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打造“数字友好城市” 北京发布“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
新华社· 2025-07-03 19:39
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 - 北京发布"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 涉及政务 产业 文化等城市场景 展现打造"数字友好城市"的实践 [1] - 十大应用包括"京办"智能政务协同办公平台 北京数智医疗健康全流程服务 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应用等 [1] - 应用以"场景复刻"模式落地大会展区 通过互动设计展现数字经济的"北京方案" [2] 数字政务领域 - "京办"智能政务协同办公平台贯通北京市 区 街道 社区四级体系 覆盖所有区及114家市级单位 [1] - 平台支撑50余万名政务人员在线办公 实现跨层级 跨部门高效协作 [1] - 在城市应急 基层治理 公共卫生等政务领域落地应用 [1] 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 - 首钢构建基于AI机器视觉的智能视觉体系 实现钢铁制造全流程智慧化升级 [2] - 生产线运转效率提升21.2% 产品缺陷减少35% 高端钢材销量显著提升 [2] - 人工智能驱动下的钢铁质量全流程智慧管控应用入选十大标杆 [1] 文化与数字科技融合 - "数字中轴"应用通过高清扫描建模技术还原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 [2] - 完成30万株植被 220万栋建筑的数字化建档 [2] - "云上中轴"小程序访问量突破900万次 [2] 其他重点应用 - 北京数智医疗健康全流程服务 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入选十大标杆 [1] - 可灵AI创意生产力平台 超高清第二现场数字视听服务等创新应用上榜 [1] - 北京银行深度探索AIB平台 "数字菜田"农业数智管控应用等入选 [1]
【铜川】多措并举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
陕西日报· 2025-06-25 08:54
铜川市就业服务创新模式 - 王益区零工服务中心通过手工编织培训带动600余人灵活就业,参训人员平均日收入达100元[1] - 构建"零工服务中心+社区+培训+就业"完整服务链条,推动传统手工艺与市场融合[1] - 118家社区工厂吸纳脱贫群众443人就业,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4543人[1] 企业用工解决方案 - 耀州区人社部门为陕西云创智数文化科技公司解决初创期用工难题,短期内招聘50名员工[2] - 设立就业服务驿站和4个就业公交驿站,首期发布491个岗位信息涉及27家企业[2] - 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提供用工招聘、职业介绍等一站式服务[2] 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 线下开展高频次招聘活动,线上打造"铜易就业""铜易创业"数字化平台[3] - 实施"就业大篷车"入村送岗和"点对点"送工入企服务,服务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3] - 举办陶瓷技能大赛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构建"培训+竞赛+就业"全链条模式[3] 职业技能提升工程 - 深化"耀瓷工匠""宜君山地果艺师"等优质劳务品牌培育[4] - 聚焦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拓展就业空间提升就业质量[4] - 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3][4]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各界人士畅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文湾区”
