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

搜索文档
成功发债30天后,中科创星再募26.17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16 15:20
基金概况 - 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以26.17亿元完成首次关账 [2] - 基金注册于上海浦东,存续期8年,重点投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产业领域的硬科技项目 [2] - 基金70%资金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30%投向成长类项目 [2] 投资策略 - 重点投向兼具知识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硬科技项目,覆盖人工智能、光子技术、量子计算等领域 [4] - 投资策略聚焦人工智能在物理学五大基础要素(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上的应用 [4] - 具体关注算力创新(如AI、光子技术、量子技术)、能源需求(如可控核聚变、超导材料)、生命科学(如创新药、合成生物学)及航空航天 [4] 生态合作与LP支持 - 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等19家LP完成签约 [2] - LP群体成熟度提升,对核心技术投资回报预期更乐观 [6] - 科创债发行(4亿元,票面利率2.10%,认购倍数3.58倍)增强募资信心,带动资金出资 [6] 孵化器进展 - 上海高质量孵化器聚焦"超前孵化"(技术成熟度1-3级)和"深度孵化"(团队组建至商业化),已推动7个项目进入孵化阶段 [6][7] - 孵化器探索从PI(学科带头人)-IDEA-IP-IPO的全过程孵化模式 [7] 行业布局与成果 - 公司自2013年起布局光子技术,2014年拓展至光电芯片,2016年切入AI,2018年涉足量子计算,2022年投资可控核聚变,累计投资530多家硬科技企业 [4] - 已形成以算力为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孵化智谱AI、智元机器人、驭势科技等标杆企业,覆盖大模型、机器人等核心环节 [5] 政策与行业展望 - 上海市科委支持高质量孵化器建设,提供"一体一策"全方位支持 [3] - 行业认为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将重塑信息、能源、材料、生命和空间领域 [4]
就等你来!7月24—26日,创投圈盛会相约光明科学城
证券时报· 2025-07-16 11:57
创投年度盛会 - 证券时报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暨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进光明科学城活动将于7月24日—26日举行 [1] - 论坛由证券时报联合深圳市光明区及全国创投协会联盟共同打造 [1] - 活动为"创投十七条""国办一号文"政策发布后行业内首场重磅聚会 [1] 活动亮点 - 重磅嘉宾齐聚 包含隆重仪式和荣耀时刻 [1] - 论坛面向社会公众限量开放 需通过二维码或"阅读原文"报名 [1][6] 相关议程 - 大会议程未详细披露 但附有潜望系列深度报道等关联内容入口 [2][5]
第九届股权投资金牛奖评选启动
中国证券报· 2025-07-15 04:55
评选活动概述 - 第九届股权投资金牛奖评选启动 重点关注长期价值投资和硬科技创新 探索多元化基金退出路径 [1] - 评选延续"公正、公平、公开、公信力"原则 聚焦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发展难点堵点 [1] - 增设"国资投资机构金牛奖"奖项 国资已成为一级市场出资主力 科技创新成为投资重点 [2] 政策与行业背景 - 近一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发文鼓励发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 完善"募投管退"环节政策环境 [1]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 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 壮大耐心资本 [1] - 私募股权创投行业战略意义提升 是直接融资重要工具和创新资本形成主要载体 [1] 评选标准与方向 - 持续设立VC、PE五年期机构奖项 从更长时间维度评价机构投资情况 [1] - 评选将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 重点关注募资、投资、管理、退出全流程表现 [3] - 考量因素包括管理团队经验、稳定性、公司影响力及社会责任等 [3] 参评机构范围 - 包括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证券公司股权投资、国有出资平台等资产管理机构 [2] - 关注各类投资机构的经典投资案例 [2] - 参评机构需在7月29日前通过指定平台提交数据 [3] 行业发展动态 - 国资在私募股权创投市场动向受关注 涉及"回购""容错机制""保值增值"等话题 [2] - 国内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 科技创新领域成为投资必争之地 [2] - 评选旨在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 形成鼓励探索的创新环境 [2]
