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经销商
搜索文档
世纪联合控股(01959.HK)中期收益约4.54亿元 同比下降约38.5%
格隆汇· 2025-08-29 00:34
公司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益为人民币4.54亿元 同比下降38.5% [1] - 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1600万元 较上年同期人民币5240万元亏损收窄 [1] - 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3.15分 较上年同期10.36分有所改善 [1] 行业环境分析 - 2025年上半年总体汽车销量呈现增长态势 [1] - 汽车制造厂和经销商在价格战下利润空间被挤压甚至出现亏损 [1] - 行业面临销量规模增长与正常利润同步增长的挑战 [1] - 构建健康良性的汽车行业格局成为产业上下游共同努力方向 [1]
库存可控、现金稳健、服务增厚:经销商韧性的永达(03669)路径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0:45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0.8%至1090.2万辆,但供过于求导致存量竞争加剧 [1] - 行业价格战处于高位,上半年新车价格平均降幅达11.4%,全产业链面临盈利压力 [1] - 新能源渗透率达50.2%(6月单月53.3%),推动竞争重心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和服务竞争 [1]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70.72亿元,扣除减值影响后保持盈利 [2] - 经营活动现金净额11.67亿元,同比增长66.9% [2] - 净负债比率9.8%,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2] - 库存周转天数26.3天,同比减少0.4天 [2] 运营管理 - 在途在库存货余额49.86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6.8% [3] - 主动关停19家门店(含12家传统品牌、7家新能源品牌),新建7家头部新能源门店 [3] - 新增30个新能源品牌授权,筹建14家新能源门店(13家为鸿蒙智行) [3] - 运营网点总数209家,豪华品牌占比64.6%,独立新能源品牌占比16.7% [3][4] 新能源业务 - 独立新能源品牌销量达10312台(经销模式4455台、直销模式5857台),同比增长49% [6] - 直销模式销量同比增长123.1%,新能源新车平均售价26.73万元 [6] - 新能源单台综合毛利率维持在4%以上,留存订单近6000张 [6] - 独立新能源维修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75.8% [7] - 新能源售后保有客户达7.23万,较2024年末增长25.9% [7] 后市场服务 - 售后服务业收入47.84亿元,其中维修保养收入46.60亿元,毛利率40.35% [7] - 零服吸收率提升至84.2%,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 [7] - 二手车交易量30427台,毛利率5.21%,环比提升0.81个百分点 [8] - 二手车毛利1.13亿元,环比提升8.2%,周转天数17.7天 [8] 战略转型 - 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量利平衡 [2][9] - 构建不依赖新车销量的盈利结构,售后业务覆盖84.2%固定运营成本 [10] - 形成豪华车+新能源攻守兼备的业务结构,探索电池循环、智能机器人等新增长点 [10] - 质量型经销商模式在行业整合中展现效率、盈利和战略三重优势 [11]
超50%亏损,70%未完成销售目标!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
华夏时报· 2025-08-22 08:39
经销商整体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上升至52.6%,盈利比例29.9%,亏损面创近八年新高[3][4] - 仅30.3%的经销商完成销售目标,70%未达标,其中40.7%目标完成率在70%-100%之间,29%完成率低于70%[3][9] - 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盈利占比42.9%,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品牌25.6%的盈利占比[4] 经销商毛利结构 - 新车销售毛利贡献为-22.3%,售后和金融保险毛利贡献分别为63.8%和36.2%[5] - 新车亏损持续加剧,售后服务毛利略有提升,金融保险毛利出现回落[6] - 74.4%的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其中43.6%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超过15%[7] 价格倒挂与库存压力 - 行业GP1(进销差毛利率)平均水平为-16%,80%主销车型存在价格倒挂,倒挂金额普遍超20%[7] - 2025年6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攀升至56.6%,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持续位于荣枯线以上[8] - 价格倒挂导致传统燃油车经销商新车业务严重亏损,新能源经销商面临售后产值低和投资回收期长压力[7] 主机厂与经销商关系 - 经销商对主机厂总体满意度降至64.7分,创近14年新低[3][8] - 新车业务存在任务目标过高、品牌竞争力不足问题,二手车业务获厂家支持力度不足[8] - 厂家返利周期长、考核压力大,基础任务奖励缩水导致付出与回报失衡[3][8]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竞争白热化导致厂家与经销商陷入"销量涨收入不涨、收入增利润不增"困局[4] - 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经营状况优于传统燃油车品牌,但新开业经销商因成本高和销量爬坡阶段普遍亏损[4] - 售后入场台次下降但厂家配件任务目标反增,配件价格高加剧客户流失[8]
