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
搜索文档
恒坤新材上市,股价大涨300%
半导体芯闻· 2025-11-18 18:29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首日收盘大涨310%,市值直逼300亿[2] - 公司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集成电路制造的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是中国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2]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务转型 - 公司2004年设立之初主营光电膜器件及视窗镜片,2014年确定向集成电路关键材料业务转型[4] - 2017年引进的进口光刻材料与前驱体材料通过多家境内领先的12英寸晶圆厂验证并实现常态化供应,2020年以来自产材料通过客户验证,2022年自产产品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4] - 公司选择该赛道的原因是门槛高、被取代可能性小、附加值可观[4] 产品组合与技术进展 - 公司自产光刻材料中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等已有多款产品量产供货,ArF光刻胶、SiARC、TopCoating等进入客户验证流程,ArF浸没式光刻胶已通过验证并小规模销售[5] - 在12英寸集成电路领域,公司自产光刻材料销售规模排名境内同行前列,2023年度公司SOC与BARC销售规模均排名境内市场国产厂商第一位[5] 财务业绩与增长 - 公司营收从2022年3.22亿元增长至2024年5.48亿元,2025年1-6月营收2.94亿元[5] - 自产产品销售收入从2022年1.24亿元增长至2024年3.44亿元,2022年至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66.89%,2025年1-6月自产产品销售收入2.5亿元[5] 行业市场前景 - 境内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市场规模从2019年664.7亿元增长至2023年113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4%,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达2589.6亿元[7] - 预计2028年制造材料市场规模为1853.8亿元,占关键材料市场规模比例超过70%[7] - 下游晶圆制造厂商对供应商认证严格周期长,产品通过验证批量供货后短期内较难被替换[7] 公司市场地位与未来战略 - 2024年度公司自产光刻材料销售规模约3亿元,其中SOC销售规模2.32亿元,预计境内市占率已超过10%[8] - 2025年1-6月公司自产SOC收入1.6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七成,其中KrF光刻胶和i-Line光刻胶分别销售1235.52万元、624.44万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8] - 公司已实现对境内主流12英寸晶圆厂的广泛覆盖,研发投入占比均在10%以上,未来将持续深耕关键材料领域,拓展产品线,打造品牌效应并拓展海外市场[8] 募资用途与产能扩张 - 本次IPO拟募集资金10.07亿元,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和"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建设,以扩大产能和提升技术水平[2]
恒坤新材敲钟!厦门迎来年内首个A股IPO!
搜狐财经· 2025-11-18 17:38
公司上市表现与里程碑 - 发行价为14.99元,上市首日开盘股价大涨287%,市值一度突破280亿元 [2] - 公司成为厦门市2025年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 [8] - 创始人易荣坤用约二十年时间完成从代工业务到攻克12英寸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转型 [2][3]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1996年创立恒坤工贸,为日本松下、夏普等企业代工家电配件 [3] - 2004年创立恒坤有限,业务转向光电膜器件及视窗镜片产品的研发制造 [3] - 2014年决定将业务方向转向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领域,并正式更名为恒坤新材 [3] - 2017年6月获得英特尔大连工厂订单,正式进入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产业链 [5] - 2019年12月剥离三家光电类子公司以聚焦核心业务 [8] 产品与技术突破 - 产品主要应用在光刻和薄膜沉积环节 [8] - 光刻材料领域已实现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等多款自产产品的量产供应 [9] - 更高阶的ArF浸没式光刻胶已完成验证并进入小规模销售阶段 [9] - 前驱体材料以TEOS为主力产品,并积极推进超过5款硅基与金属基新材料的研发验证 [9] - 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路径 [8] 财务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3.2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48亿元 [10] - 净利润持续站稳在亿元规模,2024年为9,691.11万元 [12] - 自产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8.94%大幅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86.68% [10]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9,433.73万元,净利润为4,159.64万元 [12] - 资产总额从2022年的16.33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的29.38亿元 [11] 客户与资本结构 - 