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搜索文档
“十五五”政策信号一文看懂
国际金融报· 2025-10-30 19:36
经济发展重心 - 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和核心标尺,经济发展重心彻底转移到“质”的提升上 [2] - 未设具体经济增速目标,只提出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利于增强宏观政策灵活性 [2] - “十五五”期间年均GDP增速预计保持在4.5%至5.0%区间,基准情形下潜在增速区间为4.5%至5.3% [3] 消费与内需 - 提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未来经济发展将从投资依赖转向消费主导 [3] - 将通过政策协同、制度优化和产业升级形成长效机制,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4] - 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8] 资本市场改革 - 要求建立健全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提高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功能 [5]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等板块改革,为硬科技企业提供更精准、包容的融资支持 [5] - 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稳步发展期货、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优化社会融资结构 [6] - 改革核心是构建更具韧性、适应性的金融生态系统,推动资本市场向创新资源整合平台转变 [6] 财政政策 - 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更注重精准发力、效能提升 [9] - 财政政策将在推动战略目标达成、稳定总需求、引导长期投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9] - 财政资金在生育、教育、养老、社会保障、消费补贴等方面将有更大投入 [9] 货币政策 -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1] - 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总基调,更注重力度、时机和节奏的平衡,避免大水漫灌 [11] - 突出结构性工具作用,引导资源流向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11]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13] - 加快人工智能发展,实施全面的人工智能+行动,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 [13] - 数据要素建设侧重基础制度和生态完善,人工智能发展强调科技攻坚与产业赋能 [15] 养老保险体系 - 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 [16] - 商业健康保险核心作用是弥补基本医保缺口,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终身稳定现金流 [16] - 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全国49个城市试点,截至2024年底超过1.8亿人参保,累计超过260万人享受待遇 [17]
多方协力 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金融时报· 2025-10-30 08:25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 器,其中,养老保障是重要一环。 "十四五"时期,我国持续深化社保改革,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在养老领 域,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建立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等惠民举措持续落地。 "目前,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 提高到95%以上。"9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 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介绍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再次 强调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在目前领取养老金的人群中,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占比超过50%。"因此,蔡昉提出,在 关于养老保险改革的讨论中,不应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排除在外,需要将其与职工养老保险、养老第二 支柱和养老第三支柱等共同讨论。 他进一步提出,现阶段,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的人群主要包括农村地区老年人等。此外,私营劳 动者、个体劳动者、新就业形态人群等人员也很多。"这部分人群的共同 ...
2025年半年度人身险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10-15 16:0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2]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人身险行业保费收入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主要受居民储蓄、理财及养老需求提升驱动,但预定利率下调对需求的刺激作用减弱 [4] - 行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利润高度集中于头部大型保险公司,主要得益于保费收入增长、"报行合一"政策推进以及投资收益增长 [8] - 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持续提升,资本补充能力增强,行业风险整体可控 [9] - 监管政策持续完善,推动行业优化业务结构和风险控制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制度基础 [10] 保费收入与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7705.2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38%,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4] - 保费收入结构以寿险和健康险为主,2025年上半年寿险业务占比82.57%,健康险业务占比16.65%,结构变动不大 [4] - 万能险与投连险产品新增保费规模有所下降,分红险业务竞争加剧 [4] - 行业处于满期给付高峰期,2025年1-6月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8269.04亿元,同比增长17.08% [4]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市场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头部险企排名稳定,保费收入前五大人身险公司市场份额合计近50% [5] - 养老保险业务受政策支持,未来发展空间大;健康险业务规模保持稳定,但专业健康险公司市场份额不大 [5][6] 