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制造

搜索文档
国家统计局:制造业利润较快增长,对规上工业利润恢复贡献较大
第一财经· 2025-08-27 09:44
核心观点 -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水平持续恢复 利润降幅连续收窄 营业收入保持增长[1] - 制造业利润较快增长 其中原材料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均呈现改善态势[2] -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快速增长 多个细分领域实现三位数增长[2] - "两新"政策带动相关设备制造和消费产业链利润显著提升[3] - 中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利润改善明显 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 工业企业整体效益 -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9% 1-7月份累计增长2.3%[1] - 7月份利润同比下降1.5% 降幅较6月份收窄2.8个百分点 连续两个月收窄[1] - 1-7月份利润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1个百分点[1] - 7月份企业毛利润由6月份下降1.3%转为增长0.1%[1] 制造业表现 - 7月份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8% 增速较6月份加快5.4个百分点[2] - 制造业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较6月份加快3.6个百分点[2] - 原材料制造业利润由6月份下降5.0%转为增长36.9%[2] - 钢铁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80.9亿元 石油加工行业实现34.6亿元 同比均扭亏为盈[2] - 消费品制造业下降4.7% 降幅较6月份收窄3.0个百分点[2] 高技术制造业 - 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6月份下降0.9%转为增长18.9%[2] - 高技术制造业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较6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2]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行业利润增长40.9%[2] - 集成电路制造业利润增长176.1% 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4.5% 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业增长27.1%[2] - 生物药品制造业利润增长36.3%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增长6.9%[2] 政策驱动行业 - 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87.9% 通用零部件制造业增长15.3% 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3%[3] - 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利润增长124.2%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业增长100.0% 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业增长29.7%[3] - 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57.0% 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业增长51.9%[3] 企业规模类型 -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中型企业利润由6月份下降7.8%转为增长1.8%[3] - 小型企业利润由6月份下降9.7%转为增长0.5%[3] - 私营企业当月利润增长2.6% 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3]
国家统计局: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6月份下降0.9%转为增长18.9%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09:43
工业生产与利润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并促进物价水平合理回升 [1] - 系列政策落地实施带动企业盈利水平持续恢复 [1] -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6月下降0.9%转为增长18.9% [1] - 高技术制造业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较6月加快2.9个百分点 [1] 高技术制造业细分领域表现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行业利润增长40.9% [1] - 集成电路制造业利润增长176.1% [1] - 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104.5% [1] - 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业利润增长27.1% [1] - 生物药品制造业利润增长36.3% [1] -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利润增长6.9% [1]
格科微: 格科微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00:1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36亿元,同比增长30.33%,主要受益于消费市场复苏和高像素芯片产品出货量增加 [3][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30亿元,同比下降61.59%,扣非净利润为-0.15亿元,主要因持续研发投入及美元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失 [3][7] - 公司经营模式已从Fabless转变为Fab-Lite模式,自有晶圆厂格科半导体基本满产,产能向高像素产品切换,单位价值量持续提升 [13] - 研发投入4.86亿元,同比增长25.49%,占营业收入比例13.36%,新增知识产权申请91件,核心技术包括FPPI、DAG HDR、COM封装等 [19][20]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36.36亿元,同比增长30.33%,营业成本28.42亿元,同比增长34.98% [3][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14亿元,同比增长858.11%,主要因销售额增长带来回款增加及自有工厂生产比重提升减少采购支出 [3][24] - 总资产235.38亿元,同比增长4.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7.70亿元,同比减少0.06% [3][7] - 财务费用1.30亿元,同比增长85.86%,主要受外汇汇率波动影响 [24] 业务构成 - CMOS图像传感器-手机业务收入22.12亿元,占比60.88%,出货量5.24亿颗 [8] - CMOS图像传感器-非手机业务收入7.15亿元,占比19.69%,出货量1.40亿颗 [8] - 显示驱动芯片业务收入7.06亿元,占比19.43%,出货量2.49亿颗 [8] - 产品覆盖QVGA至AMOLED穿戴类显示驱动IC,主要应用于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6] 技术研发与创新 - 推出基于GalaxyCell2.0工艺平台的0.7μm 50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采用DAG HDR技术,支持12bit图像输出和常开低功耗模式 [10] - 开发新一代2.35μm 2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高温环境下暗电流表现优异,功耗降低30% [10] - 首颗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在智能手表客户成功交付,分辨率400*400,具备低功耗和广色域显示特性 [12] - 新增知识产权申请91件,累计获得国际专利授权16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11项 [19] 产能与工厂运营 - 格科半导体工厂基本满产,产能从800万/1300万像素向3200万/5000万像素产品切换,单位价值量提升 [13] - 格科微浙江专注于CIS、DDIC封测制造与研发,积极推进IATF 16949车规认证 [13] - 在建工程10.80亿元,同比增长128.77%,主要因格科总部大楼、格科半导体、格科微浙江厂房建设及设备增加 [25] 行业与市场 - 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预计至2026年出货量达98.6亿颗,市场规模252.9亿美元 [5] - 手机仍是CMOS图像传感器主要应用领域,新兴应用如汽车电子、智慧城市、医疗影像等推动市场增长 [5] - OLED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营收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约9.1%,智能手机和穿戴设备是主要增长动力 [12] 产品进展 - 在汽车电子领域布局车载前装芯片,首颗3.0μm 130万像素产品客户端调试,动态范围120dB [11] - 专为AI PC应用打造1.116μm 5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支持常开低功耗模式,功耗可低至2mW [11] - 结合光学防抖封装切入微单、卡片机、望远镜等细分领域,拓展非手机应用市场 [12]
中芯国际跌2.17%,成交额86.64亿元,后市是否有机会?
