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星通信
icon
搜索文档
海格通信与国电高科战略合作,将创建全域卫星物联网解决方案
新浪财经· 2025-10-11 07:34
10月10日,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海格通信与国电高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 我国首个低轨物联网星座——"天启星座"的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全面开展芯片模组、终端设 备、天线系统及星载设备等关键领域的联合创新,创建覆盖"空天地海"的全域卫星物联网解决方案。 ...
东珠生态(603359):跨界并购卫星通信龙头,擘画成长新蓝图
国盛证券· 2025-10-10 23:19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6] 核心观点 - 东珠生态拟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收购凯睿星通89.49%股份,跨界切入卫星通信领域,旨在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1] - 凯睿星通是国产卫星通信系统龙头,技术优势显著,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净利润0.4亿元,同比增长72%和364%,净利率达16% [2][37] - 卫星互联网产业政策支持持续加码,低轨星座组网进程提速,预计终端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800亿元 [3][65] - 公司传统生态修复与市政景观主业短期承压,但随着PPP新政及化债资金落地,减值压力有望缓解,同时海外市场及新兴业务布局将推动主业边际改善 [1][22][33] 公司概况 - 东珠生态是国内生态修复与市政景观工程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多项顶级资质,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13]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6亿元,同比下降54.6%,归母净利润亏损6.30亿元,主业经营明显承压 [5][22] -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席惠明、浦建芬夫妇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6.12%,控制权集中 [15] - 业务结构以生态修复和市政景观为主,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38%和62%,华东区域是核心市场 [18] - 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25年中标老挝35亿元EPC项目,并布局林业碳汇、光伏能源等新兴领域 [33] 并购标的分析 - 凯睿星通主营卫星通信系统设计、研发与生产,产品覆盖基带、终端、网管系统等,下游应用包括政府应急、军事、低轨卫星和海事通信 [2][37] - 公司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出自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具备全链条研发能力,参与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如神舟飞船、登月舱等 [2][44] - 在政府应急消防领域市占率超过90%,是公安部、应急管理部等核心部门的关键供应商 [2][45] - 2024年营业收入2.6亿元,净利润0.4亿元,净利率16%,显著高于卫星领域同业上市公司 [2][37][39] 行业前景 - 卫星互联网自2020年纳入新基建后政策密集出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打造“商业航天”新增长引擎 [3][52][57] - 中国已申报低轨星座总量超过5万颗,其中国网“GW星座”(1.3万颗)、上海垣信“千帆星座”(1.5万颗)等大型项目加速推进 [3][62] - 根据ITU规则,中国需在2035年前完成约2.8万颗卫星发射任务,目前完成比例仅0.6%,2025年起进入密集组网发射阶段 [3][63][65] - 组网完成后终端设备需求将放量,预计市场规模超过800亿元,假设终端均价8万元/台,需求约106万台 [65] 下游应用需求 - 政府应急通信领域年均预算超过30亿元,国产替代推进将为国内厂商打开成长空间 [4][74][75] - 军事通信是卫星系统核心应用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约474亿元,技术迭代将持续推动市场扩容 [4][67][70] - 海事通信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320亿元,公司自建海上卫星通信全球网,覆盖85%以上主要航线,业务有望持续扩张 [4][77] 财务预测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3亿元、-2.09亿元和0.12亿元,同比增长31%、52%和106% [4][5] - 对应EPS分别为-0.97元、-0.47元和0.03元/股 [4][5] - 若凯睿星通并购顺利推进,将驱动公司价值重估 [4]
通宇通讯:与成电大为及其他有限合伙人共同设立常州市通宇致垣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国际金融报· 2025-10-10 22:01
公司战略举措 - 公司与成电大为及其他有限合伙人共同设立常州市通宇致垣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基金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 公司认缴出资额为1亿元 占50% [1] - 该基金将投资于某低轨卫星互联网龙头企业 [1] - 旨在深化公司在卫星通信领域的产业布局 增强产业协同能力 实现资源整合与竞争力提升 [1]
卫星物联网将进入商用试验期!工信部征求意见
中国证券报· 2025-10-10 21:07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征求意见稿 拟组织开展为期两年的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 [1][3] - 试验目标为丰富卫星通信市场供给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提升行业服务能力 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1] - 政策旨在支撑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1] 商用试验具体安排 - 试验对象为符合条件的企业 企业需构建卫星物联网星座并建立客服、计费等业务支撑系统 [2] - 申请企业需满足依法设立、有资金专业人员、有场地设施、有长期服务能力等六项条件 [3] - 申请流程为企业向所在地通信管理局提交材料 经初审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查批复 [3] - 获得批复的企业需每年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汇报试验情况 部委将根据试验情况研究正式施行事宜 [3] 行业发展规划与开放方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8月发布的指导意见中设定目标 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4] - 政策方向为有序扩大市场开放 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 并支持探索新型卫星通信业务如卫星物联网 [4] - 明确鼓励民营企业依法依规利用各类在轨卫星资源 通过租用、增值服务等方式盘活存量资源 繁荣市场 [4] 技术融合与应用创新 - 政策鼓励卫星通信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低空智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 [5] - 重点推动卫星通信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等各行业创新应用 发展大众化、规模化应用 [5] - 专家指出星地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需结合中国地面网络发达国情 统筹规划提升效率 [5]
