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策性银行
icon
搜索文档
5000亿元金融工具落地提速,精准滴灌新质生产
环球网· 2025-10-21 11:31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概况 - 总规模达5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自9月底设立以来正加速落地,旨在为稳投资、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 - 截至10月20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已披露投放资金超3300亿元 [1] - 该工具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预计将撬动数万亿元项目总投资 [1][3] 投放进度与执行效率 - 相较于2022年类似工具,此次投放速度更快,展现出极高的执行效率 [1]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9月29日至10月17日期间,已完成其1500亿元额度中的1001.11亿元投放,占比超六成,共支持项目562个 [1] - 国家开发银行截至10月17日也已投放1893.5亿元,这种快节奏旨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1] 资金投向与区域侧重 - 资金投向突出“精准”,重点向广东、江苏、山东等12个经济总量靠前的省市倾斜,支持其发挥“挑大梁”作用 [3] - 国家开发银行向经济大省投放1465.8亿元,占其已投资金的77.4% [3]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向经济大省投放671.36亿元,占比67.06%,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投放占比高达83% [3] 重点支持领域 - 资金重点流向符合国家战略和重点发展方向的领域,特别是新质生产力领域 [3] - 中国进出口银行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领域项目的投放占比达40% [3] - 国家开发银行也表示正加大对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支持力度 [3] 对民间投资的支持 - 本次工具运用特别强调对民间投资的支持,旨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振市场信心 [3] - 国家开发银行向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放545.2亿元,占比28.8% [3] - 中国进出口银行对民间资本参与项目的投放占比达40% [3] 杠杆效应与预期影响 - 作为补充项目资本金的“种子”资金,该工具占项目总投资比重约5%~10%,占项目资本金比重约25%~75% [3] - 市场机构普遍预计,5000亿元资金将撬动约4万亿至5万亿元项目总投资 [3] - 预计将衍生出3万亿至4万亿元的信贷需求,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坚实支撑 [3] 工具的战略意义 - 随着资金加速落地,该工具正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 [4] - 该工具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政策性金融“活水” [4]
国开行农发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均超千亿元
证券日报· 2025-10-21 00:53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总体情况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总规模为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旨在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 - 截至10月20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两家银行的工具投放均已超过千亿元 [1] 国家开发银行工具投放详情 - 国家开发银行于9月29日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截至10月17日,已投放总额达1893.5亿元 [1] - 该行投放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 [1] - 投放重点支持经济大省,向12个经济大省投放1465.8亿元,占比77.4% [2] - 加大对民间投资和新质生产力领域支持,向民间投资项目投放545.2亿元,占比28.8%,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项目投放710.5亿元,占比37.5% [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工具投放详情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9月29日获得批复后,当日完成104.83亿元的首批基金投放 [2] - 截至10月17日15时,该行已完成1001.11亿元基金投放,占其1500亿元额度的绝大部分,共支持项目562个 [2] - 该行投放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超过1.26万亿元 [2] 政策性金融工具的特点与优势 - 政策性金融工具具有期限长、成本低、杠杆撬动作用强等优势,在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特定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 - 5000亿元政策性资金预计可带动约4.17万亿元社会投资,商业银行贷款是重要组成部分 [3] - 政策性银行可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设计"资本金+市场化融资"方案以扩大信贷投放 [3] 资金来源与成本优势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资金来源包括发行金融债券、央行抵押补充贷款(PSL)资金及财政贴息等 [3] - 若PSL利率下降并结合财政贴息,政策性银行的融资成本可能低于1%,远低于市场化融资水平,有助于降低负债成本,保持竞争优势 [3] 银行后续计划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表示将继续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快基金项目评审和投放进度 [4] - 国家开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聚焦主责主业,坚持精准投放、保本微利、合规运作,高标准完成投放目标,并积极提供项目配套贷款支持 [4]
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进度过半!资金向12个经济大省倾斜
证券时报· 2025-10-20 21:49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总体投放情况 - 截至10月17日,国家开发银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893.5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 [1]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完成分配给其1500亿元额度中的1001.11亿元基金投放,支持项目562个,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超1.26万亿元 [1]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总规模为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2] - 市场机构普遍预计5000亿元工具将撬动约4万亿至5万亿元投资,对应约3万亿至4万亿元的信贷需求 [4] 资金投放速度与载体 - 