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回收
icon
搜索文档
参会调研 | 晋景新能(01783.HK):掘金千亿电池回收蓝海,龙头合作生态成型
格隆汇· 2025-07-07 18:24
行业背景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首批动力电池逐步到达8年质保期 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集中退役高峰期[1] - 电池回收产业吸引众多企业目光 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行业新战场 规范化回收率不足与千亿级市场潜力形成巨大张力[1]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2018年登陆香港主板上市 前身主要从事传统建筑施工业务 2022年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领域 通过获取香港首块动力电池处置牌照构建涵盖运输 出口及拆解的全套资质[3] - 正在建设香港环保园电池回收工厂 是香港首条也是唯一完整牌照的锂电池回收处理产线 占地9420平方米 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运营 初期年处理量10000吨[3] - 通过全球化战略实施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持有各地区政府牌照及多项国际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业标准认证 回收网络延伸至28个国家 在关键市场建立77个服务节点[4] - 2025年4月收购新加坡Green Jade公司全部股权 通过全资子公司Supportive Recycling接入欧盟环保标准与循环经济政策体系[4] - 持续拓展合作生态 与国轩高科 亿纬锂能 晶科储能 中天科技 中资环 邦普循环及华友钴业等企业在海外电池回收服务和网络构建方面达成深入合作[4]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营收同比激增92.3%至8.7亿港元 其中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服务业务贡献80%营收[5] - 归属股东净亏损从去年同期7890万港元大幅收窄至1570万港元[5] - 经调整EBITDA实现扭亏为盈 从去年同期-4010万港元增加至4480万港元[5] 市场竞争优势 - 在香港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业务量占比超过90%[7] - 竞争优势体现在早期介入领域 配合香港政府构建完整回收体系 为法规制定及流程设计提供专业技术支持[7] - 欧美市场战略优势体现在传统回收网络布局效率 海外网络体系相对完善且具备竞争力[8] - 在海外市场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中获得广泛认可 报价策略和服务质量奠定良好市场口碑[8] - 成本结构具备竞争力 源于现有网络优化利用和全球范围内锁定核心电池客户 汽车制造商和储能用户等关键客户群体[9] 中国市场展望 - 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 但竞争格局复杂且规范化进程仍在推进[10] - 目前实行白名单机制 工信部认定156家具备资质的正规企业负责电池拆解及金属冶炼[10] - 白名单体系外存在约18万家非正规回收企业 通过规避环保成本降低运营开支 以高价抢夺废旧电池货源[10]
多方合力解决好动力电池“身后事”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3 16:35
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动力电池保有量 - 2024年前5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60 8万辆 同比增长44% [1] - 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早期动力电池进入集中退役期 [1] 动力电池退役规模及回收市场 - 2023年退役动力电池总量58万吨 预计2024年超100万吨 2030年达350万吨 [1] -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1000亿元 [1] - 当前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大量电池滞留车主或流入非正规渠道 [2] 退役电池处置技术路径 - 三种主流处置方式:重新制造(替换零件装车)、电池转型(改装至低速电动车/基站)、循环利用(提取锂钴镍锰等金属) [1] - 部分再利用技术仍处试验阶段 商业化难度较高 [2] 行业竞争格局与痛点 - 中国现存电池回收相关企业19 5万家 2024年新增注册4 2万家 [2] - 仅148家企业进入工信部合规名单 具备完整回收体系但面临"吃不饱"困境 [2] - 黑市回收价显著高于正规渠道 价差导致70%以上电池流向不可控私人领域 [3] 环境风险与产业挑战 - 私人拆解作坊技术不达标 单吨废旧电池可污染60万升地下水 危害持续百年 [3] - 小作坊环境成本优势推高收购价 正规企业被迫向其采购 形成恶性循环 [3] 政策与生态建设方向 - 需完善法规体系 通过财政补贴激励生产/销售商参与回收 [4] - 推动电池技术标准化 建立溯源管理/梯级产品/报废惩罚等制度 [4]
宁德时代发布“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愿景,电池回收浮现万亿级蓝海市场
中国青年报· 2025-06-27 21:21
