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上交所修订发布重组审核规则及配套指南
Wind万得· 2025-05-16 22:21
政策修订与审核优化 - 上海证券交易所修订发布《重组审核规则》及配套业务指南 落实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政策要求 [1] - 新设简易审核程序 大幅简化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股类重组审核流程 缩短审核时限 提高重组效率 [1] - 放宽"小额快速"审核程序和简易审核程序适用范围 鼓励上市公司选择效率更高的审核程序 [1] - 完善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等事项的披露和审核要求 新增收购未盈利资产、跨行业并购等披露核查要求 [1] - 增加多种评估方法作为定价依据的披露要求 提升监管包容度 完善重组上市板块定位和上市标准 [1] 审核机制与市场表现 - 优化重组审核申报前咨询沟通机制 反馈时间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 [2] -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 重组申报前咨询沟通达40余家次 同比大幅增长 [2] - 沪市上市公司新增发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重组预案31例 受理项目21单 审结项目9单 市场活力明显增强 [2] - 自受理至注册生效平均用时3个月左右 切实提升重组审核效率 [2] - 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 明确重组业务预沟通注意事项和独立财务顾问专业服务能力要求 [2] 典型案例与示范效应 - 赛力斯、宁波精达、华达科技通过重组加强同行业和上下游整合 三友医疗拓展超声骨刀业务 [3] - 松发股份通过并购重组注入盈利能力较强的船舶制造业务 同时置出亏损资产 [3] - 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 是新"国九条"发布以来首单头部券商合并重组 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A+H股吸收合并 [3] - 普源精电并购标的评估增值率超900% 适应科创标的定价逻辑 [3] - 思瑞浦发行定向可转债收购标的资产 是定向可转债重组规则发布后首单项目 [3] 未来工作方向 - 组织开展制度规则培训 加大申报前咨询沟通服务力度 [3] - 进一步提升重组审核效率 提升监管包容度 同时持续加强监管 [3]
韩国韩华海洋:向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介绍了扩大美国船舶生产基地和技术转让的计划。
快讯· 2025-05-16 15:12
韩国韩华海洋:向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介绍了扩大美国船舶生产基地和技术转让的计划。 ...
研判2025!全球及中国甲醇加注船行业发展背景及市场动态分析:甲醇加注船技术持续突破,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6 09:29
甲醇加注船行业概述 - 甲醇加注船指具有船上甲醇储罐、加注系统和计量设备,直接向甲醇燃料动力船舶进行甲醇燃料加注作业的船舶 [1][2] - 货舱系统需要具备高度密封性和耐腐蚀性,采用先进涂层技术和特殊材料防止甲醇侵蚀 [2] - 船舶尺度根据服务对象和运营区域而定,小型适合近海作业,大型可为远洋商船提供加注 [2] 行业发展里程碑 - 截至2024年10月全球运营中甲醇加注船共3艘,包括"海港致远"轮 [1][19] - 2023年1月完成世界首次船对船甲醇加注,由StoltSandpiper油化船执行 [1][19] - 2024年1月中国首艘投运的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轮投入运营,4月完成上海港首次504.68吨绿色甲醇加注 [1][19] - 2024年6月英国Houlder公司推出1万立方米甲醇加注船新设计 [1][19] 市场现状与数据 - 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中替代燃料船舶占比达50.1%,其中甲醇动力船舶119艘890万总吨 [8] - 中国船厂承接甲醇燃料动力船舶数量占比达58%,订单量69艘226.6万CGT [11] - 2023年全球船舶甲醇燃料消耗量9.39万吨,同比增长164.3%,2024年预计超14万吨 [13] - 甲醇加注方式包括加注船、槽罐加注车和趸船三种形式 [15] 技术特点与产业链 - 甲醇加注船制造难度小于LNG加注船,标准IMO 3级化学品油轮易于改装 [1][21] - 产业链上游包括发动机、钢材等原材料,中游为设计制造,下游为燃料加注服务 [4] - 加注作业分为准备、确认、实施和结束四个阶段,涉及多项安全检查和流程 [17] 行业发展趋势 - 随着甲醇燃料推广,甲醇加注船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1][23] - 将成为船舶燃料加注重要发展方向,助力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 [1][23] - 船对船加注技术将随实践探索不断成熟 [1][23] 主要企业布局 -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等上市公司涉及该领域 [2] - 招商工业南京金陵船厂2023年签约全球首批6艘6500吨甲醇加注船订单 [21] - 广东中远海运重工2024年签约4艘7999DWT甲醇加注船 [21] - 浙江欣海船舶设计研究院获国内首张甲醇加注船AIP证书 [21]
实地考察,共促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5-15 18:29