新华网· 2025-05-28 11:11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 -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文化融合的基因,广东的历史底蕴和创新活力、香港的国际化、澳门的多元性共同构成"人文湾区"的丰沃土壤 [1] - 大湾区文脉同根的历史纽带塑造了共同的人文精神,共建"人文湾区"是对粤港澳共同文化内核的提炼和升华 [2] - 大湾区同时具备三重文明属性: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前沿阵地、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性转化的试验平台、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价值的对话窗口 [2] 湾区文化的现代表达 - 深圳"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与文化艺术追求突破的特点高度契合,既有客家文化遗产的深厚积淀,也有科技企业带来的未来感 [3] - 龙马社将加强与香港、澳门戏剧艺术机构的联动合作,共同创作反映湾区故事的精品剧目,促进大湾区文化交流与融合 [3] - 粤港澳大湾区培育了大量优秀科技企业,这种创新文化是科幻的土壤,成长于此的一代人天然是科幻的读者和作者 [3] "数智湾区"的文化创新 -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众多,创新资源高度集聚,是"科技+文化"的试验田 [4] - 腾讯"数字中轴"项目利用区块链技术确权非遗传承,大疆创新将岭南醒狮植入无人机编队表演,华为河图引擎在赤湾炮台叠加AI历史场景 [4] - 华强方特公司通过"科技+文化"模式开发"方特东方神画"主题乐园、《又见圆明园》VR项目,技术服务于人文价值的创造与传递 [5] 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 技术是文化的"翻译官"和"催化剂",帮助传统文化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为普通人提供可参与的文化体验 [5] - 腾讯开发的"趣学普通话"App用AI和游戏化方式帮助港澳与内地孩子学习语言,"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激发大众对甲骨文的学习兴趣 [5]
青春“湘”聚,听金种子花开的声音
长沙晚报· 2025-05-26 07:09
赛事概况 - 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在长沙举行,主题为"青春'湘'聚 竞创未来",设置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四大赛道 [3] - 大赛共颁发16个金奖、32个银奖、48个铜奖和63个优胜奖 [3] 参赛项目亮点 - 传统产业赛道聚焦现代石化与绿色矿业升级,优势产业赛道展示工程机械智能化解决方案 [4] - 新兴产业赛道涵盖新能源与"文化+科技"融合模式,未来产业赛道聚焦人工智能与量子科技前沿领域 [4] - 芬兰大学刘喆团队凭借《空天星链NFIPC——新一代量子太空通讯及产业化》项目获新兴产业赛道金奖,该项目致力于构建"星地量子链路闭环体系" [4] - 中南大学王奕彩团队凭借《吃'矸'渣净——建材冶金融合助力打破煤矸石综合治理困局》项目获传统产业赛道金奖,该项目攻克煤矸石低碳高值化利用难题 [7] - 长沙学院刘保男团队凭借《"云途杖引"——杖尖智绘山河,云端探引幽途》项目获优势产业赛道金奖,该项目研发的智能登山杖已在多个景区落地,单日营收突破2万元 [8] 长沙创业生态 - 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5.05亿元,采用"股权投资"方式与团队"合伙创业",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可豁免偿还投资 [10] - 湖南湘江新区提供高效企业注册服务,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的高校创业者可享受最长3年的办公场地服务费减免 [11] - 长沙市已有各级创业孵化基地170家,在孵实体总数近6000个,计划打造200人的创业导师团 [11] - 长沙提出"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口号,鼓励大学生来湘留湘创业 [11]
2025南京文化产业合作交流活动(深圳)举行 近30家文化科技领军企业亮相文博会
深圳商报· 2025-05-26 06:56
南京文化产业展示 - 南京展区以"数字金陵"为主题,携近30家文化科技领军企业亮相,展示AI交互、具身智能、全息显示等前沿技术 [1] - 南京达斯琪全息炫屏展示"金陵风华数字矩阵",融合夫子庙、大报恩寺、玄武门、中山陵等历史地标与现代科技 [1] - 世界文学之都品牌展示区提供AI智能体对话、机器人演奏《茉莉花》、机器人特制咖啡等互动体验 [1]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南京云锦博物馆首次参展,展示云锦现代艺术品《九华擎霄》,采用南京云锦妆花技艺和金线、真丝线、彩金线织造 [2] - 《九华擎霄》装裱工艺采用北美黑胡桃木榫卯结构外框,纯手工制作,兼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2] - 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展示"三大解决方案":城市文化数字化、文博场馆创新赋能、城市美好文化生活示范 [2] 文化产业合作与交流 - 2025南京文化产业合作交流活动(深圳)举行,展示南京数字文化产业最新成果和投资环境 [3] - 活动以"文都南京数字金陵"为主题,现场共有27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寻求合作 [3] -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强调南京与深圳产业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3]
