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成电路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上交所IPO】恒坤新材29日再迎上会审核,自产业务成其核心支撑力量
搜狐财经· 2025-08-25 20:03
收入确认方法调整 - 公司将引进业务收入确认方式从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 源于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深化理解及行业实践趋同 核心原则是商品控制权转移 综合评估存货风险 定价权等关键因素[2] - 调整符合2024年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要求 认定公司在引进业务中更多承担代理人角色 采用净额法更准确反映交易本质[2] - 2024年以来超过30家上市公司将类似贸易 代理业务从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 包括欣龙控股 黄河旋风等 形成行业共识[2] 同行业案例对比 - 上海新相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IPO审核期间将定制化采购显示屏电源管理芯片成品销售业务由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 因公司实质承担的价格风险 质量风险 存货风险较小 业务实质更接近产品代理销售[3] - 湖北戈碧迦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公开发行前将光学玻璃型件贸易业务由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 因货物主要由供应商直接转让给客户 公司未承担商品存货风险 且不能自主决定销售对象[3] 财务数据表现 - 2023-2024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分别为8151.89万元和9438.41万元 累计超1.7亿元 远超科创板"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要求[3] - 2025年上半年自产业务收入占比达86.68%(净额法)和61.85%(总额法) 已成为绝对核心 引进业务收入占比降至13.32%[4] - 收入确认方式调整导致报表规模缩减 但模拟总额法下公司仍满足科创板上市标准 预计发行后市值将突破10亿元 满足市值与财务指标双重标准[3][6] 业务转型成果 - 公司从贸易代理向自主研发转型的战略成果显著 自产业务主导地位持续强化 避免了收入虚高对投资者判断的干扰[4] - 研发投入 研发人员及发明专利数量均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指标 自产业务的技术壁垒与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6] - 在光刻材料 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受益于国产集成电路材料需求攀升[6]
欧莱新材:“集成电路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已获韶关市科技局认定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0:21
公司研发进展 - 公司组建的"韶关市集成电路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获得市级科技局认定 [1] - 实验室主要研发方向包括高性能靶材(集成电路高纯铜靶材等)和高性能金属(高纯铜及铜合金材料等) [1] - 实验室同时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关键材料(集成电路磷铜阳极、无人机超导线束、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及检测分析技术 [1] 技术突破目标 - 实验室致力于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 [1] - 研发目标为实现国产化替代 [1]
恒坤新材IPO暂缓审议,五大客户贡献九成以上营收
搜狐财经· 2025-08-12 17:39
IPO审议结果 - 上交所上市委暂缓审议恒坤新材首发事项 成为沪深北交易所年内首家遭暂缓审议的IPO项目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2亿元、3.68亿元、5.48亿元 2024年同比增长49.01% [4][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9973万元、8976万元、9691万元 2024年同比增长7.96% [4][5] - 政府补助占净利润比重较高 2022-2024年分别为1912万元、1676万元、1624万元 [6] 客户集中度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持续超97% 2022-2024年分别为99.22%、97.92%、97.2% [3][6] - 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逐年下降但仍超64% 2022-2024年分别为72.35%、66.47%、64.07% [6] - 同行业可比公司前五大客户占比均值约35% [6] 产能利用率与募投计划 - 2024年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均低于60% SOC(57.42%)、BARC(21.43%)、KrF光刻胶(17.55%) [7] - 2025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 SOC(83.63%)、BARC(37.55%)、KrF光刻胶(41.83%) [7] - 拟募集10.07亿元用于产能扩张项目 但存在16.28亿元资金缺口 [7] 公司背景与治理 - 公司为新三板上市企业 专注于集成电路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研发生产 [1][4] - 早期第二大股东吕俊钦因开设赌场罪获刑9年零9个月 2020年被免除董事职务 [8] - 产品主要应用于12英寸晶圆制造 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4]
恒坤新材IPO被暂缓审议:收入确认法遭质疑,募资缩水约2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8 16:24
