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旅游业
icon
搜索文档
暑期出行需求旺盛 “旅游+铁路”助“燃”各地文旅市场
央视网· 2025-06-23 11:59
全国铁路新列车运行图调整 新增客运列车及旅游专线 - 全国铁路7月1日新增客运列车236列,重点沿热门旅游景区开行,为暑期出行提供新通道 [1] - 西安北站至长沙站增开G3763/G3764次高速动车组1对,途经汉中、成都、重庆、武隆南、张家界西等地,串联秦岭、巴蜀文化及武陵源景区 [4] - 重庆至黔江段7月1日开通运营后,张家界西站动车组开行数量将达108趟 [4] 暑期消夏旅游专线 - 福建东南沿海新增D6286/5次、G9834/3次等列车,福州—厦门、平潭—福州区间平均每15分钟一班,方便游客体验沿海城市风光 [6] - 南昌至景德镇间加开8趟城际列车,运行时刻设计优化,每小时可抵达新景点 [6] - 鄂尔多斯与呼和浩特间城际动车组由4对增至10对,实现6点56分至19点50分公交化运营 [8] - 呼和浩特与北京间动车组最高每日开行54对 [8] 高铁提速及标杆列车增加 - 京哈高铁京沈段、京广高铁北京至武汉段开展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行试验 [11] - 京广高铁北京至武汉段新增时速350公里标杆列车1列 [11] - 沪昆高铁杭州至长沙段增开标杆列车36列,目前杭长段高标试验进行中,预计近期完成 [11]
沪宁沿江高铁开通600余天发送旅客超1900万人次串珠成链,“黄金通道”添动能
新华日报· 2025-06-23 07:23
高铁运营数据 - 沪宁沿江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串联8个车站,开通600余天累计发送旅客超1900万人次 [1] - 线路全长279公里,贯穿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5市,与沪苏通铁路共线接入上海枢纽 [2] - 太仓站4月10日新运行图后开行列车137列,日均发送旅客6000余人,高峰日超16400人 [5] 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 句容茅山风景区因高铁开通引流12万人次,句容市2024年接待游客1754.56万人次(同比+16.6%),旅游总收入138.80亿元(同比+15.0%) [4] - 沙溪古镇2024年接待游客34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高铁促进精品民宿、特色餐饮等新兴业态发展 [5] - 江阴市开发"高铁+旅游"精品线路,举办"万人坐高铁游江阴"活动,推动文旅消费 [6] 物流运输优化 - 沪宁沿江高铁分流客运压力后,无锡西站物流园货运列车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7] - 无锡西站物流园2024年"公铁水"多式联运吞吐量达1172万吨,其中铁路到发运量322万吨 [8] - 园区形成中欧接续班列等"五线齐发"运营格局,覆盖200公里范围内50家国家级产业园区和120家省级产业园区 [8] 基础设施维护 - 巡检团队每日零点至凌晨4点进行轨道尺寸测量、钢轨探伤、道岔调试等作业,道岔尺寸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 [3] - "智能检测+人工精调"模式保障列车安全运行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
报团限制多、旅行社“不接待”、被强制消费……老年人跟团游阻碍如何破解?(民生一线·关注老年人消费)
人民日报· 2025-06-23 05:55
老年旅游市场现状 - 旅行社普遍对70岁以上老年人设置报团门槛,包括签署免责协议、要求直系亲属陪同等[2] - 行业存在大量不规范操作,如保险公司低价吸引老年人后转卖给当地旅行社的"渠道团",以及以赠送礼品为诱饵诱导购物的"鸡蛋团"[2][3] - 线下旅行社受旅游电商冲击严重,部分线路长期入不敷出,难以开发高品质产品[5] 行业痛点分析 - 旅行社拒接高龄游客主因是安全风险承担能力不足及老年客群附加消费额低于中青年群体[5] - 现有银发专列产品存在线路不固定、稳定性差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利用政策套取补贴现象[5] - 老年旅游产品在服务质量、行程安排、文化体验等方面普遍未能满足需求[6] 市场需求特征 - 老年群体年均出游频次达3-4次,需求趋向多元化但优质供给不足[4] - 刚退休群体更聚焦健康生活与精神追求,对差异化产品有独特偏好[6] - 当前市场缺乏适老化线路设计,普遍存在无医护人员配备、游览节奏过快等问题[4][6] 行业发展方向 - 需开发融合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产品,增加深度体验、养生疗养等专项服务[7] - 应注重老年人社交心理需求,在产品中增加互动交流环节[7] - 法律层面明确禁止年龄歧视,旅行社需在免责协议中保留基本安全保障义务[6]
