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制造
搜索文档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见成效,中国制造重塑生产范式
证券时报· 2025-08-29 08:27
智能工厂建设进展 - 全国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超3万家、先进级1200余家、卓越级230余家 分布在31个省区市 覆盖超80%制造业行业大类 [1] - 卓越级智能工厂建设近2000个优秀场景 包括智能仓储、在线检测、数字化研发设计等 [7] 生产效率提升成效 - 中集环科智能工厂通过27个智能场景实现交期缩短30%、一次性装配合格率提升10%、检验效率提升50% [3] - 行业层面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提升22.3%、不良品率下降50.2%、碳排放减少20.4% [7] 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 中集环科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产线布局 实现生产效率最优化 并通过AI辅助检测使细微缺陷无所遁形 [3][7] - 亚威股份历经四阶段数字化跃迁:2005年PLM系统提升图纸管理效率40% 2010年ERP提升存货周转36% 2016年MES使不良率下降22% 2019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1500家企业设备上云 [4] 技术应用与解决方案 - 综合应用AI、5G、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形成行业示范性场景解决方案 [3][7] -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6500余家 服务范围覆盖全部制造业领域 [10] 商业模式创新 - 亚威股份从销售机床转型为提供"硬件+软件+云服务+集成+咨询规划"全方位解决方案 服务超百家企业 [9] - 智能工厂推动产业从规模红利向价值红利转变 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3][9] 标准化与生态建设 - 累计发布469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和50项国际标准 但在国际标准制定权和专利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10] - 通过应用端先发优势加快主导国际标准制定 以智能化转型争夺全球价值链话语权 [10]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工信部强调要强化技术融合 打造自学习、自决策能力的行业解决方案 推动全流程智能化转型 [6] - 制造业需加快高端技术研发投入 向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转型 [4]
跨越“微米鸿沟”:中国“争气机”改写全球机床产业格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9 08:15
在江西佳时特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时特")的车间里,一台现代感十足的数控机床正在加紧作 业。金属刀具与工件接触的瞬间,产生的火花细如发丝,却在0.4微米(1微米=1/1000毫米,相当于头发 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的精度刻度上,刻下了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重要印记。 "当国外机床运抵即被GPS锁定,当关键零件被捆绑销售,当天价维修费成为常态,自主研发就成了唯 一的出路。"刘华的话语坚定而有力,道出了佳时特自主创新的初心。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垄断,佳 时特团队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毅然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自主研发之路。 2013年,是佳时特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佳时特研发出首条自动化生产线,将机床精度提 升至八微米,已经实现了不小的突破,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仗着技术优势,国外技 术封锁愈演愈烈。 这台由佳时特自主研发的高精密数控机床,登上了数控金属切削机床这一细分领域的制高点,填补了国 产机床的性能空白,更以堪与德国工业巨头比肩的核心指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争气机"。 在佳时特车间墙上,"精度的尽头,是尊严的起点"的标语格外醒目。当中国高端制造业正处于向高质量 发展的关键跃升期,佳时特的技 ...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见成效,中国制造重塑生产范式
证券时报· 2025-08-29 07:59
智能工厂建设现状 - 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1] - 卓越级智能工厂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及超过80%制造业行业大类 [1][7] - 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均减少20.4% [7] 企业智能化转型案例 - 中集环科智能工厂通过27个智能场景实现交期缩短30%、一次性装配合格率提升10%、检验效率提升50% [3] - 亚威股份通过四阶段数字化跃迁:PLM系统提升图纸管理效率40%、ERP系统提升存货周转效率36%、MES系统降低产品不良率22%、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1500家企业设备上云 [4] - 亚威股份从机床销售转型为"硬件+软件+云服务+集成+咨询规划"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商 [9] 技术应用与创新 - 中集环科综合应用AI/5G/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数字孪生仿真优化产线工艺布局 [6] - AI辅助系统实现焊缝无损检测智能评片,AI安全系统实现24小时高危区域监控 [3] - 全国累计发布469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50项国际标准,6500余家解决方案供应商覆盖全部制造业领域 [10] 产业升级路径 - 智能工厂推动制造业从"规模红利"向"价值红利"转型,成为观察中国制造升级的重要窗口 [3] - 单个企业技术突破通过生态网络形成"点上突破、面上扩散"的产业升级路径 [6] - 智能制造需要高端研发人才与数字工匠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双重支撑 [9] 国际化发展与挑战 - 中国在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制定、国际组织话语权和国际专利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11] - 需依靠应用端先发优势加快主导国际标准制定,以智能化转型争夺全球价值链话语权 [11] - 数字化转型是长期系统性过程,需实现装备/工艺/软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突破 [9]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见成效 中国制造重塑生产范式
