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充电宝
icon
搜索文档
充电宝乘机新规将“满月” 华强北有标无标价差50%
深圳商报· 2025-07-27 05:35
充电宝乘机新规影响 - 自6月28日起实施新规禁止无3C标识、标识不清或被召回的充电宝携带上境内航班 [1] - 新规实施后至7月25日安克创新股价累计上涨13.66%公牛集团逆势上涨而绿联科技下跌10.4%安孚科技海能实业同步下跌 [1] - 华强北商家主推有3C认证产品无认证型号销量骤降同型号无认证产品价格比有认证低近50% [1] - 无3C认证充电宝转向海外销售渠道国内库存打折清仓但商家强调无法通过标签伪造认证 [1] 行业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计划2025年7-9月全国开展充电宝质量安全整治强化CCC认证监管质量抽查执法召回及平台责任 [2] - 整治重点包括加强监督抽查全面执法加大召回力度压实平台主体责任 [2] 公司动态 - 安克创新6月20日宣布召回超71万件充电宝产品 [2] - 公司一季度营收59.93亿元同比增长36.91%净利润4.965亿元同比增长59.57% [2] - 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超30%但召回措施可能对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产生压力 [2]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充电宝质量安全集中整治;上海将发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数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07:17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充电宝质量安全集中整治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2025年7月至9月在全国开展充电宝质量安全集中整治 [1] - 集中整治明确5个重点举措:强化CCC认证监管、加强质量监督抽查、全面加强监管执法、加大召回工作力度、压实平台主体责任 [1] - 此次整治正值暑期出行高峰,是对消费者安全关切的及时回应,将显著提升市场准入门槛与产品安全底线 [1] 上海将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 上海将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2] - 2024年发放的是示范应用许可,允许上路测试但不能收费,2025年发放的运营牌照意味着Robotaxi可向公众提供收费服务 [2] - 示范运营牌照的发放标志着Robotaxi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 [2] 美方公布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以保持对华领先 - 美国总统公布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旨在巩固美国在AI领域主导地位并保持对华领先 [3] - 中国外交部回应强调应推动AI开放包容、普惠向善,主张共享智能红利而非对抗竞争 [3] - 中美在AI发展路径上存在根本分歧:美国选择封闭竞争,中国倡导开放共享 [3]
危机之下的充电宝行业众生相:谁在“扑火救急”,谁在逆势“兜底”?
36氪· 2025-07-23 08:34
民航局3C认证新规影响 - 中国民航局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所有在中国境内流通的移动电源必须清晰标示3C标志 否则无法通过航空安检 [1] - 新规导致大量存量充电宝面临尴尬局面 强制3C认证前购买的产品无法在航空场景使用 引发消费者安全焦虑和厂商合规压力 [1] 行业应急响应与召回行动 - 部分品牌启动应急召回计划 多平台官方旗舰店关闭 全球召回总量累计突破186万台 [2] - 品牌紧急加固电池安全防线 绿联、安克、倍思等品牌表示在售充电宝不再使用安普瑞斯电芯 转而采用ATL、力神、亿纬锂能等可靠供应商 [2] - 跨界玩家如追觅科技计划入局充电宝赛道 首发产品使用固态电池技术 目前处于合作洽谈阶段 [2] 以旧换新活动与品牌响应 - 