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双臂机器人
搜索文档
IROS 2025见证中国机器人力量崛起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4 18:40
公司核心定位与战略 - 公司在IROS 2025展示其作为“零部件级人形机器人全栈方案Tier-1供应商”的新角色,提供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系统的完整技术链条[1] - 公司通过“关节模组-人形机械臂-半人形执行单元-整机”的全栈方案重新定义产业定位,展示完整产业化路径[1] - 公司已建立覆盖北美、欧洲、日韩、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业务网络,并在海外设立40多个服务中心[18] 核心产品与技术方案 - 关节模组兼具高负载能力与轻量化结构,可根据客户场景需求调整负载参数与尺寸规格[3] - 人形机械臂具备7自由度,重量小于7.5kg,最大瞬时负载10kg,绝对定位精度小于±0.5mm,适配全类型执行器的开放末端接口[3] - 半人形执行单元整合机械臂、控制系统、感知模块与末端执行器,形成高度集成的完整作业单元[5] - 智能双臂机器人融合“移动+双臂操作+多感知交互”能力,支持本地SLAM建图定位与可定制避障策略,配备语音识别麦克风阵列实现自然交互[7][10][11] - 公司构建覆盖负载3-30kg的全系列协作机器人产品矩阵,包括标准系列、焊接专用系列和商用系列[12] 软件与智能化能力 - AIRLab具身智能平台作为全栈方案的“智慧大脑”,其Bin-picking解决方案使分拣准确率提升50%,定位偏差控制在±1mm以内[14] - 3D视觉免编程焊接方案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焊缝并生成路径,显著减少调试时间并提升焊接效率[16] - 软件平台无需专业编程即可适配多场景,为中小企业提供“即插即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14] 应用场景与行业覆盖 - 智能双臂机器人应用场景覆盖汽车零部件装配、仓储物流、工业巡检、实验室物料处理等柔性制造关键环节[11] -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加工、CNC上下料、3C电子、康复医疗、餐饮服务、摄影摄像等多元场景[18] - 基于FR10协作机器人打造的床旁下肢康复训练系统能降低康复治疗师劳动负荷,促进患肢功能恢复[12] 供应链与核心技术优势 - 公司实现无框伺服系统、谐波减速机、多维力矩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自研自产,具备全链条掌控能力[12] - 全栈智造方案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满足制造业对“自主可控、高效适配、成本优化”的诉求[12]
IROS现场高光:傅利叶、智元、越疆、逐际动力、青瞳视觉、灵心巧手等17家头部企业精彩盘点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3 00:43
会议与行业总览 - 2025年IEEE/RSJ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国际会议(IROS 2025)在杭州举行,核心主题为“人类-机器人前沿”,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 [1] - 中国机器人产业呈现“软硬融合、开源协同、垂直深耕”的鲜明产业图景,技术发展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化、生态化的新阶段 [1] 人形机器人 - 行业超越“能否行走”的初级阶段,进入“为何人形”与“何以好用”的深层探索,价值从技术演示转向特定场景的实用效能与作为通用研究平台的开源价值 [2] - 傅利叶智能GR-3以“Care-bot”概念探索情感化交互,N1机器人则凭借完全开源战略构建全球开发者协同的硬件生态 [13][15] - 智元机器人展示“远征”、“灵犀”、“精灵”三大产品家族,实现从商用、交互到工业的全场景覆盖能力 [3][5] - 魔法原子实现高达90%的硬件自研率,其“全家族”产品矩阵通过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融合,将运动拟人度推向新高度 [10][12] - 逐际动力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Oli具备31个主动自由度,率先引入高质量模仿学习策略,实现高度拟人动作 [19][21] - PNDbotics致力于打造端到端的人形机器人平台,通过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训练,目标设计出能在任何未知场景下运行的通用机器人 [7][9] 核心零部件 - 机器人性能的终极边界高度依赖于底层核心部件的突破,零部件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攻克“卡脖子”环节 [31] - 高度的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成为主流,显著降低整机企业研发与制造成本,加速产品迭代 [31] - 灵心巧手的Linker Hand O6灵巧手整手重量仅为370克,四指负载能力高达50公斤 [35][37] - 