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ics
icon
搜索文档
抱抱脸进军具身智能机器人:5小时成交破百万,299美元起售
量子位· 2025-07-11 12:00
HuggingFace发布开源桌面机器人ReachyMini - 核心观点:HuggingFace推出低成本开源桌面机器人ReachyMini,5小时内销售额超13万欧元(约109万元人民币),体现其向机器人领域的拓展意图 [1][10][14] - 产品定位:模块化轻量级机器人工作站,适用于演示、教学、陪伴及行为测试 [9][17] 产品规格与定价 - 基础参数:身高28cm/体重1.5kg,含可移动头部、旋转身体及动画天线 [2][3] - 硬件配置: - 无线版(499美元):RaspberryPi5计算核心、4麦克风、加速度计、Wi-Fi/电池供电 [6] - 有线版(299美元):需外接电脑,仅2麦克风 [6][7] - 功能特性:六自由度头部运动、广角摄像头、5瓦扬声器,支持Python/JavaScript/Scratch及开源大模型运行 [6][8] 技术生态与社区优势 - AI集成:可直接调用HuggingFace平台15种预设动作,支持用户共享行为库扩展功能 [7] - 战略背景: - 2024年5月推出LeRobot项目降低机器人开发门槛 [11] - 2025年4月收购PollenRobotics后发布3000美元人形机器人HopeJR [13] - 2025年6月开源轻量级SmolVLA模型(450M参数)适配低成本部署 [15] 行业影响与挑战 - 创新价值:通过开源社区驱动模式冲击封闭高价的机器人领域 [16][17] - 现存局限:应用场景较窄,功能映射真实需求存在差距,部分用户对实用性存疑 [19][20]
AI与机器人盘前速递丨小鹏汽车宣布AI天玑系统7月OTA开启全量推送;可灵AI重磅上线可图2.1模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1 09:32
市场表现 -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收跌0.40%,持仓股中科星图领跌2.55%,合合信息下跌2.34%,寒武纪下跌2.15% [1] - 机器人ETF(562500)收跌0.36%,中大力德领跌3.99%,埃夫特、燕麦科技跌幅超3% [1] - 机器人ETF当日交易金额4.96亿元,居相同标的ETF首位,换手率3.50% [1] - 机器人ETF最新资金净流入0.56亿,近10个交易日内有7日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3.91亿元,居可比基金首位 [1] 行业动态 - 小鹏汽车AI天玑系统7月OTA全量推送,新增人机共驾、自定义泊车功能,支持无划线车位环境下的泊车辅助 [2] - 可灵AI上线可图2.1模型,指令遵循能力、人像美感、电影质感及文字生成效果提升,支持超180种风格,会员用户可免费体验7天 [2] - 特斯拉申请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运营机器人出租车,与Waymo竞争,采用摄像头为主的低成本自动驾驶方案 [2] 机构观点 - 全球大模型技术进入深度竞争阶段,海外巨头如OpenAI、谷歌、Anthropic侧重多模态理解与复杂推理能力,国内芯片厂商推进国产替代,数据库与开发平台逐步完善 [3] 热门ETF - 机器人ETF(562500)为全市场唯一规模破百亿、流动性最佳、覆盖中国机器人产业链最全的主题ETF [4] -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聚焦AI产业,具备20%涨跌幅与中小盘弹性,定位AI产业"奇点时刻" [4]
广东人大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7场专题会议聚合力促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11 07:43
广东经济与产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广东经济展现强大韧性 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 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 [1] - 形成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拥有8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全国首位 [1] - 研发经费投入突破5100亿元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位列全球创新指数第二 [1] - 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408家 首发募集资金累计3312亿元 稳居全国第一 [3]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传统产业通过5%年营收研发投入实现高端化转型 如熠日科技外贸业务占比70% 美国市场占30% [3] - 新能源车与动力电池领域形成国际竞争力 亿纬锂能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海外量产交付的动力电池企业 [4] - 低空经济、算力、机器人三大赛道崛起 粤港澳大湾区占据具身智能供应链55%份额 [4][5]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申请发明专利300多项 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营收超900亿元 [5]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推进7场专题会议 聚焦人工智能、传统产业"三化"融合等七大领域 [2] - 通过《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 健全立法供给与监督机制 [7] - 开展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集群调研 形成专项任务清单 [7] - 计划培育更多千亿元级龙头企业 打造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巩固制造业优势 [5] 法治保障与人大作用 - 法治成为产业治理基本方式 通过立法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创新活力 [6] - 广东人大建立上下级联动机制 强化产业政策宣传 形成经济发展合力 [7] - 推动跨领域制度衔接 构建覆盖技术创新至风险防控的法治闭环 [8]
