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循环经济

搜索文档
解码慕尼黑对话:奔驰、宝马、巴斯夫与宁德时代看准的新机遇是什么?
市值风云· 2025-09-30 19:54
文章核心观点 - 循环经济成为全球共识,是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3] - 欧洲电动化转型面临资源短缺和产业链短板等挑战,这为全球产业链特别是中国企业带来重大机遇 [5][7][13] - 全球电池产业链领军企业通过合作探讨共同标准与解决方案,旨在加速汽车产业绿色变革并创造新的增长机遇 [4][14] -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作为中欧产业链协同平台,推动中国企业从"产品出海"升级为"规则出海",并帮助欧洲车企应对法规压力实现绿色转型 [14][17][23] 欧洲市场困局:资源缺失与产业链短板下的电动化突围 - 2024年欧盟电动汽车销量下降5.9%,电动化进程明显放缓 [6] - 欧洲电池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98%的锂、80%的天然石墨依赖进口,钴和镍矿产资源储量占全球比例不足1%和不到2% [7] - 欧洲本土电池产业链尚未形成,电池制造严重依赖亚洲尤其是中国 [7] - 《欧盟新电池法》提出严苛要求:2024年7月起申报产品碳足迹,2027年7月达到碳足迹限值,2027年起需持有"电池护照" [8] - 法规要求废旧电池中钴、铜、铅、镍回收率2027年达90%,锂达50%;2031年分别提升至95%和80% [10] - 新电池法生效满8年后新电池应使用16%回收钴、85%回收铅、6%回收锂、6%回收镍,满13年后提升至26%、85%、12%、15% [10] - 全球报废电动汽车数量预计从2025年54万辆增加到2040年4636万辆,电池废弃物从42GWh增加到3455GWh,增加80倍以上 [10] 欧洲电动化的潜力 - 欧洲是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2024年欧盟新注册纯电动乘用车达145万辆,纯电动汽车保有量587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395万辆 [12] - 欧盟二氧化碳排放新目标要求汽车制造商实现至少1/5纯电动车销量才能达成碳排放目标避免巨额罚款 [12] - 2024年1-5月欧盟电动汽车注册量同比增长25%,德国、比利时和荷兰增速分别达43.2%、26.7%、6.7% [12] - 庞大市场基数与坚定减排目标使欧洲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布局不可或缺的关键战场 [12] 产业链协同创造的新机遇 - 中国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形成规模化优势,欧洲在政策制定和标准建设有优势,双方存在很大合作可能 [15] - 宁德时代打造"电池生产→使用→回收→材料再生"全链条闭环,连续8年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37.9% [16] - 宁德时代镍钴锰金属回收率可达99.6%,锂金属回收率可达93.8%,子公司邦普循环2024年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量12.87万吨,位列国内第一 [16] -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帮助中国企业参与制定全球电池循环标准,实现从"产品出海"到"规则出海" [17] - 欧洲市场复苏关键因素是电动汽车成本显著下降,得益于中国新能源供应链企业在欧洲落地 [19] - 欧洲车企意识到与中国成熟产业链合作比自行建立闭环体系更高效,可节省转型成本并快速满足法规要求 [19] - 2024年欧洲15国销量最好纯电品牌除了特斯拉,主要是大众、宝马、奔驰、奥迪等当地传统品牌 [19] 欧洲汽车巨头的绿色转型催化剂 - 奔驰上半年营收663.77亿欧元同比下滑8.6%,净利润26.88亿欧元跌幅达55.8%,二季度净利润9.57亿欧元同比下滑68.7% [21] - 宝马集团上半年营收677亿欧元同比下降8%,净利润40亿欧元同比下滑29% [21] - 与中国领先供应链深度合作成为欧洲车企的"战略杠杆",撬动法规、成本、技术和时间四座大山 [22][23] - 巴斯夫通过全球能源循环计划锁定稳定再生材料供应,降低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并减少产品碳足迹 [23] - 电池材料行业向"材料再生-材料生产-材料供应"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竞争核心升级为对闭环价值链的构建与掌控能力 [23] -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驱动材料科技、规模化回收能力与全球绿色政策的"三位一体"式深度融合 [24]
汽车经销商的新能源战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9 09:30
转型,一个被汽车经销商老生常谈的话题,却在部分先行者身上产生化学反应,并给这个正在经受残酷洗礼的行业带来些许慰藉和希望。 近年来,国内汽车经销商持续承压,面对业绩的"跌跌不休",是金蝉脱壳还是另辟蹊径,勾勒企业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成为行业人士不得不思考的问 题。 其实早在几年前,一些经销商集团就预判到汽车电动智能化时代即将到来,未雨绸缪地在新能源产业链上进行了纵深布局。而今,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的节节攀升,一些经销商集团副业的增长性已远超主业,并为其构筑了一道抵御行业风险的墙。 传统经销模式遭遇瓶颈 燃油车占比大幅下降,还卖一辆亏一辆;卖电动车能保证销售利润,但长远看,售后产值和整体利润不尽人意。汽车4S经销模式在中国高效运转了30年 后,遭遇了瓶颈。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汽车经销商发展报告》,2024年百强经销商的营收总产值同比下降了2.5%,为17213亿元;资产投入同比减少 6.7%,为7876亿元;受到燃油车销量下降的影响,累计新车销量为652万辆,同比下降0.2%。值得欣慰的是,虽然百强经销商新车毛利率同比下降了 22.6%,不过总毛利率则同比上升了3.2%,达到6.7%。 2 ...
