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

搜索文档
余杭审计精准破题为民宿经济装上“生态安全阀”
杭州日报· 2025-07-11 11:13
民宿经济与环境治理 - 余杭区西部乡镇近60%民宿存在污水管网未覆盖问题 主要采用家用三格式化粪池等简易设备 易导致污水渗漏和溢出[1] - 审计发现后采取双重整改措施 新民宿审批将污水管网配套设为硬性标准 已覆盖区域升级集中处理设施 偏远民宿推广分散式设备[1] - 整改成效显著 超70%问题民宿完成整改 新开办民宿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或达标处理[1] 审计监督赋能区域发展 - 余开区管委会专项审计推动24个逾期项目建立全周期管理机制 加速建设进程[2] - 安置房专项审计聚焦建设分配痛点 通过全流程监督维护社会稳定[2] - 实体经济审计调查发现众创空间存在孵化绩效不实 培育成效不足等突出问题[2] - 审计工作坚持问题导向 通过揭示风险隐患为杭州新中心建设提供动能[2]
向“新”而行 继续出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0 06:49
农业机械化与合作社发展 -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福途盛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拖拉机、播种机等农机设备20多台(套),成员16人,服务范围覆盖河南、山西、河北等地 [9] - 合作社投入80多万元购入大马力拖拉机,配备车载电脑和卫星导航系统,实现无人自动驾驶 [9] - 采用气吸式玉米播种机实现精量化播种,降低漏播率和重播率 [9] 无人机技术在电网巡检中的应用 -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研发输电线路无人机多模态挂载作业平台,实现无人机机巢自主巡检全覆盖,巡检效率提升近4倍 [11] - 无人机操控员开发5类线路缺陷人工智能识别算法,以第一发明人授权20余项专利 [11] - 公司建立师徒制度,配套研发资源和晋升路径,支持技术创新 [11] 人工智能创业与企业转型 - 深涌智能成立于2023年9月,专注于企业级AI化转型,帮助企业解决设备不兼容、数据不完备等问题 [12] - 公司迁至浙江杭州余杭,受益于当地产业生态和政策支持,包括科研院所、行业龙头场景需求和人才服务 [12] - 与高校筹建博士后工作站,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13] 光电信息产业发展 - 长春市发布《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光电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建设"芯光产业园""珩光产业园"等 [14] - 工程师参与研发的"微空间高速无线激光传输通信系统"获"创客中国"吉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13] - 便携式激光通信设备在长春光博会上获得中外企业关注 [13] 民宿创业与高端化转型 - 创业者从2019年开始经营民宿,到2020年拓展至11间房源,后转向高端路线以提升客户满意度 [16] - 注重室内设计感和体验感,亲力亲为参与装修细节,从空调型号到瓷砖花色均严格把控 [16] - 创业经验延伸至小型餐饮和卫浴产品设计,形成多元化业务布局 [17] 大模型算法与行业应用 - 安徽合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工程师优化金融领域知识库问答系统,提升回答准确性和专业性 [18] - 参与省级重点课题,从核心算法研发到系统集成与验证,赋能金融、政务、工业等领域 [19] - 合肥市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国家实验室落地,"中国声谷"崛起 [18]
浙江云和统一战线聚力“三大工程” 赋能乡村共富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0:11
侨资回归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 西班牙华侨邹超杰与合伙人共同投资1500万元打造"南山湖稻田民宿"项目,累计接待游客3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户均增收10万余元,创造就业岗位20余个 [1] - 项目以"稻田景观+侨乡文化"为特色,改造传统夯土民居为精品民宿,融入华侨家族老照片、异国风情摆件等元素,形成"一宿一故事"的独特体验 [2] - 云和县委统战部通过"华侨人才数据库"精准对接投资意愿,全程协调土地流转、民宿评级认证等事宜促成项目落地 [2][3] 飞地经济架起山海协作"金桥" - 云和与三门两地统战部推动"山海协作·共富飞地"项目二期签约,整合云和8个村集体资金370万元注入三门海鲜共富工坊,年保底收益率达15%至20%,预计每村年均增收5万至13万元 [4][6] - 项目创新"资金入股+保底收益"模式,共享技术专利、共建销售网络,构建"山区资金+沿海产业"闭环生态 [6] - 云和计划深化与宁波北仑、嘉兴港区等沿海地区的飞地合作,拓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领域协作 [7] 统战聚力点亮高山农业"星火" - 云和县政协委员张建芬通过"本土孵化"工程打造年产值超500万元的酱菜共富产业,带动20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1.8万元 [8] - "白鹤尖工坊"创新"政协委员+企业+农户"模式,开发酱菜产品及非遗研学课程,年接待团队1.2万人次,产品获"丽水山耕"等认证 [8] - 2025年上半年工坊举办"山货进城"直播节,3小时销售额突破80万元,带动20余种农产品打开电商市场 [8][10]
入选省乡村消费热点榜单
搜狐财经· 2025-07-09 09:11