灵足时代的一体化关节模组RobStride系列扭矩覆盖1.5N.m至120N.m,2025年前三季度出货量同比暴涨500%,产品覆盖全球26个国家 [50][52] - 因时机器人展示其完全自主研制的微型伺服电缸与仿人五指灵巧手,LAF系列电缸集成力传感器,可实现精准力反馈与力控制 [43][45] - 橡木果机器人的Tac3D多模态触觉传感器拥有超百万像素的原始触觉分辨率与多达400个真实有效的感知触点 [47][49] - 青瞳视觉发布“具身智采系统CogniM”,旨在为研发企业提供一站式的高精度、标准化真值数据服务 [32][34] - 坤维运动科技展示适用于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不同领域的全套六维力传感器产品,覆盖“硬件+软件+解决方案”的完整体系 [39][41] 工业机器人 - 人工智能正从辅助工具演变为核心驱动力,针对特定工艺与复杂技能的专用大模型开始涌现,标志着工业机器人迈向“柔性智造”新阶段 [53] - 法奥机器人以“协作机器人普及者”与“零部件级人形机器人全栈方案Tier-1供应商”的双重身份,展示覆盖“关节模组-人形机械臂-半人形执行单元-整机”的全链条定制化解决方案 [54][56] - 越疆机器人的X-Trainer双臂遥操作AI训练平台将新场景、新任务的训练周期大幅缩短了70%,显著降至约2小时 [57][59] - 艾图智能推出国内首台适用于服装制造的人形机器人,内部搭载“缝制垂域具身大模型”,能处理各种不同材质、厚度和状态的柔性面料 [60][61][63] 其他机器人解决方案 - 零次方机器人的轮臂人形机器人ZERITH H1实现“专项场景长序列多任务连贯操作”,采用“拟人”结构,臂展达1.8米,并实现“近零延迟”的通讯 [16][18] - 智身科技展示从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整机到顶级AI平台的全链条技术实力,包括全球首个融合高精度物理与高保真视觉的仿真平台MATRiX [23][25][27] - 灵御智能的TeleAvatar遥操作机器人系统实现低于150毫秒的极低延迟,构建视觉与控制感知一体化的沉浸式操控体验 [28][29][30]
21对话|拓斯达吴丰礼:制造业是AI与机器人的最佳练兵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20:27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从注塑装备起步 业务扩展至工业机器人 工业母机和具身智能领域 形成工业机器人 数控机床 注塑机三大核心集群业务[1][4][5] - 公司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小拓" 率先应用于注塑领域 形成"专用+通用"双轨解决方案 通过"工艺数据AI大模型执行"闭环设计推动行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4] - 公司计划将轮式人形机器人拓展至装配 检测等应用场景 进入自动化智能装备的千亿级市场[4] 技术研发与创新 - 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实现从底层硬件到上层软件全链条国产化 开放超400个功能接口 作为具身智能技术的"工业小脑"[1] - 与国创工软基于欧拉操作系统共同开发X5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 满足工业领域超过90%的机器人需求 已在全系列机器人中批量应用[9][11] - 集成3D相机与AI视觉检测系统的人形机器人实现注塑车间全流程自动化 包括实时识别注塑件良率和自主装盘工序[14] 财务表现与产能 - 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业务连续两个季度保持20%以上快速增长 自产多关节机器人营收同比增长80.86%[1][7] - 自研多关节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近1万台[1][8] - 智能设备总部基地启用后工业机器人年度最大产能达到6万台[2] 合作伙伴与产业链 - 与华为云 智谱 阿里云等大模型厂商深度合作 基于真实工业场景数据训练人形机器人工艺技能[8] - 作为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 积极引入优质战略供应链企业 打造智能制造核心配套产业集群[9] - 通过技术协同 场景共建与资源互通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9] 行业趋势与定位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 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在重塑制造业生态[1][4] - 机器人产业处于从"专用设备"向"通用智能体"跃迁的关键期 是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载体[5][9] - 广东制造业品类齐全 产业链完整 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提供丰富落地场景和数据资源[10] 应用领域与客户 - 工业机器人主要面向3C 玩具 家电 汽车 医疗 日化 包装等领域 累计服务超过15000家客户[5][8] - 在3C行业工艺及应用优势显现 大客户策略成效显著[8] - 智能机器人柔性分拣上料工作站 具身智能码垛工作站与注塑机 数控机床场景形成联动[7]
