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回收
icon
搜索文档
破解“小电驴”废旧锂电池回收难题 南京征集锂电池回收试点企业
扬子晚报网· 2025-09-03 22:03
行业背景与问题 - 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城市出行重要交通工具 锂电池作为核心动力部件使用寿命通常为3至5年 早期投入使用的车辆正陆续进入电池更换周期[1][3] - 大量废旧锂电池若处置不当可能导致电解液泄漏和短路 造成环境污染并存在起火爆炸等安全隐患[3] - 废旧锂电池含有锂钴镍等金属资源 通过专业渠道回收具备极高再生利用价值[3] 回收体系现状与挑战 - 消费者对回收路径认知不足 部分回收网点分布零散 规范回收体系尚未完全覆盖 这些问题影响回收效率[3] - 如何实现废旧电池环保安全处理成为全行业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3] 政策举措与申报要求 - 南京市工信局公开征集电动自行车废旧锂电池回收试点企业 截止日期为9月8日 旨在加强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并规范行业发展[1] - 征集范围涵盖锂离子电池综合利用企业 生产企业 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 危险废物收集处置利用企业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以及换电租赁企业等[3] - 申报条件要求企业依法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近三年无重大安全环保质量事故 贮存区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需建立应急安全培训制度和功能区域 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和专业放电设备[4] - 必须建立完整清晰的锂离子电池回收台账 定期报送统计台账至工信主管部门备案[4] 实施流程与材料要求 - 申报材料包括企业申请表 营业执照及相关资质证明扫描件 安全贮存专用场地和消防设施照片等佐证材料[4] - 各区工信局需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初审 于9月8日前将纸质申报材料 推荐行文和汇总表报送至市工信局绿色制造处 后期将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现场复核[4]
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瞄准国际电池回收市场
36氪· 2025-09-02 18:57
行业背景 - 中国"新三样"出口2023年首破万亿元大关 带动电池产业出海浪潮[1] - 中国拥有全球70%电池产能 超过1/4用于出口[1] - 欧盟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要求生产者承担回收责任[4] 市场差异 - 中国废旧电池属于资源市场 可交易买卖并逐级加价[1][8] - 欧美废旧电池属于补贴市场 需要付费处置且政府提供补贴[1][8] - 欧美人工费用 电力成本和化学品价格远高于国内 部分品类价格达国内数倍[8] - 中国电池循环产业链已实现完整闭环 欧美产业链暂未闭环[8] 技术优势 - 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电池制造方 在回收技术方面具有先发优势[1] - 更清楚电池生产主体 制造工艺与材料构成 能精准解决回收技术问题[1] - 技术服务覆盖国内60%以上市场份额[3] - 为不同类型电池和原料定制回收解决方案[3] 企业战略 - 定位为技术服务商而非回收厂 提供"技术+完整产线+关键材料+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3][4] - 海外客户数量已达国内3倍多[4] - 通过技术服务建立合作 再探讨合资等深度合作形式[9] - 在西班牙建设年处理量6000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工厂 投资规模达千万欧元[11] 业务布局 - 已在亚太 欧洲 北美 中东等十余个国家开展业务[11] - 为十余家能源领域世界500强企业提供服务[11] - 执行项目超过60个[11] - 欧洲市场为重点市场 同时围绕电池装机本地化逻辑进行全球布局[12] 资金支持 - 已完成过亿元B轮融资 重点投向海外项目合作与核心技术研发[11]
晋景新能(01783)美国首条电池处置产线于罗得岛州正式启动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15:41
公司业务进展 - 晋景新能集团美国首条动力电池处置示范线在罗得岛州正式启动 标志着公司北美循环经济领域进入新阶段 [1] - 罗得岛服务点将成为公司在美国构建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链的重要里程碑和关键枢纽 覆盖从原料收集到再生应用的全流程 [3] - 公司将以该基地为范本 在美国升级多个处置中心 为汽车制造商和能源企业提供端到端的闭环解决方案 [3] 产能与技术能力 - 产线配备自动化分选系统和标准化处置流程 获得管理层对运营体系搭建和市场调研工作的高度评价 [3] - 本土实践经验具有示范意义 将为集团其他点位的布局提供重要参考 [3] 市场前景与战略规划 - 根据国际能源总署数据 2024年美国电动车销量已超过160万辆 电池回收和再利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4] - 公司将持续发力美国绿色能源领域 通过本土化运营与在地供应链伙伴业务协同 构建资源再生价值网络 [4] - 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可持续解决方案 同时推动当地绿色就业和绿色运输进程 [3][4]