新浪财经· 2025-08-26 16:38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6日股价下跌2.17% 成交额86.64亿元 换手率4.31% 总市值8060.6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10亿元 占成交额0.07% 行业排名165/165 连续2日主力减仓 [4] - 所属半导体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39.20亿元 连续2日减仓 [4] 资金与持仓分析 - 主力轻度控盘 筹码分布分散 主力成交额69.91亿元占总成交13.09% [5] - 近20日主力累计净流出19.99亿元 近5日净流入3.34亿元 近3日净流入3.53亿元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多家ETF减持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减持2221.82万股至9237.14万股 [7][8] 公司基本面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63.01亿元 同比增长29.44% 归母净利润13.56亿元 同比增长166.50% [7]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代工92.13% 其他6.68% 其他补充1.19% [7] - 股东户数25.80万户 较上期增加3.69% 人均流通股8042股 较上期减少3.82% [7]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中国内地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团 [3] - 全球纯晶圆代工企业销售额排名第二 中国大陆企业排名第一 [3] - 提供0.35微米至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服务 [7] 概念与投资背景 - 获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持股1.61% [2] - 入选中国AI50指数 聚焦AI国产算力、核心终端及应用三重结构 [3]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IGBT、中芯国际概念、H股、大基金概念、百元股等 [7] 技术面分析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92.90元 近期快速吸筹 [6] - 股价运行区间介于压力位109.24元与支撑位88.19元之间 [6]
中芯国际港股短线拉升
第一财经· 2025-08-25 14:46
股价表现 - 中芯国际港股短线拉升 涨幅扩大至5.27% [1] - 成交额达37.63亿港元 [1] - 总市值达5862.45亿港元 [1]
中芯国际上涨5.88%,报96.4元/股
金融界· 2025-08-22 10:11
股价表现 - 8月22日盘中上涨5.88% 报96.4元/股 成交额47.79亿元 换手率2.55% 总市值7698.82亿元[1] 公司基本情况 - 注册地位于开曼群岛 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1] - 主要提供8英寸和12英寸晶圆制造与技术服务 设有多座晶圆厂和全球营销办事处[1]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23.6万户 人均流通股3.38万股[1] 财务表现 - 2024年1-9月营业收入418.79亿元 同比增长26.53%[1] - 同期归属净利润27.06亿元 同比减少26.36%[1]
中芯国际8月20日获融资买入15.36亿元,融资余额93.26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1 13:35
股价表现与融资融券数据 - 8月20日公司股价上涨3.28% 成交额达77.56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15.36亿元 融资净买入4.74亿元 融资余额93.26亿元占流通市值5.08%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1] - 融券余额2030.49万元 处于近一年50%分位较高水平 融券余量22.00万股[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25.80万户 较上期增加3.69% 人均流通股8042股减少3.82%[2] - 十大流通股东中多家ETF减持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减持2221.82万股至9237.14万股 易方达科创板50ETF减持340.39万股至6549.30万股[2] - 香港中央结算减持250.47万股至3717.65万股 华夏上证50ETF减持96.39万股至3639.29万股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减持183.88万股至3256.04万股[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63.01亿元 同比增长29.44%[2] - 归母净利润13.56亿元 同比增长166.50%[2]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代工 占比92.13% 技术节点覆盖0.35微米至14纳米[1] - 成立于2000年4月3日 2020年7月16日上市 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1]
7月经济发展“进”的步伐稳健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1 07:56
工业生产与供给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1][2]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显著快于整体工业增速 [2]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 持续领先工业平均水平 [3] - 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9%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7.1% [3] 消费市场表现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 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4% [1][2] - 1-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2] - 商品与服务零售合并测算1-7月同比增长约5% [4] - 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8.7%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13.8% 家具类增20.6% 通讯器材类增14.9% [4] - 旅游咨询租赁服务、交通出行服务、文体休闲服务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4] 外贸与进出口 - 7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7% 较上月加速1.5个百分点 [1][2] - 1-7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5.5% 快于整体进出口增速 [2] - 外贸多元化发展持续推进 出口量增质升 [7] 新质生产力与创新动能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1.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8% [3] - 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1] - 创新引领新动能成长 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 [3][7] 政策与宏观环境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0.8个百分点 [8] - "两重"建设与设备更新政策带动水利、电力投资快速增长 [7] - 宏观政策发力显效 市场需求扩大 [7] - 消费扩大态势未改变 新动能持续壮大 [5]
明微电子:上半年亏损3535.59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20:00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6亿元 同比下降1.64% [1] - 归母净利润为-3535.59万元 同比由盈转亏 [1] - 基本每股收益-0.33元 [1] 经营状况 - 传统产品领域竞争加剧局面未缓解 [1] - 相应收入与毛利率均有所下降 [1] - 相应资产减值损失增加 [1] - 多因素综合影响导致报告期经营业绩下滑 [1]
我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中国化工报· 2025-08-19 10:59
创新成果涌现 - 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热潮和机器人马拉松等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 [1] 新兴产业成长 - 高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7月份规模以上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9% [1] -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7% [1] 数字经济发展 - 7月份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1] -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与实体经济融合更加紧密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1] - 各种智能终端产品日渐普及 [1] 绿色转型成效 - 7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1% [1] - 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29.4% [1] - 碳纤维产量同比增长43.8% [1] -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量同比增长19.8% [1] 政策支持效应 -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持续释放效应 [1] - 为传统产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创造良好条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