深耕高端数控系统 华中数控上半年实现营收5.54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1:0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54亿元 [2] - 研发投入1.7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32% [3] - 2022至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平均比重为20.90% [3] 高端数控系统进展 - 全球首推嵌入AI芯片与AI大模型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 [2] - 配套智能立式钻攻中心及五轴加工中心实现加工效率提升10%以上 [2] - 与18家工业母机龙头企业共同研制20台智能机床工程样机 [2] - 自主研发华中8型数控系统形成3C钻攻整体解决方案 [2] 五轴机床业务突破 - 五轴加工中心与车铣复合产品配套台套数显著增长 [2] - 与武重机床、天水星火、宁江机床合作开发多类型五轴机床 [2] - 产品批量配套于汽车零部件、激光加工等重点领域 [2] 工业机器人领域拓展 - 发布智能双臂机器人及70kg负载焊接机器人三大系列产品 [3] - 动力学研究成果获机器人领域顶级期刊录用 [3] - 为具身智能框架提供高质量数据收集基座技术 [3] 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 依托NC-Link、iNC-Cloud实现设备联网并打造柔性车间 [3] - 为汽车、高铁、船舶、能源行业建成多条智能产线 [3] - 累计获得2000余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3] 市场竞争与区域渗透 - 在华东、华南区域与国际品牌竞争并实现规模化应用 [2] - 与珠三角、长三角头部3C设备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 [2] - 产品批量配套于五轴钻攻中心、多工位抛光机床等高端机型 [2] 研发体系与技术创新 - 采用"研发一代、生产一代、运营一代"三级研发战略 [3] - 工程中心负责基础研究、中央研究院开发技术平台、地方研究院负责应用开发 [3] - 建立技术开发梯度与迭代机制保障技术向产品转化 [3]
深耕高端数控系统,华中数控上半年实现营收5.54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22: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54亿元 [1] - 研发投入1.75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达32% [2] - 2022至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平均比重为20.90% [2] 数控系统技术突破 - 发布全球首台嵌入AI芯片与AI大模型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 配套设备加工效率提升10%以上 [1] - 故障诊断模块达到三年工龄工程师技术水平 [1] - 与18家工业母机龙头企业共同研制20台智能机床工程样机 [1] 高端数控机床业务 - 五轴加工中心与五轴车铣复合产品配套台套数实现显著增长 [1] - 与武重机床 天水星火 宁江机床等企业合作开发多类型五轴机床 [1] - 为汽车零部件 激光加工等领域批量配套 [1] 工业机器人领域进展 - 针对新能源汽车及锂电储能市场发布智能双臂机器人 [2] - 推出70kg负载机器人及三大系列焊接机器人产品 [2] - 动力学研究成果获机器人领域顶级期刊录用 [2]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 依托NC-Link和iNC-Cloud实现设备联网 打造柔性车间 [2] - 为汽车 高铁 船舶 能源行业建成多条智能产线 [2] - 在华东 华南区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与头部3C设备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 [1] 研发体系与知识产权 - 采用"研发一代 生产一代 运营一代"三级研发战略 [2] - 累计获得2000余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2] - 工程中心 中央研究院 地方研究院形成梯次化研发机制 [2]
华中数控2025年上半年营收5.54亿元 高端引领战略持续推进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21:4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54亿元 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共建推动国产高端装备自主可控与智能化升级 [1] 高档数控系统业务 - 五轴技术加工精度与效率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配套台套数半年度显著增长 [2] - 与武汉重机、天水星火、普什宁江等企业合作开发多类型五轴机床 为汽车零部件、激光加工等领域批量配套 [2] - 发布全球首台嵌入AI芯片与大模型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 配套设备加工效率提升10% 故障诊断达三年工程师水平 [2] - 与秦川机床等18家龙头企业研制20台智能机床工程样机 构建创新生态 [2] - 华中8型数控系统在3C行业获广泛应用 与长三角、珠三角头部设备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 批量配套五轴钻攻中心等高端机型 [3]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业务 - 在3C行业持续渗透 新能源汽车及锂电储能市场发力 发布具备自主感知与双臂协同的智能双臂机器人 [4] - 推出70kg负载机器人及三大系列焊接机器人 具备高速高精高稳定特性及防爆设计 [4] - 最新动力学研究成果获机器人顶级期刊录用 为具身智能提供数据收集基座技术 [4] - 依托NC-Link和iNC-Cloud实现设备联网 为汽车、高铁、能源等行业建成多条智能产线 [4] 战略与政策契合 - 业务深度契合"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宏观方向 响应加快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号召 [5] - 未来将加速人工智能在数控系统、机器人控制、智能产线等领域的融合应用与成果转化 [5]
调研速递|广东拓斯达接受Fullerton等34家机构调研 上半年净利2873.2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2 22:00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微降0.13% 净利润2873.22万元同比下降19.75% 扣非净利润2042.84万元同比下降28.53% [1] - 第二季度产品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62% 环比增长86.14% 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74% 环比增长52.92% [2] - 数控机床业务上半年收入1.64亿元同比增长83.74% 毛利率27.63%同比下降3.67个百分点 [3] 工业机器人业务 - 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22.55% 直角坐标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21.01% 自产多关节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80.86% [2] - 增长动力来自销售策略优化 产品品质提升 海外市场开拓以及大客户策略在3C行业应用优势凸显 [2] 数控机床业务 -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售量约200台同比增长35% 出货量约140台同比增长55% 在手订单饱满 [3] - 收入增长主因2024年上半年产能搬迁影响解除 毛利率下降因小型数控机床出货占比提升 [3] 注塑机及配套业务 - 注塑机及配套设备业务整体毛利率40.91%同比提升9.27个百分点 [3] - 注塑机业务收入7934.91万元同比下降31.29% 但毛利率同比提升6.46个百分点 [3] - 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29.64% 毛利率同比提升3.58个百分点 [3] 技术创新与产品进展 - 新一代X5运动控制器实现商用产品化 开放500余组底层功能接口 集成AI大模型与仿真系统 [4] - 基于X5平台构建智能双臂机器人解决方案 轮式人形机器人研发顺利 推进AI+机器人创新落地 [4] 海外市场拓展 - 通过国际橡塑展斩获海外订单 深耕南美市场 注塑一站式解决方案登陆巴西展会并签订墨西哥重要客户订单 [4]
华中数控(300161) - 300161华中数控调研活动信息20250507
2025-05-07 19:30
会议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电话会议 [2] - 参与单位众多,包含上信睿衡信托、五矿信托等上百家单位 [2]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4 月 30 日 9:00 - 10:20,地点为线上交流 [3]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陈吉红和董事会秘书陈程 [3] 2024 年公司经营情况 营收情况 - 实现营业收入 178,243.53 万元,较 2023 年下降 15.71% [3] - 数控系统与机床领域收入 97,945.88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9.82% [3] - 工业机器人与智能产线领域收入 71,124.03 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36.39%,原因是被美国列入 SDN 清单,部分海外项目交付、验收及结算不及预期 [3] - 特种装备业务收入 5,391.49 万元,新能源汽车配套及其他业务收入 3,782.13 万元 [3]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 4.01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22.51%,2022 - 2024 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为 20.90% [3] 市场表现 - 2024 年 11 月 5 