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ics
icon
搜索文档
企业家献策助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
中国新闻网· 2025-07-11 21:47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人民币,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2.47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达416.98万套,同比增长33%和8.2%,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四成 [1] - 广东拥有大模型算力、算法、芯片、零部件等人形机器人产业完整产业链条,企业已进入多家知名汽车工厂开展人形机器人实训 [1] - 人形机器人产品商业化落地能力较强,但单台成本较高 [1] 产业链与技术挑战 - 主流大模型在通用领域表现优异,但在工业领域适配不足,需大量工业场景数据训练以提高精准性和效率 [2] - 高端机器人研发需加快,建议组建"精密零部件攻关联盟"并建立国家级机器人训练场,模拟真实车间环境进行学习与测试 [2] - 算力分布分散,建议优先发展韶关算力中心,设立"算力发展基金"支持国产芯片和服务器技术项目 [2] 政策与场景落地 - 建议对人形机器人最终应用场景落地进行精准扶持,推动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1] - 需打造示范应用场景降低中小企业应用门槛,通过场景开放降低创新风险 [3] - 广东将实施重点攻坚项目,推动底层通用技术、标志性产品与典型应用发展,打造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3] 人才与创新支持 - 行业存在高端人才缺口,建议支持民营企业科技人才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3] - 政策资源需精准注入"自主创新攻坚处"与"场景人才结合点",助力产业确立全球话语权 [3]
近三年复合增长超15%,去年山东机器人上下游企业营收近三百亿
齐鲁晚报· 2025-07-11 21:03
行业概况 - 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在工业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 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形成一定优势 部分产品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机器人制造基地 [1] - 截至2024年末 全省拥有机器人上下游企业200余家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近300亿元 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 [3] - 今年1-5月 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72.4% [3] 产业链发展 - 全省已形成覆盖研发设计 整机制造 系统集成 零部件配套 售后服务等主要环节的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3] - 锚定"4+N"产业布局 在济南 青岛 淄博 济宁打造产业发展高地 形成园区集聚 上下游协作配套的良好生态 [3] - 全省年营收过亿元的机器人企业突破50家 在人工智能算法 高精度减速器 智能控制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3] 技术创新 - 成功引进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山东基地 山东大学获批特种机器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4] - 培育了国兴智能 海尔智家 海信集团3家省级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4] - 全省26所院校开设了机器人工程专业 为产业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4] 产品应用 - 珞石机器人柔性协作臂助力电子信息头部企业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 [5] - 威高集团"妙手"腔镜手术机器人完成全国首例"量子远程手术" [5] - 卫邦智能配药机器人提高药品调配精度10倍以上 降低细胞毒性污染95% [5] - 国网智能电力巡检机器人实现巡检效率从小时级锐减至分钟级 [5] 人形机器人发展 - 乐聚联手海尔智家发布了国内首款专为家庭场景设计的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 [5] - 优宝特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完成泰山盘道测试 并积极打造"机器人陪跑员"等应用场景 [5] - 丰光精密攻克人形机器人全系列谐波减速器量产技术 填补国内空白 [5]
Levi & Korsinsky Announces the Filing of a Securities Class Action on Behalf of iRobot Corporation(IRBT) Shareholders
Prnewswire· 2025-07-11 21:00