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均超过97%,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占比从72.35%降至64.07% [14] - 自2021年从新三板摘牌后完成十余轮增资与股权转让,估值实现三级跳 [15] - 吸引了众多“厦门籍”投资机构持续加注,包括高易创投、深创投、虢盛资本、中化资本等 [15] 行业与区域发展 - 厦门已构建规模近1200亿元的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18] - 厦门集成电路产业产值从2014年的50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400亿元 [18] - 产业已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测、材料的完整链条,聚集联芯、星宸科技、瀚天天成、士兰微等企业 [20] - 厦门市产业投资基金作为“耐心资本”代表,通过子基金直接投资超2亿元,并联动担保机构提供债权支持 [18] - 海沧区创新“财政直投+国企主投+社会跟投”模式,以80亿元财政资金撬动近160亿元社会资本 [20]
上市大涨280% 恒坤新材成功登陆科创板
巨潮资讯· 2025-11-18 14:44
公司上市与股价表现 - 恒坤新材于11月18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727,发行价为14.99元/股,发行市盈率为71.42倍 [1] - 上市后股价最高上涨280.32%至57.01元/股,公司总市值达到256.2亿元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主营业务为光刻材料、前驱体材料等12英寸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4] - 自产产品包括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等光刻材料以及TEOS等前驱体材料,均已实现量产供货,ArF浸没式光刻胶已通过验证并小规模销售 [4] - 公司产品应用于先进NAND、DRAM存储芯片与90nm技术节点及以下逻辑芯片的生产制造 [4] - 在12英寸集成电路领域,公司自产光刻材料销售规模已排名境内同行前列,2023年其SOC与BARC销售规模均排名境内市场国产厂商第一 [6] 财务业绩与增长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3.22亿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94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营收为5.48亿元 [6] - 自产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8.94%大幅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86.68%,显示业务重心转向自产 [6] - SOC产品2024年销售额达2.32亿元,三年间收入增长超两倍,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10% [6] - BARC产品自2021年实现销售以来,连续三年保持超140%的同比增长 [6] - i-Line与KrF光刻胶自2022年销售以来快速增长,2024年销售额分别达715.19万元和1352.31万元,两年间分别增长近7倍和30倍 [7]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公司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配合境内晶圆厂突破128层以上3D NAND闪存芯片、18nm以下DRAM芯片以及14nm以下逻辑芯片等国外技术封锁领域 [4] - 当前KrF光刻胶国产化率仅1%~2%,ArF光刻胶不足1%,公司增长是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的体现 [7] -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8年境内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市场规模将达2589.6亿元,其中制造材料占比超70%,达1853.8亿元 [7] - 随着3D NAND、先进DRAM等存储芯片产能扩张,SOC等核心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7] 战略发展与未来规划 - 公司IPO募集资金10.07亿元将全部投入"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和"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 [7] - 募投项目旨在提升高纯度产品产能,填补金属基前驱体国产化空白,并加速KrF、ArF等高端光刻胶产品的量产进程 [7] - 国内前十大晶圆厂中已有多家成为公司客户,深度绑定保障了订单稳定性,并在产业链层面构建起国产化的协同效应 [8]
福建诞生243亿光刻胶IPO,股价大涨260%
36氪· 2025-11-18 10:05
公司上市概况 - 公司于11月18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为14.99元/股,发行市盈率为71.42倍 [1] - 开盘价为58元/股,较发行价上涨286.92%,股价最高达54.1元/股,最高涨幅260.91% [1] - 截至9点35分,公司总市值为243.08亿元,成交量为860.71万股,成交额为4.79亿元 [2]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致力于光刻材料、前驱体材料等12英寸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3] - 自产产品包括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等光刻材料及TEOS等前驱体材料,均已实现量产供货,ArF浸没式光刻胶已通过验证并小规模销售 [4] - 公司技术储备覆盖128层及以上3D NAND、18nm及以下DRAM存储芯片以及7-90nm技术节点逻辑芯片 [13] - 在12英寸集成电路领域,公司自产光刻材料销售规模已排名境内同行前列,2023年其SOC与BARC销售规模均排名境内市场国产厂商第一 [6]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1年的1.4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48亿元,2025年1-6月营收为2.94亿元 [13] - 净利润从2021年的0.