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贸易
搜索文档
“银行+期货+订单”模式助力生猪产业风险管理
期货日报网· 2025-10-30 08:49
项目背景与参与方 - 物产中大期货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本6亿元,是物产中大集团金融板块核心成员,业务涵盖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 [1] - 嘉悦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10500万元人民币,专注于能源化工、黑色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产业 [1] - 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注册资本约217.9亿元人民币,是国内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2023年全球银行排名第59位 [1] 行业问题与创新动因 - 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给农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单一的期货工具无法完全满足需求 [2] - 生猪产业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价格受存栏量、饲料成本、疫病等多种因素影响,波动剧烈严重影响养殖户收入稳定性和生产积极性 [2] - 大连市普兰店区生猪养殖户曾因饲料价格上涨和生猪价格下跌遭遇亏损,每头猪亏损超过700元,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 [3] 服务方案核心模式 - 创新服务模式为“银行+期货+订单”,有机整合银行信贷功能、期货风险对冲功能和大宗商品贸易功能 [4] - 模式核心理念是通过金融手段提供全面风险管理,银行提供信贷支持,期货公司提供市场分析和风险对冲策略,订单收购方提供稳定销售渠道 [4] - 2024年4月12日三方进行首次交流,通过调研分析生猪价格波动趋势及市场需求变化,为制定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5] 方案具体实施细节 - 嘉悦物产为农户提供17.75元/公斤的保底收购价,保证每头猪养殖利润在250元以上,签订合同交货数量48000公斤(约400头) [6] - 基于真实贸易订单,广发银行为养殖户提供融资支持,物产中大期货和嘉悦物产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6] - 创新加入银行托管机制,广发银行作为信贷资金提供方和买卖双方保证金托管方,对资金进行监管并设置保证金条款 [6] 项目成果与成效 - 参与项目养殖户签订合同后保底收入为100000元,有效驱散价格波动带来的亏损阴霾,重拾养殖信心 [8] - 嘉悦物产通过结构收益与基差交易获得可观利润,拓展了优质生猪供应渠道,强化对产业链上游的掌控力 [8] - 广发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成功投放惠农贷款,优化了信贷结构,开辟出农业金融创新路径,品牌形象与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9] 模式价值与行业启示 - “银行+期货+订单”模式打破传统农业金融藩篱,开创“银行融资+期货保值+订单锁定”闭环操作模式,为期货服务农业开辟新路径 [9] - 模式具有强大可复制性,不仅适用于生猪养殖行业,对其他农产品乃至大宗商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风险管理具有高借鉴价值 [9] - 行业发展需要强化产业链思维,推动金融机构、期货公司、实体企业深度融合,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生态共同体 [10]
中美高层会晤前,中国被曝给了美国想要的,特朗普也宣布对华降税
搜狐财经· 2025-10-30 08:48
在最近的国际贸易舞台上,大豆这一看似不起眼的作物,却以其独特的"温度计"角色,反映出中美两国之间日益复杂的经济关系。10月28日报道,中 国中粮集团宣布购买了约18万吨美国大豆,尽管这一数字并不算庞大,但它背后所传递的信号却十分重要。这一采购发生在即将举行的中美领导人峰 会前夕,市场反应热烈,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瞬间飙升至15个月来的高点。这种现象不仅显示了大豆作为全球贸易一部分的重要性,也揭示了中美之 间深厚的经济联系及其潜在的发展方向。 在这场博弈中,中方的策略极具深意。通过适时的采购,展示出中国愿意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态度,并希望以此换取更多的利益。在特朗普急需政治成 果以稳固其基础的情况下,大豆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谈判工具。在10月29日,特朗普公开表示预计会下调关税,并提到与中国在芬太尼问题上的合作, 这一言论的背后,显然映射出当前中美贸易谈判的复杂局面。 大豆作为一种战略性商品,其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中美建交46年来,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近 6883亿美元,证明了两国经济的高度互补性。然而,经济互补性并不意味着双方没有矛盾,实际上,贸易摩擦的存在就是这 ...