行业现状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动力电池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 [2] - 近十年中国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 2025年已注册1.46万家企业 同比增长13.9% [2] - 电池回收行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和"作坊式"工厂 部分企业因上游材料价格下行积极性降低 [4] 宁德时代"全球能源循环计划" - 首个由中国企业推动的循环经济公益项目 覆盖新能源全产业链、政府、学术机构等多方力量 [2] - 目标20年内全球50%新电池生产告别矿产开采 带动能源体系向高效、低碳、可持续转型 [2] - 2024年回收13万吨废旧电池 生产1.7万吨锂盐 构建全球最大电池回收网络 [3] - 推出"时代碳链"管理系统 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每个环节 推动价值链系统性减碳 [3] 计划四大行动纲领 - 重塑价值链体系 赋能全价值链低碳发展 [3] - 从电池设计源头融入循环理念 开发更耐用、易拆解、可梯次利用的产品 [3] - 重新定义商业变现模式 从产品销售转向共享服务 [3] - 构建高效规模化回收体系 提升回收效率和同级循环比例 [3] 市场前景 - 预计2040年全球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 创造超1000万个就业岗位 [3] - 到203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产能预计达1109.2万吨/年 [5] - 循环经济正从理念迈入系统实践新阶段 宁德时代方案被视为行业未来方向 [5] 国际合作 - 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合作 支持开展系统性研究 探索全球转型路径 [5] - 加强产业链开放合作 协同各国政策 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循环解决方案 [5]
动力电池迎退役高峰,企查查:前五月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涨超9%
企查查· 2025-06-23 11:14
行业概况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截至2024年底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多年全球领先 [1] - 首批动力电池逐步到达八年质保期,叠加换新补贴政策落地,行业即将迎来集中退役高峰期 [1] - 预计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1] 企业数量与增长 - 国内电池回收相关现存企业总数达18.27万家 [1][2] - 2024年前五月新注册企业1.86万家,同比增长9.32% [1][2] - 近十年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2024年每年注册量均超4万家 [2] 地域分布 - 华东地区企业占比最高达31.78%,其次为华南(16.3%)、华中(14.37%)、西南(13.17%) [1][3] 企业成立年限 - 超6成企业成立于近3年,其中1-3年企业占比40.05% [1][4] - 成立1年内的企业占比23.56%,10年以上企业仅占4.9% [4]
系统化“作战”渐成锂电循环标配,亿纬锂能(300014.SZ)发布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
智通财经网· 2025-06-23 09:01
亿纬锂能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 - 公司联合格林美、华友钴业、晋景新能等企业正式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计划2030年实现12万吨/年回收产能,并通过"摇篮计划"整合全球1000个回收网点[1] - 目前已完成246个网点建设(国内159个,海外87个),覆盖30多个国家,距离目标仍有近5倍增长空间[1] - 平台采用全球化布局、数字化溯源与开放化合作模式,覆盖全球四大洲退役电池回收[1] 行业趋势与政策驱动 - 2025-2027年国内将迎动力电池退役小高峰,2030年国内退役量达300GWh,未来5年CAGR为45%[2] - 欧盟《新电池法》要求2031年动力电池再生钴≥16%、再生锂≥6%,2036年再生钴比例升至26%[2] - 国内政策加速出台,国家队中资环入场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2] 平台运营模式与技术优势 - 采用"技术共享+资源协同+全球渠道"三位一体模式: - 技术共享:镍钴回收率≥98%、锂回收率≥92%,目标推动行业平均回收率至95%以上[3] - 资源协同:打通电池护照溯源系统,实现物理流-数据流-价值流三链合一[3] - 全球渠道:晋景新能提供28国70+服务网点支持[4] - 平台成员此前已有合作基础,如华友循环与晋景新能共建欧洲闭环,亿纬锂能3月与晋景新能签署备忘录[4]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行业从单点竞争转向系统化协同,例如中资环、邦普循环与晋景新能5月签署三方合作协议[5] - 电池回收行业加速向协同发展演进,未跟进企业可能被淘汰[5] - 公司作为率先行动者,全球化发展速度或超市场预期[5]
三大电池企业布局锂电后市场
起点锂电· 2025-06-21 18:04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1125万辆,同比增长51.49%,占新注册汽车总量的41.83% [2]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8.90% [3] - 首批动力电池"8年质保期"临近,叠加换新补贴政策推动回收市场爆发 [3] - 动力电池制造商成为锂电回收市场主力军,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LG新能源等龙头 [3][4] 宁德时代回收布局 - 通过控股子公司邦普循环布局回收业务,全球设立7个生产基地 [6][7] - 2023年投资238亿元建设佛山一体化项目,具备50万吨废旧电池回收能力并实现近零排放 [6] - 2024年6月成立天津邦普泰达合资公司,拓展京津冀回收网络 [7] - 2024年具备27万吨处理能力,目标提升至100万吨,2023年回收10万吨电池并生产1.3万吨碳酸锂 [8] - 锂/镍钴锰回收率分别达91%/99.6%,2024年回收量12.87万吨(同比+28.7%) [8][10] - 国内建立240余个回收网点,覆盖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 [10] 亿纬锂能回收战略 - 2024年6月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摇篮计划),目标构建1000个回收网点 [12] - 已建成246个网点(国内159个+海外87个),覆盖30多国 [12] - 关联公司金泉新材料年处理能力2万吨,镍钴/锂回收率超98%/92% [13] LG新能源国际合作 - 2024年6月与丰田通商在美国成立合资企业,建设预处理工厂,计划2026年运营,年处理13500吨废料(相当于4万个汽车电池) [15] - 2024年4月与法国Derichebourg成立50:50合资企业,计划2027年投产2万吨年处理能力的工厂 [17][18] - 欧盟《新电池法》强制要求生产者承担回收责任,推动海外布局 [19] 行业竞争与发展方向 - 电池企业加速全球化回收布局以应对退役高峰和资源争夺 [19] - 竞争加剧将促进行业标准化及电池全生命周期绿色可持续发展 [20]