上市审核状态 - 恒坤新材成为2025年首个被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暂缓审议的公司 [1] - 2025年上交所已召开26次审议会议 涉及14个首发申请和12个再融资申请 [3] - 恒坤新材于2024年12月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 原计划募资12亿元 [6] 审核关注问题 - 上市委重点关注收入确认方法 要求说明引进业务采用净额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及以往未采用的原因 [4][6] - 要求说明长期定期存款收益率高于银行借款利率的合理性及存款使用受限情况 [6] - 要求披露自产光刻材料和前驱体产品的初始技术来源 研发方式和核心人员 评估知识产权纠纷风险 [3] 财务数据表现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3.22亿元(2022) 3.68亿元(2023) 5.48亿元(2024) [12] - 净利润呈现波动:9972.83万元(2022) 8976.26万元(2023) 9691.11万元(2024) [1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逐年上升:13%(2022) 14.59%(2023) 16.17%(2024) [13] - 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22%(2022) 33.92%(2023) 43.26%(2024) [13] 资金状况分析 - 存在存贷双高现象:2024年末银行存款6.54亿元 银行借款6.33亿元 [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异较大:2024年差异达9467.65万元 [14] - 公司解释大额存款为提高资金效率配置理财产品 借款则用于业务扩张和战略发展 [14] 募投项目调整 - 最初计划三个募投项目总投资16.22亿元 拟募资12亿元 [6] - 调整后取消SiARC开发与产业化项目 募资总额降至10.07亿元 [7] - 保留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投资5.19亿元)和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投资9.09亿元) [7] 业务与技术特征 - 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材料 主要产品包括SOC BARC KrF光刻胶 i-Line光刻胶等光刻材料及TEOS等前驱体材料 [12] - 采用引进和自产相结合的业务模式 在引进业务中自认为代理人角色 [10] - 2024年末资产总额达26.45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5.01亿元 [13]
一周A股IPO观察:305家企业排队 2新股首日暴涨 1过会1暂缓
搜狐财经· 2025-07-28 14:32
IPO排队企业情况 - 截至7月27日,IPO排队企业总数305家,其中沪主板30家、科创板36家、深主板26家、创业板30家、北交所183家 [2] - 各板块IPO进度:沪主板24家处于问询阶段,科创板31家问询+4家提交注册,深主板16家问询+5家通过+2家提交注册,创业板26家问询+3家通过+1家提交注册,北交所127家问询+19家受理+3家通过+26家中止+8家提交注册 [3] 新增上市企业情况 - 山东山大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301609)上市首日收盘价66.85元,涨幅356%,成交额22.22亿元,换手率82.61%,主营电网智能监测和新能源业务 [4] - 技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沪主板603262)上市首日收盘价40.75元,涨幅274.54%,成交额13.72亿元,换手率80.75%,专注膳食营养补充原料研发 [5][6] 新增辅导备案企业情况 - 6家新增辅导备案企业包括:广德天运(汽车天窗及内饰件)、北京英视睿达(生态环境数字化解决方案)、中电科思仪(电子测量仪器)、皇裕精密(精密电子零组件)、格林生物(合成香料)、东莞四维(定制工业材料) [7][8][9] - 辅导机构覆盖中银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东吴证券、长江证券、东莞证券 [8] 证监会上会情况 - 青岛泰凯英(北交所)过会,主营矿山及建筑轮胎设计 [11][12] - 厦门恒坤新材料(科创板)暂缓,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研发 [11] 证监会同意注册情况 - 宁波能之光(北交所):高分子助剂及功能材料研发,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4][16] - 上海巴兰仕(北交所):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生产商,产品包括拆胎机、平衡机等 [14][17] - 北京昊创瑞通(创业板):智能配电设备及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14][18] 交易所终止审核情况 - 当周无企业终止(撤回)IPO申请 [20]
恒坤新材科创板IPO遇阻,业务收入确认方式成审议焦点
搜狐财经· 2025-07-26 04:45
科创板IPO暂缓审议 - 恒坤新材IPO申请在2025年7月25日审议会议上被暂缓 核心争议点为引进业务收入确认方法的合规性[1][4] - 上市委要求公司解释为何在报告期(2022-2024年)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 而报告期前未采用该方法[1][5] - 公司辩称在引进业务中扮演"代理人"角色 保荐机构中信建投支持其会计处理符合准则[1] 收入确认方法争议 - 引进业务模式为根据客户需求从境外采购成品 供应商直接发货至客户[1] - 上交所在首轮问询中已质疑净额法的合规性[1] - 上市委特别关注会计政策变更的合理性 要求对比同行业案例进行论证[5] 业务转型与盈利结构 - 公司2014年转型集成电路材料领域 初期依赖引进产品 2017年起研发自产产品[3] - 自产产品收入占比已超60% 但引进业务仍贡献65%毛利 显示盈利未同步转型[3] - 市场质疑公司对引进业务的实际依赖度 与收入结构改善趋势形成反差[3] 上市委问询重点 - 要求说明自产产品技术来源与知识产权风险[5] - 质询长期定期存款收益率高于借款利率的合理性 是否存在理财风险[5] - 需补充提交业务模式可比性分析及历史会计政策说明[6]
年内首家!恒坤新材科创板IPO遭暂缓审议
北京商报· 2025-07-25 21:30
公司概况 - 恒坤新材是专注于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的创新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具备12英寸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的研发和量产能力 [1] - 公司科创板IPO于7月25日上会,审议结果为暂缓审议,成为沪深北交易所年内首家遭暂缓审议的IPO项目 [1] - 本次IPO拟募资10.07亿元,资金用途包括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和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2亿元、3.68亿元、5.48亿元,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1] - 同期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8984.93万元、9691.92万元,2023年出现下滑但2024年有所回升 [1] 上市委关注重点 - 上市委要求公司说明自产光刻材料和前驱体产品的技术来源、研发方式、核心人员及投入情况,以评估知识产权纠纷风险 [2] - 上市委质疑公司对引进业务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的会计处理方式,要求结合业务模式、同行业案例及历史会计政策进行论证 [2][2] - 上市委关注公司长期定期存款收益率高于银行借款利率的合理性,以及存款使用受限和理财风险问题 [2]
恒坤新材上交所IPO暂缓审议 公司客户涵盖多家中国境内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厂
智通财经网· 2025-07-25 21:02
