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业
icon
搜索文档
华安基金:港股红利延续上涨,年度调仓吐故纳新
新浪基金· 2025-06-17 10:45
行情回顾 - 港股上周整体上涨,恒生指数上涨0.75%,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66%,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全收益指数领涨4.43% [1] - 行业表现分化明显:医疗保健和原材料业领涨,消费和资讯科技业领跌 [1] - 资金流向方面,被动外资转为净流入2.6亿美元(前周净流出4.8亿美元),南向资金持续高额净流入155亿港元(前周149亿港元) [1] 央企红利指数调整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进行年度调仓,金融板块持仓大幅切换至工业和能源业,前十大成分股新增航运类公司 [1] - 调仓原因:金融板块股息率下降,工业和能源业股息率优势凸显 [1] 央企回购与增持 - 年内65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总金额86.72亿元;53家股东增持,总金额73.9亿元,合计达160.62亿元 [2] - 港股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8.17%(高于中证红利的5.62%),PB为0.62,PE为6.77,全收益指数自2021年初累计收益116% [2] 市场展望 - 国内降息周期和经济弱复苏环境利好红利策略,央企分红意愿和能力较强,港股通央企红利配置价值显著 [2] -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13920)跟踪该指数,为全市场首支叠加港股、央企、红利三重属性的ETF [3] 基金数据 -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最新净值1.4995,规模32.42亿元,周成交额10.41亿元 [4] 成分股表现 - 中远海控(1919.HK)周涨幅7.1%,股息率12.7%;东方海外国际(0316.HK)周涨幅7.3%,股息率11.1% [5] - 能源业个股表现突出:中国石油股份(0857.HK)周涨8.2%,中国海洋石油(0883.HK)周涨6.0% [5] - 工业股中远海能(1138.HK)周涨幅达16.5%,股息率9.1% [5]
中信保诚人寿“健康生态闭环”亮相: 保险业“价值战”进阶“温度战”
搜狐财经· 2025-06-16 15:19
医疗支付体系改革 -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使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缩短15%,次均住院费用下降12%,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显著提升 [1] - 基本医保"保基本"定位与民众品质医疗需求矛盾凸显,2024年商业健康险赔付占比仅4.2%,创新药个人支付占比高达49% [1] 健康险行业转型 - 行业正从"规模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需突破"风险对价"单一逻辑,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跃迁 [2] - 传统"条款竞争"陷入同质化泥沼,行业亟须构建"保险即服务"的新型价值载体 [2] 中信保诚人寿创新实践 - 推出"检、诊、护、康"四维一体服务矩阵,覆盖"早筛预防-疾病诊断-院后照护-健康干预"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 [6] - 打造名检直通服务、肠道早期病变深度筛查、阿尔茨海默专属服务包三大服务,覆盖40+城市专业检测网络 [7] - 搭建"线上+线下"健康医疗网络,贯通全国1000余家三甲医院,提供一站式闭环服务 [7] - 针对60岁以上1.8亿慢性病患者,打造"院内护工安排-出院交通安排-院后居家上门康护"全流程闭环 [8] - 推出28天"健康陪跑减重营",首期百名陪跑员平均减重3.4斤,单体最高减重14.44kg [8] 生态合作与战略布局 - 与再保机构、专业医疗健康机构深度合作,探索"保险+医疗"生态上下游资源整合 [5] - 提出"保险+养老陪伴""保险+健康医疗""保险+子女教育"和"保险+财富传承"四大场景服务体系 [12] - 2024年下半年净利润16.76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7.78亿元,保险业务收入103.9亿元同比增长9% [12] 服务模式创新 - 从"事后赔付"转向"事前预防",通过健康体检、慢病筛查、名院直通等增值服务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9] - 构建"社交化健康干预"模式,健康管理用户依从性提升40%,形成互助激励氛围 [10] - 将保险服务从"条款承诺"转化为"情感共鸣",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伙伴关系 [11] 行业启示 - 行业需突破"条款竞争"惯性思维,转向医疗生态深度整合与用户健康主动管理 [11] - "温度革命"通过标准化服务流程、数据化效果验证、可复制生态模式成为行业"硬实力" [13]
