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星导航
icon
搜索文档
在北斗星群间架设“天路”
科技日报· 2025-06-11 16:18
技术突破 - 国防科技大学空间仪器团队攻克星间链路光频梳精密测量难题,测距精度优于1.6纳米,达到目前公开报告的最高水平[1] - 团队提出"并发空分时分"空间协同测量理论,通过时间和空间维度协同编排实现多节点并行测量,提升观测几何强度和网络弹性[6] - 星间测距仪在超远距离、极大动态条件下实现厘米级测距,新方案使灵敏度提高30倍,数十毫秒完成信号捕获[3] 系统优势 - 北斗三号星间链路技术实现卫星自主运行,仅需国内部署地面站即可覆盖全球服务,突破境外地面站布设限制[1] - 星间链路形成多面体几何约束,单星可同时与多颗卫星测量,通过十几条测量基线实现全星座高精度定轨[5] - 首创星间链路地面系统,集成信号采集、状态诊断等功能,实现与卫星的高效稳定对接[7] 发展历程 - 团队2010年正式攻关北斗星间链路技术,此前已开展3年预研工作[2] - 2015年3月30日首发搭载星间链路的北斗三号卫星成功发射,截至2024年3月已在轨稳定运行10年[1][8] - 2023年该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团队正推进下一代超精密测量、智能组网等技术升级[8] 行业影响 - 北斗星间链路技术建成"高速公路"式核心主干,相比GPS等系统的"羊肠小道"具有显著架构优势[2] - 技术突破使北斗系统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境内管控全球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1] - 下一代计划实现混合链路新机制和智能组网技术,构建更泛在、融合、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8]
这项技术要替代GPS:信号强100倍,精度10cm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08 09:16
卫星导航技术发展 - Xona Space Systems公司计划发射首颗150公斤重的"脉冲星"卫星,测试超高精度下一代卫星导航技术,以弥补GPS缺陷 [1] - 该公司最终计划部署由258颗卫星组成的低地球轨道卫星群,轨道高度约12,000英里,信号强度比GPS强约100倍 [1] - 新系统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能穿透多层墙壁,干扰器覆盖范围大幅缩小 [1] GPS系统现状与挑战 - GPS系统自1993年投入使用,已成为全球基础技术,应用于石油钻井、金融交易、电网同步等领域 [2] - GPS信号易受太空天气、5G基站和廉价干扰器影响,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问题更加凸显 [2] - GPS卫星位于12,550英里中地球轨道,信号到达地面时非常微弱,容易被干扰 [2] Xona公司创立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9年,最初目标是提升自动驾驶汽车导航精度,减少对昂贵传感器的依赖 [3][5] - GPS米级精度不足以支持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行驶,尤其在建筑密集的城市环境中误差较大 [5] - 公司致力于开发精度达3英寸(10厘米)或更低的PNT系统,在各种条件下保持可靠性 [5] 低地球轨道技术优势 - 低地球轨道卫星信号更强,能实时传输数据,减少延迟,抗干扰能力更强 [6] - 过去十年小型电子设备和低成本发射技术发展使大规模低地球轨道卫星群成为可能 [7] GPS干扰问题严重性 - 乌克兰战争中GPS干扰和欺骗普遍,导致精确制导武器失效,无人机需转向AI导航 [8] - 芬兰、爱沙尼亚等国家商业航班和船舶受到GPS干扰影响 [8] - 廉价干扰器(手机大小)可干扰方圆100米以上GPS信号,曾导致多个机场运行中断 [8] 替代方案竞争格局 - 除Xona外,Anello Photonics和Advanced Navigation等公司开发地面惯性导航设备 [10] - 赛峰集团探索通过光纤网络分发PNT数据 [10] - TrustPoint和SpaceX的Starlink也在开发低地球轨道PNT解决方案 [11] Xona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设计GPS兼容信号,便于接收器制造商整合新技术 [11] - 计划2025年发射4颗卫星,2030年完成大部分星座部署 [12] - 首颗卫星Pulsar-0将测试系统抗干扰和防欺骗能力 [12]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矢志钻研卫星导航系统技术难题——让北斗点亮美好生活
人民日报· 2025-05-29 10:4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达5758亿元 [2] - 约2.88亿部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定位功能 [2] - 电子导航地图的北斗定位服务日均调用量高达6000亿次 [2] - 北斗高精度车道级导航已基本实现全国城乡道路全覆盖 [2] 北斗系统技术优势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精度最高、功能最多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4] -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分米级、重点区域厘米级的定位服务能力 [11] -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具备广域GPS差分功能 [11] - 