绿联于7月初推出充电宝以旧换新活动 通过真金白银补贴帮助用户更换合规产品 解决出行困扰 [4][6] - 活动获得用户积极反馈 社交媒体涌现大量正面评价 用户认可操作流畅性和及时发货 并解决老旧产品处置难题 [6][7] - 活动提升品牌口碑 顺电联合多个品牌推出安全焕新计划 根据充电宝状态返券20至30元不等 [10] - 闪极推出"登机无忧计划" 提供100元优惠券 京东在北京与杭州机场为持机票用户提供免费换新服务 每天限量400个 [11] 行业重建与政策规范 - 工信部正就《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新国标公开征求意见 新标准将提高安全门槛 要求电池通过针刺、挤压等破坏性测试 并在过充、高温下保持安全 [14] - 新规将对充电宝设计、材料、锂电池生产及组装等关键过程实施严格规范 从源头消除隐患 [14] - 合规成本高昂 头部品牌凭借资源优势快速适应 但中小厂商及杂牌工厂面临淘汰风险 行业加速净化 [18] 消费者心智与行业趋势转变 - 用户选购逻辑从关注容量和价格转向关注安全性和合规性 "能否带上飞机"和"是否安全可靠"成为硬性标准 [18] - 用户开始高度关注品牌召回机制、售后保障政策和兜底能力 绿联、安克等品牌的责任举措成为评价品牌价值的重要标尺 [18] - 行业正式步入以安全、合规、长期价值为导向的新发展阶段 缺乏担当和合规能力的企业将被淘汰 [19]
自购3C标识贴纸不可取
经济日报· 2025-07-19 06:01
充电宝新规核心内容 - 中国民航局发布新规禁止无3C标识、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的充电宝携带乘坐境内航班 [1] - 新规延续对充电宝额定能量的限制并新增质量要求 [1] - 目的是维护航行安全减少充电宝引发的安全事故 [1] 3C标识市场乱象 - 网上出现大量出售3C标识贴纸的商家通过改头换面低价售卖 [1] - 部分商家已卖出上万单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1] - 3C标识常见粘贴标注方式最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2] 充电宝安全事故现状 - 近年来充电宝在航班使用中冒烟起火和托运短路引发火灾事故频发 [1] - 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并威胁航班安全 [1] - 印刷3C标识存在易磨损问题影响合格产品使用 [2] 3C标识规范要求 - 3C标识是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专用标识 [1] - 只能由获得认证企业规范使用个人无资质使用 [1] - 擅自使用可能承担侵权赔偿和刑事责任 [1] 行业改进建议 - 应推行粘贴、电子、印刷三种标注方式相结合 [2] - 优化生产环节标注方式和查验渠道 [2] - 电商平台需加强管理切断3C标识贴纸流通 [2]
回归安全本质 充电宝行业迎来“破卷”时刻
证券日报· 2025-07-18 00:33
行业政策与标准 - 工信部公示《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等17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 公示期一个月 7月18日截止 [1] - 新标准将推动充电宝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品质与品牌竞争 加速淘汰不合格产品和企业 [1] - 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3C认证的移动电源不得出厂、销售或进口 [9] - 民航局自6月28日起禁止携带无3C标识或召回批次的充电宝乘机 [10] 行业现状与问题 - 2025年上半年发生15起充电宝冒烟事件 同比激增约一倍 [2] - 市场监管总局抽查149批次移动电源 65批次不合格 不合格率43.6% [2] - 2019-2020年新增充电宝企业超2000家 2024年新增仅53家 行业进入洗牌期 [2] - 优质电芯成本40-50元 整机物料成本50-60元 终端售价低于100元的产品难有合理利润 [3] - 部分企业使用低价电芯 热失控风险提升数倍 罗马仕、安克创新因问题电芯召回超120万台产品 [3] - 电商平台充斥20-数百元充电宝 二手平台出现"机场查收""安检尾货"等低价产品 [4] 企业动态与供应链 - 罗马仕7月7日起停工6个月 [5] - 