中消协发布2024年《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
北京商报· 2025-06-22 12:41
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 -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召回缺陷汽车1088.9万辆和缺陷消费品428.5万件 [1] - 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640.9万批次,下架封存召回食品5364吨,合格率达99.2% [1] - 查获"特供酒"66万瓶,捣毁制假窝点219个 [1] - 查处民生领域消费欺诈案件31.46万件,发布典型案例9693起 [1] - 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176.19万件,解决121.13万件,解决率68.75%,挽回经济损失12.8亿元 [2] 突出问题领域 - 金融服务和电信服务存在不规范经营行为 [1][2] - 服装用品行业虚假宣传问题突出 [1][2] - 旅游业服务质量问题持续存在 [1][2] - 医疗美容行业亟待规范 [1][2] - 互联网消费和绿色消费领域出现新型侵权问题 [2] - 老年医疗保健消费欺诈现象突出,保险消费需规范 [2] - 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和非理性消费问题严重 [2] - 儿童智能手表存在信息安全和诱导消费问题 [2] 行业监管重点 -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 [1] - 持续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打击消费欺诈 [1] - 需要加强职业闭店人侵权问题的监管治理 [2] - 建议强化假冒伪劣、偷工减料、虚假营销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3] 未来工作方向 - 建议扩大服务消费,优化消费结构,培育新型消费 [3] - 推进法律制度完善和基础性法律修订 [3] - 加强消费领域司法保护能力和共治共建机制 [3] - 加大"一老一小"消费维权力度 [3] - 推进消费教育和维权宣传,提升理性消费 [3]
多地积极创新促入境消费升温 离境退税优化政策成效初显
证券日报网· 2025-06-21 11:30
离境退税政策优化成效 - 离境退税优化政策实施首月退税笔数同比增长116% 退税商店销售额增长56% [1] - 全国离境退税商店增至5196家 为2024年底的1.4倍 [1] - 政策从退税商店增量扩容 退税商品供给丰富 服务水平提升三方面提出8条举措 [1] 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 降低退税门槛和提高现金退税限额直接降低境外旅客购物成本 提升消费意愿 [2] - "即买即退"服务提升购物体验 增强中国旅游购物目的地吸引力 [2] - 带动退税商店数量增加和布局优化 促进零售业繁荣 [2] - 吸引境外消费者促进国内商品服务升级 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 [2] 地方层面创新举措 - 北京设立3个全市离境退税商店"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 [2] - 上海在南京路商圈启用全国首台离境退税自助开单机 [2] - 深圳推出海关免拆封验核"一单一包"模式 并在文博会首设离境退税专区 [2][3] - 大连市和湖北省自2025年7月1日起实施离境退税政策 [3] 未来优化方向 - 扩大退税商品范围 纳入更多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商品 [4] - 加强退税服务数字化建设 推广电子退税和移动支付 [4] - 优化退税流程 减少环节和手续 [4] -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提高知晓率和使用率 [4] - 拓展国际退税合作网络 提升中国旅游购物吸引力 [4] 政策长期展望 - 离境退税有望撬动万亿级入境消费市场 [3] - 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全球消费枢纽"转型 [3]
