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短剧
icon
搜索文档
以好内容赢得深度共鸣(大地风华)
人民日报· 2025-10-07 06:01
文化是打开新世界,提供新知与启迪。一部短剧可以是一扇窗,让用户看到从未了解过的文化、职业、 历史或人生。最近出圈的《傩戏》,以贵州黔东南偏远村寨的文化传承危机为戏剧张力,悬疑感十足的 剧情,融入傩戏面具制作、唱腔设计、仪式流程等元素,让千年非遗以更具故事性的方式走进大众视 野。该剧推出后,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傩戏的历史、习俗、面具寓意等科普内容激增。"微短剧+传统文 化"的创新表达,也是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主动探索。 叙事是将前两者有机融合的底层能力。当用户被画面的张力、音乐的渲染或隐喻的细节所触动,作品价 值便超越了短暂的娱乐,升华为一种可持续的精神收获。海量用户反馈证明,创作者需重点把握三个维 度:一是尊重原真性,避免对文化元素的滥用或"魔改";二是讲好故事,将文化细节自然嵌入情节冲突 和人物成长中,不能生硬地让主角做个陶瓷、唱段戏曲就算完成任务;三是采用当代视角、年轻语态, 降低文化欣赏的门槛。 《2025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显示,各平台去年共上线微短剧3万多部,题材类型覆盖各年龄层; 截至2025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96亿人,占网民总数比重接近七成。内容持续爆发, ...
“抢场地、抢演员、AIGC助力” 记者实探郑州短剧基地
财联社· 2025-10-03 10:09
在郑州聚美航空港竖屏电影基地,每天都至少有一部短剧在此开拍。 在这个近两万平方米的基地里,工作人员进出频繁,摄影机、灯光被搬进搬 出,几乎每隔一个布景,就能看到一个剧组正在拍摄。 《石王大会》短剧拍摄中 图/《科创板日报》记者摄 不消时日,这些短剧就能被制作完成上传至各个短剧平台。与此同时,在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平台上,竖屏短剧片段不断被推荐到用户 首页,在经过"点我继续看全集"的弹窗付费观看后,这些短剧跳转至红果、番茄等专门后期基本上免费的渠道完成商业闭环。 这种线下线上的"拍摄-制作-观看"的产业流程,勾勒出微短剧产业的崛起。过去两年,微短剧完成了从边缘化到主流化的跃迁。 根据市场机构统计,截至今年7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96亿,全年市场规模在去年达到50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有望实现更大突 破。 这一高速增长不仅重塑了视频内容产业的结构,也带动了资本和地方产业布局。与此同时,平台与创作者之间的分账模式、政策监管以及AIGC技术 介入内容制作,正在共同推动行业进入新的阶段 。 "抢场地、抢人手" 过去两年,中国短剧市场经历了一轮超预期的扩张。曾经被认为是"小打小闹"的碎片化内容,如今正在改变内容产业 ...
《中国微短剧精品化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新京报· 2025-09-29 11:18
行业演变与市场规模 - 网络微短剧作为数字文娱产业的新兴形态,最早可追溯至2018年,初期以低成本、拼贴化叙事和猎奇情节为特征,但精准契合碎片化娱乐需求,为产业化奠定用户基础 [1] - 行业在数年间实现从"野蛮生长"到"精品化转型"的跨越,截至2025年6月,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接近7亿,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预计2025年达634.3亿元,2027年有望冲击千亿关口,规模与中国电影票房相当 [1][15] - 伴随平台资本深度参与和政策体系完善,行业已形成从剧本孵化、拍摄制作、分发传播到商业变现的全链条生态,精品化成为核心发展趋势 [1][15] 精品化转型表现 - 叙事逻辑与审美追求显著提升,替代过去"5秒一个反转"的粗糙套路,涌现出故事完整、人物立体、主题鲜明的作品,如司法题材剧《法官的荣耀》《正义之刃》、家庭伦理剧《家里家外》等 [2][15] - 微短剧从"快消娱乐"升级为"社会叙事载体",部分作品在播放量和商业回报上取得亮眼成绩,并获得主流舆论认可 [2][15] - 精品化体现在更完整的叙事、统一风格和明确题材策略,现实主义、家庭伦理等题材通过细节化表达强化情感共鸣,类型化创作强调逻辑强度与知识密度 [42][43] 用户行为与产业规模 - 微短剧用户观看行为趋于日常化,36.19%用户基本每天都看,38.15%用户每周观看几次,显示较强用户粘性 [25][27] - 截至2024年12月,参与微短剧产业的相关企业超过8万家,主体多元,包括网文公司、MCN机构、广告公司、品牌方和传统影视制作公司,形成跨界融合格局 [28] - 播出渠道从短视频平台延伸至长视频平台、搜索与综合平台、游戏直播和电商平台,构建"多元场景传播矩阵",商业模式从点播付费转向广告植入、会员订阅、IP改编等多元化变现路径 [28][29] 平台与资本作用 - 平台成为微短剧生态关键参与者,短视频头部平台持续加码,长视频平台开设专区并推进自制/联合出品,独立短剧应用入场,形成"多点承载"格局 [33] - 平台通过专项征集、定向孵化和资金扶持推动精品化生产,以快手为例,"星芒创想计划"下累计上传新剧超5.3万部,新上线短剧实现100%原创,原创剧本数量同比增加51.3% [34] - 资本重度参与,从百万级项目频出到千万级精品增多,甚至出现逾亿元投资短剧如《狮城山海》,B站"曦光计划"单项目扶持10万-300万元,优质项目投入上不封顶 [34][35] 政策与监管体系 - 监管体系从"专项整治"向"常态治理"和"制度化合规"完善,国家层面通过备案、先审后播、题材与制作规范等要求明确准入门槛与导向边界 [36][37] - 地方政策通过奖补和产业园区推动微短剧纳入文化战略,如江西、湖北、深圳等地对优秀剧本给予资金扶持,最高达100万元,形成"制度护栏+发展支持"新格局 [40][68] - 政策呈现"国家立标、地方走深、行业提质"的协同演进态势,微短剧被纳入地方文化与数字经济制度化版图 [42] 可持续发展路径 - 