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旅游业
icon
搜索文档
一条路如何带火云端村——河南省旅游公路助力乡村振兴样本观察
河南日报· 2025-10-14 07:03
雨后初霁,熹微晨光爬上伏牛山。九曲山路蜿蜒如带,薄雾轻笼山涧。国庆中秋假期,来自郑州的摄影发烧 友周明哼着乡村小调,背上设备又一次踏上他心中最美"天路"。 "每次放假都得来拍几张,景色真美呀!"站在山巅,周明不无感慨。脚下32.974公里长的生态伏牛一号旅游 公路栾川段石张线,犹如一条游龙,在群峰间腾挪盘旋。也正是这条农村公路,近年来彻底改写了"中原海拔 第一村"——杨树坪村命运图谱。 平均海拔1400米,耕地少、气温低、通行困难,曾经,"男孩成年招下山,姑娘长大嫁下山,老头老太困在 山"是杨树坪村的真实写照。如今,旅游公路让乡亲们吃上了"旅游饭",昔日年轻人争相逃离的荒山沟,变成 了归雁竞相返乡的热土。 破局 从"行路难"到"幸福路" 时间回溯。栾川县石庙镇杨树坪村受群山阻隔堪比交通孤岛,深藏伏牛山区,"一脚宽"的羊肠小道是唯一出 路,曾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山村。 一个时期,交通梗阻如同沉重的枷锁,牢牢锁住了山村发展的希望。 20世纪80年代,交通部、河南省交通厅先后将栾川县列为定点扶贫对象,开启了交通帮扶的序幕,立足当 地"大路三尺宽,小路蹦石尖,骡马难行走,挑担难换肩"的交通状况,把投资兴修扶贫公路作为 ...
“这里不仅有火辣的美食,更有值得奋斗的机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4 06:53
推动互利共荣 开幕式上,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表示,湘台两地人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通,在湘台资项 目累计达3223个、台企超700家、投资规模超千亿元。台湾已成为湖南入境游第二大客源地、双向旅客 超500万人次。希望湘台双方以本届大会为新起点,深化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对接融合,推动全面恢复 湘台直航和各领域贸易合作。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潘贤掌表示,本届湘台会围绕两岸新型产业合作、青年创新创业等深 入交流,对新形势下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共享共创新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休戚 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加强交流合作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期待。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表示,正如本届主题所强调的,"共享"意味 着互利共荣,把资源、经验与机会带给更多人;"融合"则是心手相连、文化相融,将不同优势结合,创 造出更大的价值。只要怀抱共同认同和愿景,两岸合作就能跨越任何困难与挑战。 作为湖南对台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动,湘台会自2005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六届。本届湘台会共 签约42个合作项目,总投资额92.03亿元,涉及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等领域。 "欢 ...
激活名人IP助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第二届杨升庵文学奖在成都新都区揭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05:32
杨升庵文学奖活动概况 - 第二届杨升庵文学奖颁奖典礼于10月13日在成都市新都区举行 [2] - 该奖项由四川省作协、成都市文联、新都区委区政府于2023年共同发起,面向全国及全球华语文坛 [2] - 第二届奖项自去年12月启动以来共收到1652部作品参评 [2] 升庵文化传承与联盟建设 - 活动现场同步举行“升庵文化城市联盟”传承仪式,新都区与四川省内会理市、叙永县、江阳区及云南省建水县等联盟城市代表在“升庵林”种下桂树苗 [2] - 新都区作为杨升庵故乡已建立较完善的杨升庵文化资源体系,并系统实施升庵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2] - 公司成立四川省杨慎研究会,与多地建立“升庵文化城市联盟”以深度挖掘升庵文化 [2] 文化战略与IP价值拓展 - 奖项举办融入成都市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大势 [3] - 通过“文化+旅游”与“文化+商业”等多维联动拓展文学IP价值边界 [3] - 该举措为成都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持续注入动能 [3]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未来将持续以“杨升庵文学奖”为载体,不断激活名人IP并深化“升庵文化城市联盟”建设 [2] - 公司计划推动文学创作与文化遗产活化,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 [2]
【文旅观察】 烟花易冷 口碑长存
证券时报· 2025-10-14 05:03