中经评论:我国大豆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
经济日报· 2025-10-30 08:08
这样的底气来源于环环相扣的战略布局。大豆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油瓶子"和"肉盘子"安全。我国 是世界最大的大豆消费国,每年大豆消费量超过1亿吨,但自给率较低,常年进口量保持在8000万吨以 上,且来源高度集中于巴西、美国、阿根廷等少数国家。这一结构性风险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短 板。为扭转这一态势,我国积极拓展进口渠道、充实国家储备、提高自给水平、推进豆粕减量替代,逐 步从过去的"价格接受者"转型为"主动布局者",战略回旋空间更加广阔。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面对国际市场风云变幻,我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牢牢守住"油瓶 子""肉盘子"安全,把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紧紧握在自己手中,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豆粕是饲料蛋白的关键来源,长期以来一直是养殖业离不开的"刚需口粮"。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 大,饲用豆粕需求水涨船高,成为拉动大豆进口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饲料中豆粕占比依然偏高,有 较大下调空间。为了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我国深入实施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一方面,全面推广低蛋 白日粮技术,通过精准配方与合成氨基酸添加,在保障动物营养的同时,降低蛋白消耗;另一方面,积 极拓展替代蛋白来源,发展菜籽粕、棉籽粕甚 ...
特朗普扛不住了?美国豆农迎来“救命单”!中国一出手就是18万吨
搜狐财经· 2025-10-30 06:06
前言 中国一出手就是18万吨美国大豆! 这订单刚传出来,特朗普政府立马坐不住了,赶紧表态说要下调对华关税,要知道,这可是美国农民盼 了小半年的"救命单"。 18万吨订单背后的美方困境 今年秋天,美国农场主们望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大豆直发愁,由于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中国这个 最大买家连续数月停止采购美国大豆,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同比暴跌 之前因为关税战,中国市场大门一关,美国大豆堆得仓库都快撑破了,如今中方稍稍松口,美方就急着 递台阶,这场贸易博弈谁占上风,明眼人一看便知! 中方的商业逻辑与战略定力 70%。 急红眼的豆农们不断向白宫施压,要求政府"好好和中国说话",在这样背景下,10月下旬中美在吉隆坡 举行第五轮经贸磋商后,中国适时放出采购信号。 这三批总量18万吨的大豆订单,虽然相比往年规模不算大,但对陷入困境的美国农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 炭。 订单消息传出后,特朗普在专机上迅速回应,表示考虑下调对中国芬太尼产品加征的20%关税,值得注 意的是,这部分关税本就是今年初才刚加上去的,这种"加完又降"的操作,暴露出美方在贸易政策上的 进退失据。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此次松口有三重 ...
对抗态度发生转变,加征关税有望取消,美国推动对巴西贸易新战略
环球时报· 2025-10-29 06:32
"我们进行了一次非常好的会谈,让我们拭目以待。"特朗普在26日的会晤结束后称。"德国之声"称,华 盛顿的态度似乎发生了180度大转变,称开始推动对巴西贸易的一项新战略。卢拉对此次会晤及其产生 的成果也持乐观态度,卢拉说,"我认为我们会达成好的协议",他与特朗普的会晤出乎意料的好,他相 信几天后美国和巴西将会找到一个最终解决方案。 巴西外长维埃拉27日表示,希望在几周内完成双边谈判。维埃拉称,卢拉愿意讨论"双边贸易的所有部 门和领域",以及关键矿产和稀土问题。维埃拉还称,双方已经制定了"会谈时间表"。 【环球时报驻巴西、美国特派特约记者 时元皓 李致】巴西和美国代表团27日在马来西亚举行会议,讨 论美国对巴西产品征收关税的问题,这是巴西总统卢拉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东盟峰会期间会晤后双方代 表团首次会晤。巴西"G1"新闻网28日称,卢拉和特朗普于26日举行会晤。尽管美方未明确表示是否会 按照巴西的意愿取消50%的关税,但是特朗普和卢拉在会谈后的表态让外界认为两国有望就关税问题达 成新的贸易协议。 除了暂停关税外,卢拉还表示,他的首要任务是谈判中止美国对巴西官员的制裁,包括最高法院法官德 莫赖斯和卫生部长帕迪利亚。巴 ...