国内首颗40纳米量产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 [13] 北斗应用领域 - 无人驾驶车辆在复杂路况下平稳行驶 [2] - 智慧农机实现田间地头自动耕作 [2] - 重大工程建设实现远程监测和精准管控 [2] - 应用于油气勘探领域使卫星定位高程精度优于1米 [7] - 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智慧城市、共享出行等领域 [13] 产业链发展 - 武汉光谷北斗大厦聚集10多家北斗相关企业 [13] - 形成从研发、生产到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 [13] - 北斗正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融合 [13] 技术创新突破 - 提出分布式广域差分技术思路实现3-5米实时定位精度 [9] - 创造性提出数学模型使塔里木沙漠地区卫星定位高程精度优于1米 [7] - 首次证明3个坐标转换模型的等价性为GNSS应用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6]
山西证券研究早观点-20250529
山西证券· 2025-05-29 08:28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29日国内市场主要指数多数下跌,新股市场活跃度下降,新材料、光伏产业链等行业有不同表现,部分公司业绩增长且具备投资价值 [4][6] 各目录总结 市场走势 - 上证指数收盘3339.93,跌0.02%;深证成指收盘10003.27,跌0.26%;沪深300收盘3836.24,跌0.08%;中小板指收盘6248.77,跌0.54%;创业板指收盘1985.38,跌0.31%;科创50收盘970.64,跌0.23% [4] 山证新股 - 5月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首日涨幅、开板估值和发行PE均下降,主板新股首日涨幅下降但开板估值上升,周内新股市场活跃度下降,近6个月上市新股周内13只股票录得正涨幅(占比26.53%,前值68.75%) [6] - 科创板上周无新股市,汉邦科技、佳驰科技周涨幅超5%,思看科技等周跌幅超 -5%;创业板太力科技上市,首日涨幅163.93%,首日开板估值56.02倍,宏工科技等周涨幅超10%,太力科技等周跌幅超 -10%;沪深主板威高血净上市,首日涨幅88.64%,首日开板估值44.94倍,肯特催化等周涨幅超1%,威高血净等周跌幅超 -10% [6] - 给出近端已上市、待上市、已获批复重点新股及远端深度报告覆盖公司名单 [6][8] 行业评论(化学原料) - 本周新材料板块下跌,新材料指数跌幅1.58%,跑输创业板指0.70%,合成生物、半导体材料等细分板块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7][9]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开赛,产业落地应用有望加速,推动轻量化材料PEEK高速发展,预计2023 - 2029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从21.6亿美元增至20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7%,国内2025年PEEK材料市场规模将达21亿元,同比增长10.53%,建议关注相关公司 [10] 山证通信(华测导航) - 2024年公司营收32.51亿元,同比+21.38%;归母净利润5.83亿元,同比+29.89%;2025Q1营收7.89亿元,同比+27.91%;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38.50% [11] - 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良好,2023 - 2033年全球GNSS下游市场收入将从2600亿欧元增至5800亿欧元,国内2023年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规模5362亿元,同比+7.09% [11] - 公司各业务板块亮点多,资源与公共事业板块2024年收入14.25亿元,同比+26.41%;建筑与基建板块收入10.53亿元,同比+8.97%;地理空间信息板块收入5.89亿元,同比+38.44%;机器人与自动驾驶板块收入1.85亿元,同比+15.53% [11][14]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7.40/9.39/11.87亿元,同比增长26.8%/26.9%/26.5%,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 A”评级 [14] 山证通信(亿联网络)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56.21亿元,同比+29.28%;净利润26.48亿元,同比+31.72%;2025Q1收入12.05亿元,同比+3.57%;归母净利润5.62亿元,同比 - 1.15% [15] - 会议产品持续优化,云办公终端提升品质、开拓渠道,桌面通信终端增长超预期,2024年会议产品收入19.97亿元,同比+36.21%;云办公终端收入5.27亿元,同比+62.98%;桌面通信终端收入30.82亿元,同比+21.13% [15][18]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30.53/35.87/41.78亿元,同比增长15.3%/17.5%/16.5%,首次覆盖给予“增持 - B”评级 [18] 山证新材料(骏鼎达) - 公司是国内功能性保护套管领军企业,2024年营收8.65亿元,同比增长34.30%,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加26.01% [19] - 