金溢科技: 关于对外投资进展暨有限合伙企业完成工商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5 00:24
对外投资基本情况 - 公司与深担启新、深圳担保集团、汇通金控基金及深担创投签署合伙协议,共同成立有限合伙企业,拟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1亿元 [1] - 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拟认缴出资5000万元,占合伙企业认缴出资总额的50% [1] - 合伙企业以股权投资为主要业务,普通合伙人为深担启新,拟聘任深担创投为管理人 [1] 合伙企业工商登记进展 - 合伙企业已完成工商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名称为深圳市深担金溢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2] - 合伙企业注册地址为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深担启新 [2] - 合伙企业成立日期为2025年7月11日,公司持有其50%股权 [2] 合伙企业基本信息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40300MAEPPJ0M3N,类型为有限合伙 [2] - 住所位于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2栋C1602 [2]
创投机构的“在地投资”实践:毅达资本如何助力昆山科创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09:07
昆山产业升级与毅达资本在地投资实践 - 昆山正从"工业强市"向"科创强市"转型,聚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并行 [1] - 毅达资本以"在地资本+城市共建"模式深耕昆山,管理规模超千亿,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前十,形成10人本地常驻团队 [1][2][5] - 公司2005年开始在昆山布局,设立4支基金总规模20.37亿元,2024年新设10亿元基金首期3亿元,重点投资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 [5] 投资布局与产业协同 - 累计投资昆山科技类项目29个,金额17亿元,近4年投资11.64亿元,培育4家A股上市公司 [7] - 产业协同案例:投资联仕加速产能建设,推动翊腾科技将总部从浙江迁至昆山开发区 [9] - 形成"投外地项目、引回昆山总部"的反向招商闭环,招引艺唯股份等企业落户 [10] 机制创新与区域合作 - 创新"资本招商+政府合投+本地运营"路径,与昆山创控成立合资GP公司"昆山玉澄"实现管理本地化 [5][14] - 采用"综合基金+区域基金"联动模式,匹配不同LP需求:省级基金重产业引导,区县级强调"双招双引" [10] - 昆山实施市场化返投考核,提高本地出资比例,形成"政府敢放手,市场敢接棒"的互动范式 [5] 发展模式与城市竞争力 - 毅达通过混改和合伙人机制增强决策效率,成为昆山除国有资本外投资量最大的市场化机构 [11][13] - 昆山雄厚财政收入和"敢为"文化为机制创新提供基础,地方干部突破常规推动产业落地 [14] - "在地投资"成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支点,创投机构与城市在共同使命感基础上协同进化 [15]
对话尚海龙:10亿港元“抢人”基金 不光投钱更要“造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21:16
香港高才创业投资基金成立 - 香港高才创业投资基金于2025年6月20日正式成立,由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牵头,联合专业投资团队及香港本地企业家共同发起,旨在为来港高才群体提供创业投资与创业全方位服务 [1] - 首期募集规模达10亿港元,首批3亿港元资金已到位,出资方包括香港本地企业家与家族、内地来港企业家与家族以及专业投资机构 [1][6] - 基金由主基金、子基金以及专项基金组成,主基金以相对低风险模式运行,子基金与专业头部基金合作聚焦早期和成长期项目,专项基金围绕成熟创业项目展开 [3] 基金投资策略与定位 - 基金投资领域包括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以及高端制造等领域 [3] - 基金并非完全专注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会在早期与成熟期项目之间做好平衡,不排除参与投资香港成熟的IPO项目 [7] - 基金定位为"和而不同",重视人的价值,注重为人才提供增值服务,与传统财务投资基金形成区别 [11] 香港人才政策与创业环境 - 香港特区政府2022年12月28日推出"高才通计划",截至2024年12月底共收到约11.6万宗申请,其中近9.2万宗获批,已有超过7.5万名高才与其家属抵港 [2] - 2024年香港初创公司数量同比增长10%至4694家,雇员数目同比上升7%至17651人,两项数据均为历史新高 [2] - 香港师生创业模式融合内地与国际双重优势,教授多来自欧美,研究生多来自内地,形成独特化学反应 [9] 产学研转化与人才互补 - 香港高校许多科研成果具备产业化潜力,但因缺乏创业团队和专业管理人才而难以转化 [2] - 高才通计划引入的创业家群体多为企业经营者或大型机构管理者,拥有宝贵管理经验,能与教授形成互补,共同孵化项目 [8][10] - 高才创业者凭借自身能力及对接内地供应链的渠道优势,可有力推动香港大学及研究所的成果转化 [2]
万亿资本聚首光明科学城!就在7月24—26日,精彩提前“剧透”!