宏观周报:中美就落实日内瓦会谈共识达成框架-20250615
开源证券· 2025-06-15 21:43
国内宏观政策 - 经济增长方面,中办、国办印发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自贸区试点推广,听取房地产新模式和好房子建设汇报[11][12] - 基建与产业方面,聚焦多领域改革,国资委建立三级规划体系推动国有资本集中[13][15] - 货币方面,必要时或降准释放流动性,6月6日央行开展1万亿买断式逆回购,6月同业存单到期规模4.2万亿元[16][17] - 消费方面,多地加强以旧换新活动监管,湖北国补活动持续到2025年12月31日[17][18] - 金融监管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细化新保险合同准则,期货交易所重点管理高频交易[19][21] - 贸易方面,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达成框架,央行、外汇局支持福建两岸金融市场建设[22][26] 海外宏观政策 - 伊以冲突升级,6月13日以色列空袭伊朗,伊朗反击,伊朗退出与美国核谈判[27][28] - 特朗普贸易政策,将钢铝及其衍生制品关税从25%提至50%,6月23日起对钢制家电加征关税,准备签署美英贸易协议关键部分[27][28] - 欧央行降息,6月5日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下调25个基点,欧央行接近降息周期尾声[28] 风险提示 - 国内外货币政策持续分化,国内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7]
从现款压力到信用增信,“外贸第一城”何解跨境电商采买痛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5 20:52
跨境电商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2 63万亿元 同比增长10 8% [1] - 深圳作为外贸第一城汇聚超12万家贸易型企业 约占全国总数一半 [1] - 深圳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3720亿元 占全国总量14% [1] 行业痛点分析 - 传统现款交易模式导致旺季资金周转压力剧增 海外销售遇冷时易出现资金缺口 [3] - 新供货商履约风险及抵押物不足导致企业"有单不敢接" [3] - 商务部等9部门2024年6月发文要求畅通融资渠道 鼓励优化出口信用保险 [3] 创新金融解决方案 - 深圳保险业推出"跨境电商保" 由6家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 [4] - 全国首单于2024年4月落地深圳 6月12日正式启动服务 [4] - 产品特点包括期限短、费率低、保障灵活 承保应付账款风险 [5] - 共保体通过信息共享提升承保能力 分散业务风险 [5] 实际应用案例 - 某户外用品企业投保后付款周期从现金交易延长至120天 缓解旺季资金压力 [5] - 某3C数码企业获供货商信用额度提升50% 计划将保险作为供应链管理工具 [5] - 试点期间暂不要求"阳光化"资质 但合规企业可享受通关、融资等政策优惠 [6] 产品运行机制 - 投保人需为深圳跨境电商出口企业 供货商需为国内注册法人 [6] - 采购合同付款期限不超过180天 [6] - 本质是通过保险增信解决采购环节信用问题与资金压力 [6]
从现款压力到信用增信,“外贸第一城”何解跨境电商采买痛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5 19:34
跨境电商行业现状 - 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1] - 深圳作为外贸第一城,汇聚超12万家贸易型企业,约占全国总数一半,2024年进出口总额达3720亿元,占全国总量14% [1] 境内采买痛点 - 传统现款交易模式弊端凸显,销售旺季前供货商要求现金采购爆款商品导致资金周转压力剧增 [3] - 海外销售遇冷时货款回笼延迟,国内应付账款到期出现资金缺口 [3] - 新供货商履约风险、企业抵押物不足难以获取银行贷款导致"有单不敢接"困境 [3] 政策支持与金融创新 - 2024年6月8日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文件要求畅通跨境电商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优化服务模式和出口信用保险承保模式 [3] - 深圳保险业推出"跨境电商保",由6家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全国首单于2024年4月落地深圳 [3][4] - 6家保险公司联合签署服务公约,约定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运作,通过信息共享提升承保能力 [4] 产品效果与案例 - "跨境电商保"承保跨境电商对外应付账款风险,为境内赊购采买提供信用支持 [5] - 某户外用品企业投保后付款方式从现金交易变更为120天付款,缓解旺季资金压力 [5] - 某3C数码品牌企业投保后供货商信用额度提升50%,计划将产品作为供应链管理工具 [5] 投保门槛与试点政策 - 投保门槛要求跨境卖家为深圳"阳光化"跨境电商卖家,试点期间暂不要求"阳光化"资质 [5][6] - "阳光化"企业可享受通关、收结汇等"一站式"公共服务,在通关效率、融资、退税等方面具备优势 [6] - 供货商需为依法注册的国内法人,付款期限不超过180天 [7] 行业挑战与展望 - "跨境电商保"是金融机构对境内采买风险的系统性应对,通过保险增信解决信用问题与资金压力 [7] - 行业竞争加剧下,平衡保险机构风险控制与企业需求将影响产品持续发展 [7]