行业定位与宏观背景 - 文旅行业是扩内需、稳增长,撬动服务消费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产业 [1] - 服务消费成为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和发展新引擎 [1][3] 积极服务案例与模式 - 浏阳市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举办烟花秀,开放行政中心、市委党校、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及路边空间供游客免费停车,有效应对客流 [1] - 当地政府专门在烟花表演内场周围设置免费观赏区域,容量巨大且观赏效果佳,同时配套有价格公道的商贩和充足的移动洗手间,管理有序 [1] - 张家界在国庆期间开放城区范围内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停车场供外地游客免费停放,并设立临时停车区域化解停车难题 [2] - 政府设施向游客开放传递出亲民、开放、共享的治理理念,推动政府与民众关系从“管理与被管理”转变为“服务与被服务” [3] 消极服务案例与市场反馈 - 西南某著名旅游胜地在国庆期间游客感觉“冷清”,其灯光夜市需购买门票进入,引发游客负面吐槽 [2] - 与12年前在张家界景区临时土场停车被索要近200元停车费的负面体验形成对比 [2] 行业趋势与成功要素 - 中国旅游业正经历深刻转型,游客追求更深度的体验和更优质的服务,而非走马观花式观光 [4] - 服务消费建立在对服务提供者信任的基础上,需要通过真诚服务和设身处地为游客着想来积累和培育 [3] - 将旅游活动视为展示城市形象、提升游客体验的契机,而非单纯商业活动,是建立信任的关键 [3] - 优良的服务体验能让游客感受到尊重与温暖,这种情感体验比景观本身更能形成持久吸引力 [4] - 游客“春节还要再来看烟花秀”的心声体现了成功的“流量”变“留量” [5]
年轻人返工,“银发族”接棒2.7万亿文旅消费新动能
36氪· 2025-10-13 19:55
文章核心观点 - 银发群体正成为中国旅游市场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其消费行为呈现品质化、康养化、社交化和定制化趋势,并推动旅游行业在产品、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进行系统性升级 [1][3][9][23] 银发旅游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 2023年中国银发旅游者约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20.6%,中老年用户年出游总次数近12亿人次 [3] - 银发旅游消费年均增速达23%,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可达2.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2.4% [3] - 政策层面支持发展银发经济,拓展旅游服务是重点方向之一 [5] 新银发人群画像与特征 - 到“十四五”末,出游率高、消费能力强的低龄健康老人将超过1亿人,当前以60、70后为主 [5] - 该群体拥有较强的财务自主性和资产积累,消费心态更开放,表现为“发展型消费”特征 [5] - 现代银发人群受教育水平更高,将旅游视为社交方式,倾向于与家人朋友结伴出行 [6] - 数字化适应度提升,2021年第二季度老年群体微信支付金额较2017年第一季度增长5227%,子女代订也是常见路径 [8] 银发旅游市场四大趋势 - **趋势一:高端化品质升级与文化型旅游兴起**:2023年中国高端旅游收入规模超957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1467亿美元,银发旅客追求慢旅行与文化深度体验 [10] - **趋势二:康养旅游受关注**:截至2024年底,全国康养旅游相关企业已超7000家,一年新增企业超300家,同程旅行等公司已进行战略布局 [15][16] - **趋势三:社交化与小团化结合**:超过一半的银发群体对“旅行+社交”模式有较高期望,对定制游等个性化服务的关注度为53.09% [20] - **趋势四:数字化与适老化并行**:支付宝、微信、携程等平台推出适老化改造,景区也在进行无障碍通道等基建升级,中国国旅等公司提供随车医生等无忧服务 [22]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产品供给将从单一卖点升级为全链路系统化服务,并在文化游、康养游等领域形成完整体系 [23] - 跨界融合将成为常态,例如旅游与老年大学课程、旅居式养老等新业态结合 [23] - 服务的标准化与适老化至关重要,需在设计之初就植入适老思维 [23] - 数字化运营能力需升级,利用AI等进行健康监测、个性化推荐,提供精细化服务 [23] - 跨境游需求上涨,截至2024年底,50岁及以上人群出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六成,本土品牌与海外机构合作是升级路径之一 [24]
南京“登顶”旅游榜背后:七天六场音乐节,票根经济成流量密码
华夏时报· 2025-10-13 16:32