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0.97亿元,2025年1-6月净利润为0.42亿元 [13] - 研发费用持续增长,从2021年的0.30亿元增至2024年的0.89亿元,2025年1-6月为0.42亿元 [13] - 自产产品收入占比逐年提升,从2022年的38.94%增至2025年1-6月的86.68% [16] - 自产光刻材料毛利率在报告期内介于33.47%至39.17%之间,自产前驱体材料毛利率在2025年1-6月由负转正,达到9.62% [17] 生产与销售规模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产光刻材料累计销售规模超过55000加仑,自产产品在研发、验证及量供款数累计已超过百款 [24] - 2024年SOC销售规模达2.32亿元,预计境内市占率超过10% [13] - 公司客户覆盖多家中国境内领先的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厂,2025年1-6月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为95.38% [31] 行业背景与国产化 - 在12英寸集成电路领域,i-Line光刻胶、SOC国产化率约10%,BARC、KrF光刻胶国产化率约1-2%,ArF光刻胶国产化率不足1%,EUV光刻胶完全由国外厂商垄断 [12] - 公司产品实现了境外同类产品替代,打破12英寸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国外垄断 [6] - 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国产化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但先进制程大规模量产供货局面尚未形成,市场份额主要掌握在美日企业手中 [41] 募投项目与产能规划 - 本次上市募资总额为10.10亿元,募资净额为8.92亿元 [6] - 募投资金将用于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总投资5.19亿元)和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总投资9.09亿元) [8] - 募投项目拟新建约500吨KrF/ArF光刻胶等光刻材料、760吨TEOS等前驱体材料产能 [6]
国内冷链智能装备“小巨人”今日申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8 07:25
新股申购:精创电气 - 主营业务为冷链设备智能控制器、医药与食品冷链监测记录仪、制冷热泵检测仪表及环境颗粒物检测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物联网和云系统解决方案 [2] - 技术方面参与制定了38项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在冷链控制及监测记录的技术与产业标准引领方面居于重要地位 [2] - 全球化市场布局在美国、英国及巴西设立子公司,并进入松下、海尔、澳柯玛等知名制冷设备龙头供应链体系 [2] - 2023年度在中国境内与全球冷链温湿度控制市场的销售额占有率分别为13.13%与4.64%,市场份额位列中国境内市场第一,全球市场前列 [3] - 2023年度在中国境内与全球制冷暖通测试仪器市场的销售额占有率为3.62%与2.20%,市场份额位列中国境内市场前五,居全球前列 [3] 新股上市:南网数字 - 主营业务是为电力能源等行业客户提供数字化建设综合解决方案,打造电网数字化、企业数字化和数字基础设施三大业务体系 [4] - 技术方面研发“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大瓦特”人工智能大模型、“伏羲”电力专用主控芯片及微型智能电流传感器,推动核心芯片从“进口通用”向“自主专用”转变 [4] - 2025年上半年电网数字化业务营收为75514.01万元,占总收入比重48.64%,企业数字化和数字基础设施业务营收分别为40976.72万元和38646.77万元,占比26.40%和24.90% [5] - 2022年至2024年,下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占当年收入比例分别为78.77%、81.87%和78.59%,收入存在明显季节性波动 [5][6] 新股上市:恒坤新材 - 主营业务是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之一 [6] - 2022年至2024年,自产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2357.89万元、19058.84万元和34418.9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38.94%提升至63.77% [6] - 客户集中度较高,主要客户为境内产能前十大晶圆厂,包括知名存储芯片和逻辑芯片制造厂商 [7] - 2024年度自产光刻材料销售规模29998.67万元,其中SOC销售规模23236.34万元,预计境内市占率已超过10% [7] 新股上市:北矿检测 - 主营业务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检验检测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及仪器研发,业务涵盖矿石及矿产品、技术推广、高端分析仪器研发等领域 [8] - 为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参与制定或修订7项国际标准、76项国家标准、195项行业标准及5项团体标准 [8] - 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场占有率在有色金属矿产品检验检测领域排名第一 [9] - 检验检测业务为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业务范围集中于矿石、矿产品、冶炼产品等,存在市场空间不足导致业绩下滑的风险 [10][11]
国内冷链智能装备“小巨人”申购,3只新股上市丨打新早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8 07:08