偷鸡不成蚀把米!巴西大豆坐地起价想卡中国脖子,今库存堆成山
搜狐财经· 2025-10-28 19:24
就在中美贸易争端最激烈的时候,巴西就趁着这波市场格局变动的机会,巴西大豆开始疯狂涨价,想要借此 卡中国的脖子,没想到我们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 巴西大豆疯狂涨价 之前美国一直都是中国最大的大豆卖家,我们每年都会从美国进口大量的大豆,但是随着中美爆发了贸易摩 擦之后,我国就暂停了从美国进口大豆。 而这无疑给了巴西大豆市场一个绝佳的机会,慢慢的,中国将进口的重心转向了巴西,2025年前九个月,中 国一共进口了8619万吨大豆,其中有6370万吨大豆都来自巴西,占比高达74%。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不知道有多少国家想要和中国做大豆生意,而我国也确实常年 需要进口大豆来满足国内食用油以及饲料的生产需求。 自从中美贸易关系出现裂痕之后,我国就不再从美国购买大豆,反而将目光转向了巴西,我国将很多份额都 分给了巴西,可是巴西似乎没有抓住这波机会。 可以说,如果巴西抓住这个机会,不说赚的盆满钵满,但是绝对可以给巴西带来不菲的经济利益,但是偏偏 巴西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在巴西人看来,中国每年的大豆缺口这么大,现在又不愿意从美国进口大豆,那么他们将是中国不可或缺的 大豆进口国。 这种"不可替代性"让巴西大豆出口 ...
后悔都来不及,涨价挑衅遭反杀!中国一夜弃巴西改签130万吨大单
搜狐财经· 2025-10-28 16:08
巴西大豆出口商提价与市场反应 - 巴西大豆出口商在2025年10月初将价格从每吨565美元抬升至650美元,三周内涨幅达22% [2] - 中国买家作为回应,直接暂停了原定12月至次年1月的800万吨采购计划,该数量相当于巴西月度对华出口量的70% [2] - 巴西港口积压约200万吨大豆,每日滞港费用高达120万美元,迫使粮商主动降价每吨18美元以试图挽回客户 [2] 中国采购策略的迅速转向 - 在巴西提价后,中国买家迅速转向阿根廷,在48小时内签署了130万吨大豆订单,该订单量占阿根廷去年对中国出口总量的30% [2] - 阿根廷大豆到岸价每吨比巴西大豆低30至40美元,使用阿根廷大豆每吨可盈利200元人民币,而使用巴西大豆每吨亏损200元人民币,价差达400元人民币 [2] - 中国在9月从阿根廷进口大豆117万吨,同比增长91.5%,占总进口量的9% [4] 中国大豆进口格局与多元化布局 - 2025年1月至9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5210万吨,占总进口量的66%,同比增长2.4% [4] - 中国大豆采购渠道已从16个国家扩展,并积极利用杂粕替代豆粕,替代比例升至22% [6] - 中国释放国内储备大豆150万吨以稳定市场,导致大豆价格下跌4.3% [6] - 中国与阿根廷签有长期合作协议,并与加拿大达成非转基因大豆贸易框架,俄罗斯远东基地每月供应20万吨大豆 [6][10] 巴西出口商的误判与后果 - 巴西粮商基于其占中国大豆进口71%的市场份额,错误判断自身拥有定价权,并在中国已悄悄削减40%采购量的情况下,于10月中旬继续提价 [4] - 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原先预估全年出口突破1.1亿吨的计划因订单流失而落空 [4] - 此次事件是历史重演,2018年巴西曾犯类似错误,导致其大豆价格暴跌30%,库存堆积超千万吨 [8] 阿根廷的机遇与市场影响 - 阿根廷自2025年9月起将大豆出口税降至零,积极对接中国市场 [8] - 中国在9月从阿根廷进口大豆290万吨,同比增长31.8%,创下新高 [8] - 阿根廷收获季在11至12月,恰好能衔接上巴西清库存的关键时期(巴西收获季为3至5月) [6] 中国贸易战略的深层逻辑 - 中国通过全球布局掌握贸易主动权,采购网络覆盖东南亚产业园、非洲铁路及南美农业技术投资 [12] - 中国在石油进口上已成功降低对沙特的依赖,从2016年的超60%降至40%以下,为大豆多元化提供了范例 [10] - 中国买家在阿根廷订单中使用人民币结算,金额约4.94亿美元,以避免汇率波动 [10]
中美经贸谈判追踪:战术性缓和,结构性博弈难改
国信证券· 2025-10-28 13:12
