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

搜索文档
杭州GDP半年报:突破1.1万亿元 同比增长5.5%
杭州日报· 2025-07-23 10:12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杭州市生产总值达11303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 5% 较一季度加快0 3个百分点 [1] -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157亿元增长2 8% 第二产业增加值2672亿元增长5 3% 第三产业增加值8474亿元增长5 7% [1] -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近七成 工业新动能持续壮大 消费市场稳步复苏 外贸出口展现较强韧性 [1] 工业发展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52亿元 同比增长6 9% 高新技术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 5% 9 2%和10 5% 均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 [1]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17 8% 对工业发展拉动作用明显 [2] - 全力建设五大产业生态圈 重点布局汽车制造业等产业 推进新型工业化 [2]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5亿元 同比增长6 0%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推动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97 5% 通讯器材类增长40 9% [2] 外贸表现 - 货物进出口总额4366亿元 同比增长7 1% 其中出口3098亿元增长12 5% [2] - 民营企业出口2380亿元 增长13 4%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1517亿元 增长19 9% 增速快于全部出口7 4个百分点 [2] 服务业与居民收入 - 服务业增加值8474亿元 同比增长5 7% 较一季度加快0 7个百分点 新兴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 [3]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709元 同比增长4 7% 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3]
“中国持续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人民日报· 2025-07-17 08:12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1] - 多家外资机构包括花旗银行、瑞银集团、高盛集团、摩根大通等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5%[4] 产业发展与创新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4] - 中国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人形机器人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5]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中国全球创新力排名升至第十一位,是10年来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5] 消费与政策支持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各地推动"以旧换新"和"国家补贴"政策激发消费潜力[4]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推动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4] - 政府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支持经济稳定增长[4] 对外开放与全球合作 - 今年前5个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万余家,同比增长超10%[7] - 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长9.6%,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增长4.7%[7] - 中国给予33个非洲国家等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6] 绿色转型与国际合作 - 中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与北欧国家在碳捕集与封存、绿色航运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6] - 中国是全球风电设备生产与应用的引领者[6] - 西班牙高科技、绿色能源与农业食品领域企业积极寻求与中国市场建立更紧密联系[7]
我国百强区GDP排名揭晓!上海浦东新区夺冠,经济实力震撼全国!
搜狐财经· 2025-07-13 00:17
中国大陆百强区经济表现 - 上海浦东新区以GDP总量17752.28亿元稳居2024年百强区榜首,金融、贸易、科技领域优势显著[1][4] - 百强区GDP门槛达1600亿元,末位区域经济规模相当于中小城市水平[2][4] - 深圳南山区、广州天河区、北京海淀区等分别以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科技创新形成差异化产业优势[2] 区域经济格局分布 - 东部沿海地区百强区数量占主导,但中西部如成都武侯区、武汉江汉区等增速显著[2][3] - 广东、江苏、浙江三省表现突出,分别有16个、17个、10个区上榜[4] - 北京海淀区(12907.10亿元)、深圳南山区(9250.10亿元)、广州天河区(6514.69亿元)位列Top5[4] 重点区域经济数据 - 上海浦东新区GDP增量1027.12亿元,增速保持领先[1][4] - 北京朝阳区(8014.80亿元)、天津滨海新区(6514.69亿元)等直辖市核心区表现稳健[4] - 中西部代表区域如武汉江汉区(1615.12亿元)、成都双流区(2225.95亿元)增速超100亿元[4] 产业结构特征 - 金融中心效应显著:上海浦东新区(含上交所)、深圳南山区(含深交所)形成双核驱动[1][4] - 科技创新集群化:北京海淀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武汉光谷开发区形成创新三角[2][4] - 现代服务业高地:广州天河区、杭州余杭区(2388.93亿元)数字经济突出[2][4]
1—5月减退税超6300亿 助力科技创新及制造业发展
长江商报· 2025-07-07 06:25
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成效 - 2025年前5个月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总额达6361亿元 [1] - 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深化"政策找人"机制 提高政策落实精准度 [2] - 高新技术企业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政策前5月减税1407亿元 [2] - 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前5月减税降费及退税4158亿元 [3] 科技创新领域表现 - 高技术产业2025年前5个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_2% 显著高于全国总体增速 [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 [2] - 全国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9_7% 反映数实融合进展 [2] - 2024年发布《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 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各环节 [2] 制造业发展动态 - 2025年前5个月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_2% [3] - 计算机制造和智能设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21_6%和19_4% [3] - 2024年发布《支持制造业发展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 包含31项专项类和普惠性政策 [3] - 政策重点支持制造业数字化 智能化改造及新质生产力培育 [3]
超6000万户中小企业夯实中国经济韧性
证券日报· 2025-07-02 00:21
中小企业博览会成果 -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达成意向成交金额超千亿元 [1] - 展会吸引超过一万名采购商参与 [1] 中小企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末全国登记在册企业数量6122.6万户,其中中小企业超6000万户 [1] - 中小企业数量较2012年末增长约3.6倍 [1] 中小企业经济贡献 - 2025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3] - 31个制造业大类中28个行业保持增长 [3] - 中小企业广泛分布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生态多元性 [3]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 中国累计培育1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 - 超六成"小巨人"企业深耕工业基础领域,近八成分布在重点产业链环节 [4] - 九成"小巨人"企业为至少3家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直接配套 [4] - 中小企业参与"神舟""嫦娥""蛟龙"等重大工程 [4] 中小企业技术突破 - 高速协作机器人突破性能极限,手术机器人实现0.1毫米级精密操作 [4] - 中小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4] - 杭州"六小龙"等企业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领域崭露头角 [4] 中小企业全球化 - 沈阳智能工业制造企业在沙特建立合资工厂,引入中国智能制造标准 [5] - 东莞工业机器人企业在中博会现场接到欧洲客户订单 [5] - 中小企业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黏合剂"与"活力源" [5]
