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口
icon
搜索文档
“数智改革者”厦门港务:向绿色+智能开放构建港口新质生产力
上海证券报· 2025-10-20 02:49
历史沿革与市场地位 - 厦门港历史悠久,现为中国沿海第7大集装箱港口,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225万标箱,全球排名第14位 [2] - 公司为全国首家政企分设的港口企业,自1998年推向市场后,不断优化码头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依靠竞争优势生存 [6] - 厦门市以福建省1.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近一半的外贸进出口额,连续15年外贸依存度超100% [6] 改革与资本运作 - 早年通过税利分流改革实现“放水养鱼”,改革首年即盈利2000多万元,数年内累计盈利超7亿元 [5] - 2004年通过资产重组将港口资产与大桥收费权置换,2005年国际港务于H股上市,成为内地首家赴港上市的港口企业,形成“H控A”结构 [5] - 公司员工考核激励机制与业绩挂钩,拖轮公司利润从八九千万元增长至1.4亿元,业务拓展至泉州、福州、海南、广西及广东深汕合作区 [6] 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拟以约61.78亿元交易对价,向控股股东国际港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集装箱码头集团70%股权 [8] - 集装箱码头集团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7亿元和1.54亿元,资产注入预计将对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及盈利能力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8] - 重组旨在响应新“国九条”等政策,推动公司从单一散杂货码头运营商转型为涵盖集装箱、散杂货及综合供应链的现代港口物流服务商 [9] - 重组事项已于2025年9月12日获临时股东大会表决通过,进入监管审核及注册流程 [9] 业务运营与“丝路海运” - “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达148条,通达48个国家150座港口,累计开行超2.1万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2480万标箱 [7] - “丝路海运”散杂货特色航线开行497艘次,吞吐量约2959万吨,贸易额达275亿元 [7] - 2024年上半年厦门港重箱进出口保持增长,反映出外贸良好态势 [7] 绿色与智能港口建设 - 公司累计投资上亿元用于智慧绿色港口建设,购置新能源拖车120台、新能源流动机械118台套、新能源拖轮1艘 [12] - 布设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20.90MW,实现散杂货泊位岸电覆盖率100% [12] - 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项目实现单证无纸化与电子化,采用区块链技术推动绿色转型,实现闸口无人化和网上营业厅全覆盖 [10] - 海润码头改造采用5G+北斗+激光导航技术,实现边生产边改造,项目获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1] - 公司首创集装箱智能理货系统,通过图像抓拍自动获取箱号、残损等理货要素,创新服务模式 [11]
上港集团宋晓东:推动技术标准的开放与兼容,共建供应链的“绿色韧性”
新华财经· 2025-10-19 21:16
公司战略与运营亮点 - 公司将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战略,致力于成为科技创新先行者和产业升级推动者 [4] - 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已助力上海港集装箱自动化作业比例超过15% [4] - 公司的智能无人驾驶集装箱车已累计完成700万公里运营,累计转运60万标准箱 [4] - 公司依托F5G、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对港区大型设备的远程精准操控 [4] - 上海港已成为全球少数同时具备绿色甲醇和LNG加注能力的港口 [4] 行业发展趋势与倡议 - 新质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航运业发生深刻变革 [1] - 行业后续发展可从技术标准开放与兼容、绿色能源全球协作网络及数字化供应链协同平台建设三方面推动 [1] - 全球港航企业及相关标准组织应加强对话,共同构建开放、兼容的技术生态以打破技术壁垒 [6] - 全球主要枢纽港口应加强合作,共同规划建设全球绿色燃料加注网络,提升供应链绿色韧性 [6] - 全球港航企业应与各方深化合作,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打造透明、高效、协同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 [6] 公司全球业务与绿色转型 - 公司的自动化码头系统已成功服务以色列海法新港、秘鲁钱凯港、马来西亚民都鲁等多个海外港口 [4] - 公司积极助力全球航运低碳转型,携手产业链伙伴推动绿色甲醇全链条能力建设 [5] - 随着中国绿色甲醇产能持续提升,上海港将有能力为全球船舶提供更稳定常态化的绿色甲醇加注服务 [5]