新股申购:精创电气 - 主营冷链设备智能控制器、医药与食品冷链监测记录仪等产品,并提供物联网和云系统解决方案,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截至11月17日,公司参与制定了38项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在冷链控制及监测记录的技术与产业标准引领方面居于重要地位 [2] - 在美国、英国及巴西设立子公司,已进入松下、海尔、澳柯玛等知名制冷设备龙头供应链体系,境外通过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及ODM/OEM模式销售 [2] - 2023年度,公司在中国境内与全球冷链温湿度控制市场的销售额市占率分别为13.13%和4.64%,位列中国境内市场第一,全球市场前列 [3] - 2023年度,公司在中国境内与全球制冷暖通测试仪器市场的销售额市占率分别为3.62%和2.20%,位列中国境内市场前五,全球市场前列 [3] 新股上市:南网数字 - 主营业务是为电力能源等行业客户提供数字化建设综合解决方案,打造电网数字化、企业数字化和数字基础设施三大业务体系 [4] - 研发“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大瓦特”人工智能大模型、“伏羲”电力专用主控芯片,并研制世界首套微型智能电流传感器,推动核心芯片自主可控 [4] - 先后参与承接1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及1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 [4] - 2025年上半年,电网数字化业务营收75514.01万元,占总收入48.64%;企业数字化业务营收40976.72万元,占比26.40%;数字基础设施业务营收38646.77万元,占比24.90% [5] 新股上市:恒坤新材 - 致力于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是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之一,主营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 [7] - 自产产品包括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和TEOS前驱体材料,2022年至2024年自产产品销售收入从12357.89万元增长至34418.9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38.94%提升至63.77% [7] - 客户集中度较高,主要客户为知名存储芯片和逻辑芯片制造厂商,均系2023年境内产能前十大晶圆厂 [7] - 2024年度,自产光刻材料销售规模29998.67万元,其中SOC销售规模23236.34万元,预计境内市占率已超过10%,已实现对境内主流12英寸晶圆厂的广泛覆盖 [8] 新股上市:北矿检测 - 源于1956年创立的原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分析研究室,是国内领先的有色金属检验检测技术研发与服务机构,业务涵盖矿石及矿产品、技术推广、高端分析仪器研发等领域 [9] - 为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参与7项国际标准、76项国家标准、195项行业标准及5项团标的制定或修订 [9] - 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场占有率在有色金属矿产品检验检测领域排名第一 [9] - 检验检测业务为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业务范围集中于矿石、矿产品、冶炼产品等 [10]
光刻材料国内龙头+存储芯片概念,恒坤新材明日上市潜力几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20:49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先进NAND、DRAM存储芯片与90nm技术节点及以下逻辑芯片生产制造的光刻、薄膜沉积等工艺环节 [1] - 公司是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之一,客户涵盖多家中国境内领先的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厂,已实现境外同类产品替代 [1] - 公司是境内少数具备光刻材料与前驱体材料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以及TEOS均已实现量产供货,成功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 [2] 公司发展历程与产品进展 - 公司于2014年确定以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材料为业务转型战略方向,2018年起开始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2]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自产产品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达66.89% [2] - 在光刻材料领域,ArF光刻胶、SiARC、TopCoating等已进入客户验证流程,ArF浸没式光刻胶已通过验证并小规模销售 [2] - 在前驱体材料领域,公司自产硅基前驱体材料以TEOS为主,正在开发其他硅基与金属基前驱体材料,已有超过5款前驱体材料在研发或验证过程中 [3] 行业市场前景 - 境内光刻材料整体市场规模从2019年53.7亿元增长至2023年121.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7%,预计2028年增长至31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2% [3] - 境内前驱体材料市场规模从2019年24.2亿元增长至2023年5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4%,预计2028年达到17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0% [3] - 其中,硅基前驱体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25.6亿元增长至2028年7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2%,金属基前驱体预计从2023年26.9亿元增长至2028年103.