上市审核情况 - 恒坤新材首发申请被上交所暂缓审议 [1] - 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自产光刻材料和前驱体产品的技术来源、研发投入及专利情况,以评估知识产权纠纷风险 [1] - 上交所要求公司解释报告期内对引进业务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的合理性,以及与以前年度会计政策不一致的原因 [1] - 上交所质疑公司长期定期存款收益率高于银行借款利率的合理性,并询问存款使用限制及理财风险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恒坤新材专注于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是国内少数具备12英寸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企业 [2] - 公司自产产品包括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等光刻材料及TEOS等前驱体材料,ArF浸没式光刻胶已通过验证并小规模销售 [2] - 产品主要应用于先进NAND、DRAM存储芯片及90nm以下逻辑芯片的光刻和薄膜沉积工艺 [2] 市场策略与客户 - 公司通过引进境外产品快速获取客户资源,并积累产品导入和品控经验,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路径 [2] - 报告期内,公司客户包括多家国内领先的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厂,实现了境外同类产品的替代,打破了国外垄断 [2]
IPO审2过1,1家暂缓
梧桐树下V· 2025-07-25 19:50
IPO审核情况 - 7月25日IPO共审核2家公司(科创板、北交所各1家),1家获通过,1家暂缓审议 [1] 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 - 公司致力于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是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4] - 公司前身成立于2004年12月,2014年4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前总股本为38,192.1660万股,拥有11家一级全资子公司、1家二级控股子公司、5家参股公司及1家分公司,截至2024年末员工总计347人 [4]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 易荣坤直接持有公司19.52%股份表决权,并通过厦门神剑、晟临芯、兆莅恒间接控制5.94%股份表决权,另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控制15.41%股份表决权,合计控制40.87%股份表决权 [2][6] 报告期业绩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32,176.52万元、36,770.78万元和54,793.88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03.53万元、8,152.78万元和9,430.36万元 [2][7] 上市委问询重点 - 问询技术来源、研发投入及知识产权纠纷风险 [8] - 问询收入确认方法(净额法)的合规性及历史会计政策一致性 [8] - 问询长期定期存款收益率高于借款利率的合理性及资金使用受限情况 [9] 青岛泰凯英专用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 - 公司聚焦全球矿业及建筑业轮胎市场,专业从事矿山及建筑轮胎的设计、研发、销售与服务,产品涵盖工程子午线轮胎和全钢卡车轮胎 [10] - 公司前身成立于2007年10月,2022年10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前总股本为17,700万股,拥有8家控股子公司及1家参股公司,截至2024年末员工总计308人 [10]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 泰凯英控股直接持有72.94%股份,王传铸通过泰凯英控股间接控制72.94%股份,其配偶郭永芳直接持有6.77%股份,两人合计控制79.71%股份 [3][12] 报告期业绩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180,343.04万元、203,137.71万元和229,531.32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91.01万元、13,604.58万元和15,060.22万元 [3][13] 审议会议问询重点 - 问询业绩增长可持续性,涉及2025年上半年业绩、在手订单、行业趋势及客户稳定性 [14] - 问询技术先进性与研发核心竞争力表现,要求对比同行业公司 [15]
排队近七个月,恒坤新材科创板IPO迎考
北京商报· 2025-07-24 21:52
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将于7月25日上会迎考 已完成IPO排队近七个月 [1] - 公司拟募资10 07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投向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和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致力于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是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之一 [1] - 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等产品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 22亿元 3 68亿元 5 48亿元 对应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 01亿元 8984 93万元 9691 92万元 [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为2 94亿元 同比增长23 74% 归属净利润约为4158 45万元 同比下降5 71% [3] - 2025年1—9月预计营业收入约为4 4亿—5亿元 变动比例为12 48%至27 82% 预计归属净利润约为6200万—6800万元 变动比例为-11 48%至-2 92% [4] 收入与利润变动原因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主要系自产业务收入大幅增加1 05亿元 增幅达72 6% [3] - 2025年上半年净利下滑原因包括引进业务毛利下降 自产业务毛利大幅增加4179 72万元 增幅达102 45% 整体毛利金额小幅下降5 62% [3] -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安徽工厂折旧费用及日常经营费用增加 导致利润总额阶段性下滑 [3] 客户集中度 - 2022—2024年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约为2 3亿元 2 4亿元 3 46亿元 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约为72 35% 66 47% 64 07% [4] - 客户集中度较高主要由于下游晶圆制造行业集中度较高 预计未来仍将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情形 [4] 股权结构 - 发行前实际控制人易荣坤直接持有公司19 52%的股份表决权 通过厦门神剑 晟临芯 兆莅恒间接控制5 94%的股份表决权 [4] - 通过与股东签订《一致行动协议书》控制15 41%的股份表决权 合计控制公司股份表决权比例为40 87%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