聚焦文博会丨前沿与温度兼具 穗企文化产业“火”出圈
广州日报· 2025-05-25 23:30
科技赋能文化体验 - 广州力天文化科技集团展示"动感单车"穿越体验,运用UE虚幻引擎技术结合实景画卷和虚拟骑行系统,让观众运动时了解广州历史故事[2] - 力天文化科技推出"珠水映像"MR幻境光影秀,为华南首个城市水上夜游MR项目,2025年1月运营,游客通过MR眼镜欣赏广州千年商都等虚拟场景[2]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展示AR眼镜XranyX1与Space1智能终端,使博物馆文物讲解更互动,突破物理展厅限制[3] - 宸境科技专注空间计算技术,链接物理与虚拟世界,已合作无锡梁溪文旅打造全国首个水上VR体验项目及"低空飞行+文旅"融合体验[3] 传统工艺与文创创新 - 广州市指尖力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展示手工钩针编织永生花和中国娃娃,通过"技能培训-生产-销售"链条带动灵活就业[4] - 指尖力量将钩针编织与传统服饰融合,推出娃娃屋产品,创造沉浸式"过家家"体验[5] - 原仓文化聚合多元IP开发文创产品,卡皮巴拉、哈小浪等IP成为爆款,平台聚合超20000条IP商业数据,与3000家IP深度合作[5][6] - 原仓文化构建IP数字生态服务平台,提供"IP+柔性供应链"模式,小批量测试市场后快速占领,并推动"广州礼物"等文旅数字资产化项目[6][7] 动漫IP与短剧出海 - 独角兽动漫文化围绕《咖宝车神》等IP全产业链运营,玩具累计零售额超10亿元,卖出超1000万个产品,储备16季超5000分钟动画[8] - 《寻梦泡泡岛》瞄准全球发行,2024年开拓11国30个核心客户,走访8国108个卖场[8][9] - 广州光盒动力文化聚焦短剧出海,全球短剧应用累计内购收入达23亿美元(截至2025年3月),已覆盖170多国,自制数十部原创剧,发行超百部短剧[10] - 短剧盈利路径多元,包括平台收益、版权收益和广告植入,光盒动力提供从市场前策到营销发行的全链路服务[10]
广州好物 颜值与科技齐飞
广州日报· 2025-05-25 10:28
科技与文化融合 - 广州力天文化科技集团展示"动感单车"互动体验,运用UE虚幻引擎技术结合实景画卷和虚拟骑行系统,让用户通过运动触发历史故事讲解 [3] - 力天文化科技集团推出"珠水映像"MR幻境光影秀项目,2025年1月运营,配备MR智能导览眼镜,通过虚拟场景交互展示广州历史建筑与重大事件 [3]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展示专业级AR眼镜Xrany X1,搭配Space1智能终端,实现博物馆文物动画讲解,突破物理展厅空间限制 [4] - 宸境科技专注空间计算技术,与无锡梁溪文旅集团合作打造全国首个水上VR体验项目及"低空飞行+文旅"融合体验,创新沉浸式旅游模式 [4][5] 文创产业创新 - 广州市指尖力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手工钩针编织永生花和中国娃娃通过"技能培训—生产—销售"链条带动灵活就业,融合传统服饰文化打造沉浸式娃娃屋产品 [6] - 原仓文化科技展示IP文创如卡皮巴拉等爆款产品,整合IP方、设计师、供应链联合开发,已合作2万中小商家,提供"IP+供应链+渠道"SaaS服务 [6][7] 游戏行业出海 - 2024年广州游戏产业总营收1406.67亿元,海外营收190.58亿元,占全省游戏出海总营收45% [8][9] - 广州游戏企业在SLG赛道全球占有率前三,《广州游戏出海指数》显示其出海战略数据支持成效显著 [9]
辽宁文化产业新成果绽放光彩
辽宁日报· 2025-05-24 09:43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 - 辽宁展区在文博会上展示融合深厚文韵和科技元素的文化产业新成果 包括人形仿生机器人"李白"和"杜甫" 以及大型仿生机械艺术装置金钱豹 吸引大量游客互动 [1][2] - 人形仿生机器人"杜甫"具备高度智能化交互能力 可背诵古诗并回答创作背景等复杂问题 展现科技赋能文化的创新应用 [1] - 大型仿生机械艺术装置金钱豹由金属制造 具备动态表情功能 如抖眉毛、抖耳朵等 吸引世界各地小朋友拍照互动 [2] 文化产品与数字化创新 - 辽宁展示众多科技创新文化产品 包括智慧课程平台、全媒体创业孵化基地、激光高端智能投影仪以及"古画里的中国"元宇宙数字孪生博物馆 [2] - 辽宁展区通过电子屏数字化展示辽博馆藏经典书画 如《簪花仕女图》《瑞鹤图》等 结合歌舞团表演 