ROSEN, LEADING INVESTOR COUNSEL, Encourages iRobot Corporation Investors to Secure Counsel Before Important Deadline in Securities Class Action - IRBT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7-11 07:13
诉讼案件概述 - Rosen Law Firm代表在2024年1月29日至2025年3月11日期间购买iRobot Corporation证券的投资者提起集体诉讼 [1] - 诉讼指控iRobot在重组计划的效果和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方面存在虚假或误导性陈述 [5] 诉讼指控内容 - iRobot夸大了重组计划在亚马逊收购终止后帮助公司维持稳定的能力 [5] - 公司不太可能作为独立实体盈利运营 [5] - 对iRobot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问 [5] - 被告的公开声明在所有相关时间都存在重大虚假和误导性 [5] 律所背景 - Rosen Law Firm专注于证券集体诉讼和股东衍生诉讼 [4] - 2017年因证券集体诉讼和解数量被ISS Securities Class Action Services评为第一 [4] - 自2013年以来每年排名前四 [4] - 2019年为投资者追回超过4.38亿美元 [4] 投资者参与方式 - 投资者可在2025年9月5日前申请成为首席原告 [1][3] - 参与方式包括通过网站提交表格或联系指定律师 [3][6] - 投资者可以选择自己的律师或保持缺席成员身份 [7] 公司社交媒体 - 律所在LinkedIn、Twitter和Facebook上提供更新 [8]
大厂争当金主,具身智能企业太能融资了
北京商报· 2025-07-10 23:04
具身智能行业融资动态 - 2024年中国具身智能领域共发生90起融资,投资金额89.33亿元,2025年同类投资增至126起,金额达176.34亿元,主要投资方包括美团、百度、腾讯、阿里等科技大厂 [2] - 2025年7月前10天已有13家具身智能企业宣布融资,金额33亿元,5月和6月分别有24起投资事件,金额为24亿元和36.23亿元 [4] - 星海图完成A4轮和A5轮融资,合计超1亿美元,领投方包括美团龙珠、今日资本和BV百度风投 [2][4] 代表性企业融资案例 - 跨维智能在7月10日宣布完成A1、A2轮数亿元融资 [3] - 小雨智造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由滴滴领投 [4] - 它石智航获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美团战投领投 [4] - 星动纪元完成近5亿元融资,鼎晖VGC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 [4] - 宇树科技C轮融资由中国移动、腾讯、阿里等领投,估值超100亿元 [4] 科技大厂战略布局 - 大厂投资具身智能企业主要出于战略防御和生态扩张目的,如蓝思科技为灵宝CASBOT开放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等场景并提供量产支持 [5] - 美团与银河通用合作开发具身大模型机器人Galbot,并计划2025年落地百家"智慧药房"无人值守门店 [5] - 海尔资本与星动纪元展开连锁零售合作,提供产业链配套支持 [6] 行业发展趋势 - 具身智能企业加速推进上市进程,卧安机器人、斯坦德机器人等已赴港递表,智元机器人通过收购方式入主A股公司 [9] - 极智嘉在港交所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3.6%,市值达192.23亿港元 [10] - 宇树科技计划2025年底前递交A股IPO申请 [10] 投资逻辑分析 - 大厂投资具身智能企业既考虑财务回报,更注重业务协同,防止垂直赛道出现独立巨头 [8] - 具身智能企业融资能力强劲,部分企业短期内连续完成多轮融资 [2][3][4]
【公告全知道】光模块+数据中心+芯片+激光雷达!公司1.6T光模块用AWG芯片及组件进入客户验证阶段
财联社· 2025-07-10 23:04
光模块与数据中心 - 某公司1.6T光模块采用AWG芯片及组件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 [1] 光刻胶与新材料 - 某公司光刻胶酚醛树脂产品实现小批量销售 [1]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项目进展至中试阶段 [1] 人形机器人与AI算力 - 某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增最高达100% [1] - 公司拥有多款AI算力模组产品线 [1] - 业务涉及英伟达合作、AI眼镜及算力领域 [1] 公告服务功能 - 推送内容涵盖停复牌、增减持、投资中标等个股重大公告 [1] - 重要公告以红色标注便于识别投资热点 [1]
对话千寻高阳:端到端是具身未来,分层模型只是短期过渡
晚点LatePost· 2025-07-10 20:30
具身智能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技术已从学术研究阶段进入产业化阶段,突破将发生在市场而非实验室[2][13] - 行业正处于Scaling Law时刻,预计需要4-5年沉淀才能达到类似GPT-4的突破[2][29] - 技术路径已从500个研究方向收敛至100个左右,进入工程优化阶段[12][13] 技术路径选择 - 端到端VLA(vision-language-action)是行业终极方向,已在自动驾驶领域验证[19][20] - 短期分层方案(规划-感知-执行)更易工程实现,但长期将被端到端替代[22] - VLA模型通过统一处理视觉、语言和动作模块,实现任务理解和执行一体化[20] 数据训练方法 - 训练数据来源包括:互联网视频数据(1%可用率)、遥操作数据和强化学习数据[24][26] - 发现Scaling Law规律:数据量每增加10倍,模型精度小数点后多一个9[27][28] - 达到ChatGPT级别效果需100亿条有效互联网数据+1亿遥操数据+数千万强化学习数据[31] 机器人形态发展 - 人形设计因适应人类环境成为主流,但非必需形态[33][34] - L4阶段前轮式底盘+双臂可覆盖80%场景需求,双足非必须[33][37] - 双足平衡技术已实现高难度动作(如燕式平衡),工业级稳定仍需优化[37][38] 产业链分工 - 硬件本体价值有限,核心突破在于"大脑"(AI系统)[39] - 未来产业链将类似汽车行业,形成专业化分工(灵巧手、芯片等)[41] - 纯软件方案不可行,需针对具体硬件进行训练优化[40] 中美发展差异 - 中国优势在于硬件制造和维修效率(美国维修周期长达数周)[6][7] - 美国在快慢系统等核心技术方面暂时领先[6]
宇树“被架”上市,智元“借壳”探路,机器人扎堆IPO为哪般?