中国锂电回收“抢滩”欧洲
高工锂电· 2025-09-20 18:1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美企业格林美与Ascend Elements合作开拓欧洲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 回应欧盟新电池法规创造的高价值可持续市场机遇[2] - 欧盟新电池法通过强制性回收目标 再生材料含量要求和数字电池护照等措施 强力重塑欧洲电池循环经济蓝图 目标2030年实现89-90%电池自主供应[3][4][5][6][7][8] - 中国企业集体涌入欧洲回收市场 包括华友钴业 宁德时代 中伟股份等 采取差异化战略路径应对原料争夺和供应链挑战[16][17][18][19] 欧盟电池法规框架 - 便携式电池回收率目标:2030年达到73% 轻型交通工具电池回收率:2031年达到61% 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承担100%回收责任[5] - 材料回收效率底线:2027年钴 镍 铜回收率不低于90% 锂回收率不低于50% 2031年钴 镍回收率提升至95%[5] - 再生材料含量要求:2028年新电动汽车电池必须含16%再生钴 6%再生锂 6%再生镍 2036年门槛大幅提升[6] - 数字电池护照:2027年容量大于2千瓦时电池需记录全生命周期信息[7] - 欧盟锂需求:2030年达55万吨/年 目前仅生产1%关键原材料 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2030年至少15%战略原材料来自回收[7][8] 格林美-Ascend Elements合作战略 - 技术互补:格林美提供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成本控制经验 Ascend Elements提供Hydro-to-Cathode®专利技术 成本降低50% 碳排放降低49% 电池循环寿命延长50% 功率性能提升88%[10][11] - 跨国循环模式:探索"欧洲-印尼-欧洲"模式 利用格林美印尼年产15万金属吨镍资源基地对冲欧洲原料短缺[12][13] - 战略定位:以"敏捷技术联盟"切入欧洲市场 应对专业技术商和电池厂竞争[14] 中国企业欧洲布局 - 华友钴业:投资15亿欧元在匈牙利建设正极材料工厂 与德国Tozero 法国苏伊士合作 利用香港GEM Sky31个回收服务中心[17] - 宁德时代:通过子公司邦普循环在匈牙利超级工厂附近设回收设施 处理生产废料并为宝马 奔驰提供本土化解决方案[18] - 中伟股份:与德国revomet成立合资企业 收购比特费尔德工厂25%股份 年处理能力2.8万吨 锁定镍 钴 锂原料来源[18] - 其他企业:亿纬锂能在匈牙利为宝马配套建厂 国轩高科与斯洛伐克InoBat在德国 斯洛伐克建厂[18] 市场挑战与前景 - 原料争夺:欧洲超级工厂建设初期高纯度生产废料成为2030年前回收企业争夺焦点[19] - 技术经济性挑战: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缺乏高价值钴和镍 经济性成为世界性难题[19] - 人才短缺:欧洲面临从操作自动化设备技工到湿法冶金化学工程师的严重技术人才短缺[19] - 未来市场:2033年全球第二生命电池市场规模达190亿美元 直接回收技术可能颠覆现有格局[20]
共话汽车产业绿色变革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亮相慕尼黑
证券日报网· 2025-09-12 14:01
论坛背景与参与方 - 欧洲最大汽车展德国慕尼黑国际汽车展期间由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主办、宁德时代支持举办全球电池循环经济高端论坛[1] - 论坛汇聚宁德时代、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巴斯夫等全球汽车产业链领军企业及全球电池联盟、欧洲电池联盟等权威机构代表[1] - 现场聚集汽车产业链、国际组织、研究智库代表逾百人[1] 核心议题与讨论内容 - 与会嘉宾围绕电池价值链的循环实现路径与政策金融协同推动循环经济两大核心议题深入探讨[1] - 论坛推动全球能源循环计划向规模化落地[1] - 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蒋理强调实现电池循环经济需构建协同网络、共享知识、整合价值链[1] 战略主张与技术要求 - 提出必须从电池设计源头融入循环理念 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重构最大化利用每块电池价值[1] -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致力于打造全球协作平台 推动形成标准统一、数据透明、全员参与的循环生态[1] 项目定位与目标 -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是全球首个由中国企业参与推动的循环经济公益项目[1] - 项目计划在未来20年内推动全球50%的电池生产告别新矿开采[1] 产业影响与后续计划 - 论坛成功凝聚产业共识 标志全球能源循环计划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 - 下一步将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开展试点项目 探索全链条解决方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循环经济新模式[2] - 计划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提供系统性支持[2]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亮相慕尼黑 宁德时代、奔驰等共话汽车产业绿色变革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5:59