普信债久期在高位
国金证券· 2025-06-15 19: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截至6月13日,城投债、产业债成交期限加权分别为2.35年、2.98年,均处2021年3月以来90%以上分位数水平;商业银行债中,二级资本债、银行永续债、一般商金债加权平均成交期限分别为3.90、3.70、2.03年,一般商金债位于较低历史水平;其余金融债中,证券公司债、证券次级债、保险公司债、租赁公司债久期分别为1.64、2.05、3.56、1.62年,证券公司债、证券次级债位于较低历史分位,租赁公司债位于较高历史分位;票息久期拥挤度指数下滑后略有上升,目前处2021年3月以来53.10%的水平 [10][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品种期限概览 - 截至6月13日,城投债、产业债成交期限加权分别为2.35年、2.98年,均处2021年3月以来90%以上分位数水平 [10] - 商业银行债中,二级资本债、银行永续债、一般商金债加权平均成交期限分别为3.90、3.70、2.03年,一般商金债位于较低历史水平 [10] - 其余金融债中,证券公司债、证券次级债、保险公司债、租赁公司债久期分别为1.64、2.05、3.56、1.62年,证券公司债、证券次级债位于较低历史分位,租赁公司债位于较高历史分位 [10] 品种显微镜 城投债 - 加权平均成交期限徘徊在2.35年附近,陕西省级城投债久期超6年,河北省级城投债成交久期缩短至0.81年附近 [3][17] - 江苏区县级、浙江地级市、重庆区县级、广东地级市、福建区县级、四川省级、河南地级市等区域城投债久期历史分位数已逾90%,安徽地级市、浙江地级市、广东地级市城投债久期逼近2021年以来最高 [3][17] 产业债 - 加权平均成交期限较上周有所缩短,总体处于2.98年附近 [3][20] - 食品饮料行业成交久期缩短幅度较大,缩短至1.28年,公用事业行业成交久期拉长至3.35年 [3][21] - 食品饮料行业成交久期处于较低历史分位,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商贸零售、有色金属等行业均位于90%以上的历史分位 [3][21] 商业银行债 - 证券次级债久期缩短至2.05年,处于45%的历史分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3][23] - 二级资本债久期拉长至3.90年,处于78.6%的历史分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3][23] - 银行永续债久期缩短至3.70年,处于66.8%历史分位数,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3][23] 其余金融债 - 加权平均成交期限保险公司债>证券次级债>证券公司债>租赁公司债,分别处于79.3%、45%、50.4%、95.9%的历史分位数 [4][26] - 证券公司债、保险公司债、租赁公司债久期较上周有小幅拉长 [4][26]
存款利率跌破1%!金价3300、比特币11万,如零利率来临普通人怎么办
搜狐财经· 2025-06-15 08:26
全球金融环境变化 - 日本银行自1999年实施零利率政策 欧洲在2014年出现负利率 许多国家居民通过结构化资产配置实现资产稳步增长 [1] - 金价达3300美元 比特币价格攀升至11万美元 存款利息低于1% 国内六大银行整体下调存款利率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跌破1% [3] 资产配置策略 - 个人资产管理应采用"3分法"划分 短期流动资金可转入货币基金或银行T+0现金管理产品 年化利率约1% 配置三个月国债逆回购或高流动性纯债基金提升收益率 [3] - 以分红为导向的资产配置 日本居民投资高股息股票和REITs 国内可关注上交所深交所红利ETF 近12个月平均分红率约3% 香港恒生高股息主题ETF股息率达7% [5] - 公募REITs分配率多在4% 需核查资产所在地 资源年限 经营收入覆盖率等关键指标 [5] - 稳健固定收益策略 欧洲居民采用政府债券 可转债与高评级企业债组合 目标收益3% 国内类似工具包括政策性金融债基金 可转债指数基金 [5] - 担心人民币贬值可配置QDII指数基金 如标普500 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 搭配黄金ETF实现国际资产多元配置与商品风险对冲 [5] 长期收益布局 - 选择终身寿险 年金险或万能险账户等保险产品 提供约3%长期保证收益率 适合锁定未来收入 香港保险产品收益通常高于内地 需关注保险公司资质 分红实现情况及现金价值回本时间 [5][7] 金融生态趋势 - 零利率时代单靠银行存款难以应对通胀压力 有效资产配置需涵盖多元策略 包括现金管理工具 高分红ETF REITs 政策性金融债 可转债基金 QDII产品 黄金ETF 长期保险产品 [7] - 未来金融生态要求不断调整投资策略 理性规划资产 才能在低利率环境中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7]
鼓励国企与民企交叉持股,上海发文!