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9% [3] 公司财务业绩 - 公司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2亿元、3.68亿元、5.48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127.93%、14.28%、49.01% [4] - 公司2022年、2023年、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0.90亿元、0.97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234.91%、-10.95%、7.87% [4] - 根据公司管理层初步预测,公司2025年1~9月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2.48%至27.82%,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11.48%至2.92% [4] 首次公开发行(IPO)情况 - 公司本轮IPO共发行新股6740万股,共募集10.1亿元 [4] - 公司IPO募投资金拟投入2个项目,其中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投资总额5.19亿元,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投资总额9.09亿元 [4] - 公司发行价为14.99元/股,在科创板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5]
能源数字化领先企业、光刻材料龙头今申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07:47
新股申购:恒坤新材 - 公司是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公司自产产品销售收入从2022年的12357.89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34418.9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38.94%提升至63.77% [2] - 2024年度自产光刻材料销售规模达29998.67万元,其中SOC产品预计境内市占率已超过10% [3] - 客户集中度较高,主要客户为境内产能前十大晶圆厂,包括知名存储芯片和逻辑芯片制造厂商 [2] 新股申购:南网数字 - 公司主营业务是为电力能源等行业客户提供数字化建设综合解决方案,业务体系包括电网数字化、企业数字化和数字基础设施 [4] - 2025年上半年,电网数字化业务营收为75514.01万元,占总收入比重48.64%,企业数字化和数字基础设施业务营收分别为40976.72万元和38646.77万元,占比26.40%和24.90% [5] - 公司在技术方面实现多项突破,包括研发"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大瓦特"人工智能大模型、"伏玺"电力专用主控芯片等,并参与1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4] - 公司是服务数字电网建设和电力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是承接落实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战略的重要实施主体 [4] 新股上市:德力佳 - 公司主要从事高速重载精密齿轮传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为风电主齿轮箱,覆盖双馈和半直驱两种技术路线 [7] - 2024年公司陆上风电业务收入为36.2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98.57% [7] - 根据QY Research统计,2024年公司全球风电主齿轮箱市场占有率为10.36%,位列全球第三,中国市场占有率为16.22%,位列中国第二 [8] - 公司与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等风电整机头部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 [7] 新股上市:中诚咨询 - 公司深耕工程咨询服务业,业务分为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工程监理及管理、全过程咨询、其他技术服务五大板块 [10] - 2025年上半年,工程造价业务收入566.96万元,占营收比例最大,为53.39% [10] - 公司在江苏省工程造价咨询营业收入排名中,2021年至2024年分别位列第5名、第3名、第5名和第4名 [8]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拥有一级造价工程师130名、一级建造师97名、注册监理工程师190名等大量专业人才 [9]
能源数字化领先企业、光刻材料龙头今日申购,2只新股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07:29
恒坤新材 (688727.SH) 申购 - 公司是专注于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的创新企业,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晶圆制造关键材料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2] - 发行价为每股14.99元,发行市盈率为71.42倍,高于60.47倍的行业市盈率,总市值约为57.25亿元 [4] - 公司自产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迅速,从2022年的1.24亿元增至2024年的3.4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38.94%提升至63.77% [5] - 客户集中度较高,主要客户为境内知名的存储芯片和逻辑芯片制造厂商,均为2023年境内产能前十大晶圆厂 [5] - 2024年自产光刻材料销售规模约为3.00亿元,其中SOC产品销售额约为2.32亿元,预计境内市占率已超过10% [6] - 募集资金主要投向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拟投入4.00亿元)和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拟投入6.07亿元) [4] 南网数字 (301638.SZ) 申购 - 