三家政策性银行于9月29日注册成立投放载体,分别为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亿元)、农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和进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 [2] - 农发行自9月29日至10月17日已投放所获资金额度的六成以上,投放速度较快 [2] - 参考2022年类似工具,首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从基金公司成立到资金投放完毕仅耗时一个月左右 [2] 资金投向重点区域 - 资金投放重点支持12个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安徽、北京)以发挥其“挑大梁”作用 [2][3] - 进出口银行对经济大省的投放占比达83% [1] - 国家开发银行向经济大省投放1465.8亿元,占其已投资金的77.4% [2]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向经济大省投放671.36亿元,占其已投资金的67.06% [2] 资金投向重点领域 - 工具明确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领域 [1] - 进出口银行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领域项目的投放占比达40% [1] - 工具强调对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的支持 [1][3] - 进出口银行对民间资本参与项目的投放占比达40% [1] - 国家开发银行向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放545.2亿元,占比28.8% [3]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投向民间投资项目的资金为93.59亿元,占比9.35% [3] 项目资本金支持比例 - 项目所获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为5%至10%不等 [3] - 工具额度占项目资本金的比重为25%至75%不等 [3]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总投放额已超28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20 17:5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于近日披露,截至10月17日15时,农发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001.11亿元, 共支持项目562个,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超1.26万亿元。 农发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领域,向12个经济大 省投资项目407个、671.36亿元。主动对接和挖掘优质民间投资项目,支持民间投资项目23个,93.59亿 元。 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 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 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 目资本金。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到具体项目,后续 将督促各地方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 康发展。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秦龙】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正加快落地。据大河财立方记者统计,截至目 前,该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总投放额已超2800亿元,投向范围覆盖12个经济大省,聚焦数字经济、人工 智能、消费等领域。 国家开发银行官方平 ...
最快3天审批落地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拉动投资5万亿
中国经营报· 2025-10-18 13:36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5000亿元,多地快速响应,目前已经有多省地方国资 落地金融工具项目。 在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设立之际,3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公司也于9月29日成立。3家公司的 控股股东分别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一位政策性银行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未来将强化特定领域贷款,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 未来产业等方面,通过资金注入的方式投向特定领域,可以破解项目融资难的问题。 3家政策性金融公司成立 中经记者 石健 北京报道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项目涵盖多类重点领域,基础设施类包含轨道交通、市政公用事业(含供水、 供热)、物流仓储;城市发展类包含城市更新;生态与民生类包含水利工程、生态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金融工具落地后,多地政府及国资快速响应。 2025年9月30日,合肥鑫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城集团")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安徽省首单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基金)支持。此次获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31.625亿元,同日,中国进出口 银行安徽省分行向鑫城集团一次性投放首笔配套资金4亿元,标志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设立后全国首 批资 ...
农发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超千亿元
央视新闻· 2025-10-17 23:01
基金投放规模与项目支持 - 自9月30日以来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完成基金投放超1000亿元 [1] - 该基金共支持项目562个 [1] - 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超1.26万亿元 [1] 基金投向领域 - 基金投向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领域 [1] 基金设立目的与规模 - 基金于今年四季度设立,旨在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 [1] - 基金总规模为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1]