证券时报· 2025-06-14 11:53
国企民企协同发展政策 - 上海市国资委联合上海市工商联印发《指导意见》,旨在推动上海地方国企与民企双向赋能、共同发展 [2] - 鼓励国企民企双向进入、交叉持股,优化股权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3] - 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民营战略投资者,引导民企引入国有战略投资者实现协同发展 [5] 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 - 在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如上海"3+6"重点产业),鼓励国企民企通过技术开源、产业共建深化合作 [4] - 鼓励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和联合攻关 [4] - 鼓励相互开放应用场景和试用环境,加大创新产品培育与应用力度 [4] 存量资源盘活与资产合作 - 鼓励合作开发存量房屋土地资源,民企参与城市更新、老旧厂房和商办改造项目 [6] - 支持民企参与国有老字号品牌焕新,开展资产证券化合作及REITs发行认购 [7] - 鼓励共同设立CVC基金和并购基金,聚焦主业协同发展 [8] 金融支持与资本合作 - 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开发适合民企的信贷产品,优化续贷方式 [8] - 国有保险企业加大科技保险供给,证券企业增强股权融资服务力度 [8] - 依托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子基金设立 [8] 人才交流与生态构建 - 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民企高管担任国企外部董事 [1][9] - 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10] - 通过座谈会、沙龙等形式分类推动需求端、技术端、应用端合作 [10] 项目落地与后续规划 - 6组国企民企合作项目现场签约,5家企业进行项目推介 [12] - 上海市国资委强调依法合规、市场化导向,推动抱团出海和科技创新合作 [12] - 后续将推动《指导意见》落实,深化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合作 [14]
首创!深圳保险业推出“跨境电商保” 专为深圳跨境电商打造
南方都市报· 2025-06-13 23:00
行业动态 - 深圳保险业举办跨境电商保险服务对接会 推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保"服务公约 [1] - 活动由深圳人保财险联合平安财险、国寿财险、太保财险、太平财险、大家财险共同举办 [2] - 深圳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第二批跨境电商综试区 不断强化政策创新、品牌培育、平台支撑、服务供给 [3] 产品创新 - "跨境电商保"是专为深圳跨境电商企业设计的创新保险产品 依托保险机构风险保障能力构建"政策引导—金融支持—企业发展"良性循环 [6] - 产品为全球首创金融工具 填补跨境电商交易环节资金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空白 [10] - 产品提供四大核心权益:专属深圳资质保证、支持灵活赊购方式、作为融资工具箱助力资金管理、增强采购端信心和议价能力 [10] 政企协同 - 六家保险公司联合签署服务公约 承诺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运作并加强信息共享 [7] - 产品紧密围绕国家"新国十条"指导精神 结合深圳产业特点实现"政保企"协同创新 [7] - 政府部门包括商务局、海关、税务局、外汇管理局等现场解读政策 助力企业合规运营 [10] 企业案例 - 深圳拉米酷科技作为龙岗跨境电商协会会长单位 分享产品帮助改善资金困境的实践经验 [10] - 企业反馈产品通过稳定现金流提升了抗风险能力 增强了采购端信心 [10] 生态建设 - 南方电子口岸公司介绍跨境电商阳光化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 [10] - 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前海九米信息公司提供行业视角和合规经营解决方案 [10] - 深圳着力构建全国最优跨境电商产业生态 持续为行业注入全新动能 [6][11]
深圳市出台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快讯· 2025-06-13 18:49
深圳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与深圳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深圳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1] - 方案围绕服务民生保障、服务实体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1] - 配套制定2025年在深圳市重点实施、推广扩面的保险创新项目清单[1] 发展目标 - 到2029年每年在全市重点实施推广不少于30项保险创新项目[1] - 2029年目标初步构建保障全面、服务优化、治理完善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框架[1] - 2035年目标打造一批具有深圳辨识度的保险创新标志性成果[1] - 2035年目标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完备、产品服务丰富、监管科学有效、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保险业新格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