强化剧本创作与编剧激励,如快手"星芒创想计划"冠军剧本单赛道奖金达8万元,阅文集团提供稿酬1.5万-5万元保底及最高2%流水分账机制 [50][54] - 完善版权与分账机制,推动建立行业剧本库与版权交易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水印溯源,降低维权成本 [86][90] - 推动"微短剧+"跨界融合,如与文旅、科普、非遗等领域结合,学习《好梦过长沙》等作品经验,打造文化IP新载体 [102][104] 行业面临挑战 - 内容创作模板化严重,常见"霸总、逆袭、穿越"等叙事模式过度重复,逻辑性与人物塑造存在短板,价值导向偏差问题不容忽视 [72][73] - 版权侵权现象严重,盗版问题已形成完整产业链,2023年平均每部短剧面临1224条侵权链接,总计达40.53万条,维权成本高、追责周期长 [78] - 平台算法推荐过度依赖流量指标,导致"博眼球"内容获得更高曝光,优质作品可见度受限,商业化机制仍以付费观看为主,缺乏对精品内容的长期激励 [80][82]
我市举行9月份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活动——
南京日报· 2025-09-28 10:20
金秋时节,正值项目建设施工黄金期,也是冲刺全年发展目标的关键阶段。9月26日,我市举行9 月份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活动,动员全市各板块立足优势、找准赛道,以产业空间一体化和中心枢纽 聚能培育发展新动能。 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工业软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支撑。当天上午,总投资 约31.4亿元的新一代自主可控工业软件基地项目开工建设。 今年以来,我市每月调度推进重大产业项目,通过市领导挂钩联系机制有力推动项目建设,全市重 大项目建设平稳快速推进。在本次重大项目推进专题会上,市发改委介绍了全市重大项目推进情况。 省重大项目奋力争先。20个省重大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率7月份提前达到100%。54个省重大项目1 —8月完成投资达年度计划的75.3%,超序时进度8.6个百分点,持续高于全省水平;预计前三季度投资 进度可达83.6%。 市重大项目加速推进。147个市重大计划新开工项目,1—8月开工142个,开工率96.6%,剩余5个 项目均在9月开工,至9月底,市级重大项目将实现100%开工。502个市重大项目1—8月完成投资 1215.9亿元,达年度计划的75.8%,超序时进度9.1个 ...
开机无广告、微短剧及时纠偏 “十四五”广电视听领域成绩单出炉
新京报· 2025-09-27 11:58
"双治理":开机无广告,"自动续费"变为"自主续费"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从2023年8月起开展了"双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工作。 9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宣传部副部 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曹淑敏介绍,当前,我国在用户、内容、产业等规模上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大国、 网络视听大国。 曹淑敏表示,目前,基本实现了电视开机看直播,取消了机顶盒开机广告,大幅压减了收费包。目前我国97% 的省级电视台已经应用了AI技术,有力赋能内容创作、生产、传播等各环节。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韩冬介绍,建立微短剧分类分层管理机制,规范发展秩序,正在制定《微短剧管理 办法》,计划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为微短剧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摄) 曹淑敏介绍,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开机看直播,取消了机顶盒开机广告,大幅压减了收费包,增 加了优质免费内容供给。逐步实现"电视机和机顶盒一体化""一个遥控器看电视",彻底解决"看电视难、看电 视烦"的问题。强化用户权益保障,坚决整治广播电视虚假宣传医药广告、"自动续费"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 题。 ...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11:00
红果短剧近两年下架超3000部低质作品,将推第四次内容升级。 红果短剧精品短剧负责人魏钦涛指出,精品微短剧生态已初步形成,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今年以来,《家里家外》《一品布 衣》《弄潮》《山河回响》等多部优质爆款作品涌现,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收益双赢。 对于微短剧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因素,魏钦涛归纳为三点。首先是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国家广电总局及各地方相关部门通 过扶持政策、专项资金、培训活动、设立奖项等全方位推动行业精品化;其次是创作生态转变,越来越多创作团队、厂牌注重 品质,影视机构与创作者入局注入专业能力和优质IP,行业融合推动内容与形式创新;第三是用户结构变化,微短剧成为国民 级视听产品后,用户消费需求从快节奏转向多层次、多元化,平台也纷纷投入资金、流量与运营资源助力品质升级。 为扶持精品微短剧创作,红果短剧于去年底启动"果燃计划",截至目前已投资超80部精品短剧,30多部已播出,加上成片引入 累计播出超100部。魏钦涛表示,"果燃计划"将持续升级,成片引入不再提供保底资金,鼓励作品直面市场竞争,同时在投资扶 持方面加大力度、提供更多资源。 乐力认为,从早期粗放发展到全行业践行精品化,短剧内容迭代升级是必 ...