增幅全省第1!德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22%
齐鲁晚报网· 2025-06-24 18:43
政策体系完善 - 出台"科创十条"和科技强市建设实施意见,配套制定23项实施细则,形成"1+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3] - 政策覆盖技术攻关、企业培育、成果转化、金融赋能等全链条各环节 [3] - 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15.8亿元,占GDP比重2.98%,居全省第4位 [3] - 德州市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 [3] 创新主体发展 -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3] - 高新技术企业达1064家,实现3年翻番 [3] - 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22%,增幅全省第1 [3]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5.3%,占比58.3%,同比提高13.8和4.1个百分点 [3] - 实施21项市级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支持科技计划3144个,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超30项 [3] 要素保障措施 -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464家 [4] - 建立"1库2平台3主体"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4] - 累计促成科技贷款超30亿元,服务440余家科技企业融资需求 [4] - 实施科技人才赋能行动,选派159名高层次人才担任"科技副总" [4] - 推动500余家企业与287家高校院所建立科技合作 [4]
海安连续12年邀“最强大脑”助力产创融合
新华日报· 2025-06-16 07:10
活动概况 - 第十二届"创新创业在海安"暨"两院专家走进海安"主题活动在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举行,签约20个科创人才项目,推出10名优秀创新创业人才代表,吸引18位行业顶尖人才对接 [1] - 活动自2014年起连续举办12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覆盖产创融合、人才支撑、企业主导、高校助力等多维度创新生态培育 [1] 区域创新成果 - 海安县域人才综合竞争力居江苏长江以北第一,拥有3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33家高新技术企业 [1] - 国家级研发平台、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等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1] 人才政策支持 - 对创新创业人才个人(团队)提供最高600万元资助,重大顶尖人才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且不设上限 [1] - 每年评选约10名"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 未来发展规划 - 海安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县(市)、更高能级科创新城"目标 [2] - 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科技招商扩面提质、创新主体梯度培育、创新平台提能造峰、创新生态优化"五大行动" [2]
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创新试验、深化一批开放举措⋯⋯深圳市综合改革试点将这样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2 14:33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要点 - 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综合改革试点实施5周年 [1]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1] - 深圳4年多来已向全国复制推广48条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 [1][5] -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2.78万亿元增至2024年3.68万亿元 年均增长5.5% [3][5] - 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20年1510.8亿元增至2023年2236.6亿元 年均增长13.9% [5] - 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连续3年全国城市"双第一" [5] 改革重点领域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1][4] - 推进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4] -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4] - 健全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 [1][4] -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4] - 完善便利人员流动的配套机制 [4][6] 广东省支持措施 - 2021年以来已调整117项省级行政职权下放深圳 [6] - 近期将再下放20项省级行政职权 [6] - 支持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6] - 支持深圳培育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6] - 支持前海高标准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6] - 支持河套建成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 [6] 科技创新发展 - 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2200亿元 占GDP比重6.46% [8] - 深圳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保持在90%以上 [8] - 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8] - 支持深圳牵头或参与建设2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8] - 支持深圳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8][9] - 探索实施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 [9] - 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和知识产权交易规则 [10]
合规经营小课堂|@高新技术企业 这个指标不达标,可能无法享受高企优惠政策!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08 17:12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要求 - 高新技术企业需满足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2] -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包括企业通过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取得的产品(服务)收入和技术性收入 [3] - 企业总收入为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需按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计算 [4] 案例分析 - H公司因未计入转让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导致实际总收入高于申报收入,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低于60%,失去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6] - H公司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由15%上调至25%,需补缴税款300余万元 [6] 合规经营指南 - 企业需确保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加强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 [7] - 高新收入、研发费用、科技人员占比是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核查的重点,需关注细节性规定 [8] - 企业可通过完善内控与管理机制,如聘请专业审计机构、建立收入分类核算机制等,防控财税风险 [9] 总结 -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需持续满足收入占比等要求,否则可能面临补税和税率上调的风险 [6][10] - 企业应注重合规管理,维护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确保政策红利成为发展助推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