诉讼案件概述 - Levi & Korsinsky律师事务所通知iRobot Corporation投资者关于证券集体诉讼事宜 诉讼旨在为2024年1月29日至2025年3月11日期间因涉嫌证券欺诈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挽回损失 [1] - 诉讼指控被告方存在虚假陈述和/或隐瞒行为 包括夸大重组计划在公司终止与亚马逊收购后的稳定性帮助 以及公司作为独立实体盈利运营的可能性存疑 [2] - 诉讼进一步指出 这些行为导致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实质性怀疑 被告方的公开声明在相关时间段内存在重大虚假和误导性 [2] 诉讼参与信息 - 受影响的投资者可在2025年9月5日前申请成为首席原告 参与诉讼无需承担任何自付费用或义务 [3] - Levi & Korsinsky律师事务所过去20年已为受损股东追回数亿美元 拥有70多名员工的团队专门处理复杂证券诉讼 连续七年入选ISS证券集体诉讼服务Top 50报告 [4] 公司经营状况 - 诉讼文件显示 iRobot Corporation在终止亚马逊收购后 其重组计划的实际效果被夸大 独立运营的盈利能力受到质疑 [2] - 公司作为持续经营实体的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这直接影响了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判断 [2] 联系方式 - 投资者可通过电话(212)363-7500或电子邮件联系Joseph E Levi律师 事务所地址位于纽约白厅街33号17楼 [5]
合作邀约与优秀案例征集启动|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仿生机器人产业链技术与应用对接会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11 18:35
论坛概述 - 论坛主题为"以核心为基,凭技术领航,解锁仿生机器人无限可能",聚焦仿生机器人产业链技术与应用 [2] - 论坛将于2025年8月10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由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和北京理工大学联合主办 [2] - 论坛形式包括主题演讲、互动讨论、专题展览,旨在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2] 组织架构与参与方 - 论坛联合主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委高技术中心研究员刘进长和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联合创始人陈晓东 [3] - 已有十余家国内头部机器人企业意向报名,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 [5][8][9][10] - 参与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优必选科技、绿的谐波、科大讯飞等知名厂商 [8][9][10][11] 论坛成果与活动 - 论坛将促成产学研用各方合作签约,包括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供应链合作等 [3] - 公开征集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问题解决方案,最终将选定15个优秀案例进行推广展示 [5][6] - 优秀案例征集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20日,需提交指定格式的解决方案材料 [6] 合作与参与方式 - 邀请相关单位成为论坛合作单位,可进行主题报告、企业宣传和产品展示 [4] - 提供定制化合作方案,联系方式包括唐女士和盟小萌的微信及邮箱 [5] - 欢迎加入机器人大讲堂读者讨论群,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 [12]
Intel spins out AI robotics company RealSense with $50 million raise
CNBC· 2025-07-11 18:00
公司动态 - 英特尔分拆其人工智能机器人及生物识别业务成立新公司RealSense [1][2] - RealSense完成5000万美元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联发科创新基金及英特尔资本 [2] - 英特尔现任副总裁Nadav Orbach将出任RealSense CEO [3] 业务规划 - RealSense计划利用融资开发新产品线以满足全球增长需求 [3] - 公司聚焦物理AI领域 认为当前技术应用场景及市场接受度已成熟 [4] 行业趋势 - 全球企业正加速投资机器人领域 因AI应用场景持续扩展 [4] - 物理AI技术获得更多实际用例并形成市场吸引力 [4]
从本体到数据,从VLA到VLN!一个近2000人的具身社区,大家在这里抱团取暖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7-11 17:47
具身智能社区发展 - 社区成立三周年,当前重点推进具身智能方向,目标将社区规模扩展至2000人[1] - 已见证ACT、RDT-1/RDT-2、CogACT、OpenVLA、π0、π0.5等系列技术成果推出,显示领域发展迅速[1] - 社区成员包括学术研究者和求职者,提供30+技术路线梳理,覆盖benchmark检索、综述学习等需求[1] 社区资源与支持 - 邀请数十位产业界与学术界嘉宾参与,涵盖顶会专家和行业领袖,提供实时答疑[1] - 建立与近200家具身公司的内推合作机制,直接对接求职需求[2][5] - 汇总40+开源项目、60+数据集及主流仿真平台,技术路线包括强化学习、多模态大模型等12个细分领域[11] - 提供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及头部公司名录,涉及斯坦福、清华、智元机器人等200+机构[11][14][17] 技术内容体系 - 按应用场景分类技术路线,包括机械臂抓取、机器人导航、Diffusion Policy等25个方向[11][35][37][51] - 整理行业研报、零部件品牌(芯片/激光雷达等)、机器人书籍及仿真平台资源[19][22][24][31] - 数据集覆盖触觉感知、视觉语言导航等8类任务,支持算法训练与验证[29] 会员服务与活动 - 定期举办圆桌论坛与直播,主题涵盖本体设计、算法优化等全产业链议题[1][64] - 提供专属学习视频、岗位推荐及项目对接服务,日均成本低于0.5元[16][71] - 社区互动案例:协助学生规划仿真环境项目,优化实习申请策略[68][69]
