元[17] - 下沉市场布局占比39.3%,但高端茶销售面临消费能力匹配问题[12]
20.07万吨、7.15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中国茶叶出口量额双增
南方农村报· 2025-07-24 18:31
中国茶叶进出口数据 出口情况 - 2025年1-6月中国茶叶累计出口量20 07万吨 同比上涨16 6% 出口额7 15亿美元 同比上涨9 1% 实现量额双增 [2][3][4] - 绿茶为出口主力 占比87 9%(17 63万吨) 是红茶(1 25万吨)的14倍 白茶(178吨)和其他花茶(57 3吨)规模最小 [9][10][11] - 出口均价3 5美元/千克 其中白茶均价最高(9 2美元/千克) 绿茶最低(3 2美元/千克) [14] - 前五大出口市场:摩洛哥(4 53万吨 占比27 3%)、塞内加尔、乌兹别克斯坦、加纳、俄罗斯 [12][13] 进口情况 - 2025年1-6月茶叶进口量2 88万吨 进口额0 85亿美元 [15] - 红茶主导进口市场 占比81 2%(2 33万吨) 绿茶次之(4669吨 16 3%) 普洱茶不足1吨(0 7吨) [16][17][18] - 前五大进口来源国:越南(6171吨)、肯尼亚(5945吨)合计占比52 5% 印度(5508吨)与斯里兰卡(4995吨)为第二梯队 [19][20][21] 茶类结构分析 出口茶类 - 绿茶出口额占比最高(5 71亿美元 占总额79 8%) 红茶次之(6623 5万美元) 白茶出口额最小(163 5万美元) [14] - 乌龙茶出口量7240 3吨 均价6 4美元/千克 花茶出口量3589 7吨 均价6 9美元/千克 [14] 进口茶类 - 红茶进口量占比超八成 乌龙茶进口734吨 茉莉花茶仅10 2吨 [16][17]
中国高端茶市场领导者八马茶业获备案通知书,冲刺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7-24 18:29
业务透视 - 公司拥有覆盖中国六大茶类的全品类茶产品体系 核心品牌为八马 子品牌信记号专注高端年份普洱茶 子品牌万山红针对年轻及女性消费者 [1] - 按2023年末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计 公司在中国茶叶市场排名第一 按2023年销售收入计 公司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排名第一 [1] 财务表现 - 2022-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18 18亿元 21 22亿元 16 47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 66亿元 2 06亿元 2 08亿元 净利润率分别为9 1% 9 7% 12 6% [2] - 毛利率稳定在52%-55%之间 净资产收益率稳定在24%上下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港股发行细节 - 拟新发29 133 400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约10% 106名股东拟将43 987 000股内资股转换为H股 合计可交易筹码73 120 400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25 1% [3] - 备案有效期至2026年7月17日 需在此前完成发行并挂牌 [3] 上市历程 - 2013年拟登陆中小板后终止 2015年新三板挂牌2018年摘牌 2021年创业板申报2023年撤回 转向港股 [4][5] - 证监会2023年8月《反馈意见》要求说明历次增资定价差异等问题 相关内容已在港股招股书中回应 [5] 经营特点 - 王文彬家族合计控制78 32%投票权 [6] - 截至2024年9月末加盟店2 615家 贡献收入占比62 7% 单店平均收入同比下滑7 4% [6] - 广告支出持续攀升 若收入增速放缓可能影响净利率 [6]
福建卖茶三兄弟,冲刺港股IPO!披露与七匹狼、安踏、高力控股的姻亲关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1:39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已完成赴港上市备案程序 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天风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2]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17.44亿元、18.18亿元、21.22亿元 归母净利分别为1.63亿元、1.66亿元、2.06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6.47亿元 净利2.08亿元[2] - 截至2024年9月底线下门店3498家 其中加盟店3224家占比92%[11] - 2024年品牌价值达313.59亿元 连续9年入选"中国品牌价值500强"[13] 市场地位与业务模式 - 按2023年末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销售收入计 公司在中国茶叶市场及高端茶叶市场均排名第一 乌龙茶和红茶市场亦排名第一[8] - 铁观音销售量连续10余年全国第一 岩茶销售量连续5年全国第一[8] - 主打"茶叶中的奢侈品"概念 定位"礼节茶"[6] - 线下渠道收入占比超70% 其中加盟商销售占比约50%[12] 上市历程与资本运作 - 2013年起四次冲击资本市场:深交所中小板未果、新三板摘牌、创业板撤回、深交所主板撤回[2][9][10] - 2024年1月转战港股IPO 因六个月内未通过聆讯招股书失效 需更新后重新激活[10] - 与七匹狼、安踏、高力控股存在联姻关系 构成"泉州富豪圈"姻亲网络[3][15] 治理结构与家族控制 - 王氏家族六名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55.9% 管理层几乎全由家族成员担任[14] - 创始人王文礼兄弟三人创业 表兄弟任总经理 子女担任联席总经理等职[5][14] - 监管曾问询关联交易问题 包括46项反馈意见涉及利益冲突等[9] 行业挑战与增长瓶颈 - 国内茶叶行业集中度低 已上市茶企天福、澜沧古茶表现低迷[16][17] - 年轻消费群体更青睐新茶饮品牌 古茗、蜜雪冰城等相继上市[18] - 2024年前三季度加盟商净增仅39家 较2023年169家大幅下滑 加盟费收入从2022年740万元降至2023年50万元[19]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仅增0.98%至16.47亿元[19]
这家中国最大的茶叶公司又要IPO上市了,三战三败,这次能行吗?