公司发展 - 南极村艺术家部落民宿位于徐闻县角尾乡放坡村,由乡村设计师连君联合艺术界人士于2016年初对港门渔村临海一带进行"艺术乡建"改造 [2] - 改造遵循"不砍树、不占海、就地改造"原则,在渔村原有瓦屋基础上建设灯塔图书馆、文创室、艺术工坊、诗歌创作室、画喜吧及艺术家民宿 [2] - 公司以文创为主题,形成集文化艺术创作、海洋科普旅游、渔村生活体验"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基地 [2] 行业影响 - 艺术家部落的走红打开了徐闻发展民宿行业的新路径,此后9年不少村民将特色珊瑚屋及民宅改造成民宿 [3] - 徐闻县出台《徐闻县民宿发展规划》,成立全市首家民宿协会——角尾乡民宿行业协会,引导资源共享、行业自律 [3] - 徐闻将民宿与生态资源开发、乡村文化挖掘等有机融合,形成主题鲜明、品质丰富的差异化民宿产品 [4] 市场表现 - 2017年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在南极村艺术家部落取景拍摄,南极村旅游线路荣登湛江市钻石旅游路线 [3] - 2018年被广东省旅游局评定为首批"广东十大最美民宿",2024年被评为"广东省金宿级乡村民宿""最美景观度假民宿" [3] - 节假日吸引大量游客,成为南极村旅游首选地和打卡点 [3] 区域发展 - 角尾乡南岭村主打过冬长租休闲民宿,放坡村打造滨海渔村主题民宿,艺术家部落引领文艺风网红精品民宿 [4] - 锦和镇白茅海渔宿和徐闻盐场苞萝湾驿站专注渔民海耕生活体验,形成"一村一韵,一店一特色"格局 [4] - 角尾乡放坡村和灯楼角景区获评国家3A级景区,带动民宿和基础设施发展,全县在营民宿超130家 [4]
“宅度假”,开启休闲时光(文旅新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9 08:48
宅度假概念与趋势 - "宅度假"指留守某地或短途旅游的度假模式 源于Staycation一词 近年在中国兴起反映旅游消费观念转变和追求高质量体验的需求[4] - 84%中国受访者希望在酒店住宿期间体验各种活动 将酒店空间作为休闲"目的地" Z世代更看重深度放松和文化体验[6] - 游客对舒适度要求提升 慢旅游 宅度假 睡眠度假等模式日益流行 度假型酒店和民宿开始提供陶艺 插花 制香等体验课程[6] 乡村民宿发展 - 信阳市创新"主理人+小院"模式 盘活12万处闲置宅基地 其中7万处废弃宅基地改造为145家特色小院 带动3万人就业 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7] - 云南曲靖竹园镇"村房短住"吸引跨省游客 新疆布尔津县将闲置房屋改造为家庭旅馆 融入非遗刺绣和民族风情元素[7] - 乡村民宿需强化特色文化体验和品牌辨识度 成功案例能吸引游客反复消费 形成微度假综合体[7] 消费场景创新 - 生活方式酒店通过个性化设计和社区感满足需求 定期举办社交活动 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 融入本地文化特色[8] - 秦皇岛阿那亚社区通过文化主题活动打造"文艺+慢生活"社群 提供美术馆 艺术中心 剧场等公共文化空间及花房 茶室等休闲设施[8] - "宅度假"概念延伸至商业中心和房地产 推动一站式 多玩法的旅游体验产品开发[8] 行业动向 - 体验经济兴起推动旅游业关注游客情绪价值需求 需提供更具解压放松功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9] - 酒店和民宿从单一住宿功能转向复合体验空间 强调在地文化融合与互动性活动设计[6][8]
海南为游客提供热带雨林游玩多元化体验
海南日报· 2025-07-08 09:31
海南热带雨林旅游发展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及周边景区成为游客避暑度假的热门选择,游客体验包括"推窗见绿、枕溪而眠"的清凉惬意 [2][3] - 七仙岭温泉度假区提供温泉和自然风光结合的休闲体验,游客反馈积极 [2] - 学而山房民宿推出暑期研学团,结合自然教育和森林住宿体验,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 [3] - 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通过文化宣传吸引游客,游客反馈夜间观星体验独特 [3] - 方诺寨热带雨林景区以黎族文化为特色,提供依山傍水的住宿和丰富文旅服务 [5] - 白沙黎族自治县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正在开发新的雨林旅游项目,包括共享农庄和赛车风民宿 [5]
“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激活绿色动能 带火一方美丽经济
央视网· 2025-07-06 11:46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 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湘西北地区典型的物种基因库 [4] - 公园内发现700多种植物、20多种竹类、150多种动物,包括穿山甲、红腹锦鸡等10多种国家珍稀动物 [11] - 水质从治理前的五类提升至二类及以上标准 [6][11] 生态修复措施 - 2010年启动"引鹭回归工程",取缔水面经营权承包,实行人放天养,每年投放3万多尾鱼类净化水质 [9] - 关闭区域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厂,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 [9] - 加强执法力度打击捕鱼、狩猎和砍伐行为 [9] 生态旅游经济 - 公园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年经营性收入达2000多万元 [13] - 景区发展近50家农家乐,盘活农村闲置用房发展民宿产业 [14] - 推出竹海观光、溯溪、露营等休闲活动,形成"生态+旅游"模式 [13][14] 物种保护成果 - 白鹭数量从濒临消失恢复至高峰期超10万只 [4][6] - 除白鹭外,还吸引夜鹭、白琵鹭等新物种回归 [9] - 生态改善使鱼类生存环境显著优化,为鸟类提供充足食物链 [6][9]