会议背景 - 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企业实地考察座谈交流会在济宁能源发展集团龙拱港会议室召开 [1] 公司实践成果 -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旗下新能船业在新能源船舶制造领域取得实践成果 [3] - 龙拱港在智能化零碳化绿色港口建设中取得实践成果 [3] - 公司董事闵维介绍智能化、零碳化发展探索及新能源船舶技术研发经验 [3]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副院长陈润云肯定公司在能源效率与节能技术方面的实践成效 [3] - 约旦研修班学员代表瓦拉女士赞赏中国能源转型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实力 [3] - 座谈会为中约双方搭建直接沟通桥梁,推动能源技术、职业教育、商务合作等领域交流 [3] 未来合作方向 - 各方达成加强合作共识,为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动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6] - 未来将整合资源、凝聚合力,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6]
天海防务(300008) - 300008天海防务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17:24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年度营业收入 394,532.18 万元,同比增长 9.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13,854.55 万元,同比增长 36.40% [2][3] - 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74,658.69 万元,同比增长 10.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4,079.24 万元,同比增长 32.32% [3][4] 行业发展前景 - 运输船舶市场处于较为景气的周期,现有船队有更新和换船需求,国际海事组织政策推动船东调整船舶结构 [5] - 美国关税等政策对新造船市场有一定不确定性,但全球产业链成型,贸易量和海运需求变化不大 [5] - 国家和地方重视深海开发和资源利用,公司在海工船舶设计和建造领域经验丰富 [5] - 未来深海养殖等领域的突破或催生新船型需求,传统海洋工程船仍有市场空间 [5]
4000辆国产车出口 中国最大光伏能源汽车运输船首航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15:11
船舶首航与航线 - 中国最大光伏能源汽车运输船"远海口"轮在广州南沙首航,搭载约4000台车辆,其中九成以上为新能源汽车,驶向希腊、土耳其、突尼斯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1] - 该船由中远海运特运旗下广州远海汽车船运输有限公司投资、中船集团广船国际建造 [1] - "远海口"轮首航投入"中国——地中海"班轮航线,单程航程约30天,较一般航线压缩近三分之一时间 [1] - 航线服务网络可覆盖法国、西班牙等多个欧洲国家以及北非主要国家港口 [1] 船舶性能与规格 - "远海口"轮总长199.9米,船舶总吨达68252吨,排水量达39069吨 [1] - 内部拥有12层汽车甲板,包括8层固定层和4层活动层,装载能力为7000个标准车位 [1] - 可承载商品车、工程车、大巴等全品类车辆及MAFI货物 [1] - 采用先进LNG双燃料主机,每航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00多吨 [2] - 搭配全球最大船载光伏系统,年发电量达41万度,可节省燃油约11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5.9吨 [2] 技术创新与智能系统 - 应用中远海运自主研发的数智平台,实现港口、理货全链条数据贯通 [2] - 通过创新性融合4G/5G移动通信、北斗卫星定位、天通卫星通信及水下声学通信技术,构建一体化通信网络 [2] - 实现船货动态实时监控与风险预警 [2] - 配备智能蔬菜种植集装箱,构建自给自足的"绿色菜园",解决远洋船员新鲜蔬菜供应难题 [3] 行业数据与发展规划 -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外贸"新三样"之一 [3] - 截至5月13日,今年南沙汽车口岸已查验出入境汽车滚装船186艘次,同比增长22.3% [3] - 中远海运汽车船队规模扩充至20艘 [5] - 2024年承运发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汽车货量超过16万台 [5] - 今年前4个月承运"一带一路"货量68604台,同比增长110.14% [5] - 按照规划,中远海运汽车船2026年将增加至30艘 [5]
政策东风起,聚焦深海装备、深海信息技术、深海探测等
浙商证券· 2025-05-15 10: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深海科技”,标志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广东、青岛等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支持政策,助力产业化落地 [14][16] - 发展深海科技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是经济增长新引擎,也是国家安全保护和海洋权益争夺的重要抓手 [5] - 深海科技涵盖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技技术、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保障4大方向 [6] - 