公司主营业务是为电力能源等行业提供数字化建设综合解决方案,核心业务体系包括电网数字化、企业数字化和数字基础设施 [7] - 发行价为每股5.69元,发行市盈率为32.22倍,低于71.22倍的行业市盈率,总市值约为153.80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电网数字化业务营收为7.5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48.64%,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11] - 公司在技术层面实现多项突破,包括研发“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大瓦特”人工智能大模型、“伏羲”电力专用主控芯片等,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研发项目 [11] - 募集资金将投向六大项目,包括时空智能数字变生平台(3.40亿元)、新一代智能物联感知与协同控制系统(4.11亿元)等,总投资额达25.55亿元 [10] - 公司收入存在季节性波动,2022年至2024年下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均超过78% [11][12] 德力佳 (603092.SH) 上市 - 公司主要从事高速重载精密齿轮传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为风电主齿轮箱,下游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 [13] - 发行价为每股46.68元,发行市盈率为34.98倍,低于44.03倍的行业市盈率,总市值约为186.70亿元 [16] - 2024年陆上风电业务收入为36.25亿元,占总收入的98.57% [19] - 根据统计,2024年公司全球风电齿轮箱市场占有率为10.36%,位列全球第三,中国市场占有率为16.22%,位列中国第二 [19] - 公司与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等风电整机头部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19]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年产1000台大型陆上风电齿轮箱项目(拟投入10.88亿元)和年产800台大型海上风电齿轮箱项目(拟投入7.93亿元) [18] 中诚咨询 (920003.BJ) 上市 - 公司深耕工程咨询服务业,业务涵盖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工程监理及管理等五大板块 [25] - 发行价为每股14.27元,发行市盈率为9.69倍,显著低于40.16倍的行业市盈率 [23] - 2025年上半年,工程造价业务收入为566.96万元,是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占比为53.39% [25] - 公司在江苏省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排名靠前,2021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位列全省第5、第3、第5和第4名 [20] - 公司人才储备丰富,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拥有一级造价工程师130名、注册监理工程师190名等专业人才 [24] - 招标代理业务表现突出,2023年至2024年在苏州市综合评价中评分位列第2名,并入围江苏省招标代理机构“三十强” [24]
恒坤新材开启申购 报告期内净利润约2.9亿元
智通财经· 2025-11-07 06:50
公司基本情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11月7日开启申购,发行价格为14.99元/股,申购上限1.05万股,市盈率71.42倍,由上交所上市,保荐人为中信建投 [1] - 公司是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2023年度,公司SOC与BARC销售规模均已排名境内市场国产厂商第一位 [2] - 2024年度,公司自产产品销售收入为34,418.93万元,已成为境内主要的集成电路光刻材料与前驱体材料供应企业之一,实现对境内主流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厂广泛覆盖 [2] 产品与技术能力 - 公司自产产品主要包括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等光刻材料以及TEOS等前驱体材料 [1] - ArF浸没式光刻胶已通过验证并小规模销售,主要应用于先进NAND、DRAM存储芯片与90nm技术节点及以下逻辑芯片生产制造的光刻、薄膜沉积等工艺环节 [1] - 为快速获取客户资源,公司也引进并销售光刻材料、前驱体材料、电子特气及其他湿电子化学品等集成电路关键材料 [1] 行业竞争格局 - 现阶段,中国境内12英寸集成电路用光刻材料与前驱体材料仍然由境外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1] - 境内关键材料厂商虽然已有突破,但尚未在先进制程形成大规模量产供货局面 [1] - 公司产品已实现对日产化学、信越化学、美国杜邦、德国默克、日本合成橡胶、东京应化等境外厂商同类产品的替代 [2] 财务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3.2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5.48亿元 [2] - 公司净利润在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分别为人民币9972.83万元、8976.26万元、9691.11万元 [2] - 2024年度资产总额为264,536.63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50,088.11万元,资产负债率为43.26% [3] - 2024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7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158.76万元 [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13.28%增长至2024年的16.1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