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策性银行
icon
搜索文档
政府投融资2025|9-10月投融资政策动态速览:多措并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完成投放
搜狐财经· 2025-11-17 15:17
政策性金融工具动态 -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已完成总额5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其中国开行投放2500亿元、农发行投放1500亿元、进出口银行投放1000亿元 [1][2][3]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国开行支持相关项目317个、投放980.2亿元占比39.2%,进出口银行支持项目150余个、放款金额占比超40% [3] - 该工具显著拉动民间投资,国开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项目128个、投放685.9亿元占比27.4%,进出口银行支持民间资本项目100余个、金额占比超30% [3] - 2025年第四季度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公布,包括10月10日续发50年期和10月14日续发20年期国债,均按半年付息 [4] 地方政府债发行情况 - 2025年1-9月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总额达36857亿元,发行进度为83.8%,全国剩余发行额度为7143亿元 [6][7] - 广东省新增专项债发行金额最高,达4302亿元,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四川省发行金额均超2000亿元 [6][7] - 2025年8月新增专项债投向中,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占比最高达16.9%,金额为963.05亿元 [8][12] - 相比7月,8月专项债投向占比增加的领域包括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从12.0%增至16.9%)、交通基础设施(从7.9%增至9.2%)、社会事业(从8.7%增至10.2%)、农林水利(从4.9%增至5.8%)以及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从0.2%大幅增至3.0%) [10][12] 新政发布 - 中共中央发布“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高民间投资比重 [13][14] -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扩大服务消费措施,提出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并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13][14][15]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发布措施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鼓励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提供金融服务,加大力度支持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13][16]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方案,提出统筹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渠道,加大对产业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改造的支持力度 [13][16] 试点申报 - 财政部、商务部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支持50个左右城市,中央财政对超大特大城市每个补助4亿元、大城市补助3亿元、其他城市补助2亿元 [17][18] - 试点支持方向包括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联名 [18] - 同时开展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支持15个左右城市,中央财政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每个补助2亿元、其他城市补助1亿元 [17][18][19] - 试点支持方向包括丰富高品质消费供给,优化涉外支付服务,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18]
进出口银行举办学习贯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金融时报· 2025-11-13 10:09
公司战略方向 - 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谋划公司“十五五”工作相结合,推进重点任务落实[1]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政策性金融工作方向正确[1] - 专注主业,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1] 业务发展重点 -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持贸易创新发展、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精耕细作[1] - 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1] - 完善内部治理,优化体制机制,推进基础支撑能力建设[1] - 为强化定位、开拓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1]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毕 拉动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
长江商报· 2025-11-03 07:14
政策工具概况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 支持2300多个项目 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 [1] - 政策性金融工具由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募集资金 国家发展改革委筛选项目 财政部给予贷款贴息 具有准财政属性 [1] - 工具重点投向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 消费基础设施 以及交通 能源 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等城市更新领域 [1] 资金分配与投放特点 -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投放2500亿元 1000亿元 1500亿元 [2] - 工具投放过程具有快速 高效的特点 [2] - 工具加大对经济大省的支持力度 国开工具向12个经济大省投放1949.5亿元 占比78% 农发工具支持1087.23亿元 进银工具放款金额占比近八成 [2] 民间投资支持 - 工具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支持力度 国开工具支持民间投资项目128个 投放685.9亿元 占比27.4% [2] - 农发工具支持民间投资项目52个 金额155.33亿元 进银工具推动100余个民间投资项目落地 放款金额占比超三成 [2] 历史经验与预期影响 - 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7400亿元 有效带动基建投资加快增长 [3] - 参照历史经验 此次新型工具支持的项目有望在10月至12月密集落地 有助于将储备项目转为开工量 推动扩大有效投资 [3]
5000亿已投放又来2000亿扩投资 四季度政策加力稳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10:21