工信部: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 支撑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17:00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工信部于10月10日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1] - 发展卫星物联网是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2] - 商用试验目标是通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丰富卫星通信市场供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撑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3] 卫星物联网业务定义 - 卫星物联网业务是指通过卫星通信技术连接各类物联网设备,为数据采集终端、穿戴设备、手持终端及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提供广域物联网连接的低速数据业务 [3] 试验申请条件 - 商用试验对象为符合条件的企业,需通过构建卫星物联网星座,建立客服系统及计费、营账等业务支撑系统来提供卫星物联网服务 [4] - 申请企业需为依法设立的公司,具备与开展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专业人员、必要场地和设施 [4] - 企业需有科学完善的商用试验方案,可满足网络运行安全、服务质量、网络和数据安全等管理要求 [4] 审批程序 - 申请企业需向所在地通信管理局提交申请材料及相关证明材料,由地方通信管理局完成初审后向工信部推荐 [5] - 工信部依据法律法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组织开展专家评估论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作出同意开展商用试验的批复 [6] 业务经营要求 - 企业应履行主体责任,在全国或跨省范围提供卫星物联网服务,并遵守网络运行安全、服务质量、码号资源管理等要求 [7] - 企业需按照工信部要求预留卫星通信资源,做好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并充分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7] - 采用嵌入式用户识别卡(eSIM)方式物联网卡需组织专题评审并报请工信部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7] 试验管理与退出机制 - 商用试验期为两年,获得批复的企业每年需定期梳理汇总试验情况及问题报工信部 [10] - 工信部负责试验的组织实施和总结评估,地方通信管理局负责属地企业的申请推荐、服务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 [9] - 如企业无法按时提供服务或存在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工信部可依法依规撤销其商用试验批复和资格 [8] 后续计划 - 工信部将根据两年商用试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总结先进经验、模式及典型案例并宣传推广 [10] - 工信部将适时完善相关政策,研究卫星物联网业务的正式施行事宜 [10]
三大运营商均获卫星牌照许可,卫星产业链加速发展,航空航天ETF(159227)迎布局窗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13:47
市场表现 - 10月10日午后三大指数延续下跌态势,国防军工板块跌幅收窄 [1] - 截至13时30分,航空航天ETF(159227)跌幅收窄至0.25%,成交额率先突破1亿元 [1] - 持仓股中长城军工涨停,建设工业上涨超过7%,内蒙一机上涨超过6%,北摩高科、中国海防、中航成飞等跟涨 [1] 政策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1] - 继中国电信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家基础电信企业均已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资质 [1] - 相关企业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 [1] 行业前景 - 卫星通信逐步成为商业航天落地应用场景之一,庞大的C端卫星通信市场有望催生商业航天需求 [1] - 卫星通讯技术迭代与卫星牌照发放为“空天一体化”应用按下加速键,将加速中国卫星产业链发展 [1] - 全球地缘局势升温推动国防开支刚性增长,商业航天(如火箭发射、太空旅行)进入产业化阶段,打开万亿级市场空间 [1] 产品信息 - 航空航天ETF(159227)跟踪国证航天指数,深度布局航空航天产业链 [1] - 航空航天产业兼顾技术壁垒与盈利确定性 [1] - 投资者可通过该产品一键配置高门槛行业,分享政策红利与技术升级的双重收益 [1]
盛洋科技中标直播卫星项目 卫星通信业务布局进入加速期
证券时报网· 2025-10-10 12:35
项目中标与战略意义 - 公司成为中广融合智能终端科技有限公司直播卫星业务联合铺货试点及运营合作伙伴的成交候选人,标志着卫星通信战略布局进入关键落地阶段[1] - 项目聚焦中星9C直播卫星终端的联合铺货试点及运营服务,是国家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卫星通信在广电民生服务场景的关键落地应用[1] - 此次合作是公司卫星通信业务在国内广电领域的关键突破,能助力公司切入国家级直播卫星服务网络,提升国内营收占比,具有里程碑意义[1] 产品技术与功能 - 公司负责提供新一代“直播卫星+北斗+5G”融合通信终端,该终端支持中星9C卫星信号接收与高清解码,并通过北斗实现位置锁定[1] - 终端技术进一步升级,支持4K超高清解码,深度兼容5G通信功能,满足国家广电总局“户户通”工程四代机技术标准[2] - “卫星+北斗+5G”三网融合设计前瞻性适配未来“直播卫星增强型”终端演进方向,可支持超高清内容传输、AI智能家庭控制等新兴应用[2] 国内业务布局 - 公司国内市场重点围绕北斗车载终端规模化应用、5G卫星电视终端市场化推广、低轨卫星配套终端等领域[2] - 在北斗终端方面已取得阶段成果,其自研的某型号北斗车载终端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并作为配套供应商为相关项目提供产品支持[2] 国际业务拓展 - 公司以卢森堡子公司Inverto为核心运营平台,重点拓展卫星互联网、广电、海事、教育等细分领域[3] - 2025年9月,Inverto与全球第二大低轨卫星运营商Eutelsat达成DVB-NIP混合广播商业化合作,成为卫星互联网家庭场景落地标杆案例[3] - 该国际合作采用的技术可融合卫星信号与IP信号,预计将为公司带来终端销售增量与持续的年度服务收入[3] 整体发展战略 - 此次中标是公司“有线/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双轮驱动、打造卫星通信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一步[3] - 公司力争在今明两年实现重点突破,提升卫星通信业务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3]