走访多地,这场调研看到了广东AI与机器人产业的哪些趋势?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16:40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调研核心观点 -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突出,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2024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同比增长25%,机器人相关产品出口达457.4亿元增长19.6%,工业机器人产量24.68万台占全国44%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3] - 产业链竞争力凸显形成"芯片—算法—终端—应用"全链条格局,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7家数量居全国首位,机器人领域涌现"七剑客"等领军企业 [3] - 技术攻关成果丰硕多项突破填补国内空白,华为升腾910B算力芯片性能媲美英伟达A100,思谋科技推出全球首个工业多模态大模型,优必选实现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协同实训,汇川技术伺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 应用赋能成效明显智能制造场景广泛落地,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31个和优秀场景99个居全国首位,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实现"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平均30分钟生产一台机器人 [4][5] - 区域优势潜力巨大粤港澳协同效应显著,香港在基础算法研发澳门在特色学科方面各展所长,广东提供应用场景和量产能力,与港澳院校协作已在脑机接口多模态信息处理等领域取得成果 [5] 产业发展优势 - 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五年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量的44% [3] - 形成"芯片—算法—终端—应用"全链条格局,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 [3] - 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7家数量居全国首位 [3] - 华为升腾910B算力芯片性能媲美英伟达A100 [4] - 思谋科技推出全球首个工业多模态大模型 [4] - 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31个和优秀场景99个居全国首位 [4] - 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实现"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平均30分钟生产一台机器人 [5] 产业发展瓶颈 - 关键技术基础支撑不足开源生态建设自主性不够,珠三角地区算力紧缺而粤东西北利用率低 [6] - 高质量数据短缺问题突出公共数据开放程度有限 [6] - 场景应用赋能有待深化模型覆盖有限且价值挖掘浅层化,人工智能政务场景碎片化同质化严重 [6] - 机器人高端应用不足千行百业赋能渗透率低 [6] - 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化面临多重障碍缺乏规模化多场景训练场 [6] - 产业协同发展深度不足区域不平衡问题凸显,粤东西北地区受人才资金影响难以承接产业辐射 [7] - 人才存在结构性矛盾领军人才及跨学科高端人才占比不高 [7] - 耐心资本供给不足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普遍 [7] 政策建议 - 抓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芯片等核心技术攻坚,开展关键零部件精准补链 [8] - 推动自主化开发生态建设加快构建AI智能体开源社区 [8] - 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构建行业高质量数据集 [8] - 发布场景开放清单和应用落地操作指引强化应用场景供需精准对接 [8] - 强化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出台培育链主企业工作方案 [8] - 制定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等相关专项立法计划构建"1+N+X"法治保障体系 [10] - 推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标准体系尽快制定人工智能统计分类地方标准 [10]
2025年中期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资策略报告:量产破局 链动新机
新浪财经· 2025-07-11 16:33
行业核心观点 - 当前正处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破晓时刻",量产元年已经开启,商业化落地可期 [1] - 特斯拉、华为、Figure AI等科技巨头的持续投入驱动行业迭代加速并不断突破 [1] - 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节点,政策支持、入局者增加及AI大模型赋能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1] - 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力成本提升推动市场需求增长,人形机器人有望从B端走向C端,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1] 行情回顾 - 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26日,人形机器人指数多次跑赢Wind全A指数,超额收益源于技术突破密集兑现和政策催化 [2] - 技术突破(如灵巧手迭代、新款机器人亮相)直接提升板块估值 [2] - 国家级政策出台推动指数阶段性冲高,形成"政策-融资-订单"正向循环 [2] 供给端 - 海外领军企业如特斯拉、Figure AI持续推进产品迭代和商业化落地,工业场景批量应用提上日程 [2] - 