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74张3C证书被撤销 产线停摆 新成立18天的子公司申请注销 [6] - 安克创新、小米、品胜等品牌多个型号移动电源3C认证被暂停或撤销 [6] - 安克创新成立50人电芯专家团队 投资2000多万元建电芯实验室 [6] - 绿联科技推出充电宝以旧换新计划 无3C标识产品可五折换新 [6] 行业趋势与展望 - 预计2029年中国移动电源市场规模达10.87亿美元 [7] - 中小企业面临3C认证及合规成本压力 研发和品控能力不足 [7] - 安孚电池计划推出全固态充电宝 安克创新与ATL签署协议锁定4500万片高能量密度电芯 [11] - 京东平台3C认证充电宝搜索量增长180% 销量前十品牌认证覆盖率超90% [12] - 行业将从无序发展转向品质竞争 半固态电池等技术或带来深刻变革 [12]
线下严监管线上仍违规售卖!充电宝行业洗牌静待新国标出台
证券时报· 2025-07-17 08:11
行业冲击与监管变化 - 充电宝行业经历"大地震",多个头部品牌3C认证被取消,行业龙头罗马仕宣布停工停产 [1][2] - 中国民航局禁止无3C标识充电宝上飞机,线下渠道严监管,华强北已无百元以下非3C认证产品 [2][3][4] - 线上平台仍存在30元低价充电宝违规销售,标注"3C认证"但实际容量虚标(1万毫安实际仅6000毫安) [6][7] 供应链与成本问题 - 充电宝核心成本来自电芯(占比60%以上),行业价格战导致供应商偷工减料或使用回收旧电芯 [10] - 头部品牌如罗马仕因采用低端电芯被称"鼓包王",电芯来源杂乱导致安全隐患 [10] - 行业普遍采用代工模式,无自建电芯产线因重资产投入高,终端品牌通过压榨供应链压缩成本 [11] 行业乱象与技术漏洞 - 电商平台监管存在漏洞,商家可能伪造3C认证或通过"8台订单"规避抽查 [7][8] - 低价充电宝物料成本至少60元,30元产品无法保证安全性,真锂研究显示优质1万毫安电芯成本超40元 [7] - 部分厂商省略安全部件(如2毛钱的温度过热保护装置)以降低成本 [13] 未来变局与新标准 - 新国标将增加针刺、挤压等测试要求,或推动半固态电池渗透率提升 [13][14] - 行业面临洗牌,扫地机器人品牌追觅科技、创维集团等新玩家计划入局 [13] - 新标准预计淘汰小作坊,利好合规厂商,促进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安全合规 [14]
线下严监管线上仍违规售卖 充电宝行业洗牌静待新国标出台
证券时报· 2025-07-17 07:36
行业现状与监管动态 - 充电宝行业经历"大地震",多个知名品牌召回产品,行业龙头罗马仕停工停产 [1] - 中国民航局禁止无3C标识充电宝上飞机,头部品牌3C认证遭取消 [1] - 华强北线下渠道严查非3C认证充电宝,市场管理方频繁检查,百元以下产品基本消失 [2] - 线上电商平台仍存在30-40元低价充电宝,标注"3C认证"但实际容量虚标(1万毫安实际仅6000毫安)[3][4] - 优质1万毫安电芯成本超40元,完整充电宝物料成本超60元,低价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4] 供应链与行业痛点 - 充电宝核心部件电芯成本占比超60%,厂商为压缩成本使用低端或回收电芯,导致爆炸风险增加 [6] - 行业前30名充电宝品牌均为组装厂,无自建电芯产线,供应商管理混乱 [6] - 终端品牌向供应链压价导致材料以次充好,波及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锂电池相关产业 [7] - 罗马仕因未安装成本仅0.2元的过热保护部件导致自燃事件,事后才改进 [9] 行业变局与未来趋势 - 新国标将增加针刺、挤压、热滥用等测试,推动半固态电池渗透率提升 [9][10] - 扫地机器人企业追觅科技、电视厂商创维集团等跨界进入充电宝行业 [9] - 新国标实施后或淘汰小作坊,利好合规厂商,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安全合规" [10] - 行业反思"成本优先"逻辑,预计新标准将减少无序竞争和灰色地带 [10]
罗马仕声明从未停止履行承诺,产品召回及售后按计划持续运转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18:01