美东汽车(01268)发盈警 预计中期股东应占亏损不少于8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16:39
业绩预期 - 预期2025年中期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不少于人民币8亿元 对比2024年中期亏损约人民币0.3亿元[1] - 亏损主要归因于202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因素及国内消费力持续减弱[1] - 乘用车供需格局失衡及价格战加剧 尤其对豪华车影响显著[1] 减值评估 - 确认非现金商誉及经销商权减值合计不少于人民币8亿元 较2024年中期约人民币1.5亿元大幅增加[1] - 减值评估在外部估值师协助下进行 针对表现欠佳的现金产生单位[1] - 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增加导致对未来业绩产生影响[1] - 预期按揭返佣比率下降导致未来按揭申请服务收入减少[1] 财务状况 - 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稳健良好[1] - 经营活动现金流保持健康状态[1] - 集团将继续保持审慎稳健的财务策略[1]
【库存系数】2025年7月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为1.35
乘联分会· 2025-08-20 16:33
7月库存系数变化 - 7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35 环比下降4.9% 同比下降10.0% 库存水平处于警戒线以下但高于合理区间[2] - 库存系数下降主要因传统淡季市场平稳 地方财政兑付迟滞15-25天 汽车金融返佣比例下调加剧消费者持币观望 主汛期连续降雨抑制需求 经销商补库动能减弱[5] - 7月末汽车经销商库存总量约247万辆 基于乘用车终端销量182.6万辆测算[5] 分品牌库存表现 - 高端豪华及进口品牌库存系数1.56 环比上升13.0%[9] - 合资品牌库存系数1.29 环比上升2.4%[9] - 自主品牌库存系数1.34 环比下降10.7%[9] 8月市场展望与建议 - 8月车市预计保持平稳 汛期高温多雨短暂压制消费 但开学季购车刚需释放 多地购车节促销启动 秋季车展新车密集上市将推动终端销量环比增长[10] - 建议经销商理性预估市场需求 强化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政策宣传 通过服务提振消费信心 注重降本增效和防范经营风险[10] 库存调查方法论 - 库存系数计算公式为期末库存量除以当期销售量 合理范围为0.8-1.2 警戒水平为大于1.5 高风险水平为大于2.5[11] - 调查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千余家4S店 包含55个汽车品牌 样本来自百强经销商集团[12] 历史库存系数参考 - 2025年1月至6月库存系数分别为1.40、1.61、1.56、1.41、1.38、1.42[13]
超50%汽车经销商亏损
第一财经· 2025-08-20 00:46
行业整体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上升至52.6%,盈利比例仅29.9% [3] - 仅30.3%的经销商完成销售目标,目标完成率低于70%的经销商占比29% [3] - 74.4%的汽车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43.6%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超15% [3] 经销商业务结构分析 - 新车销售毛利贡献为-22.3%,售后和金融保险毛利贡献分别为63.8%和36.2% [3] - 售后板块仍是经销商核心利润来源 [3] - 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盈利占比42.9%,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品牌25.6%的盈利占比 [4] 新能源与传统品牌分化 - 传统燃油车品牌经销商亏损比例达58.6%,远超新能源品牌34.4%的亏损比例 [4] - 新能源经销商通过薄利多销策略弥补返点佣金较低的短板 [4] - 传统燃油车经销商面临严重新车业务亏损,新能源经销商主要压力来自售后产值低和投资回收期长 [4] 主机厂与经销商关系 - 上半年经销商对主机厂满意度显著下降,主要因基础任务目标奖励缩水及付出回报失衡 [4] - 厂家返利周期集中在2-3个月,部分季度考核厂家返利周期超3个月 [5] - 仅少数厂家实行全额现金返利至经销商账户,多数采用部分现金或全部转为提车款方式 [5] 行业政策与倡议 - 长三角四大协会联合敦促主机厂改善经销商经营困境,指出目标制定失衡、返利体系畸形等四大问题 [5] - 行业需重点关注经销商流动性不足及新车销售价格倒挂问题 [4]
超50%汽车经销商亏损
第一财经· 2025-08-19 23:29