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动态融合 [2] - 辽宁出版集团展示《最美西游》等经典图书IP 该作品荣膺"2025十大年度IP" 成为唯一入选的图书类IP 体现辽宁文化资源的深厚积淀 [3] 文化传播与品牌效应 - 文博会成为辽宁文化产业展示平台 通过科技与文化结合的方式 吸引游客参与互动 如穿戴簪花仕女服装拍照、与机器人对诗等 增强文化传播效果 [1][2] - 辽宁歌舞团的"瑞鹤"舞蹈表演与数字化背景结合 营造出瑞鹤走出画卷的视觉效果 赢得观众掌声 提升品牌吸引力 [2] - 参展游客表示对辽宁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如深圳游客计划前往辽博参观 体现文博会对辽宁文化品牌的推广作用 [2][4]
广西馆携四大特色展区亮相第二十一届文博会
广西日报· 2025-05-23 11:06
广西馆参展概况 - 广西参展总面积600平方米 设置四大特色展馆 聚焦文化科技 文化艺术视听 旅游康养 非遗文创等领域 [2] - 展馆以"文链东盟 智启未来"为主题 顶部146块蓝绿色亚克力波浪造型象征广西开放姿态与中国—东盟海洋文明共生共荣 [2] 文化科技展区 - 包含"视听AI""智能科技产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三大板块 展示五菱无人驾驶观光车 AIGC生成柬埔寨微短剧 无人机 AI电子吉他等"广西智造"产品 [2] 文化艺术视听产业展区 - 桂林象鼻山轮廓展墙动态展示"文学桂军"数字化成果 精品出版图书 展播《秀美人生》《留学生公寓》等视听作品 [3] - 呈现广西热门IP动漫形象 实现文化符号从文本到场景的立体转化 [3] 旅游康养展区 - "八桂山水长卷"飘带展墙串联广西14个设区市风光 设置"一键游广西"智能终端提供景区动态信息与民宿资源查询 [3] 非遗文创展区 - 原木展柜打造"非遗街区" 动态演示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 展示壮锦纹样盲盒 桑蚕丝时尚文创产品矩阵 [3] 中国—东盟合作展示 - 设置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展示跨境电商大模型 智能数据标注等跨国合作成果 [3] - 东盟影视译制平台 中国—东盟视听周成果展凸显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前沿的区位优势 [3]
激活高能“校友圈”,广州天河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22:25
天河区与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地合作 - 天河区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立常态化校友联合招商工作机制,推动校友项目落地[1] - 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合作,营造校友经济、校地合作新生态[1] - 近五年来华工与天河区企业的技术合同达9.5亿元[7] 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友资源与产业贡献 - 华南理工大学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2] - 校友在大湾区创立或领导的上市公司、大型企业超200家,孵化高科技企业超430家[2] - 天河区现有200余家华工校友企业,涉及汽车、家具、电子信息等多个行业[5] 天河区的经济与产业优势 - 天河区GDP达6615亿元,占广州GDP的21.34%,连续18年领跑全市[2] - 天河区推进"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广州"12218"产业体系提供支撑[7] - 京华信息科技等校友企业从天河软件园起步,发展为国家重点软件企业[5] 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参与 - 广州工控集团与华工在产业园区运营、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交流方面深化合作[8] - 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对华工校友企业,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类企业给予支持[8] - 推介会现场企业交流热烈,政府搭台推动资源精准对接[8] 未来合作展望 - 天河区号召校友企业投资兴业,与母校和天河共同发展[6] - 政府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常态化校友联络机制[9] - 校友经济与高校创新引擎将推动破圈合作多点开花[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