政策工具规模与构成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全部投放完毕,共支持2300多个项目,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 [1][2] - 中央财政从地方债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其中新增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专门用于支持部分省份投资建设 [1] - “5000+2000”亿元资金致力于扩大投资,是四季度宏观政策加力的重要方向 [1]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详情 - 国家开发银行投放2500亿元,支持1054个项目,预计拉动总投资3.85万亿元 [2]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投放1500亿元,支持881个项目 [2] - 中国进出口银行投放1000亿元,支持360余个项目,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超过1.3万亿元 [2] 资金投向领域与地域分布 - 资金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能源、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城市更新等领域 [2] - 国家开发银行向广东、浙江、四川、上海等12个经济大省投放1949.5亿元,占比78% [3] - 国家开发银行向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放685.9亿元,占比27.4% [3] - 国家开发银行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领域等投放980.2亿元,占比39.2% [3] 具体项目投资案例 - 支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数字经济领域项目190个,例如投资65亿元支持广东TCL华星第8.6代印刷OLED生产线一期项目 [3] - 支持人工智能示范应用等项目43个,例如投资6亿元支持河南中州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续建项目 [3] - 支持养老托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等消费领域项目84个,例如湖北潜江美好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3] 政策效果与市场反应 - 10月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45.9%,比上月上升3.7个百分点;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0%,比上月上升3.6个百分点 [4] - 专家分析指出,10月PMI指标中建筑业新订单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出现反弹,分别升至今年3月和2月以来最高 [4] - 有观点认为,5000亿元和2000亿元的政策发力有可能将基建投资增速推高至2%左右 [6] 宏观经济背景与政策协同 - 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1][5]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央行表示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5] - 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毕
证券日报· 2025-11-01 00:10
政策工具总体投放情况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共支持2300多个项目,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 [1] - 工具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能源、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等城市更新领域 [1] - 国家开发银行完成2500亿元投放任务,支持项目1054个,预计拉动项目总投资3.85万亿元 [1]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完成1500亿元投放任务,支持项目881个,预计拉动项目总投资超1.93万亿元 [1] - 中国进出口银行投放金额1000亿元,支持项目360余个,预计拉动项目总投资超过1.3万亿元 [1] 地域与领域投向分布 - 国家开发银行向广东、浙江、四川、上海等12个经济大省投放项目690个、1949.5亿元,占比78% [2]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累计支持浙江、广东、江苏等12个经济大省项目667个、金额1087.23亿元 [2] - 中国进出口银行对经济总量排名前12位的经济大省给予倾斜支持,推动240余个项目落地,放款金额占比近八成 [2] - 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领域项目317个,投放980.2亿元 [2]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着力支持重要行业、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52个、金额155.33亿元 [2] - 中国进出口银行推动150余个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项目落地,对重点领域进行精准投放 [2] 后续运营与管理计划 - 国家开发银行将强化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扎实做好工具运营和投后管理,加强投贷联动,确保投得出、管得好、收得回 [3]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从高效投放转向精细管理,加强项目监测,促进资金合规使用,深化投贷联动以提升政策效能 [3] - 中国进出口银行将以投放收官为新起点,做好工具运营和投后管理,加大对已支持项目的配套贷款支持力度,强化投贷联动 [3]
5000亿已投放又来2000亿扩投资,四季度政策加力稳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21:16
政策资金投放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全部投放完毕,共支持2300多个项目,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 [1][4] - 中央财政从地方债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其中新增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用于支持部分省份投资建设 [1][3] - “5000+2000”亿元资金是四季度宏观政策加力的重要方向,致力于扩大投资 [3][8]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详情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由三大政策性银行投放,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规模5000亿元,但不得超过项目全部资本金比例的50%,融资期限部分长达15-20年 [4] - 国家开发银行投放2500亿元支持1054个项目,预计拉动总投资3.85万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投放1500亿元支持881个项目;中国进出口银行投放1000亿元支持360余个项目,预计拉动总投资超过1.3万亿元 [5] - 工具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基础设施、交通、能源、地下管网改造、城市更新等领域 [4][5] 资金投向分析 - 国家开发银行向广东、浙江、四川、上海等12个经济大省投放1949.5亿元,占比78%;向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放685.9亿元,占比27.4%;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领域投放980.2亿元,占比39.2% [5] - 具体项目包括投资65亿元支持广东TCL华星第8.6代印刷OLED生产线,投资18亿元支持浙江芯联三期项目,投资6亿元支持河南中州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等 [6] 政策效果与市场信号 - 10月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45.9%,比上月上升3.7个百分点;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0%,比上月上升3.6个百分点,这些积极变化受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影响 [6][7] - 央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以补充银行体系流动性,协同财政发力,降低政府融资成本,向外传递稳增长的政策信号 [8][9] 宏观经济背景与展望 - 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奠定良好基础,但10月PMI仍有所走弱 [3][8] - 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落实好企业帮扶政策,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8] - 预计两个“5000亿”政策可能将基建投资增速推高至2%左右,年底前财政促消费力度有可能加大,央行还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 [9][10]
5000亿元已全部投放!