论坛背景与参与方 - 全球电池循环经济高端论坛在德国慕尼黑国际汽车展期间由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主办、宁德时代支持举办[1] - 参与方包括宁德时代、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巴斯夫等全球汽车产业链企业及全球电池联盟、欧洲电池联盟等权威机构代表[1] - 现场汇聚汽车产业链、国际组织及研究智库代表逾百人[1] 核心议题讨论 - 与会嘉宾围绕"电池价值链的循环实现路径"与"政策与金融协同推动循环经济"两大核心议题深入探讨[1] - 专题讨论聚焦促进电池包循环性的关键设计原则和影响回收率的化学材料选择等核心议题[1] - 就建立跨行业合作机制达成广泛共识[1] 企业代表观点 - 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蒋理强调需从电池设计源头融入循环理念 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重构最大化利用电池价值[1] - 梅赛德斯-奔驰循环经济负责人指出需深入理解供应链合作机制 特别是在质量责任、供应链管理和本地化策略方面需要创新合作理念[1] - 全球电池联盟执行董事表示需将"循环力"量化为可被资本市场定价的绿色资产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2] 政策与市场推动 - 欧盟《新电池法》等强制性规范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2] - 实现规模化需要创新商业模式和资本市场支持[2] - "电池护照"工具被倡导作为实现循环经济目标的重要探索[2]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 - 全球首个由中国企业参与推动的循环经济公益项目[2] - 计划在未来20年内推动全球50%的电池生产告别新矿开采[2] - 致力于构建覆盖全产业链、政企决策者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协作网络[2] 项目推进计划 - 论坛成功凝聚产业共识 标志计划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 - 下一步将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开展试点项目探索全链条解决方案[2] - 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循环经济新模式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提供系统性支持[2]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亮相慕尼黑,宁德时代、奔驰等共话汽车产业绿色变革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5:52
论坛背景与参与方 - 由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主办 宁德时代支持的全球电池循环经济高端论坛在德国慕尼黑国际汽车展期间举办[1] - 参会企业包括宁德时代 宝马 梅赛德斯-奔驰 巴斯夫等全球汽车产业链企业 以及全球电池联盟 欧洲电池联盟等权威机构[1] - 现场汇聚汽车产业链 国际组织 研究智库代表逾百人[1] 核心议题与讨论内容 - 围绕电池价值链的循环实现路径与政策金融协同推动循环经济两大核心议题深入探讨[1] - 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蒋理强调实现电池循环经济是系统工程 需构建协同网络 共享知识 整合价值链[3] - 梅赛德斯-奔驰代表指出需深入理解供应链合作机制 特别是在质量责任 供应链管理 本地化策略等方面[3] - 探讨促进电池包循环性的关键设计原则 影响回收率的化学材料选择等核心议题[3] 政策与市场推动因素 - 欧盟《新电池法》等强制性规范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4] - 实现规模化需创新商业模式和资本市场支持[4] - 全球电池联盟提出将循环力量化为可被资本市场定价的绿色资产是关键[4]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目标 - 全球首个由中国企业参与推动的循环经济公益项目[4] - 计划在未来20年内推动全球50%的电池生产告别新矿开采[4] - 致力于打造全球协作平台 推动形成标准统一 数据透明 全员参与的循环生态[3][4] 下一步行动计划 - 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开展试点项目 探索全链条解决方案[4] - 形成可复制 可推广的循环经济新模式[4] - 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提供系统性支持[4]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亮相慕尼黑车展,宁德时代、奔驰、宝马共同参与
环球网· 2025-09-11 11:26
行业论坛与倡议 - 宁德时代 宝马 梅赛德斯-奔驰 巴斯夫等全球汽车产业链领军企业及全球电池联盟 欧洲电池联盟等权威机构代表在德国慕尼黑国际汽车展期间参加全球电池循环经济高端论坛 围绕电池价值链的循环实现路径和政策与金融协同推动循环经济两大核心议题深入研讨 [1] - 论坛由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主办 宁德时代副总经理 董事会秘书蒋理提出全行业应为循环而生 实现电池循环经济不仅是技术问题 更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构建协同网络 共享知识 整合价值链 [1] 企业观点与合作机制 - 梅赛德斯-奔驰循环经济负责人Jens Rubi强调需深入理解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合作机制 尤其在质量责任 供应链管理 本地化策略等方面需要创新合作理念 [3] - 巴斯夫电池材料业务部总裁Daniel Schönfelder和宝马数字化副总裁Oliver Ganser阐述电池护照和Catena-X等数字化工具对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的重要意义 认为这些工具是实现高效回收和梯次利用的基础 [3] - 与会者就促进电池包循环性的关键设计原则 影响回收率的化学材料选择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并就建立跨行业合作机制达成广泛共识 [3]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 -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是全球首个有中国企业参与推动的循环经济公益项目 意味着新能源产业将首次构建覆盖全产业链 政企决策者 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协作网络 [3] - 该项目以推动电池循环经济全面落地为目标 计划在未来20年内推动全球50%的电池生产不再依赖新矿开采 [3]