资金运用与投资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2.60万亿元,同比增长8.86% [7] - 资产配置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债券投资占比51.90%,股票及长期股权投资合计占比16.82%,银行存款占比8.02% [7] - 权益投资力度加大,偏好银行及公用事业与能源等高股息行业,监管调整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以支持科创企业 [7] - 2024年人身险公司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7.45%,投资表现提升 [11] 盈利能力与资本状况 - 2025年上半年披露数据的73家人身险公司中,52家实现盈利合计1900.00亿元,21家亏损合计42.70亿元,净利润规模前十大公司占行业净利润90%以上 [8] - 截至2025年6月末,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6.6%,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4.3%,均持续提升 [9][11] - 人身险公司通过增资及发债进行外源性资本补充,进一步夯实核心资本 [9] 监管环境 - 2025年上半年监管政策发布频率保持高水平,涉及机构监管、分类监管以及"五篇大文章"相关业务高质量发展 [10] - 《保险集团并表监督管理办法》等政策有助于防范集团特有风险,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10]
国家统计局:社会保障体系全球规模最大,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北京商报· 2025-09-28 10:20
养老保险 - 2024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亿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从2020年的2900元提升至2023年的3162元 [1] - 2024年末全国企业年金职工参保人数为3242万人,较2020年末增长19.3% [1] - 2024年末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达36422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61.9% [1] 医疗保障 - 2024年末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3.3亿人,参保覆盖面自2018年起稳定在95%左右 [2] -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670元,较2020年增长21.8% [2] - 2024年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2.2亿人次 [2] - 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从2020年的27.7%下降至2023年的27.3% [2] 社会救助 - 2024年末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625.0万人,农村为3361.5万人 [2] - 2024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798.1元,较2020年增长17.8% [2] - 2024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593.9元,较2020年增长19.5% [2]
利率下行周期寻“养老答案” 二三支柱协同发展迎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1:48
存款和保险利率下调 - 国有六大行存款利率第七次下调 活期利率下调5bp接近零利率 1年期定存利率降至1%以下 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降至1.30% [1][2] - 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三连降至1.99% 较上季度下降14bp 触发动态调整机制 [1][3] - 头部险企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上限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下调50bp至2.0% 分红型产品下调25bp至1.75% 万能型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下调50bp至1.0% [1][3] 养老保险体系发展 - 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加速构建 二三支柱协同发展成为化解"未富先老"风险的突破口 [1][4] -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82万人 参保率超90%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参加职工3242万人 [7][8] - 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人数达7279万人 第三支柱作为重要补充可有效缓解一二支柱支付压力 [4][8] 养老保险机构表现 - 10家专业养老险机构稳健发展 泰康养老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22亿元环比增长21.7% 总资产突破1400亿元 [6] - 企业年金含权策略长期收益更高 2012-2024年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94.64% 规模占比达86.84% [7] - 泰康养老受托规模年均增速38.81% 远超行业平均22.21% 2025年二季度末管理规模超6000亿元 [8] 二三支柱融合发展 - 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互通有无相互促进 发展第二支柱可促进第三支柱发展 [8] - 泰康养老探索二三支柱融合经营模式 个人养老金客户超22万人 服务企业超5500家 保费规模超30亿元 [9] - 分红型产品"保证利率+浮动收益"特性可锁定长期收益 有效化解长寿风险和利率风险 [9]
银发时代新解法:人保寿险“长钱保” 助力灵活就业者乐享品质养老
新华网· 2025-07-23 11:49
行业背景 - 中国灵活就业群体规模超过2亿人,正成为支撑经济毛细血管的重要力量 [1] - 2024年中国居民预期寿命达79岁,银发经济开启新机遇 [2] - "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政策导向清晰 [2] 产品创新 - 长钱保·养老金采用"直通退休年龄"长缴费模式,投保年龄覆盖18-74周岁,不限职业 [1] - 产品借鉴社保可持续缴费思路,支持按月缴费至55岁或60岁,提升养老金替代率 [2] - 提供趸交、3年、5年、10年或交至退休年龄五种缴费方式,最低门槛仅10元/月 [2] - 产品备案名为"人保寿险聚稳盈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属于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实践 [2][5] 产品设计 - 包含基础养老年金和保单红利双重机制,支持分享保险公司经营利润 [3] - 设置20年"养老年金保证给付期"写入合同,确保财富安全与定向传承 [3] - 年金给付可持续至105岁,用"时间杠杆"对冲"老年收入断层"风险 [3] - 通过红利分配机制对冲通胀风险,实现养老资金"抗衰减"增长 [3] 公司优势 - 人保寿险为国有控股险企,成立20年累计服务客户超3.57亿人 [1] - 依托全国301个地市服务网点及国有资本兜底,构建双重保障体系 [3] - 产品体现"人民保险 服务人民"宗旨,将国家战略转化为可操作个体方案 [4] 市场意义 - 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收入平滑衔接工具,填补养老保障空白 [1] - 通过碎片化储蓄引导新市民建立科学储蓄观念,推动消费认知转型 [4] -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普惠金融范本,完善国家养老保障体系 [4]