证券时报· 2025-08-29 06:10
智能工厂建设现状与规模 - 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1] - 卓越级智能工厂分布在31个省(区、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 [1][5] - 卓越级智能工厂共建设近2000个优秀场景,包括智能仓储、在线智能检测等 [5] 智能工厂效能提升 - 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 [5] - 产品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均减少20.4% [5] - 中集环科智能工厂实现交期缩短30%、一次性装配合格率提升10%、检验效率提升50% [2] 企业智能化转型案例 - 中集环科智能工厂应用27个智能场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AI、5G等技术实现效率提升 [2] - 亚威股份转型分为四个阶段:2005年启动PLM系统提升图纸管理效率40%,2010年上线ERP系统提升存货周转效率36%,2016年部署MES系统使产品不良率下降22%,2019年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1500家企业设备上云 [3] - 亚威股份商业模式从销售机床转变为提供“硬件+软件+云服务+集成+咨询规划”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6] 技术应用与场景深化 - 中集环科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对产线工艺布局进行模拟仿真,识别瓶颈工序以实现生产效率最优化 [5] - AI辅助系统用于焊缝无损检测影像智能评片,AI在危化品区域进行安全监控预警 [2] - 智能工厂技术应用强调广度与场景落地深度,形成“点上突破、面上扩散”的产业升级路径 [5] 产业政策与未来方向 - 政策支持推动企业数字化进程转化为生产效率提升 [3] - 应强化技术融合,打造具备自学习、自决策能力的行业解决方案 [4] - 中国制造业需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并优化掌握数字工匠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结构 [6] 全球竞争与标准制定 - 中国累计发布469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50项国际标准,拥有6500余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7] - 未来需加快主导制定国际标准,依靠应用端优势争夺全球价值链话语权 [7]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见成效中国制造重塑生产范式
证券时报· 2025-08-29 01:58
智能工厂建设现状与规模 - 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1] - 卓越级智能工厂分布在31个省(区、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 [1][5] - 卓越级智能工厂共建设近2000个优秀场景,包括智能仓储、在线智能检测等 [5] 智能工厂转型成效与效率提升 - 中集环科智能工厂通过27个智能场景实现交期缩短30%、一次性装配合格率提升10%、检验效率提升50% [2] - 卓越级智能工厂整体实现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均减少20.4% [5] - 亚威股份通过PLM系统将图纸管理效率提升40%,通过ERP系统使存货周转效率提升36%,通过MES系统使产品不良率下降22% [3] 企业转型案例与技术应用 - 中集环科智能工厂应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路径规划智能预警和AI辅助焊缝检测,综合应用AI、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 [1][5] - 亚威股份建成国内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其转型历经PLM、ERP、MES系统部署,并于2019年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1500家企业设备上云 [3] - 亚威股份商业模式从单纯销售机床转变为提供“硬件+软件+云服务+集成+咨询规划”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6] 政策支持与未来发展方向 - 工信部强调应强化技术融合,打造具备自学习、自决策能力的行业解决方案,推动企业全流程智能化转型 [4] - 中国累计发布469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50项国际标准,拥有6500余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7] - 未来需加快主导制定国际标准,以智能化转型争夺全球价值链话语权 [7] 转型挑战与核心需求 - 智能制造需要优化人才结构,不仅需要高端研发人才,更需要掌握数字工匠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6] - 数字化转型是长期、系统性、逐步迭代的过程,需推动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与制造全过程深度融合 [6] - 中国制造业必须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6]
汇洲智能(002122)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