晋景新能:与亿纬锂能正式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
快讯· 2025-06-19 18:48
公司合作 - 晋景新能与亿纬锂能正式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 [1] - 合作基于双方此前签署的备忘录,共同推动电池回收网络等项目 [1] - 合作领域包括全球化布局和数字化溯源 [1] 合作目标 - 致力于在国际层面实现对退役电池材料的有效回收及再利用 [1] - 平台将于2025年6月18日正式启动 [1]
晋景新能(01783.HK)与亿纬锂能正式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在全球化布局、数字化溯源等领域开展合作
格隆汇· 2025-06-19 16:37
合作框架 - 公司与亿纬锂能签署谅解备忘录 将在回收网络共建共享 资源池共建共享 二次料数字化溯源 回收技术合作 香港电动化项目五个领域展开紧密合作 [1] - 合作模式采用共建共享机制 旨在整合行业优质资源 构建低成本高效的回收服务网点 [1] - 双方将利用现有存量资源及合作企业资源扩充二次料资源池 响应全球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 [1] 技术合作 - 计划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二次料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溯源 [1] - 将在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共享或共同研发更高效环保的回收技术 推动废旧电池材料有效回收再利用 [1] - 针对香港市场 将共同开展梯次电池技术研发与应用 探索梯次利用场景 助力电动化转型 [1] 战略布局 - 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将于2025年6月18日启动 作为合作项目的重要载体 [2] - 合作重点包括全球化布局和数字化溯源 目标是在国际层面实现退役电池材料的有效回收 [2] - 董事会认为该合作将优化电池回收业务 开发创新合作模式 打造全球高效回收及绿色物流解决方案 [2] 战略意义 - 合作若落实将巩固公司在全球新能源业务市场的先导者地位 [2] - 合作方向完全契合公司发展战略 [2]
晋景新能(01783) - 自愿性公告有关与惠州亿纬鋰能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之业务更新资料
2025-06-19 16:30
市场合作 - 2025年3月25日公司与亿纬锂能订立谅解备忘录[4] - 2025年6月18日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正式启动,双方将在此平台开展合作[7] 合作内容 - 双方将在回收网络、资源池等多方面开展合作[4][5] 合作意义 - 董事会认为订立备忘录将优化电池回收业务,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7]
电池回收展览会|2025深圳国际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及利用产业展
搜狐财经· 2025-06-16 20:26
展会概况 - 2025深圳国际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及利用产业展览会将于2025年11月14-1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与第27届中国国际高交会同期举行 [2] - 展会旨在为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及利用行业提供采购、商贸合作、市场开拓、品牌推广等服务 [2] - 将邀请国内外贸易组织、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决策层人士及终端用户参与,聚焦产业发展趋势、市场推广、产品创新等议题 [2] - 展会以"为展商效益最大化而努力"为宗旨,采用"采购商协约式邀请"为核心的买家组织手段,打造高规格、高品质、高实效的贸易盛会 [2] 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废旧锂电池产生量达220万吨,中国占比50%约110万吨 [2] - 预计2030年全球废旧锂电池产生量将突破800万吨,中国市场将超400万吨 [2] - 2024年全球废旧锂电池回收市场规模为120亿美元,中国市场达480亿元人民币 [2] - 未来5年全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25%,中国市场增速更快达30%,2029年中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800亿元 [2] 展会时间与安排 - 报到布展:2025年11月11-12日 [4] - 开展时间:2025年11月14-16日 [4] - 撤展时间:2025年11月16日 [4] 目标观众 - 动力电池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动物流车、电动工具、船舶、军工等 [4] - 上游产业链涵盖电芯厂、整车厂、报废汽车公司、电池及PACK制造企业等 [4] - 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金融机构等也将参与 [4] 参展范围 - 废旧电池回收、储存、运输技术及设备 [4] - 废旧电池回收拆解设备及整线系统 [4] -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再生利用技术 [4] - 锂电池生产设备包括研磨、涂布、卷绕、焊接等 [4] - 拆解与破碎设备如撕碎机、精细化破碎设备、带电破碎技术等 [4] - 分选与回收设备包括物理分选系统、磁选设备、湿法冶金装备等 [4] - 环保与辅助系统涵盖三废处理设备、粉尘收集系统、尾气净化系统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