“软硬”齐抓提升文旅服务品质——三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四川日报· 2025-06-21 09:18
文旅产业发展观 - 文旅体验本质是修身养性、愉悦身心的精神文化活动,需坚持以游客为中心的产业发展观 [1]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是文旅业发展的核心动能,需坚持需求导向,兼顾硬件与软件建设 [1] 文旅设施硬件建设 - 文旅设施需聚焦集成集约、舒适便捷,实施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巩固旅游厕所革命成果 [1] - 需科学布局旅游驿站,优化标识系统,完善"快旅慢游"交通网络,提升住宿品质 [1] - 针对高原自驾游、山地户外运动等热门需求,加速旅游驿站试点推广 [1] 文旅服务软件提升 - 文旅消费涵盖多要素,产业链长,需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规范参与式、沉浸式体验及定制服务 [2] - 需健全市场监管与信用体系,提升旅行社、导游、酒店及景区服务质量 [2] - 四川作为入境游热门目的地,需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离境退税等政策红利吸引国际游客 [2] 文旅消费高质量发展 - 需突出游客需求导向和满意标准,通过优质服务提升满意度与忠诚度 [2] - 针对短板弱项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以赢得持久人气与效益 [2] - 目标是将四川打造为全球游客"常来常往"的旅游目的地 [2]
两千年的报恩圣地:南京大报恩寺|访古
经济观察报· 2025-06-21 08:45
大报恩寺历史沿革 - 大报恩寺前身为东吴赤乌十年(248年)建造的建初寺,是江南地区第一座寺院,供奉印度僧人康僧会带来的五色舍利子[2] - 东吴灭亡后寺庙被毁,晋太康年间(280-289年)重建并更名为长干寺,南朝梁武帝时期(537年)在地宫发现并重新供奉7粒舍利等佛教圣物[3] - 北宋端拱元年(988年)供奉玄奘顶骨舍利,真宗时期(1017年)更名为天禧寺并修建高达200尺的"圣感舍利塔"[4] - 明朝永乐六年(1408年)明成祖朱棣为报父母恩重建寺庙,耗时20年建成九层78米高的琉璃宝塔,成为南京地标性建筑[5] 大报恩寺建筑遗址 - 遗址坐东向西分为南北两部分,主体建筑按中轴线布局包括山门、香水河桥、天王殿、大雄宝殿、琉璃塔等[7] - 香水河遗址保存完整,主河道长170米,宽3米,深2.3米,两岸用青条石铺砌[8] - 大雄宝殿遗址南北长53.03米,东西宽36.3米,建筑规模仅次于故宫太和殿[8] - 琉璃塔地宫为竖穴式结构,深6.74米,是中国现存最深、最大的竖穴式地宫[8] 重要出土文物 - 七宝阿育王塔高120厘米,镶嵌数百颗水晶玛瑙等宝石,是中国最大最精美的阿育王塔[10] - 地宫出土金棺银椁,金棺表面錾刻缠枝莲纹和神像,银椁采用捶揲錾刻工艺[13] - 2010年发现佛顶骨舍利,震惊佛教界,遗址被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16] - 出土大量南朝至明清时期的佛教造像、陶瓷器、金银器和碑刻等文物[14] 现代保护与展示 - 2007年开始考古发掘,发现千年地宫后转为遗址保护工程[6] - 遗址公园新建钢结构玻璃材质的报恩塔,可登顶俯瞰南京风光[16] - 南京博物院藏有1958年出土的琉璃塔拱门备件,复原后展示"六拏具"佛教装饰[15] - 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寺庙遗址"[16]
旅游鄙视链最顶端,中国游客盯上了非洲
36氪· 2025-06-20 20:06
"非洲好玩吗?会不会不安全?" 七月的坦桑尼亚草原上,动物们正在集体迁徙。小米一边刷着旅行博主的视频,一边看着猎豹追逐、斑马奔跑,忍不住在社交平台发帖求"劝退",希 望有人泼泼冷水帮她熄灭这股冲动。 原以为评论区会附和她的顾虑,没想到却迎来了一波"种草暴击": 行程单、野奢帐篷、猎豹捕食的高清瞬间轮番刷屏。 一来一回,小米没被劝退,反而越看越想去。 当然,也有"理性派"在评论区冷静发言:"别小看非洲旅游,花起来比欧洲还猛。" 根据携程数据,截至6月19日,过去两个月中国内地赴非洲订单同比增长28%。埃及、摩洛哥、南非、肯尼亚、坦桑尼亚成为最热门目的地。 其中,摩洛哥订单同比暴增66%,南非和肯尼亚分别增长46%和55%。 这批赴非游客中,80后(38%)和90后(35%)是主力,但70后(14%)与新兴的00后(7%)也在逐渐跟进。 业内资深人士H总对环球旅讯表示:"业内对非洲的积极态度明显提升。除了航班原因,更重要的是客人需求的变化。" "而且出游经验丰富的退休人群越来越多,他们在寻找全新的目的地。" 还有网友温馨提示,"去非洲,住宿和交通必须舍得花钱,不然就是有去无回。" 一句句看似劝退的话,其实也在证明 ...