顾金山:绿色港口建设成“必答题”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9 13:2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港口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成效显著,绿色港口建设已成为关乎未来的必答题 [1] - 行业专家提出以全球治理、科技突围和开放生态三大路径推动未来港口绿色转型 [2] 中国港口绿色建设现状 - 中国枢纽海港集装箱码头岸电设施覆盖率已超过95% [1] - 港内清洁低碳设备应用比例逐年提升,大幅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1] - 通过光伏和风电设施建设推动码头零碳化发展 [1] - 推动LNG、甲醇等船舶绿色燃料创新应用以满足船舶不同需求 [1] - 全国主要港口已实现船舶生活垃圾、含油污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 [1] - 通过数字化转型与智能技术应用为港口绿色发展提供高效精准技术支持 [1] 未来绿色转型建议路径 - 以全球治理引领系统变革,构筑绿色港口规则新体系,推动包容联动的国际港航绿色治理模式 [2] - 以科技突围驱动产业跃迁,瞄准零碳燃料、智能电网、全链路碳管理等前瞻方向,推动创新资源跨境流动与开放共享 [2] - 以开放生态赋能共同行动,打造全球绿色港航合作共同体 [2]
摩洛哥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融资合作
商务部网站· 2025-10-18 23:55
国际金融机构与摩洛哥的合作关系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深化了与摩洛哥的合作关系 [1] - 合作通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 [1]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对摩洛哥的支持 - 截至2025年底,摩洛哥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获得资金超过280亿美元,涉及215个正在执行的项目 [1] - 项目领域包括道路、水利基础设施、社保网络及气候适应能力建设 [1] -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贷款利息在5%至6%之间,成本低于商业贷款 [1] 国际金融公司对摩洛哥私营部门的支持 - 国际金融公司主要支持摩洛哥私营或公私合营项目,不向国家提供贷款 [1] - 近年来为摩洛哥农业、金融服务、绿色能源和地震灾后重建等领域投入近2亿美元 [1] - 贷款利率接近市场水平,优势在于灵活性较强,但要求贷款企业遵循严格的环境和社会标准 [1]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缓释作用 -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通过提供政治或主权风险担保降低投资者风险,本身不放贷 [2] - 摩洛哥每年支付数百万美元年费以获得其担保 [2] - 近期合作包括帮助摩洛哥磷酸盐集团获得外部融资,以及支持丹吉尔地中海港扩建项目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融资与政策条件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几乎无息,但附带政策改革条件 [2] - 2023年9月,摩洛哥获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韧性与可持续性信托基金下13亿美元的项目,附带电力、补贴和公私合作等领域改革条件 [2] - 2025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向摩洛哥提供为期两年、总额45亿美元的信贷额度,目前尚未使用 [3]
历时63天!南京港至北极航线货轮首次成功往返
经济观察网· 2025-10-18 20:07
事件概述 - 2025年10月17日晚,“鸿伟”轮顺利抵达南京龙潭港码头,标志着其北极航线往返任务圆满完成 [1] 货物与航线 - “鸿伟”轮装载的货物包括木材、板材、化肥等 [1] - 此次航行任务为北极航线往返,历时两个月 [1] 物流节点 - 此次航行的抵达港口为南京龙潭港码头 [1]
新港区口岸开放!乐清湾港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
搜狐财经· 2025-10-18 13:27
港口开放与基础设施 - 温州港口岸乐清湾港区于10月15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全面对外开放,国际航行船舶可进出港区[1] - 本次验收共通过4个码头,其中乐清湾港区A区一期拥有2个5万吨级兼靠10万吨级的深水泊位[3] - 浙能电厂煤码头建设有1个5万吨级和1个7万吨级泊位,年接卸能力达1400万吨,主要从事煤炭装卸作业[3] 运营历史与吞吐量 - 自2020年5月获临时开放资质以来,乐清湾港区已累计靠泊国际航行船舶107艘次,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519.9万吨[3] - 截至2025年9月,浙能电厂煤码头累计临时靠泊外轮87艘次,累计进口煤炭589.5万吨[3] 监管与服务提升 - 海事部门通过设置海上溢油应急设备库、完成通航安全评估、推出定制气象预报等措施提升服务[7] - 实施"集装箱海运准点降本"计划,落实船舶进出港口"零待时"、船舶通行"一次报"等十项举措,提供24小时通关保障[10] - 运用智慧海事、CCTV、无人机等数字化手段进行船舶动态跟踪,并与国际航运公司和船级社交流,协商提高到港船舶质量[12] 航道安全与规划支持 - 通过专题治理渔网占用航道、游艇活动不规范等问题,基本消除航道碍航隐患[7] - 推动政府投资建设配套航道、锚地,提前完成VTS雷达站调试并投用,保障业务需求并预留发展空间[7] - 积极参与金丽温开放大通道规划编写及温州港总体规划修编,助力瓯江口航区调整和标准船型研究[10]
2025年前三季度关累港口岸进出口货物量值齐增
搜狐财经· 2025-10-18 12:14