李云泽:希望更多外资机构积极参与专属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金试点
快讯· 2025-06-18 10:44
中国养老体系发展 - 中国三支柱养老体系发展不平衡 第三支柱起步较晚但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 [1] - 近年来推动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有序扩大养老理财和养老储蓄试点 [1] - 专属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金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 [1] - 鼓励外资机构积极参与试点 发挥产品设计、保险精算和投资管理专业优势 [1] - 外资机构可共享中国养老市场发展红利 [1]
采取“政策+市场”运行模式,聊城市积极贯彻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齐鲁晚报网· 2025-06-12 12:53
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情况 - 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聊城市作为先行地区已完成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搭建 形成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 职业年金 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为补充的多层次体系 [1] - 截至第一季度 聊城市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37.43万户 资金规模达5049.32万元 [1] - 3月20日成立全省首家个人养老金事业发展联盟 由14家具备资质的商业银行组成 包括招商银行聊城分行等机构 [1][2] 政策推广与服务优化 - 人社部门采取"联盟"模式推动银企协作 在政策宣讲 服务流程优化 政策研究等方面建立行业合作机制 [2] - 开展600人规模的政策宣讲会覆盖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代表 通过12333咨询日设立专家座席和宣传点提升公众知晓度 [2] - 采用"进门服务+个性化指导"方式深入解读政策 重点覆盖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居民群体 [2][3] 未来发展规划 - 下一步将采用"政策+市场"双轮驱动模式 重点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群的覆盖面 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 [3] - 计划优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电子社保卡等线上入口及商业银行渠道提升账户开立 资金缴存 税收优惠等环节的便捷性 [3] - 目标是通过强化部门协作和精准宣传 持续提升个人养老金账户规模和普惠性 [3]
全省已有1043.01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河南日报· 2025-06-06 07:23
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进展 - 截至5月底河南省已有1043 01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1] - 个人养老金制度由政府政策支持、市场化运营 实行个人账户制 缴费完全由个人承担 [1] - 参与者可自主选择购买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 [1] 税收优惠政策 - 年缴费上限为1 2万元 缴费者可享受1 2万元的税前扣除额度 [1] - 账户投资收益不征税 领取时按3%税率征税 [1] - 举例说明: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者缴存1 2万元后 按20%税率可节省个税2400元 [2] 市场推广与参与者反馈 - 河南省启动"六进"宣传活动(进机关、企业、医院、学校、社区、乡村) [2] - 参与者反馈显示 该制度有助于培养养老储蓄习惯并减轻个税压力 [2] - 活动现场重点解读了开户流程及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知识 [1]
周红:扩大企业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是下一阶段发展方向
搜狐财经· 2025-05-28 18:43
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现状 -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实现全覆盖,待遇水平持续增长 [3] -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制度公平统一性增强 [3] -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正稳妥推进,充分考虑各方诉求 [3] - 颁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暂行办法》,并于2024年1月1日开始实施 [3] 养老保险体系改革方向 - 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是未来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的重点方向 [2][5] - 需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重点推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 [4] - 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增加制度再分配功能,完善全国统筹制度 [5] - 探索建立企业年金(第二支柱)与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的融通机制 [5] 个人养老金发展措施 - 需完善个人养老金政策设计,探索多样化金融产品供给 [5] - 适度放宽个人养老金资金领取条件,兼顾保障功能与制度弹性 [5] - 推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协同发展,夯实养老财富储备 [5]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与投资 - 健全社保基金安全监管体系,构建"四防协同"风险防控机制 [6] - 加强对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的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 [6] - 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扩大投资规模,研究完善投资政策 [6] 管理服务优化 - 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系统 [7] - 建设五级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提升社保治理效能 [7] - 优化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简化程序,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