日,华中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作为湖北工业母机标志性成果向总书记汇报 [3] - CCMT2024 上海国际机床展,国内机床配套华中数控系统达 135 台,配套五轴数控系统数量仅次于西门子 [3] 公司产品成果 - 2025 年 4 月 21 日在北京国际机床展发布华中 10 型智能数控系统,采用“1 + 2 + 3”创新架构,使机床具备自我感知等能力,可让工业母机加工精度提升 30%,加工效率提升 5% - 10% [3][4] - 华数机器人在细分领域发展良好,长安汽车主机厂重载机器人批量交付,重载机器人进入玻璃行业,焊接机器人发货增长,2024 年推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应用平台,2025 年 4 月北京国际机床展推出两款新产品 [5] 互动交流环节 关税战对下游订单的影响 - 公司坚持“一核三军”战略,构建完整产业链,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对冲关税战不利影响 [5] - 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数控设备需求增加,国家支持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需求增长 [5][6] 数控系统技术难点与公司优势 - 数控系统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科技产品,实现高性能等功能难度大,应用需适应各种工况环境 [7] - 公司深耕数控领域,坚持自主创新,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全套解决方案能力,高研发投入积累使其具备技术竞争优势 [7] - 公司产品功能和性能达进口产品水平,部分产品加工效率略胜一筹,性价比优势明显 [8] - 华中 8 型高档数控系统攻克关键技术,实现进口替代和产业化 [8] - 华中 10 型智能数控系统实现从“刚性控制”到智能闭环的跨越,是行业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突破 [8][9]
拓斯达战略转型背后:卡位具身智能,重塑增长逻辑
证券时报网· 2025-04-22 19:35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是拓斯达转型攻坚关键之年,虽营收跌超三成且首亏,但业务结构大幅改善,三大产品稳中向上,公司扎根工业土壤构建具身智能生态,未来路径清晰 [1][2][8] 历史首亏背后业务结构大幅改善 - 2024年公司营收跌超三成首亏,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缩54.22%是收入和利润下降核心原因 [2] - 光伏、锂电行业周期低谷,项目接单毛利压缩,部分项目验收及结算不及预期 [2] - 2022年底起公司主动舍弃低毛利、高风险项目,2024年持续收缩项目类业务,亏损背后经营质量改善 [2] - 公司将重点发展产品类业务,剥离非核心业务,2025年一季度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入同比降超90%,其余业务收入同比增超23%,综合毛利率37.43% [3] 三大产品稳中向上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 2024年业务结构优化,产品类业务规模比重同比增15.62个百分点,毛利额贡献占比同比增47.71个百分点,其余业务综合毛利率34.25%,同比增3.30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产品类业务收入同比增8.87% [4] - 2024年工业机器人板块逆势增长,营收27531.64万元,同比增12.50%,毛利率47.53%,同比增3.93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23.81% [4] - 注塑行业需求景气度提升,直角坐标机器人收入同比增26.20%,自产多关节机器人收入同比增76.04%,出货量超2000台,累计出货超8000台 [4] - 2024年注塑机等业务营收51121.47万元,同比增18.67%,电动注塑机订单量同比增约150%,出货量同比增超300% [5][6] - 2024年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售量约270台,出货量超250台,2025年一季度订单量超120台,订单金额同比增超70%,新兴行业需求增多 [6] 扎根工业土壤构建具身智能生态 - 公司具备全产业链布局,以差异化竞争力卡位具身智能生态 [7] - 推出新一代X5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打通具身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数据隔阂 [7] - 与大模型公司协同,通过制造业场景数据反哺算法迭代,产品从工业场景外溢到商业和家用场景 [7] - 已研发智能双臂机器人,后续将开发轮式移动仿人形智能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产品 [7] - 依托平台及制造能力,构建创新生态,推动机器人从“能干活”向“会干活”转变 [8] 未来发展路径 - 聚焦机器人、注塑装备、数控机床三大产品,强化“赚钱效应” [8] - 加大具身智能生态布局,利用优势让“技术资产”撬动战略杠杆,完成时代跨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