口岸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关累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8.11万吨,同比增长74.4% [1] - 前三季度关累港口口岸贸易额20.95亿元,同比增长94.6% [1] - 口岸基础设施升级和创新举措显著提升了通关效率 [1] 矿产品进口表现 - 前三季度口岸进口矿产品货运量4.04万吨,同比增长571.8% [4] - 前三季度口岸进口矿产品货值3.15亿元,同比增长229.1% [4] - 老挝和缅甸的矿产品正加速向关累港口岸聚集 [4] 基础设施与物流优化 - 可通航船舶由300吨级提升至500吨级,增加了单次运载量并缩短了航行时间 [4] - 智慧物流平台升级和智能卡口改造使车辆进出货场最快仅需3分钟 [6] - 海关推广了先放后检、运抵直通、关税保证保险等通关便利化措施 [6] 未来发展计划 - 将持续推动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功能区、监管设施和智慧口岸信息化管理系统 [6] - 旨在提升口岸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 [6]
《长沙港总体规划(2035年)》通过部省联合审查会议,擘画长沙港发展新蓝图
长沙晚报· 2025-10-18 10:20
长沙港总体规划进展 - 《长沙港总体规划(2035年)》通过部省联合审查会议,报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1] 港口运营与业绩表现 - 2024年货物吞吐量超3200万吨,同比增速10%以上 [2] - 2024年外贸吞吐量超117万吨,同比增长68.96% [2] - 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超23万标箱 [2] - 水路货运量(含远洋)同比增长6.81%,水路货运周转量(含远洋)同比增长129.12% [2] 港区功能与基础设施 - 霞凝港区拥有长沙首条疏港专用铁路,通车两年来累计转运货物超247万吨 [3] - 霞凝港区开通长沙首条电煤"铁水联运"专列,服务国家"北煤南运"战略 [3] - 霞凝港区拥有湘江唯一专业汽车滚装码头,2024年9月滚装汽车吞吐量突破20万台 [3] - 铜官港区推动港产融合,临港经济初具雏形 [3] - 铜官港铁路专用线一期项目在建,将强化与腹地产业联动 [3] 未来发展战略 - 规划将长沙港定位为产业集聚的"新质高地"、运输降本的"战略支点"和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 [4] - 未来发展将聚焦港口功能提升、集疏运体系完善,推动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转型升级 [4] - 发展将围绕保障2035年交通强国目标和服务内河水路体系联通工程两条主线 [5] - 规划要求注重与区域内其他港口协同合作,提升在长株潭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中的骨干定位 [5]
青岛港涨0.58%,成交额1.41亿元,近3日主力净流入-5283.25万
新浪财经· 2025-10-17 15:52
核心观点 - 青岛港作为世界第七大港和一带一路关键节点,经营业绩稳健增长,并受益于中韩自贸区、智慧港口建设等多重概念 [2][3][6] 市场表现与交易数据 - 10月17日公司股价上涨0.58%,成交额为1.41亿元,换手率为0.30%,总市值为562.1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24.61万元,近3日、5日、10日及20日主力资金均呈净流出状态,累计净流出7527.02万元 [3][4] - 主力资金持仓占比为3.01%,筹码分布非常分散,未形成控盘 [4]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集装箱、金属矿石、煤炭、原油等货物的装卸及配套服务、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等 [2][6]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34亿元,同比增长4.04%;归母净利润为28.42亿元,同比增长7.58% [6]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中,装卸及相关业务占比56.72%,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占比36.96% [6] 股息分红与股东情况 - 公司近三年股息率分别为4.80%、4.74%和3.4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8.1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56.87亿元 [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3.57万户,较上期增加14.46% [6] - 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新进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2262.29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2.01万股,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 [8] 战略定位与概念题材 - 公司地处环渤海与长三角港口群中心,占据东北亚港口沿线中心位置,是中韩自贸区受益标的 [2] - 公司是百年老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及世界第七大港的唯一综合运营商 [2] - 公司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拓展智慧港口业务 [3] - 公司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港口运输、低市盈率、中特估、RCEP概念、国资改革等 [6] 技术面分析 -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8.06元,近期有吸筹现象但力度不强 [5] - 当前股价靠近压力位8.67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