澳门统计暨普查局:5月入境旅客超337万人次 同比上升25.3%
智通财经网· 2025-06-20 19:24
入境旅客总量 - 2025年5月澳门入境旅客共3372081人次,同比上升25.3% [1] - 2025年首五个月入境旅客累计16327537人次,同比上升15.2% [3] 旅客类型分析 - 5月不过夜旅客1992296人次,同比上升39.2%,留宿旅客1379785人次,同比上升9.4% [1] - 首五个月不过夜旅客9571272人次,同比增加26.4%,留宿旅客6756265人次,同比增加2.4% [3] - 受不过夜旅客占比上升影响,5月旅客平均逗留时间同比减少0.1日至1.1日 [1] - 首五个月旅客平均逗留时间同比缩减0.1日至1.1日,留宿旅客平均逗留时间增加0.1日至2.3日 [3] 客源市场表现 - 5月中国内地旅客2439936人次,同比增加31.4%,其中个人游旅客1309168人次,上升46.5% [1] - 大湾区珠三角九市旅客1329383人次,同比增加42.5%,主要受珠海市旅客同比增长66.1%带动 [1] - 香港特区旅客621106人次,同比上升6.7%,中国台湾地区旅客78828人次,同比上升14.3% [1] - 5月国际旅客232211人次,同比增加25.6%,其中东南亚市场菲律宾旅客57018人次(+59%)、印尼16149人次(+11.3%)、泰国15024人次(+43.1%) [2] - 东北亚韩国旅客41765人次(+22.8%),日本旅客13500人次(+36%),美国旅客11241人次(+12.1%) [2] 入境渠道统计 - 5月经陆路入境旅客2780906人次(占比82.5%),同比上升32.4%,其中横琴口岸入境旅客增幅超70% [2] - 经海路入境旅客347388人次(占比10.3%),同比上升4.5%,经空路入境旅客243787人次(占比7.2%),同比下跌5.9% [2]
毕业季消费清单“扎堆上线”
金融时报· 2025-06-20 14:21
高考后旅游市场 - 高考结束后各平台密集发布旅行攻略和避暑信息,推动"拥抱清凉"和"释放压力"的双向奔赴[1] - 贵州遵义桐梓县文旅机构推出"毕业福利",考生凭准考证可享景区项目、餐饮住宿五折优惠[2] - 水银河大峡谷景区因凉爽气候和升级设施成为避暑热点,夏季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尤其重庆游客占比高[2][3] 避暑旅游目的地表现 - 贵州避暑旅游市场火热,贵阳2024年7-8月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27%,六盘水热度暴涨255%[4] - 六盘水2024年1-9月接待过夜游客482.2万人次,同比增长11.47%[4] - 六盘水2024年1-8月文旅消费达4592万人次,金额479亿元,均居全省第三[4]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 桐梓县九坝镇乡村旅游从业农户达900多户,山堡村占500户,2024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9][10] - 九坝镇"候鸟式"旅居人群占比超70%,2023年游客9万人次,2024年增至12万人次[9][10] - 农户经营"农家乐"月收益率约50%,食宿费用约2000元/月[12] 金融支持乡村旅游 - 桐梓农商银行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乡村旅游贷款6亿多元,2025年上半年发放1859.23万元[11] - 九坝镇现有小额贷款用户420余户,贷款金额1.35亿元[12] 毕业旅行新趋势 - 毕业旅行被赋予"考察城市"功能,建议关注物价、房价及产业发展情况[6][7] - 社交平台出现"旅游考察两不误"建议,鼓励考生实地调研目标城市产业链[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