证券时报· 2025-07-09 12:11
行业盛会背景 - 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聚焦经济调整与科技创新浪潮下的创投领域新机遇 [1] - 过去一年政策利好频出:包括"创投十七条"、长线资本入场、科创债试点、政府基金规则优化等,推动募资信心提升和退出渠道多元化 [1] 创投生态协同 - 全国创投协会联盟成员增至30个,覆盖主要经济大省和金融强市,整合资本、产业、政策资源 [3] - 成立创投智库,成员包括头部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及高校专家,旨在推动行业创新变革 [3] 行业研究报告 - 发布并购市场报告:分析年内并购交易规模、行业分布、估值中枢等核心指标 [6] - 发布城市创投力报告:量化评估区域创投机构数量、基金管理规模、科技企业数量等维度 [6] 会议活动亮点 - 7月24日举办并购座谈交流会,聚焦实操案例与市场机会 [7] - 7月25日上午生物医药产融对接会,解析医药行业趋势并探讨创新药出海等话题 [7] - 7月25日下午主会议,汇聚创投精英探讨资本与创新融合路径 [7] 嘉宾观点分享 -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将解析宏观经济走势与投资机遇 [9] - 深创投总裁刘苏华分享行业生态前沿洞察 [10] - A股千亿市值公司董事长探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协同 [10] 圆桌讨论议题 - 创投机构如何捕捉AI、人形机器人等技术变革中的投资机会 [11] - 探讨IPO、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及并购重组等多元化退出渠道的构建 [11]
万亿资本聚首光明科学城!就在7月24—26日,精彩提前“剧透”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10:42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创投行业政策利好频出,包括"创投十七条"等顶层设计明确以资本驱动创新的国家战略 [1] - 银行AIC、保险资金等长线资本加速入场,科创债试点与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提振募资信心 [1] - 国办一号文优化政府基金出资规则并构建容亏容错机制,化解投融结构性矛盾 [1] - A股发行制度改革、并购重组规则优化与港股IPO热潮强化项目退出预期,推动创投生态良性循环 [1] 行业活动与生态建设 - 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将聚焦创投领域全新发展机遇,汇聚先锋精英与学术专家探讨资本与创新融合路径 [1] - 全国创投协会联盟成员增至30个,覆盖主要经济大省和金融强市,依托联盟资源成立创投智库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 - 创投智库成员来自头部创投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及高校学者,致力于打造行业创新变革的"思想引擎" [2] 行业研究与报告发布 - 证券时报将发布并购市场报告,系统梳理年内并购交易规模、行业分布、估值中枢等核心指标 [3] - 证券时报将发布城市创投力报告,通过量化方式呈现区域创投机构数量、基金管理规模等维度竞争力 [3] 会议活动与议程亮点 - 7月24日举办并购座谈交流会,聚焦并购重组实操与案例,分析市场机会与未来展望 [4] - 7月25日上午举办生物医药产融对接会,解析医药行业最新趋势与投资机会 [4] - 7月25日下午举办创业投资大会主会议,探讨资本与创新深度融合的前沿路径 [5] 行业专家与主题分享 -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将解析宏观经济走势与投资机遇 [6] - 深创投总裁刘苏华将分享对行业生态的前沿洞察 [6] - A股千亿市值龙头公司董事长将讲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案例 [6] - 两场圆桌会议将探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投资机遇及创投资本多元化退出体系构建 [6]
创投的历史性变革,机遇何在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06 16:55