南京文旅消费表现 - 美团旅行榜单显示南京成为国庆假期文旅消费TOP10城市榜首 旅游第一城换人 [1] - 国庆假期南京接待游客2009 7万人次 旅游收入279 4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0 2%和34 8% [1] - “票根经济”成为关键驱动力 国庆八天假期内前七天举办了六场大型音乐节或演唱会 [1] 大型演出活动概况 - 国庆期间南京密集举办六场大型音乐节或演唱会 包括咪豆音乐节 DNA音乐节 南京森林音乐会 高淳慢游Rock音乐节 华晨宇火星演唱会 李昊巡回演唱会 [2] - 近期大型演出活动总数达13场 涵盖节前韩红演唱会及节后活动 [3] - 活动引流效果显著 现场观众人数众多 例如华晨宇演唱会主会场凭票入场观众超10万人次 场外还有数万歌迷 [3] 具体活动观众数据 - 第十四届咪豆音乐节吸引超6万名乐迷 [3] - DNA音乐节吸引3 5万名观众 [3] - 南京森林音乐会现场观众1 5万名 线上直播观看量达2600万人次 [3] - 高淳慢游Rock音乐节单日客流达4万人次 创景区单日接待新纪录 [3] - 华晨宇汤山音乐谷主会场累计凭票入场观众超10万人次 [3] 外地观众与文旅拉动效应 - 音乐节观众大部分为外地游客 例如咪豆音乐节81%为外地观众 省外观众占比近70% [4] - DNA音乐节83%观众为外地游客 持票可享当地文旅优惠 [5] - 咪豆音乐节通过多元市集 文创及联票等方式 带动当地旅游收入超1 68亿元 [4] - 高淳慢游Rock音乐节推动高淳区国庆累计接待游客105 88万人次 同比增长16 98% 周边民宿连续多日满房 [5] - 华晨宇演唱会显著提升交通客流 S6线单日客流达10 5万 创线路开通以来最高纪录 汤山景区两日吸引游客21 3万人次 [5] 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 国庆长假提供充裕休闲时间 大众文化娱乐需求急剧上升 音乐满足情感释放和社交互动需求 [6] - 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具备良好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 能保障大型活动顺利开展 [6] - 国庆期间消费意愿强烈 是商业活动黄金期 音乐节可通过门票 赞助 周边产品等多方式盈利 [6] - 音乐产业发展迅速 表演资源丰富 使主办方能策划多样化高质量活动吸引观众 [6]
“双节”广东乡村旅游人次同比增长17% | “百千万”周周见
南方农村报· 2025-10-13 11:31
双节假期广东文旅市场表现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8天全省接待游客6517.6万人次,较2024年国庆假期7天增长11.5% [19][20] - 假期实现旅游收入613.2亿元,同比增长14.2% [20] - 全省游客人均花费940.8元,较2024年国庆假期增长2.5% [24] 各细分旅游业态数据 - 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2421.9万人次,同比增长16.5% [21] - 纳入监测的14段古驿道沿线重点区域接待游客365.5万人次,增长14.8% [21][22] - 纳入监测的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190.3万人次,增长14.7% [22] - 纳入监测的100个乡村旅游点和历史古村落接待游客269.1万人次,增长17.0% [23] - 纳入监测的80个重点公共文化机构接待市民游客291.6万人,增长16.2% [23][24]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 - 广东省六个农业品牌入选2025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上榜数量居全国首位 [3][4][36][38] - 入选品牌包括增城丝苗米、郁南无核黄皮、从化荔枝、西牛麻竹笋、湛江对虾、程村蚝 [36][37] - 郁南无核黄皮占据全球总产量四分之三,年产量14万吨 [41] - 湛江对虾年产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养殖产量25万吨,年加工量约50万吨 [43] - 程村蚝年产值超7亿元 [45] 地市高质量发展举措 - 汕头市举办2025年第三场“百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动员全市冲刺“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9][71][72] - 肇庆市委深改委选取并推介了16个涵盖教育科技、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基层改革典型案例 [10][84][87] - 阳江市供销合作社与工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得50亿元意向性金融额度,重点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冷链物流等六大板块 [12][90][98][99] 农民丰收节活动亮点 - 珠海市丰收节主会场活动首次创新融合海洋牧场、海岛旅游与农耕文化 [103][104] - 汕尾市丰收节举行“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战略合作授牌仪式,南方农村报社成为战略合作单位 [108][111][112]
带空箱子来中国,“China Travel”升级版来了
新华社· 2025-10-13 10:19
入境旅游市场趋势 -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入境外国人达75.1万人次,同比增长19.8% [1] - 同期适用免签政策入境53.5万人次,同比增长46.8% [1] - 今年1至8月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589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62.1%,同比上升52.1% [2] 旅游消费升级 - 今年前8个月享受离境退税人数同比增长248%,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98% [1] - 外国游客消费模式从"China Travel"升级为"China Shopping",青睐中国产品的质量、设计和迭代速度 [1] - 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离境退税商店已超过1万家 [4] 政策与服务优化 - 过境免签政策放宽,外国人在华停留时长从72/144小时放宽至240小时 [1] - 城市基础设施无缝衔接,提供"一站式"便捷旅行体验 [7] - 移动支付便利性提升,例如北京轨道交通新增"五大卡"拍卡过闸等功能 [5] 旅游目的地与业态多元化 - 外国游客目的地从大城市扩展到特色小城小镇,旅游内容更深入多元 [4][7]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特色小城成为吸引境外游客的新引力场和新窗口 [7] - 商务、探亲、学术交流等活动因政策与服务优化而更加便利 [7] 外商投资与资本流动 - 2024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 [9]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62.4亿美元,中国为发展中经济体最大引资国 [9]
千笔楼丨带空箱子来中国,“China Travel”升级版来了
新华网· 2025-10-13 09:25
入境旅游市场趋势 -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入境外国人达75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98% [2] - 同期适用免签政策入境535万人次,同比增长468% [2] - 今年1至8月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589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21%,同比上升521% [3] 旅游消费升级表现 - 今年前8个月享受离境退税人数同比增长248%,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98% [2] - 外国游客消费模式从"China Travel"升级为"China Shopping",出现"带空箱子来中国"现象 [2] - 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离境退税商店已超过1万家 [5] 政策与服务优化 - 过境免签停留时长从72小时、144小时放宽至240小时,提升便利性 [2] - 北京等城市推出"畅游通"、"幂方卡"等集成支付通信交通功能的卡片,解决移动支付难题 [6] - 机场码头高铁站网约车等基础设施无缝衔接,实现"一站式"便捷旅行 [7] 外商投资与商业影响 - 2024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 [8] -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624亿美元,中国成为发展中经济体最大引资国 [8] - 外国游客目的地从大城市扩展到特色小城,商务探亲学术交流活动更加便利 [7] 行业生态与市场拓展 - 东南亚等地游客可实现"周五下班来中国"的短途旅行 [7]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境外游客购物引力场,小城小镇成为文化体验新窗口 [7] - 跨场景服务成为各地标配,新业态新模式带来更丰富的物质精神享受 [7]
带空箱子来中国:“China Travel”升级版来了!
新华社· 2025-10-13 08:54
入境旅游与消费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入境外国人达75.1万人次,同比增长19.8%,其中适用免签政策入境53.5万人次,同比增长46.8% [1] - 今年前8个月,享受离境退税人数同比增长248%,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98% [1] - 今年1至8月,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589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62.1%,同比上升52.1% [2] 政策与服务优化 - 过境免签政策放宽,外国人在华停留时长从72小时、144小时放宽至240小时,提升了便利性和吸引力 [1] - 移动支付便利性提升,北京等城市推出集支付、通信、交通、翻译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并新增拍卡过闸方式 [5] -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实现无缝衔接,提供一站式便捷旅行体验,使外国游客目的地从大城市扩展到特色小城 [7] 消费场景与市场表现 - 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已超过1万家,为外国游客购物提供便利 [5] - 2024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62.4亿美元 [8]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特色小城成为吸引境外游客消费和体验文化的新引力场与新窗口 [7] 行业影响与文化交流 - 外国游客在华活动从观光旅游(China Travel)升级为深度购物体验(China Shopping),反映出中国制造在质量、设计和迭代速度上的吸引力 [1][5] - 商务、探亲、学术交流等活动因政策与服务优化而更加便利,促进了中外民众的深度交流与互利共赢 [7][8] - 行业通过跨场景服务和新业态新模式,为外国游客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推动了文明对话与共识汇聚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