晋景新能美国首条电池处置产线于罗得岛州正式启动
格隆汇· 2025-08-27 15:29
公司业务进展 - 晋景新能集团美国首条动力电池处置示范线于罗得岛州正式启动 标志着集团在北美循环经济领域迈入全新阶段[1] - 罗得岛服务点将成为集团在美构建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链的重要里程碑及关键枢纽 未来将以该基地作为范本在美国升级多个处置中心[3] - 产线配备自动化分选系统和标准化处置流程 本土运营经验将为集团其他点位布局提供重要参考[3] 市场前景 - 2024年美国电动车销量已超过160万辆 电池回收和再利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5] - 集团将持续发力美国绿色能源领域 通过本土化运营及供应链协同构建资源再生价值网络[5] 战略合作 - 集团与Fortune Metal Group Inc(FMG)建立合作关系 双方管理层共同出席示范线启动仪式[1] - 将为汽车制造商、能源企业等提供端到端的闭环解决方案 推动当地绿色就业及绿色运输进程[3]
大学教授收废品,一年狂揽300亿
创业家· 2025-08-21 18:16
文章核心观点 - 格林美通过回收废旧电池成功提取关键金属 构建了全球领先的电池回收产业链 实现年营收332亿元并成为行业龙头 [5][9][15][51] -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 年报废量达80万吨 对应回收收益约2.5万元/吨 2025年全球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4][9] - 公司创始人许开华凭借技术突破和长期坚持 打破海外技术垄断 主导制定18项国家标准 建立覆盖11省市及多国的全球回收体系 [14][29][50][51]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中国关键金属进口依赖度高 钴进口依赖度达98% 电池回收成为保障供应链安全的重要途径 [9][10] - 全球锂电池2025年迎来首次退役高峰 电动汽车渗透率提升持续推动市场规模扩大 [9] - 传统回收企业面临技术瓶颈 人工拆解效率不足5组/天 且存在爆炸和污染风险 [8][11][12] 公司技术与业务突破 - 自主研发超细钴镍粉体技术 实现钴/镍/锂等高纯度提取 产品获力拓等国际巨头认证 [14][29][40][41] - 累计申请5000多件专利 主导18项国家标准 建成全球少数全产业链闭环体系 [51] - 与三星/LG/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合作 回收网络覆盖中国11省市及南非/印尼/韩国等国 [15][50][51] 企业发展历程 - 2001年由中南大学教授许开华创立 2004年突破超细钴镍粉量产技术 2006年获首笔订单 [14][26][33][38] - 2010年成为A股电子废弃物回收第一股 2012年收购江苏凯力克钴业切入新能源赛道 [44][48] - 2017年建成国内首条动力电池回收产线 目前年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吨 [49][51] 产业价值与战略意义 - 每吨废旧电池回收收益约2.5万元 2025年全球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9] - 解决电池污染问题 单块手机电池可污染5吨水体或0.5平方米土壤 [23] - 构建"移动矿脉"商业模式 新能源汽车普及持续扩大资源来源 [47]
废品回收里藏着多少大买卖
金融时报· 2025-08-19 12:50
行业概况 - 废旧电池回收行业规模显著 一位大学教授通过回收二手废旧电池创立了一家年收入高达300亿元的上市公司 [1] - 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爆发 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预计达82万吨 2028年起将超过400万吨 [1] - 退役电池仍有70%-80%剩余容量 可降级用于农业机械 储能 备电等场景 无法梯次利用的电池可提炼锂 钴 镍等有价金属 [1] 市场参与者 - 电池回收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国内相关企业现存量达18 83万家 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占比31 71%) [2] - 2023年前7月新注册2 6万家企业 同比增长7 51% 近十年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2] - 行业仍属蓝海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发展滞后于新能源汽车产业 大量蓄电池即将进入淘汰期 [2] 金融支持与创新 - 广州银行推出"固废贷"产品 通过放宽准入要求解决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融资难题 [3] - 采用三重联保模式 结合土地使用权抵押 设备抵押和应收账款质押实现风险全覆盖 [4] - 建设银行为亿纬锂能提供固定资产贷款和9亿元并购贷款 支持动力电池产能扩张 [5] - 众诚保险推出新能源车险服务 并制定《新能源动力电池安全存放管理规范》团体标准 [5] 行业前景 - 动力电池回收赛道专业化程度提升 前景广阔 [6] - 绿色金融成为中小银行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 部分银行将其作为发展"名片" [6]