证券之星· 2025-08-28 22:24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19.28%,但归母净利润1898.82万元,同比下降66.81%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25.65%,但归母净利润-277.39万元,同比下降104.55% [1] - 毛利率27.37%,同比增长30.63%,净利率3.16%,同比下降71.49% [1] - 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1.03亿元,占营收比18.79%,同比下降12.48% [1] - 每股净资产1.07元,同比下降8.13%,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2元,同比增长35.37%,每股收益0.01元,同比下降66.78% [1] 现金流与投资活动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1348.59%,主要由于本期取得子公司及金融资产投资支出较多 [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112.8%,主要由于本期收到库存股处置款较多 [4]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75.31%,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2.31% [5][7] 资产与负债变动 - 合同负债变动幅度为-8.69%,主要由于本期子公司加快产品验收进度 [4] - 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幅度为145.88%,主要由于公司本期投资增加 [4]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变动幅度为-3.02%,主要由于公司本期处置金融资产 [4] 收益与投资回报 - 投资收益变动幅度为365.2%,主要由于本期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较多 [4]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变动幅度为-98.69%,主要由于上年同期非流动金融资产增值较多 [4] - 公司近10年中位数ROIC为-1.07%,最差年份2019年ROIC为-55.87% [4] - 公司上市以来已有年报17份,亏损年份5次 [4] 研发与业务结构 - 研发投入变动幅度为100.59%,主要由于本期子公司研发项目结题成本及人工成本增加 [4] - 公司核心业务分为高端装备制造、大模型数据服务、创业投资与资产管理 [5] - 高端装备制造业务以齐重数控、青海青一和上海壹亘为主,拥有10大类、26个系列、600多个品种的机床产品 [5] - 大模型数据服务通过热热数据公司提供,自建智能化数据标注平台Enable I,客户包括小红书、字节、科大讯飞等 [5] - 创业投资与资产管理已投资项目包括超聚变、麒麟软件等 [5] 未来战略方向 - 公司未来几年主营业务将围绕高端装备机床业务以及数据服务业务重点开展 [6] - 公司积极推进目前已投资项目的退出工作 [6]
华中数控2025年上半年营收5.54亿元 高端引领战略持续推进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21:4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54亿元 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共建推动国产高端装备自主可控与智能化升级 [1] 高档数控系统业务 - 五轴技术加工精度与效率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配套台套数半年度显著增长 [2] - 与武汉重机、天水星火、普什宁江等企业合作开发多类型五轴机床 为汽车零部件、激光加工等领域批量配套 [2] - 发布全球首台嵌入AI芯片与大模型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 配套设备加工效率提升10% 故障诊断达三年工程师水平 [2] - 与秦川机床等18家龙头企业研制20台智能机床工程样机 构建创新生态 [2] - 华中8型数控系统在3C行业获广泛应用 与长三角、珠三角头部设备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 批量配套五轴钻攻中心等高端机型 [3]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业务 - 在3C行业持续渗透 新能源汽车及锂电储能市场发力 发布具备自主感知与双臂协同的智能双臂机器人 [4] - 推出70kg负载机器人及三大系列焊接机器人 具备高速高精高稳定特性及防爆设计 [4] - 最新动力学研究成果获机器人顶级期刊录用 为具身智能提供数据收集基座技术 [4] - 依托NC-Link和iNC-Cloud实现设备联网 为汽车、高铁、能源等行业建成多条智能产线 [4] 战略与政策契合 - 业务深度契合"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宏观方向 响应加快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号召 [5] - 未来将加速人工智能在数控系统、机器人控制、智能产线等领域的融合应用与成果转化 [5]
巨轮智能联合OPS开发数控设备 加大行星滚柱丝杠行业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8:28
公司业务发展 - 巨轮智能与OPS公司联合开发可应用于行星滚柱丝杠行业的数控设备 正处于中国和海外市场双推广阶段[1] - 公司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欧吉索机床(广东)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金属切削机床及数控机床制造销售 将针对中国市场开发本土机型[2] - 公司加大行星滚柱丝杠数控设备和XT减速器的市场开拓 已与罗升集团签约合作加速减速器产品海外市场开拓[3] 技术合作与优势 - OPS公司在德国拥有60多年电火花成型机床和20多年高速加工中心制造经验 是全球先进的设备制造商[1] - OPS公司高速加工和EDM技术处于先进地位 在模具自动化加工和石墨电极应用方面有较大优势[1] - 行星滚柱丝杠具有体积空间小 精度高 输出大和耐用稳定的性能特点 正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2] 市场与客户基础 - OPS公司在欧美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客户包括奔驰 宝马 奥迪 大众 福特 西门子 美的电器和特斯拉等[1] - 欧吉索机床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后销售业绩逐年增长 2012年与巨轮智能在广东揭阳设立生产基地[1] - 行星滚柱丝杠作为人形机器人线性执行器的核心传动部件 在特斯拉擎天柱二代成本占比达20%[2] 产品战略定位 - 行星滚柱丝杠数控设备是继XT减速器后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的又一布局[3] - 公司数控设备有望弥补国产行星滚柱丝杠设备空白 助力滚柱丝杠国产化[2] - 子公司将全力研制高精密数控机床及自动化产线 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与利润增长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