搜狐财经· 2025-07-23 18:45
行业现状 - 中国高端茶叶市场、乌龙茶市场、红茶市场中八马茶业均排名第一,铁观音销量连续10余年全国第一,岩茶销量连续5年全国领先[1] - 中国传统茶饮市场规模已超过3500亿元,但尚未诞生一家A股上市公司,港股上市的两家茶企天福、澜沧古茶长期股价低迷[3] - 中国茶园面积全球第一,但90%以上为小农户经营,单户种植规模一般在数亩左右,茶叶种植受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显著[5] 公司治理 - 八马茶业实控人王文彬家族通过直接及间接持股合计控制公司62.8%的股份,家族成员深度参与采购、销售、财务等核心环节[10] - 八马茶业存在关联交易风险,2020年曾因向关联方采购包装材料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被监管问询[10] - 公司存在财务不规范、因"压货"而产生的KPI虚报等问题,2013-2020年A股茶企IPO过会率为0[10] 行业挑战 - 茶叶种植环节机械化率不足,同一批次茶叶香气、口感差异大,难以形成稳定的品控体系[7] - 传统茶叶行业"小、散、弱、乱"的特点让资本难以看清虚实,影响资本入局意愿[7] - 家族化管理模式与资本市场对企业治理的规范化要求存在天然冲突[9][10] 发展前景 - 中国茶企上市之路是传统产业与现代商业文明不断尝试融合的过程[12] - 传统茶行业正在构建"标准化、品牌化、科技化"的新型行业模式[12] - 行业失败经验可能推动中国茶产业现代化转型,助力走向世界[12]
八马茶叶转战港股:福建卖茶家族披露泉州富豪姻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8:08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中国高端茶叶市场领导者,按2023年末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销售收入、品牌偏好度等多项指标均排名第一 [4] - 铁观音销售量连续10余年位居全国第一,岩茶销售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4]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全国连锁店超3500家,其中加盟店占比高达92% [7] - 2024年品牌价值达313.59亿元,连续9年入选"中国品牌价值500强" [7]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17.44亿元、18.18亿元、21.22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1.63亿元、1.66亿元、2.06亿元 [2]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6.47亿元,同比增长0.98%,归母净利2.08亿元 [2][11] - 加盟费收入从2022年740万元骤降至2023年50万元,2024年回升至120万元 [10][11] 上市历程 - 2013年首次尝试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未成功,2015年新三板挂牌后于2018年摘牌 [2][4] - 2021年创业板IPO申请遭三轮问询后撤回,2022年转战深交所主板仍失败 [5][6] - 2024年1月转道港股递交申请,因六个月内未通过聆讯导致招股书失效 [7] - 目前已完成赴港上市备案程序,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天风国际 [2] 商业模式 - 主打"茶叶中的奢侈品"概念,定位"礼节茶" [4] - 加盟模式为主,截至2024年9月底加盟店占比达92% [7] - 2022-2023年加盟商净增数量从106家升至169家,但2024年前三季度仅增39家 [10] 公司治理 - 控股股东为王文彬家族,一致行动人持有55.9%投票权 [8] - 管理层几乎全部由家族成员担任,包括兄弟、配偶及子女 [8] - 与七匹狼、安踏、高力控股等企业存在联姻关系,形成"泉州富豪圈"商业网络 [1][3][9] 行业环境 - 中国茶叶市场广阔但集中度低,茶企数量多而分散 [9] - 传统茶企在资本市场表现低迷,同类型上市公司天福、澜沧古茶股价持续下跌 [9] - 年轻消费群体更青睐新茶饮品牌,2024年多家新茶饮企业成功上市 [9]
2025年吉林省过度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发布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23 15:53
吉林省过度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抽查概况 - 2025年1季度和2季度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对春节和端午过度包装产品进行监督抽查 共抽查48家生产销售者的48批次产品 不合格率为6% 涉及3批次不合格产品 [1] - 不合格产品已移交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 具体不合格项目未在表格中详细列出 [1] 茶叶礼盒抽查结果 - 抽查14批次茶叶礼盒 仅1批次不合格:八马茶业生产的300克信记号云上景迈·普洱茶(熟茶)礼盒 生产日期2023-12-12 受检单位为松原市艺轩茶馆服务有限公司 [1] - 其余13批次合格茶叶礼盒包括: - 北京小罐茶业128克组合茶礼盒(含茉莉花茶等4种茶) [1] - 北京同仁堂健康茶产业357克有机普洱茶紧压茶礼盒 [1] - 华祥苑茶业400克金凤凰清香铁观音·辰兮礼盒 [1] - 福建八马茶业250克安溪铁观音礼盒 [1] 粽子礼盒抽查结果 - 抽查34批次粽子礼盒 全部合格 主要品牌包括: - 浙江五芳斋1.68千克经典五芳礼品粽和1.4千克五芳大大礼品粽 [3][4] - 三全食品1.2千克鸿运礼棕和1.8千克五月尚品礼棕 [3][4] - 思念食品2千克御庭盈香礼盒和1千克粽有思念礼盒 [3][4] - 沈阳桃李面包300克×4袋桃李蒸粽礼盒 [3] - 通化好运来食品的端午好运礼盒(含鲜肉粽等6种口味) [4] 产品规格特征 - 茶叶礼盒单盒净重集中在200-400克 最小为北京小罐茶业128克组合茶 最大为华祥苑茶业400克铁观音 [1] - 粽子礼盒单盒净重普遍在1-2千克 最小为黄山小罐茶业100克×5个甜粽礼盒 最大为三全食品1.8千克五月尚品礼棕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