为享优惠规避成为一般纳税人?这种做法不可取!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06 09:19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 -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下 [2] - 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不超过30万元可免征增值税 [2] - 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可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2] 小规模纳税人税收优惠政策 - 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3] - 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3] - 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 [3] 一般纳税人登记规定 - 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的纳税人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一般纳税人登记 [6] - 其他个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可不办理一般纳税人登记 [6] 违规操作风险 - 将单一业务拆分为多个小规模纳税人申报以享受税收优惠属于违规行为 [5] - 违规操作一经查实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5] 一般纳税人优势 - 一般纳税人资质有助于参与更高门槛的竞标项目 [7]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堰河村:280块石头铺平“穷山沟”的致富振兴路
新华社· 2025-07-04 10:23
乡村发展模式 - 堰河村通过竹林议事会形式凝聚村民共识,1993年制定茶产业三年发展计划,实现从砍树卖柴到生态种植的转型[5] - 建立"三位一体"组织架构和"三会治事"决策机制,2024年完成300余栋民房立面改造仅用4个月[6] - 形成支部联产业、干部联项目、党员联农户的工作措施,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超400万元[6][8] 产业转型升级 - 从7麻袋茶叶收入7000元起步,发展至上千亩生态茶园,并延伸种植杜仲等经济林木[6] - 形成120家标准化农家乐和民宿,打造"堰河香"农产品品牌,实现一二三产融合[8] - 2024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催生咖啡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8] 生态治理成效 - 村民全面改用电能/液化气替代木柴,采用生物肥料,实现垃圾三分类回收处理[4] - 秃山复绿工程使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同步发展生态旅游形成"避暑经济"[2][4] - 环境改善带动返乡创业潮,2024年游客服务中心改造完成[8] 文化传承创新 - 保留280块石头议事传统符号,成为凝聚发展共识的精神载体[1][5] - 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旅游结合,建设古香古色廊桥石门等景观[2] - 通过直播等数字化手段传播乡村文化,拓展土特产销售渠道[8]
【安康】民宿经济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陕西日报· 2025-07-04 06:40
生态旅游产业升级 - 生态旅游是安康市重点产业链 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1] - 特色民宿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 在全省5家全国甲级旅游民宿中占据2席[1] - 2023年一季度安康市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和总花费分别同比增长15%和13 1%[1] 民宿创新模式 - 采用"民宿+"多元化模式 如"民宿+非遗研学"和"民宿+康养" 深度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格局[3] - 小石山居民宿结合季节和风俗设计特色活动 包括采茶、观星、农事体验等 并与周边景点联动推出定制线路[2] -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 将农家书屋融入民宿 提升游客文化体验[2] 乡村民宿集群发展 - 宁陕县通过改造闲置房屋发展民宿经济 经营者参与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带动村民增收[5] - 镇坪县旧城村采用村集体建设+企业化运营模式 已发展12家农家民宿 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益增加17万元 户均增收1万元[6] - 钟宝镇打造民居康养精品工程 促进特色产业与旅游融合 成为乡村旅游新名片[6] 行业规范化与人才培养 - 汉阴县花栖玥·椿时水云间民宿获评全国甲级旅游民宿 注重提供情绪价值和管家服务 设置3名专职管家[7][8] - 全省首个民宿方向高星级酒店运营专业在汉阴县设立 采用"学历教育+技能认证"体系培养专业人才[8] - 行业向精耕细作转型 专业人才需求爆发式增长 推动产业规范化品质化发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