中国成为全球最活跃的人形机器人市场,2024-2025年呈现爆发式增长 [2] - 创业企业、科技巨头、车企等加速涌入市场,国内产品在智能化和运动控制上展现竞争力并快速推进量产 [2] 量产计划 - 2025H2是量产验证关键窗口期,2023年《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要求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 [3] - 特斯拉、Figure AI、宇树科技、优必选等公司计划于2025年实现初步量产 [3] - 应用落地遵循"工业制造实训→B端场景扩展→家庭服务普及"的递进路径 [3] 软硬件端 - 软件方面,AI大模型是解锁人形机器人潜力的关键,但发展滞后于硬件,国内外厂商纷纷自研大模型 [3] - 硬件方面,人形机器人或为精密减速器带来数百亿增量市场,供应链核心厂商有望受益 [3] 需求端 - 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催生机器代人需求,"机器人+养老"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可行方式 [4] - 用工成本攀升,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Optimus未来售价有望低于2万美元/台 [4] - 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达200亿美元 [4] 投资建议 - 特斯拉Optimus产业化进程明确,供应链将迎来确定性机会 [5] - 华为链处于早期阶段,聚焦"Inside"模式,2025年开发者大会与机器人量产启动或成关键催化 [5] - 价格下探是商业化关键,建议关注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并实现低成本量产的公司 [5]
孙志强:促进场景开放与人才流通,为广东机器人产业发展开路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16:26
为推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7月11日,广东省召开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专题会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专场),组织有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各级人大代表和企业代表召 开专题调研座谈会。 在交流发言环节,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志强指出,尽管广东已成 长为国内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但在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进程中,仍面临核心技术"卡脖 子"、应用场景对接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等挑战。对此,他呼吁通过"示范场景开放"和"民企人才扶 持"双轮驱动,加速产业突破。 孙志强还建议,广东机器人产业需"以场景开放降低创新风险,以人才流通激活民企动能"。他呼吁,可 以将政策资源聚焦于"自主创新攻坚处"与"场景人才结合点",助力产业确立全球话语权。"唯有如此, 广东才能构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未来新高地。" 统筹:李陵玻 执行统筹:陈杰生 邹琳 吴璇 设计:严丽萍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志强。 核心技术国产化迫在眉睫。孙志强认为,广东机器人产业的"硬核技术"自主创新亟待强化。"芯片、高 精度减速器、核心算法等关键部件国产化率不 ...
唐洪武:通过四大路径,做强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16:26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题会议 - 广东省召开专题会议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组织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参与座谈 [2] - 会议聚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旨在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2] 华南理工大学的产业贡献 - 华南理工大学构建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体系 [5][6] - "十三五"以来牵头重大重点项目30余项,在脑机接口、数字孪生等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成果 [5] - 开设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微电子等新工科专业,布局40余个省部级及以上创新载体 [6] 产业发展路径建议 高能平台建设 - 广东产业处于从"应用创新"向"基础创新"跃升阶段,需部署大数据处理平台、超算集群等新型基础设施 [5] - 华南理工大学联合龙头企业申报广东省人工智能终端创新中心,未来争取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5] 关键技术攻关 - 建议在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及政府引导基金中设立专项,鼓励"高校+企业"联合体攻关垂域大模型、具身机器人等技术 [5] - 项目设置向产学研倾斜,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5] 场景应用推动 - 建议构建"需求导向型"产学研协同范式,开放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场景 [5] - 强化采购激励,出台国资项目优先采购创新成果政策,建立技术适配服务体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