电池“循环”值多少钱?万亿市场的ESG价值正在重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18:36
电池循环经济的核心观点 - 电池循环经济为企业面临的ESG风险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将退役电池视为"城市矿山",通过高效回收技术提炼核心材料并重新投入生产,实现从"资源消耗"到"城市矿山"的价值闭环 [3] - 电池循环经济是突破国际绿色壁垒的关键,使用回收材料生产电池可显著降低碳排放量,为企业突破欧盟新电池法等法规壁垒提供保障 [4] - 电池循环经济蕴含巨大投资机会,预计2030年全球退役电池量接近831Wh,对应回收市场空间达1895亿元,2023-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3% [5][6] 电池循环经济的ESG价值 - 电池制造占电动车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40%,矿产开采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加速,循环经济模式可缓解资源依赖与价格波动 [3] - 参与电池循环经济可帮助企业打造"电池护照",提升在MSCI、Sustainalytics等主流ESG评级中的得分 [4] - ESG评级更高的公司股票长期收益率更优,抗系统性风险能力更强,回撤较小且长期回报稳定 [8] 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支持 - 动力电池使用寿命通常为6-8年,预计第一批成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时点在2024-2025年 [5] - 国务院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强调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 [5]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发布《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支持废旧动力电池等废旧产品拆解、分拣、破碎加工处理设备制造 [9] 企业实践与商业模式创新 - 宁德时代通过"时代碳链"管理系统重塑价值链体系,2024年回收约13万吨废旧电池,生产1.7万吨锂盐 [6][7] - 宁德时代布局超过一万个换电站,从产品销售转向共享服务,最大化电池利用率 [7] - 掌握湿法冶金、火法冶金等专业回收技术的公司迎来黄金时期,高效回收镍、钴等高价值金属前景广阔 [7] 梯次利用与长期价值 - "梯次利用"市场展现蓝海潜力,退役电池可回收筛选再用于储能等领域,降低环境压力 [8] - 未来电池公司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出货量,更取决于废旧电池中的"再生"价值和对冲风险的能力 [9] - 循环能力作为ESG指标重要因子,能直接影响企业经济面,投资者评估模型需要迭代升级 [9]
碳中和周报(191期)丨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重磅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20:47
碳中和政策 - 生态环境部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和《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截至2024年底发布和研制中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达70余项,团体标准100余项 [2] - 2024年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中国多地遭遇破纪录极端天气事件,生态环境部举办低碳技术主题宣传活动,推广20余项低碳技术 [2] - 2025年大概率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三个最暖年份之一,6月中东部地区出现区域性高温过程,多省日最高气温超40℃,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4% [4] - 国家能源局5月核发绿证2.15亿个,环比下降0.59%,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12.71万个,其中可交易绿证占比60.31%,1-5月累计核发绿证10.93亿个 [5] 地方动态 - 上海碳普惠平台上线,覆盖地面公交、轨道交通等4种场景,市民可通过低碳行为累积碳积分兑换权益,构建"低碳行为—积分累积—权益兑换"闭环 [7] 企业实践 - 宁德时代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发布"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愿景,目标未来20年内50%新电池生产摆脱原生矿产资源依赖,预计2040年全球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 [8]
宁德时代蒋理:未来20年内 全球将有50%新电池生产告别矿产开采
快讯· 2025-06-26 20:12
电池产业链转型 - 宁德时代高管预测未来20年全球50%的新电池生产将不再依赖矿产开采 [1] - 公司提出以电池产业链为切入点推动能源体系向高效、低碳、可持续方向转型 [1] - 强调需要实现电池从设计、制造、使用到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变革 [1] 电池循环经济前景 - 公司认为能源循环应成为一种经济模式 [1] - 电池循环经济被认为将开辟广阔市场空间 [1] - 预计到2040年全球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