36氪· 2025-07-10 19:51
机器人行业上市热潮 - 2025年上半年已有超10家机器人产业链公司披露赴港上市计划,其中6月最后一周就有5家企业密集递表港交所[2] - 港股成为机器人企业上市主流选择,12家正在进行IPO的企业中8家选择港股,仅1家冲刺A股[7] - 三花智控成功发行4.14亿股H股募得91.77亿港元,极智嘉上市首日涨幅5.36%市值达233.75亿港元[2] 上市路径分化原因 - 机器人行业高研发投入(20%-50%)和商业化周期长导致多数企业未盈利,12家IPO企业中仅2家盈利[5] - 港股18C章为未盈利企业提供快速上市通道,国际资本枢纽地位助力企业全球化[5] - A股侧重盈利稳定性与行业龙头地位,适合已规模化盈利企业[6] 领跑企业分析 - 石头科技全球市场份额16.4%,国内21.6%,市值388亿元,专利储备2798项[11] - 埃斯顿2025年Q1国内市场份额10.3%,研发费率12.55%投入5.03亿元,专利949项[11] - 兆威机电营收三年累计增32.4%,净利润累计增50%,财务健康度最优[13][15] 细分领域竞争格局 - 仓储物流机器人领域极智嘉全球市占率9.0%居首,斯坦德在3C/汽车领域有技术优势[16][17] - 工业机器人领域节卡全球市占率8.2%国内23%,翼菲科技市占率仅1.2%[18][21] - 服务机器人领域卧安全球市占率11.9%,云迹科技83%收入依赖酒店场景[24][27] 资本驱动与技术困局 - 2025年前5个月机器人领域融资额232亿元已超2024全年,资本向头部集中[32] - 工业机器人受核心零部件制约,服务机器人场景碎片化,人形机器人量产交付难[34] - 宇树科技C轮融资后估值120亿元,智元机器人拟收购上纬新材63.62%股份引发借壳猜测[3][36]
星海图完成A4及A5两轮超1亿美元融资,美团、百度、米哈游加持
搜狐财经· 2025-07-10 19:27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A4轮及A5轮战略融资,两轮合计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 [2] - A4轮融资由今日资本、美团龙珠联合领投,中金保时捷基金、襄禾资本、米哈游、无锡创投集团跟投 [2] - A5轮由美团龙珠、美团战投联合领投,北京机器人基金超额加注,亦庄国投跟投,BV百度风投、凯辉基金、今日资本、襄禾资本等老股东持续追投 [2] - 公司Pre-A轮及A轮总融资规模近15亿元人民币,最新轮次估值较年初增长超3倍 [2]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专注打造"一脑多型"具身智能机器人 [2] - 公司致力于通过具身智能体的研发,实现从具身本体、端到端算法到场景落地解决方案的全栈自研 [2] - 公司已推出通用仿人形机器人R1Pro、轮式双臂移动平台R1lite,并构建了全链路具身智能开发平台EDP [2] 创始团队 - 公司四位联合创始人中,有三位出身于清华大学 [3] - 创始人兼CEO高继扬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赴南加州大学攻读计算机视觉博士学位,3.5年完成学业 [3] - 联合创始人赵行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MIT博士,主攻多模态学习与机器人移动技术 [3] - 联合创始人许华哲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UCBerkeley博士、斯坦福大学博士后 [3]
提前剧透!深圳工展馆藏N个全球首款爆款,黑科技扎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19:21
深圳创新产品展览 - 展览展示69家深圳企业的174个展品,涵盖机器人、低空经济、医疗器械、办公用品、影像设备、户外装备、智能玩具等多个领域 [2] - 展品包括全球首款可自动变形的变形金刚和霸天虎、全球首款机器人全固态数字化激光雷达、全球首款智能全向抗流水下机器人、全球首款33000mAh的投影仪三防手机、全球首款三折叠便携投影仪、全球首款AI硬件名片、全球首款智能人体工学椅等创新产品 [2] - 展品均为可大规模生产的产品,部分已在海内外市场成为销售爆款,参展企业包括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和创新团队 [3] 深圳工业发展现状 - 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部工业增加值连续三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巩固了全国"工业第一城"的地位 [3] - 深圳拥有华为、比亚迪、中兴等全球知名企业,以及近百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千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 展览背景与意义 - 展览主题为"美好生活 深圳创造",重点展示深耕于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十足的优质企业产品,部分展品为CES2025、WMC2025等国际顶级展会获奖产品 [2] - 展览体现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以来城市科技感、未来感的生动呈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