下游需求增长强劲,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景气,2015 - 2024年销量CAGR为50.17%,预计2025年销量达1500万辆以上,2024年新能源/燃油汽车功能性保护套管市场规模分别为49.32亿元/29.42亿元,同比变化34.78%/ - 10.62%,国产替代加速 [19] - “单丝自供 + 研发创新”打造护城河,苏州项目投产开启新成长,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10.55/12.85/15.39亿元,同比增长22.0%/21.8%/19.7%;归母净利润2.14/2.73/3.36亿元,同比增长21.4%/27.8%/23.0%,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 B”评级 [21] 行业评论(山证电新) - 多晶硅价格下降,致密料均价36.0元/kg,较上周下降2.7%;颗粒硅均价34.5元/kg,较上周下降1.4%,预计短期价格下调但空间有限 [21] - 硅片价格持平,130um的182 - 183.75mm N型硅片均价0.95元/片,130um的182*210mm型硅片均价1.10元/片,预计短期价格持续走弱但降幅收窄 [21] - 电池片价格结构性下降,182 - 183.75mm N型电池片均价0.25元/W,较上周下降2.0%,预计短期内价格仍将下跌 [21] - 组件价格持平,182mm TOPCon双玻组件价格0.68元/W,210mm N型HJT组件价格0.840元/W,预计6月份集中招标前整体价格持续下行 [21] - 光伏玻璃价格持平,3.2mm镀膜光伏玻璃价格20.5元/㎡,2.0mm镀膜光伏玻璃价格13元/㎡ [22] - 重点推荐BC新技术、供给侧改善、海外布局方向相关公司,建议关注多家公司 [22]
卫星导航概念股拉升 中国长城涨停
快讯· 2025-05-27 14:29
卫星导航概念股表现 - 中国长城(000066)涨停 [1] - 四创电子(600990)和烽火电子(000561)此前涨停 [1] - 航天智装(300455)涨幅超过10% [1] - 中国卫星(600118)、海格通信(002465)、合众思壮(002383)等跟涨 [1] 市场资金动向 - 暗盘资金流向曝光,显示主力操盘动向 [1]
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指数上涨1.01%,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长城等
金融界· 2025-05-26 22:50
指数表现 - 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指数5月26日上涨1 01%报2437 01点 成交额175 42亿元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上涨2 48% 近三个月下跌1 82% 年初至今下跌0 96% [1] 指数构成 - 样本选取50只涉及航空航天装备制造 航空动力及控制系统 微波雷达 卫星导航 光电红外 通信设备 电子元器件 信息安全 航空航天材料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基日为2012年12月31日 基点1000 0点 [1] 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5 82% 中航沈飞(7 3%) 中航光电(6 9%) 航发动力(6 21%) 中航西飞(4 69%) 中国长城(3 85%) 中航机载(3 78%) 海格通信(3 32%) 航天电子(3 21%) 中航成飞(3 2%) 菲利华(3 17%) [1] - 沪市股票占比51 68% 深市股票占比48 32% [1] 行业分布 - 工业占比74 18% 原材料占比10 73% 信息技术占比7 6% 通信服务占比7 49% [2] 样本调整机制 - 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2] 跟踪基金 - 公募基金包括嘉实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联接A/C及ETF [2]
科创板上市次年业绩变脸、IPO时业绩存疑?财总上任仅半年辞职
梧桐树下V· 2025-05-26 16:0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收入4.1286亿元、同比增长0.28%,归母净利润-0.3305亿元、同比下降179.03%,上市次年即由盈转亏[1] - 业绩变脸主因包括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导致毛利率下滑、期间费用增长17.25%、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激增428.29%[8][9][10][15] - 应收账款占收入比达91.67%,账龄1年以上款项占比提升至28.6%,历史收入真实性存疑[11][13][15] - 近5年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97.92%,经营高度依赖外部补贴[16] - 所有IPO募投项目进度均未达预期,三个项目延期1.5-2年[22][23][26][28] - 2025年一季度继续亏损1038.19万元,毛利率再降5个百分点[30] 财务表现 - 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至近5年最低水平,其中GNSS板卡/模块业务毛利率骤降12.2个百分点[3][5] - GNSS板卡单片价格从374元降至303元(降幅20%),单片毛利减少93元(降幅39%)[8] - 数据采集设备单台毛利减少362元(降幅10%),售价降451元而成本仅降88元[8] - 期间费用合计增长17.25%至1.8947亿元,销售/管理费用分别增长27.95%/28.20%[9][10]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3160.49万元,同比激增428.29%[15] 