行业整体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上升至52.6% 持平比例17.5% 盈利比例仅29.9% [1] - 仅30.3%的经销商完成销售目标 目标完成率低于70%的经销商占比29% 目标完成率高于70%不足100%的经销商占比40.7% [1] - 74.4%的汽车经销商存在不同程度价格倒挂 43.6%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在15%以上 [1] 经销商业务结构分析 - 售后板块是经销商毛利贡献最大板块 上半年新车/售后/金融保险毛利贡献分别为-22.3%/63.8%/36.2% [1] - 新车销售亏损是经销商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行业普遍出现增量不增收 增收不增利的状况 [1] 新能源与传统燃油车经销商对比 - 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盈利占比42.9% 持平占比22.7% 亏损占比34.4% [2] - 传统燃油车品牌经销商盈利占比25.6% 持平占比15.8% 亏损占比58.6% [2] - 多家4S店转投新能源品牌 包括原经营豪华品牌的经销商 [2] 厂商与经销商关系 - 厂家对基础任务目标达成的奖励缩水 上半年经销商对主机厂满意度明显下降 [2] - 厂家返利周期集中在2-3个月 部分季度考核厂家返利周期超过3个月 [3] - 模糊返利占比过高导致经销商难以精准计算实得返利 [3] - 仅少数厂家采用全额现金返利到经销商账户的方式 [3] 行业突出问题 - 主机厂目标制定失衡与返利体系畸形问题突出 [3] - 价格体系崩坏与配套服务受创成为行业主要矛盾 [3] - 传统燃油品牌经销商面临严重新车业务亏损 新能源经销商主要压力来自售后产值低和投资回收期长 [2]
2025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生存报告:超半数亏损,价格“倒挂”成主要症结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7:1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上升至52.6%,持平比例17.5%,盈利比例29.9% [1] - 仅30.3%的经销商完成销售目标,目标完成率低于70%的经销商占比29.0%,目标完成率高于70%不足100%的经销商占比40.7% [1] - 经销商对2025年总体趋势的判断为微增长或持平,但增长判断不及去年年底预期 [3] 不同品牌类型经销商对比 - 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盈利占比42.9%,持平占比22.7%,亏损占比34.4% [1] - 传统燃油车品牌经销商盈利占比25.6%,持平占比15.8%,亏损占比58.6% [1] - 豪华品牌目标完成率略好于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 [1] 经销商盈利能力与结构 - 经销商毛利构成中,新车、售后和金融保险的毛利贡献率分别为-22.3%、63.8%和36.2% [3] - 新能源独立品牌4S店在新车、售后和金融保险的毛利贡献率分别为16.8%、54.0%和17.0% [3] - 新车销售毛利贡献率为负数且亏损加剧,售后服务毛利贡献率略有增加,金融保险毛利贡献率出现回落 [3] 主要经营挑战 - 74.4%的汽车经销商存在不同程度的价格“倒挂”,43.6%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在15%以上 [2] - 价格“倒挂”问题严重吞噬经销商流动资金,导致普遍资金压力大,部分经销商出现负现金流经营 [2] - 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主要挑战在于投资回报期长于预期且售后产值较低 [2]
新丰泰集团(01771.HK)拟8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9 17:00
董事会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9日星期五举行董事会会议 [1] 会议议程内容 - 议程包括批准刊发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综合中期业绩公告 [1] - 议程包括考虑派发中期股息的建议(如有) [1] 财务报告时间范围 - 中期业绩报告涵盖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 [1]
调查显示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升至52.6%,仅三成完成上半年销售目标
新华财经· 2025-08-19 08:01
销售目标完成情况 - 仅30.3%的经销商完成2025年上半年销售目标 [2] - 目标完成率低于70%的经销商占比29.0% [2] - 目标完成率高于70%但不足100%的经销商占比40.7% [2] - 豪华品牌目标完成率优于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 [2] 价格倒挂现状 - 74.4%的经销商存在不同程度价格倒挂 [3] - 43.6%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超过15% [3] - 价格倒挂导致新车业务亏损严重 [3] - 传统燃油品牌经销商因价格倒挂面临更大资金压力 [3] 经销商盈利状况 - 2025年上半年经销商亏损比例升至52.6% [4] - 盈利经销商占比29.9% 持平经销商占比17.5% [4] - 新车销售毛利贡献为-22.3% [4] - 售后服务和金融保险毛利贡献分别为63.8%和36.2% [4] 不同品牌类型经营表现 - 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盈利占比42.9% 亏损占比34.4% [4] - 传统燃油车品牌经销商盈利占比25.6% 亏损占比58.6% [4] - 新能源经销商主要压力来自售后产值低和投资回收期长 [3] 主机厂满意度变化 - 经销商总体满意度得分64.7分 较2024年底大幅下降 [5] - 新车业务存在任务目标过高 品牌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5] - 二手车业务因厂家支持不足和价格波动导致满意度低 [5] - 售后业务因配件任务目标增加和配件价格高导致满意度下降 [5] 行业资金状况 - 价格倒挂严重吞噬经销商流动资金 [3] - 资金周转困难导致经销商面临流动性紧张 [1] - 库存系数略高于警戒线即对现金流造成重大压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