谈判进展与核心成果 - 中美第五轮经贸磋商于10月25至26日在吉隆坡举行,就关税、出口管制等议题达成初步共识,正等待元首会晤确认[2] - 美财政部长表示对中国产品征收100%关税的威胁"已不再存在",预计中方将重启大豆采购并暂缓稀土出口管制一年[3] - 美方在关税层面暂缓极端措施,在产业管制层面或通过执行端"打补丁"实现技术性缓和[10] 中方策略与数据 - 中方若重启大豆采购是"顺势而为",截至9月对美采购量仅为往年同期的三分之一,采购回升仅是回归季节性常态[7] - 中方"暂缓稀土出口管制一年"被视为主动释放"控制节奏、保留空间"的信号,以务实姿态换取谈判主动权[8] 美方策略与多边布局 - 美方通过"芬太尼关税换大豆采购"作为谈判核心平衡点,展现出寻求可控平衡的姿态[10] - 美国正通过多边经济安排巩固亚太贸易主导力,与马来西亚、柬埔寨等达成协议,核心内容涉及关税互降与关键矿产合作[12] 前景与风险 - 短期内协议落地有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利好稀土等上游资源品,并为中国出口及经济转型提供缓冲[14] - 中美长期结构性博弈格局未变,核心矛盾仍围绕科技展开,但中国扩大开放有望提供更大回旋空间[14] - 风险提示包括海外政策不确定性和外部需求下滑[15]
巴西大豆因为涨价滞港:中国48小时“反杀”!坐地涨价找错了对象
搜狐财经· 2025-10-28 10:23
10月初的一天,巴西港口突然热闹了起来。不是因为船来得多了,而是因为大量原本要发往中国的大豆货轮被迫原地等 待,滞港数量接近200万吨。此时的巴西出口商可能还没意识到,他们的"涨价计划"不仅失败,还让自己陷入了困境。 中国买家在48小时内取消180万吨订单,迅速转向阿根廷、乌拉圭和俄罗斯等多个国家补货,甚至用掉了国内储备。巴西 到底是怎么误判了中国的底线?中国又凭什么48小时内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反制? 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早有准备的反制策略。48小时内,中国迅速转向阿根廷签下130万至300万吨采购大单,价格低于 巴西30-40美元/吨。阿根廷刚好取消了大豆出口税,顺势成为中国的替代供应商。 2025年1月至9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6964万吨,占进口总量的80%,9月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93%。这组数字让巴西出 口商有了"优越感",他们觉得中国离不开自己。 于是,他们把大豆价格从年初的400美元/吨一路抬到10月的650美元/吨,创下四年来新高,单吨价格比美国大豆贵出66美 元。他们甚至毫不避讳地表示,要趁这个机会"把过去三年的利润赚回来"。 价格飙升的速度也令人瞠目结舌,仅10月上旬六天时间,涨幅就接近20% ...
巴西大豆涨价失算!坐地起价后200万吨大豆滞销,中国3张牌反制
搜狐财经· 2025-10-27 21:25
这边阿根廷为拿下中国大单而庆祝,而那边巴西港口200万吨大豆无人问津,曾以为拿捏住中国,坐地起价的巴西人,此刻才发现他们有多么 愚蠢。 编辑|影子红了 文|影子红了 不止一个篮子 面对巴西方面的坐地起价,中国没有公开抱怨,没有派人谈判,甚至连一句抗议都没有,唯一的行动,就是订单的凭空消失。 日照网:贪心砸了饭碗?巴西硬抬价,中国 130 万吨大豆订单瞬间流向阿根廷! 10月17日,中国豆协的一纸声明,更是明确传达了态度:高价的巴西大豆,我们不买了。 这绝非意气用事,而是因为中国早已构建了一套成熟的"进口多元化"战略,奉行着"一国为首、多国补充"的原则,当巴西这扇窗户试图关上 时,中国只是从容地推开了另一扇。 南美的邻居阿根廷成了最关键的"补位"选手,就在阿根廷宣布取消出口税的政策窗口期,中国买家在短短48小时内,就与其签订了高达130万吨 的大豆订单。 今年阿根廷对华大豆出口量同比直接翻倍,达到了410万吨,到了9月份来自阿根廷的单月进口量更是猛增了91.5%。 那次惨痛的经历让中国彻底明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无异于将咽喉交到别人手上。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当巴西出口商还在为自己的大胆涨价而沾沾自喜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