应收账款风险 - 应收账款原值5年增长1.62倍,2024年末达3.7846亿元占收入91.67%[11] - 账龄1-2年款项1.1773亿元占2023年收入28.6%,账龄2-3年款项2379.86万元占2022年收入7.09%[15] - 坏账准备余额同比增加428.29%至3160.49万元,直接影响利润[15] 政府补助依赖 - 2020-2024年累计政府补助9735.36万元,占同期利润总额97.92%[16] - 递延收益余额从2024年末1215.69万元增至2025Q1末2571.94万元,预示后续补助将持续[20] 募投项目进展 - IPO超募1.346亿元,但截至2024年末募投项目累计投入仅完成36.69%[22][23] - 新一代PNT技术项目投入进度45.32%,管理信息系统29.22%,营销网络17.29%[23] - 2024-2025年两次公告延期,部分项目完工时间延至2026年底[26][28] 管理层变动 - 财务总监黄懿任职9年后于2024年5月离职[29] - 继任财务负责人漆后建仅任职半年即辞职,未持有公司股份[29] 近期业绩 - 2025Q1收入4382.60万元(+13.32%),但亏损扩大至1038.19万元(增亏46.24%)[30] - 毛利率再降5个百分点,政府补助419.06万元(+83%)难抵经营亏损[30]
六分科技与瑞声科技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快讯· 2025-05-26 12:25
战略合作 - 六分科技与瑞声科技(02018 HK)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1] - 双方将建立协同创新机制 面向高精定位测姿与智能化应用需求 [1] - 合作重点为高精度定位服务及核心组件的产业应用 [1] 技术能力 - 六分科技提供适配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产品 兼容GPS/伽利略/格洛纳斯系统 [1] - 公司具备软硬一体化全球定位服务能力 [1] - 自研产品包括GNSS模组 IMU模块/模组 通导一体T-BOX等终端硬件 [1]
时空智能是小脑 千寻位置CEO陈金培:机器人比智能汽车复杂
贝壳财经· 2025-05-22 14:09
时空智能技术发展 - 随着AI发展,设备升级和智能化取得突破,设备具备思考决策能力并增强与现实世界的交互性 [1] - 人工智能是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思考决策,时空智能是小脑负责感知和行动 [1] - 时空智能在智能驾驶领域从"高端选配"变为"智能标配",千寻位置服务定点车型超100款,累计服务260万辆具备NOA功能的智能汽车 [1] - 时空智能服务在新能源车企中的渗透率突破75%,成本已降至规模化量产水平 [1]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 - 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 [1] - 北斗规模应用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推进,产业发展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1] 低空经济与无人机技术 - 低空空域防撞需飞行器具备避障能力(如视觉雷达传感器)并提前规划空域航道 [2] - 千寻基于时空智能技术开发无人机飞行服务平台 [2] 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 机器人产业与智能汽车产业类似,电动化和智能化将带来巨大挑战 [2] - 机械控制技术将被拉齐,真正难点在于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要求更高 [2] - 未来机器人领域胜出者未必是当前机器人企业 [2] - 机器人将在智能驾驶、低级编程等领域取代人类,但不会取代所有人类工作 [2]
北斗系统应用领域持续拓展
经济日报· 2025-05-22 06:41
北斗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5758亿元 同比增长7 39% [1] - 产业核心产值(芯片 器件 算法等)达1699亿元 同比增长5 46% 占总产值29 51% [1] - 关联产值(衍生服务)达4059亿元 同比增长8 21% 占总产值70 49% [1] - 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和数字化转型持续释放北斗时空信息需求 [1] 技术应用与创新 - 北斗高精度定位 短报文通信等能力已赋能电力 应急等关键领域 [2] - "5G+北斗"模式使港口无人集卡运行效率提升25% [2] - 农业领域实现全产业链智能化延伸 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 - 低空经济领域北斗机载终端覆盖率达95% 支持无人机配送等新业态 [2] 行业挑战与分化 - 部分细分领域因技术标准化滞后引发价格战 产品单价持续下行 [3] - 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受国际环境影响较大 [3] - 车规级芯片 时空数据融合等领域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挤压短期利润 [3] - 2024年产业呈现结构性分化 企业营收表现差异明显 [3] 未来发展趋势 - 产业向需求牵引型生态演进 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成关键 [3] - 高精度定位 智能驾驶 低空物流等新兴场景成为重要增长点 [3] - 芯片自主化 通导感一体化等技术壁垒将巩固企业市场地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