公司运营动态 - 公司于7月6日发布内部停工停产通知,除召回相关员工外其余员工停工6个月,首月正常支付工资,次月起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80%支付生活费[4] - 7月15日公告强调产品召回及售后服务系统持续运转,开通微信服务号召回通道并承诺服务长期有效[2] - 公司称正在进行战略调整,运营团队主要成员在岗,优先保障用户权益[2] - 淘宝官方旗舰店客服回应称停工是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客服中心运转正常[5] 管理层变动 - 4月起五位主要负责人(雷桂强、雷灿锋、雷桂斌、李秋华、雷灿伙)未再露面,已退出钉钉群[5] - 7月3日法定代表人雷杏容任职三天后退出,前任雷社杏再度接任相关职务[4] 产品召回事件 - 6月14日公司三款移动电源3C认证证书被暂停,当日发布公开致歉声明[3] - 6月16日向深圳市监局报告召回计划,涉及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制造的49.17万台移动电源[3] - 召回事件源于6月北京高校学生反映罗马仕充电器爆炸风险较高[3] 市场反应 - 多位消费者反映电商平台因公司钱款不足无法退款,平台正在催缴保证金[4] - 社交平台出现"公司倒闭"传闻,7月3日公司官方微博声明否认倒闭传闻[4] - 员工认为停工通知实质是变相裁员,旨在规避经济赔偿[5]
罗马仕最新声明:公司运营团队主要成员在岗,承诺召回服务长期有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16:48
公司声明与战略调整 - 公司针对网络不实信息发布声明 强调长期用户信任是发展动力 并承诺持续履行产品召回及售后服务义务 [1] - 公司进行战略调整 运营团队核心成员在岗 资源优先投向用户权益保障 开通微信服务号高效召回通道 [1] - 召回服务承诺长期有效 申请处理不受时间地域限制 公司协调多方资源加速问题解决 [1] 运营现状与舆论风波 - 公司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 员工凌晨收到通知 产生被抛弃感 [2] - 公司因充电宝产品陷入舆论风波 同步更换法定代表人 官方回应称将聚焦自检 [2] 用户服务措施 - 微信服务号「ROMOSS罗马仕」设立召回专项入口 提供申请提交与进度查询功能 [1] - 公司强调以用户需求为核心 将通过实际行动重建信任 不因短期挑战改变初心 [1]
120 万台充电宝被召回,问题出在哪里?|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2025-07-15 12:32
充电宝行业现状 - 北京多所高校发布通知建议暂停使用罗马仕品牌充电宝 因该品牌产品更易发生事故 [1] - 罗马仕与安克相继发布公告 召回充电宝总数超过120万台 [1] - 中国民航今年已发生15起旅客携带充电宝起火冒烟事件 [1] - 相关部门抽检移动电源不合格率超过40% [1] 行业竞争格局 - 充电宝行业技术门槛低 产品结构简单 企业无需大量研发投入即可进入市场 [1] - 行业参与者众多 包括传统消费电子厂商和大量白牌工厂 [1] - 消费者主要关注价格和充电速度 不愿为品牌或外观支付溢价 [2] - 电商平台上罗马仕两万毫安充电宝售价可低至80多元 白牌同规格产品价格下探至30元左右 [2] 成本与安全问题 - 质量合格充电宝整体成本可能高达60元 售价低于50元的产品几乎无合理利润空间 [2] - 行业陷入价格战 为满足快充和便携需求 充电宝体积缩小但输出功率提升 与锂电池安全所需高成本形成矛盾 [2] - 大多数品牌采用轻资产模式 仅负责设计和销售 生产完全外包 [3] - 代工厂为降低成本可能偷工减料 甚至将生产环节再次外包 [3] - 电芯成本占比超一半 新电芯单价10-20元 使用回收电芯成本可降至1-2元 但旧电芯易引发安全事故 [3] 供应链问题 - 罗马仕与安克所用电芯来自安普瑞斯 该供应商为获得订单大幅压低价格 [5] - 安普瑞斯将部分批次电芯外包给江西代工厂 违规更换电芯隔膜材料 导致安全隐患 [5] - 品牌方供应链监管不足 仅能每月例行抽查 难以检查数以百万计电芯 [6] 监管政策变化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7月宣布对移动电源实施3C认证管理 设置1年过渡期 [6] - 部分品牌在3C认证流程上存在漏洞 以往采用"企业送样"方式 可能优化送检样品 [6] - 3C认证方式调整为"生产现场抽样" 认证机构直接前往生产车间抽取产品送检 [7] - 未来充电宝安全质量门槛将显著提升 缺乏全流程品控能力的品牌面临淘汰风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