中经评论:卫星通信开启天地融合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10-10 08:03
行业政策与市场准入 -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标志着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均已获得相关资质 [1] -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可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将丰富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 [1] - 卫星通信解锁海陆空全场景通信能力,开启天地融合新空间,市场潜力被描述为万亿大市场 [1] 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 - 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好等优点,突破了地面通信网络的地理局限 [1] - 即使在海洋、荒漠、高空等传统信号盲区也能保持通信,为应急救援、远洋航运、野外勘探等场景提供通信保障 [1] - 能直连卫星的终端设备不仅包括手机,还涵盖电脑、汽车、船舶、无人机等,将推动通信、交通、航空航天等产业融合创新 [1] 市场拓展与成本趋势 - 卫星通信服务正从早期价格不菲的专业设备向大众消费领域拓展 [2] - 基础电信运营商推出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后,手机厂商推出多款具备该功能的手机,通过定制芯片、优化天线实现支持,费用逐步亲民 [2] - 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完善,推动专业通信能力向消费级终端微型化、低成本转化 [2] 业务模式与竞争格局 - 卫星通信按轨道分为高轨和低轨两大业务:高轨卫星覆盖范围大,适合基础保障类服务如手机通话、短信;低轨卫星传输时延短,适合物联网终端直连、车载宽带等场景 [2] - 卫星通信将催生新的盈利点,包括面向个人用户的应急卫星套餐、面向企业的海事卫星宽带服务、面向行业的物联网卫星接入服务 [2] - 卫星通信业务将重塑通信业竞争格局 [2] 终端设备市场影响 - 卫星通信已成为手机业的新战场,技术门槛降低使智能手机能实现直连卫星,模块成本持续下降将使中端机型普遍搭载该功能 [3] - 在手机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卫星功能成为厂商差异化突围的关键抓手,华为、小米等头部品牌已推出相关产品 [3] - 卫星功能带动手机厂商与导航、应急、旅游等服务方合作,构建“硬件+服务+内容”的新生态 [3] 对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 - 卫星通信可覆盖偏远地区,支持远程教育、电商服务等场景,缩小数字鸿沟,为数字经济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3] - 卫星通信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航空机载通信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催生车载卫星服务、低空智联网等新业态 [3] - 卫星通信并非替代传统地面通信,而是构建互补融合新格局,将巩固信息通信业领先地位,成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3]
卫星通信开启天地融合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10-10 06:02
行业政策与市场准入 -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标志着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均已获得相关资质 [1] - 卫星通信业务将开启天地融合新空间,打开万亿大市场 [1] - 卫星通信业务可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丰富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 [1] 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 - 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好等优点 [1] - 卫星通信突破了地面通信网络的地理局限,即使在海洋、荒漠、高空等传统信号盲区也能保障通信 [1] - 可直连卫星的终端设备包括手机、电脑、汽车、船舶、无人机等,将推动通信、交通、航空航天等产业融合创新 [1] 市场发展与成本趋势 - 卫星通信服务正从早期价格不菲的专业设备向大众消费领域拓展 [2] - 通过定制芯片、优化天线,手机厂商已推出多款具备直连卫星功能的手机,费用逐步亲民 [2] - 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完善,推动专业通信能力向消费级终端微型化、低成本转化 [2] 业务模式与竞争格局 - 卫星通信按轨道分为高轨和低轨两大业务,高轨卫星覆盖范围大适合基础保障类服务,低轨卫星传输时延短适合物联网、车载宽带等场景 [2] - 卫星通信将催生新的盈利点,如面向个人用户的应急卫星套餐、面向企业的海事卫星宽带服务、面向行业的物联网卫星接入服务 [2] - 卫星通信功能成为手机厂商在市场竞争中差异化突围的关键抓手,头部品牌已推出相关产品,中小厂商快速跟进 [3] 产业融合与数字经济发展 - 卫星通信可覆盖偏远地区,支持远程教育、电商服务等,缩小数字鸿沟,为数字经济拓展新增长空间 [3] - 卫星通信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航空机载通信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催生车载卫星服务、低空智联网等新业态 [3] - 卫星通信并非替代传统地面通信,而是构建互补融合新格局,将巩固信息通信业领先地位,成为推动数字经济领跑全球的关键力量 [3]
海特高新:联通航美是公司的参股公司
证券日报· 2025-10-09 18:10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证券日报网讯海特高新10月9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联通航美是公司的参股公司,联通 航美通过沃星海、沃星陆、沃星空三大品牌业务线,为客户提供覆盖全时域、空天地海一体化的卫星互 联网接入服务及周边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