5000亿新型工具落地,有望拉动超5万亿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19:03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概况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总规模为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1] -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已成立专门公司负责运营该工具 [1] - 该工具资金融资期限较长,部分项目获批融资期限在15至20年,但不得超过项目全部资本金比例的50% [1] 资金投放进展与重点领域 - 自9月29日起,江苏、安徽、广西、广东、河北、海南、福建、重庆等多地已完成首批资金投放 [1] - 资金重点投向城市更新、交通、水务、物流、能源、农业农村、供热管网、环境保护等领域项目 [1] - 交通、城市更新、能源等领域项目落地较快,例如无锡至宜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获批31.99亿元,为江苏省额度最大项目 [3][4] - 除传统基建外,工具将重点向科技创新、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倾斜,体现扩投资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目标 [8][10] 具体项目案例 - 国开行江苏省分行向无锡至宜兴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项目投放工具资金17.66亿元 [4] - 苏州交投集团获批3.84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4] - 广东省首笔城市更新项目工具资金4900万元投向汕尾市海丰县城市更新一期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 [5] - 广西能源集团成功落地能源领域首个专项注入核电项目资本金的案例,资金用于总投资410亿元的白龙核电项目 [5] - 烟台蓝天集团四个重点项目合计获批融资额度10.68亿元,期限15至20年 [6] 投资拉动效应分析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预计可带动2倍左右的项目资本金,再拉动5倍左右的银行贷款 [11] - 初步匡算5000亿元工具可拉动约5万亿元的总投资规模,杠杆倍数在10倍左右 [11] - 若工具全部投放且项目总投资完成,预计可拉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至少4.9个百分点;若完成一半进度,可拉动增速至少2.4个百分点 [12] - 另有分析预计该工具有望撬动投资6万亿元左右,相当于2024年宽口径基建投资总额24.9万亿元的24.4% [12] - 工具落地后,预计三年内每年可推动基建投资增长3至4个百分点,今年四季度有望拉动基建投资增速加快1至1.5个百分点 [13] 支持方向与领域细化 - 工具聚焦科技创新、消费升级和外贸稳定三大核心方向,具体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八大领域 [10] - 在支持项目方面更加聚焦新质生产力,其中20%的资金必须投向民营企业 [10] - 政策意图在于加快补齐交通、能源、城市更新等传统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短板 [7]
国开、农发、进出口银行新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公司
企查查· 2025-10-09 10:20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农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进银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分别为2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经营范围均为以自有 资金从事投资活动。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三者分别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 银行全资持股。 (原标题:国开、农发、进出口银行新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公司) ...
何谓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08 17:52
文/国金宏观 宋雪涛 此 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出台更多为了长期目标,与2 0 2 2年相比,在 投向、资金来源和经济影响等方面并不相同。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推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关工作,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新型政策性 金融工具最早于今年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最终在基数较高、同比增速压力较大的四季度落地,符合此前市场预期。 早在2022年,央行曾支持国开行、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设立类似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当时为了托底投资,主要投向交通水利能源等基 础设施和信息科技物流的产业升级,投放7399亿元,带动当年基建投资增速从上半年的9.3%提升至11.5%。对比2022年,这一次的政策性金 融工具有三个不同之处。 出台背景和投向不同 与2022年稳增长压力较大的背景相比,今年实现全年5%的 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目标压力并不大,此次出台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更多 是为了支持扩大内需和科技创新的长远目标,这也符合"十五五"规划的两条主线。因此,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支持项目方面,更加聚焦新 质生产力,重点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农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与2022年有何不同?(国金宏观张馨月)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9-30 09:23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推出的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与2022年版本相比,在出台背景、投向、资金来源及经济影响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其目标更侧重于支持扩大内需和科技创新的长期目标[2][4][5] 出台背景与投向 - 出台背景不同于2022年稳增长压力较大的情况,2025年实现全年5%的GDP增长目标压力不大,工具出台更多为了支持扩大内需和科技创新的长远目标[6] - 工具投向聚焦新质生产力,重点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农业农村、交通物流、市政园区等八大领域,其中20%资金必须投向民营企业[7] - 工具重点支持期限10年、15年、20年的长期项目,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排位靠前,预计获更多资金支持[7] - 基建投资增速回落并非缺钱,8月新旧口径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下滑至-5.9%和-6.4%,主因是财政重心变化,专项债用于化债清欠规模已超1.2万亿,用于项目建设规模约2.1万亿,低于去年同期的2.8万亿,城投债1-9月净融资为-4219亿[7] 资金来源 - 2022年工具资金来源于政策性银行发债和央行PSL支持,当年9月政金债净融资3934.4亿元,央行PSL利率下调至2.4%,9-11月PSL新增6300亿元,财政贴息2个百分点[11] - 2025年8月政金债净融资达3923.8亿元,为年内最高,10年期政金债发行2000亿元,意味首批资金或已到位,投放节奏将快于预期[11] - 当前PSL利率为2.0%,但9月10年期国开债、农发债发行利率分别为1.87%和1.78%,PSL利率高于政金债利率,若使用PSL支持,预计其利率需至少下调20BP[12] 经济影响效果 - 2022年工具投入资金近7400亿元,累计授信超3.5万亿元,对社融撬动比例约5.5倍,对基建投资乘数约3.5倍[16] - 按5.5倍杠杆计算,2025年5000亿元工具可撬动2.75万亿新增社融,有望拉动1.5-2万亿固定资产投资[16] - 工具支持领域既包括交通物流、市政园区等基建投资,也涵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归属于制造业投资的战略性新兴行业,对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支撑效果将更显著[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