微短剧市场将迎监管新规
证券日报· 2025-09-26 23:47
9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广播电 视总局副局长韩冬表示:"建立微短剧分类分层管理机制,规范发展秩序,正在制定《微短剧管理办 法》,计划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为微短剧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政策的发布将为微短剧 行业发展带来针对性的法律规范支撑,有效应对微短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内容低俗化、价值观偏差等现 象,以法治化手段平衡好微短剧市场的"秩序"与"繁荣"问题,推动行业向兼顾"流量思维"与"价值思 维"发展,提高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与核心竞争力,进而从根本上优化微短剧市场的生态环境。 近些年,我国微短剧行业蓬勃发展,迅速成为新大众文艺的重要业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 示,截至今年7月份,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6.96亿;今年的市场规模有望在去年500亿元的基础 上,实现进一步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童清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微短剧向垂直领域深耕主要体 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科幻剧、职场剧、年代怀旧剧、方言情感剧等垂直细分赛道上的作品越来越丰 富, ...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丨用户接近7亿!我国微短剧蓬勃发展
新华社· 2025-09-26 09:03
行业市场规模与前景 - 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已成为新大众文艺的重要业态 [1] - 行业去年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今年有望实现更大突破 [1] 行业扶持政策 - 主管部门将加强选题指导与创作扶持,组织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 [5] - 主管部门将开展“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非遗”等主题活动 [5] - 主管部门指导各地加大对微短剧的扶持力度 [5] 行业规范管理 - 主管部门建立微短剧分类分层管理机制,并正在制订《微短剧管理办法》 [7] - 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和常态化监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雷人”剧情、“霸总”人设等问题及时纠偏 [7]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将推动精品化,打造更多讴歌奋斗人生、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佳作 [9] - 行业将推动大众化,激发其作为新大众文艺的创新创造活力 [9] - 行业将推动国际化,鼓励扩大国际交流与传播 [9]
6个省级卫视超高清频道,即将开播
上海证券报· 2025-09-26 07:19
行业发展规模 - 广电视听服务业总收入达1.49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61.96% [4] - 电视大屏用户超10亿 网络视听用户达10.9亿 [4] - 微短剧用户规模6.96亿 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去年500亿元水平 [8][10] 内容生产规模 - "十四五"期间制作发行电视剧(网络剧)超1500部 动画片超3500部 [4] - 纪录片产量超35万小时 微短剧产量约15万部 [4] - 新拍摄电视剧、网络剧、纪录片基本实现超高清化 [6] 超高清技术发展 - 全国超高清电视频道矩阵扩容 新增6个省级卫视4K频道及9套传输频道 [3][8] - 有线电视和IPTV超高清机顶盒总量超2.8亿台 85英寸以上电视机销量大幅增长 [8] - 形成3项国家标准和66项行业标准 将发布移动终端超高清显示和视频分发标准 [8] 微短剧产业管理 - 全国14个省(区、市)出台微短剧发展扶持政策 [10] - 正在制订《微短剧管理办法》 建立分类分层管理机制 [10] - 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 开展学法、非遗等主题创作活动 [10]
从“流量狂奔”走向“价值深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6 06:5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倡导推动的"优秀动画微短剧扶持计划"在大会上正式启动。 主办方供图 初秋的郑州,黄河涛声与时代光影交汇。9月22日—24日,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这里举 行。会议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指导,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 省广播电视局、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来自全国的创作者、平台方与专家学者齐聚商都,共探 微短剧从"流量狂奔"走向"价值深耕"的路径。 "竖店"之城正崛起 "郑州发展微短剧产业趋势已成,背后是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开幕式上,河南省委常委、郑 州市委书记安伟说。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郑州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8.5亿元,同比增长35.7%;全 市微短剧企业超800家,从业人员近4万人,日均接待剧组80余个。从闲置建筑改造的拍摄基地,到盘活 的工业厂房,郑州以"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补什么"的务实态度,快速构建起覆盖剧本创作、拍摄制 作、发行推广的全链条生态,打造中国微短剧创作之都,打响"竖店"郑州品牌。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升级为产业注入强心剂。郑州市市长庄建球在推介中提到,郑州在2024年设立微短 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