二手转卖利润远高于回收!央视曝光无3C充电宝背后“灰色产业链”
搜狐财经· 2025-08-16 23:06
充电宝回收行业现状 - 中国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超过260个 大量充电宝被拦截后未按规定处理[1] - 大量无3C认证充电宝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市场 包括未出厂产品和召回产品[1] 正规回收处理流程 - 充电宝回收通常作为电子垃圾报废 需经过破解和电芯泡水预处理[3] - 处理后的电芯运往下游拆解企业进行破碎、热解等工序[3] - 最终分离出铁粉、石墨等材料用于制造新电池[3] - 整个正规处理流程较长且成本较高[3] 二手转卖市场利润分析 - 二手转卖利润显著高于正规回收 单个充电宝回收价6元 二手平台可售40多元[5] - 按吨批发成本更低 机场流出价格约9000元/吨(约4000个)[7] - 运至东莞后单个成本约2-3元 每吨转卖利润达8000-12000元[7] - 相比拆解打粉4000元/吨的利润 二手转卖利润高出50%[7] 市场供需失衡状况 - 机场渠道单月供应量至少20吨 仅通过单一负责人流转[7] - 正规拆解企业收购价6000-7000元/吨 但二手市场收购价达10000元/吨[11] - 正规企业无法高价收购 否则面临亏损风险[11] - 大量非行业企业涌入市场 仅部分充电宝进入正规拆解渠道[9] 风险转嫁机制 - 二手转卖模式可实现快进快出 有效转嫁起火爆炸等安全风险[7]
从“城市矿山”掘金 武汉博士实现废旧锂电池高品质利用
长江日报· 2025-08-11 08:43
核心技术突破 - 采用选择性酸浸工艺从混合电极材料中提取含锂、镍、钴、锰的金属液 实现全组分回收[2] - 通过草酸沉淀与氢氧化钠沉淀工艺将金属液转化为三元前驱体 再经煅烧制成可直接使用的三元正极材料[2] - 电化学处理技术针对磷酸铁锂提锂 实现废旧锂电池中锂资源的再生利用[1] 产业应用价值 - 技术获格林美公司认可 成为重要技术储备 能优化工艺流程并降低生产成本[2] - 将低质材料转化为高品质电池生产原料 完成资源闭环循环[2] - 缓解我国钴、镍等材料主要依赖进口的困境 减轻矿产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压力[1] 行业背景与需求 - 2022年新能源汽车生产面临锂资源难求困境 碳酸锂价格一度飞涨[1] - 电子废弃物被视为"城市矿山" 蕴含石墨、锂、钴、镍、锰等多种重要资源[1] - 废旧锂电池经处理后可使锂资源重新回归电池生产链条[1]
从“城市矿山”掘金,武汉博士唤醒废旧锂电池“二次生命”
长江日报· 2025-08-08 10:54
行业背景与需求 - 新能源汽车广泛使用锂电池 钴 镍等材料主要依赖进口 存在资源短缺问题[3] - 2022年碳酸锂价格一度飞涨 国内新能源车面临锂资源难求的困境[3] - 电子废弃物被视为"城市矿山" 从中提炼金属材料可破解资源短缺困局并减轻矿产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压力[3] 技术突破与工艺创新 - 采用电化学技术处理废旧锂电池 使废旧电池中的锂得以重生并重新回归电池生产链条[1] - 创新采用选择性酸浸工艺从混合电极材料中提取含锂 镍 钴 锰的金属液[4] - 通过草酸沉淀与氢氧化钠沉淀工艺将金属液转化为三元前驱体 最终经煅烧等工序变为可直接用于电池生产的三元正极材料[4] 商业化应用与价值 - 该项技术已获格林美公司认可 实现了废旧锂电池全组分回收[4] - 能将低质材料转化为高品质产品 既优化了工艺流程又降低了生产成本[4] - 技术已成为格林美公司重要的技术储备[4]
江西理工大学“锂想绿行”科研团队:“以废治废”攻克锂电池回收难题
科技日报· 2025-08-06 07:46
技术突破 - 研发废旧锂电池短流程绿色回收技术 攻克锂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难题 累计处理废旧电池1.7万吨 新增产值超1.7亿元 [1] - 首创烟气资源化技术 将电池焙烧尾气通入正极材料浸出液进行碳化水浸 锂选择性浸出率超97% 提锂成本降低约20% [1] - 研发分层焙烧术 利用黄铁矿分层释放硫蒸气破坏钴酸锂稳定结构 水浸渣量减少66.71% 降低钴镍等有价金属回收难度和成本 [1] 协同处理创新 - 将废弃铅酸电池废铅膏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协同熔炼 实现锂回收率96% 铅回收率98% 固硫率达99% [2] - 应用废铅膏协同熔炼技术帮助企业两年累计新增产值超4000万元 三元电池优先提锂技术处理废旧电池1.2万吨创造经济效益1.7亿元 [2] 知识产权与应用 - 在电池回收领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 其中2项获授权 另申请国际专利1项 [2] - 技术已在江西多家企业应用 有望为江西省锂电回收产业注入新动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