创投行业现状与变革 - 2018年后创投行业进入阵痛期 2018年投融资事件9609起 为2015年以来首次低于1万起 [2] - 行业长期存在"短期逐利"特征 资本快速涌入热门领域导致创新企业"断粮早夭" [3] - 2024年国际形势倒逼核心技术攻关 行业正从"短期逐利"向"长期价值创造"转变 [4] - 变革将推动产业升级 培育核心竞争力企业 形成价值投资良性循环 [4] 国家队资本布局 - 2025年设立"航母级"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预计撬动近万亿元社会资本 [6] - 基金设置20年超长存续期 重点投向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等战略产业 [6] - 诚通科创投资基金规模300亿元 首期100亿元 聚焦新材料 先进制造等领域 [7] - 2025年一季度央企战新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 国新基金战新产业投资占比达80% [8][9] - 国投系基金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 助力296家企业上市 其中科创板143家 [10] 地方创新模式 合肥模式 - 通过产投联动培育产业链 典型案例包括京东方 长鑫存储 蔚来汽车 [16] - 2008年投资60亿元引进京东方 最终撬动超1000亿元产业链投资 [17][18] - 2017年联合兆易创新成立合肥长鑫 总投资预超千亿 [18] - 2020年70亿元投资蔚来 带动200亿元以上配套投资 [18] 杭州模式 - 侧重打造创新生态系统 覆盖制度创新 人才政策 产学融合 成果转化 [21] - "六小龙"企业总估值突破3000亿元 政府投资覆盖其中四家 [19][20] - 推出"顶尖人才直通车" 允许企业7年战略性亏损 [21] - 创新"先用后转""安心屋"等成果转化模式 [22] 深圳模式 - 截至2024年末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在投本金9639.99亿元 [24] - 创业投资基金"投早"项目占比53% 已投高新科技企业占比53.4% [24] - 设立全国最大天使投资类政府引导基金 实施"赛马机制" [25] - 构建"国有资本+市场机制"运作模式 实行"三个分离"机制 [25] 民营资本转型 - 传统"3年对赌 5年上市"模式与硬科技研发周期不匹配 [28] - 投资理念正从财务投资转向产业深耕 从追逐风口到价值发现 [30] - 深圳创投圈出现"柔性退出"新趋势 给予企业更宽容成长环境 [32] - 行业目标为资本回归创新本心 建立尊重技术研发特性的制度体系 [33]
完善机制引导长期资金愿投敢投
经济日报· 2025-07-06 06:15
科技创新产业化挑战与耐心资本需求 - 科技创新产业化面临周期长、高投入、高风险等挑战,亟需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支撑 [1] - 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创新和生态培育,形成相对成熟的耐心资本供给体系 [1] 政府引导基金与私人资本结合 - 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私人资本投向早期科技创业企业 [1] - 美国2011年推出小企业信贷计划,通过财政部设立母基金,已为中小企业提供40亿美元融资,支持SpaceX、OpenAI等独角兽企业 [1] 长期资本来源与政策改革 - 美国1974年颁布《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将风险投资总税率由49%降到20%,1978年长期资本收益最高边际税率降为28% [2] - 美国风投基金近三分之一资金来自养老基金 [2] - 英国2017年《养老金改革法案》允许养老金投资高风险资产,包括风险投资和成长型股权基金,锁定期10年以上 [2] 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 美国硅谷优势在于将创业精神转化为科技创新成果的环境和条件 [3] - 斯坦福大学设立技术许可办公室,开放实验室,形成"学术—工业"综合体模式,衍生超千家企业 [3] 耐心理念培育与制度环境 - 耐心资本提倡忍受短期波动、坚持长期投入、看重长期回报的投资价值观 [4] - 需完善考核和容错机制,建立与长期投资相匹配的评价体系 [4] - 推动探索政府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债"转化为耐心资本来源 [4] 耐心资本发展生态 - 创业创新投资的长期性需要稳定政策支持,政出多门、政策多变不利于形成稳定预期 [5] - 需建立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及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