金融时报· 2025-10-31 11:42
政策工具概况 -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9月29日宣布设立规模为5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以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并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 - 截至10月29日,该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由三家政策性银行全部投放完毕 [1] - 此次投放的5000亿元资金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7万亿元,助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1] 工具投放意义与作用 - 该工具全部用于补充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资本金,旨在解决基建项目普遍面临的中长期资金来源和资本金欠缺问题,从而缓解银行贷款难以落实和项目开工受阻的困境 [1] - 工具的落地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机遇,商业银行可通过与政策性银行合作,设计“资本金+市场化融资”方案以扩大信贷投放 [2] 资金投向领域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投向符合国家战略和重点发展方向的关键领域,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消费等领域 [2] - 三家政策性银行积极发挥该工具对社会资本的引导效应和对配套贷款的撬动作用,通过投贷联动服务稳投资、促消费和惠民生 [2] 政策性银行后续举措 - 国家开发银行表示将强化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做好工具运营和投后管理,加强投贷联动以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支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2] - 中国进出口银行将以投放完成为新起点,做好工具运营和投后管理,并加大对已支持项目的配套贷款支持力度,强化投贷联动以加速项目落地 [3]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表示将从“高效投放”转向“精细管理”,做好基金投后管理和项目监测,同时深化投贷联动以提升政策效能,发挥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 [3]
5000亿元“准财政”工具资金全部到位
经济网· 2025-10-31 10:13
资金投放规模与总体效应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一个月内完成5000亿元全部投放,其中国开行投放2500亿元、农发行投放1500亿元、进出口银行投放1000亿元 [1] - 预计该工具可拉动项目总投资达7.08万亿元,其中国开行拉动3.85万亿元、农发行拉动1.93万亿元、进出口银行拉动1.3万亿元 [1] - 该工具被视为"准财政"工具,旨在助力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1] 地域投向分布 - 资金投放高度集中于经济大省,国开行向广东、浙江、四川、上海等12个经济大省投放项目690个、金额1949.5亿元 [1] - 农发行累计支持浙江、广东、江苏等12个经济大省项目667个、金额1087.23亿元 [1] - 进出口银行对经济总量排名前12位的省份给予倾斜支持,推动240余个项目落地,放款金额占比近八成 [1] 对民间投资的撬动作用 - 该工具对民间投资撬动作用突出,国开行支持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128个,投放685.9亿元 [2] - 农发行支持重要行业、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52个、金额155.33亿元 [2] - 进出口银行推动100余个民间投资及民间资本参与项目落地,其放款金额占比超三成 [2] 重点领域投向 - 资金精准投向重点领域,国开行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领域项目317个,投放980.2亿元 [2] - 农发行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支持项目881个、金额1500亿元 [2] - 进出口银行推动150余个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项目落地,放款金额占比超四成 [2] 政策工具特点与机制 - 该工具将重点完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基础性平台,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带动商业性投资 [2] - 财政有可能对该工具提供贴息,这与以往类似政策工具不同,能有效降低其融资成本 [2] - 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有助于加快工作推进,较快形成项目投资的实物工作量 [2]
支持超2200个项目,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毕
搜狐财经· 2025-10-30 18:36
项目概况与规模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在2025年9月29日至10月29日的一个月内投放完毕 [1] - 工具由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设立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筹集投放 资金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1] - 三大基金公司分配额度分别为:国开行2500亿元、农发行1500亿元、进出口银行1000亿元 [1] - 工具合计支持项目超过2200个 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约7.08万亿元 [3] 资金投向地域 - 资金投向重点聚焦广东、浙江、河南、四川、上海等12个经济大省 [1] - 国开行向12个经济大省投放项目690个、金额1949.5亿元 占其总投放额的78% [1] - 进出口银行对经济总量排名前12位的经济大省推动240余个项目落地 放款金额占比近八成 [2] - 农发行累计支持12个经济大省项目667个、金额1087.23亿元 [3] 资金投向领域 - 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是重点支持方向 [1] - 国开行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领域项目317个 投放980.2亿元 占比39.2% [1] - 进出口银行着力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 推动150余个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项目落地 放款金额占比超四成 [2] - 农发行重点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关键领域 [3] 民间投资撬动 - 国开行支持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128个 投放685.9亿元 占比27.4% [1] - 进出口银行推动100余个民间投资及民间资本参与项目落地 放款金额占比超三成 [2] - 农发行支持重要行业、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52个、金额155.33亿元 [3] 政策背景与宏观影响 - 工具设立源于2024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 旨在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 [3] -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预计 5000亿元工具有望撬动投资6万亿元 相当于2024年基建投资总额24.9万亿元的24.4% [4] - 预计政策工具落地后 三年内每年可推动基建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 [4]
新华鲜报|预计拉动项目总投资超7万亿元!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完成投放
新华社· 2025-10-30 16:51
政策工具概况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全部完成投放 预计拉动项目总投资超7万亿元 [1] - 该工具由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农发行分别成立基金公司负责投放 投放过程快速高效 [4] - 该工具全部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 旨在解决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 提升项目融资能力并撬动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 [6] 资金投放规模与分配 - 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2500亿元 支持项目1054个 预计拉动总投资3.85万亿元 [4][6] - 进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1000亿元 支持项目360余个 预计拉动总投资超1.3万亿元 [4][6] - 农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1500亿元 支持项目881个 预计拉动总投资超1.93万亿元 [4][6] 重点支持方向 - 重点支持方向包括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 例如支持河南中州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浙江农产品仓储物流项目 [5] - 强化对12个经济大省的支持力度 国开工具向经济大省投放1949.5亿元 占比78% 农发工具支持经济大省金额1087.23亿元 进银工具在经济大省放款金额占比近八成 [5] - 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支持力度 国开工具支持民间投资项目128个 投放685.9亿元 占比27.4% 农发工具支持民间投资项目52个 金额155.33亿元 进银工具支持民间投资项目超100个 放款金额占比超三成 [5] 历史背景与预期影响 - 2022年曾设立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有效带动基建投资加快增长 [7] - 参照历史经验 此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有望在10月至12月密集落地 推动扩大有效投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