投资建议聚焦深海装备、深海信息技术、深海勘探、深海特种材料等生产资料或新基建属性环节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什么是深海科技 - 深海科技指用于探索、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以及研究深海环境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和相关学科总称,涵盖深海探测、资源开发、通信与导航、工程技术等领域 [4]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深海科技”概念,位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章节 [4] 为什么要发展深海科技 -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是经济增长新引擎,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10.54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GDP7.8%,预计2025年超13万亿元,深海科技相关产业占比超25%,市场规模有望超3.25万亿元 [5] - 是国家安全保护和海洋权益争夺的重要抓手,深海潜航器、海底监测网络等技术对国防安全至关重要,掌握深海开发能力可获更多权益 [5] 深海科技有哪些方向 海洋资源开发 - 海洋新能源包括波浪能、潮流能、海上风电等,全球海洋能资源理论上每年可发电2000万亿kWh,约为2019年全球发电量77倍多,未来应用方向有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波浪能潮流能综合利用 [21] - 深海采矿从200米以下深海海床提取矿产资源,对保障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有不可替代作用,我国部分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如钴、镍、铜分别高达98%、91%和75% [22] - 深海渔业构建“养—捕—加”“海—岛—陆”相结合的全产业链渔业生产新模式,提供健康洁净的深海营养源 [23] - 深海油气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可燃冰),全球超70%油气资源蕴藏在海洋,44%来自深水,开发向全水下生产系统趋势发展,国内水下生产系统核心设备进口依赖度高 [24] 海洋科技技术 - 新型海洋运载器分载人型和无人型潜水器,具有超长续航、跨域机动、集群协作等特性,应用场景广泛,行业以北美欧洲为主导,亚太地区迅速崛起,我国取得显著进展但关键零部件和技术仍缺乏,2023 - 2024年全球无人潜水器市场规模从570亿元增至613亿元,增速7.54%,预计2025 - 2028年CAGR为7.62% [29][31][34] - 海洋传感器用于检测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国内在近海和常规传感器初步国产化,深海和中高端核心传感器依赖进口,声呐技术是海洋探测重要工具,2023年全球海洋传感器市场规模342.2亿美元,预计2024 - 2032年CAGR约5.1%,2020 - 2025年国内市场CAGR约10.4% [38] - 海洋新材料指能从海洋提取或专属用于海洋开发的特殊材料,钛合金是海洋环境理想材料 [39] - 海底数据中心是绿色低碳新型数据中心系统,具有“三省两高一低”优势,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价值2176.5亿美元,预计2025 - 2034年CAGR=11.4% [39][40] - 智能船舶利用多种技术实现智能化运行,关键技术包括智能航行、智能船体等,商业模式将更多元创新,2023年市场规模463.4亿元,预计2023 - 2028年CAGR约21% [43] - 智能工业软件设计覆盖船舶设计、分析评估等环节,我国船舶工业软件集成度低,90%以上采用国外软件,国家出台政策支持自主可控发展,目标2025年基本自主,2030年实现替代,2035年实现超越 [43] 海洋环境保护 - 绿色船舶采用绿色技术,在生命周期内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污染,2023年国际海事组织发布减排战略,目标到2030年全球海运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8年至少减少20%,力争30%,到2040年至少减少70%,力争80% [44] - 岛礁工程对国防和海洋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涉及岛体建造、海洋水下新结构等众多技术领域 [47] - 海洋浮式核电站是海上移动式小型核电站,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能源,具有无污染、造价低等优势 [48] - 海上应急和安全领域涵盖海域各类海洋工程技术,包括人命救生、船舶及财产救助等所需装备与技术体系 [49] 海洋权益保障 - 极地工程技术是实现极地治理的装备保障,我国在极地船舶装备与技术领域起步晚,有待发展 [53] - 超大浮体结构是长大扁平浮式钢结构,对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等有重要意义 [54] - 海天空地一体化信息服务网以地基网络为基础,延伸天基、空基、海基网络,提升国家网络空间竞争力,2016年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科技创新规划,2020年卫星互联网确定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之一 [55] - 智慧海洋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洋多板块信息互联互通,实现海洋资源共享和活动协同,技术体系包括智慧海洋基础、装备、信息、海上安全技术 [56] 投资建议 重点推荐 - 深海装备推荐亚星锚链、振华重工、中国船舶、中国动力、中船防务,关注中集集团等 [7][59] - 深海信息技术推荐中天科技、东方电缆,关注海兰信、亨通光电等 [9][59] - 深海勘探推荐中国海防、微光股份,关注时代电气等 [9][59] - 深海材料建议关注宝钛股份、西部材料、西部超导等 [9][59] 建议关注 - 深海资源开发与技术服务推荐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关注深水海纳、东方海洋等 [60] 重点公司分析 中国船舶 - 全球造船龙头,全球市占率约11%,业绩增长核心驱动为行业景气上行、供给紧张船价走高、军工央企价值重估,预计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约76、106亿元,同比增长110%、40% [63][65] 中国海防 - 舰船水声防务龙头,主营水声防务、信息产业、特装电子产业,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3.62、5.07、6.53亿,同比增长59%、40%、29% [66][69] 亚星锚链 - “深海科技”核心装备企业,传统业务景气复苏,漂浮式风电系泊链打开成长空间,矿用链有国产替代逻辑,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3.2、4.0、5.0亿元,同比增长13%、27%、23% [72] 中国动力 - 船用动力系统龙头,柴油机业务贡献主营收,预计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约21.6、31.3亿元,同比增长55%、45% [73][74] 振华重工 - 全球港机龙头+海工装备领军者,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8.4、9.5、11.3亿元,同比增长57%、14%、19% [76][78] 中船防务 -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A+H”平台,受益船舶行业周期上行,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约8.5、16.2、24.1亿元,同比增长125%、90%、49% [79][82] 微光股份 - 冷链电机全球龙头,“人形机器人+深海科技”电机打开空间,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7、4.6、5.2亿元,同比增长68%、26%、12% [84][87]
未知机构:脱水研报丨人形机器人中“高重要性+高壁垒+高价值量”的感知部件,国产玩家正在突破;头部公司排产已至 2028年后,此行业中高价订单-开始释放利润弹性-20250515
未知机构· 2025-05-15 09: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船舶、有色金属、外骨骼机器人 - **公司**:柯力传感、华培动力、昊志机电、安培龙、东华测试、索辰科技、海伯森、鑫精诚、杭州柯林、紫金矿业、洛阳钼业、铜陵有色、金诚信、西部矿业、云南铜业、云铝股份、神火股份、中国宏桥、天山铝业、中国旭阳集团、陕西黑猫、美锦能源、开滦股份、潞安环能、盘江股份、平煤股份、淮北矿业、中钢国际、宝钢股份、华菱钢铁、锡业股份、厦门钨业、宝武镁业、华锡有色、中钨高新、湖南黄金、金钼股份、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防务、中国动力、亚星销链、中国海防、松发股份、探路者、振江股份、伟思医疗、银江股份、精工科技、新兴装备、信降候康、翔年医疗、稿光股份、美湖股份、光大同创 核心观点和论据 人形机器人 - **核心观点**:人形机器人感知核心部件重要性高、价值量大,中高价订单释放,行业利润迎来向上拐点,国产玩家在感知部件上取得突破 [1][3] - **论据**: - 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与外界交互的重要桥梁,力传感器重要性高、价值量大,六维力传感器是核心部件,在机器人中价值量占比16% [3][4] - 六维力传感器在设计、工艺、检测等维度有较高壁垒,高端市场以外资为主,但国内玩家入局,产品性能迭代缩小与外资差距 [7][9] - 随着机器人出货量和搭载率提升,六维力传感器单价有望从1 - 2万元下探至千元左右,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138亿元 [9] 船舶 - **核心观点**:头部船厂排产已至2028年后,中高价订单开始释放利润弹性,行业利润迎来向上拐点 [1][27] - **论据**: - 2024年船舶板块营收2103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72亿元,同比增长103%,交付结构中高价格、低成本订单占比提升 [27] - 2025年Q1船厂在手订单持续增长,全球船厂交付量预计同比增长9%/9% [27] - 行业供需缺口明显,2024年全球船厂手持订单覆盖率达3.8年,头部船厂排产至2028年后 [29] 有色金属 - **核心观点**:需求旺季下业绩释放预期增强,主要品种价格表现强势 [17][18] - **论据**: - 特朗普关税政策推升通胀预期,金价中枢持续抬升,3月是需求旺季,铜铝持续去库价格强势 [18] - 铜:2025年5月9日SHFE铜库存较一个月前下滑约55.9%,需求预计改善,供应受限,铜价有望向上修复 [19] - 铝:截至2025年4月,理论运行产能4410万吨,需求预期好转,铝价有望向上修复 [20] - 煤焦钢:关税缓和后,沿海城市对美钢铁出口有望恢复,钢厂产量高位运行,对双焦需求形成支撑 [21] - 小金属:钼价格重心稳定,锡供应紧缺,钨供需拉锯,锑价格持续上涨 [22][23] 外骨骼机器人 - **核心观点**:从概念到产业化,众多企业布局,产品向消费级下沉,市场空间广阔 [32] - **论据**: - 已应用于军事、工业、医疗等多领域,技术进步驱动发展,应用领域拓宽 [32] - 主要由五大系统构成,传感、控制、驱动系统是人机交互核心 [32] - ABI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68亿美元 [33] - 众多企业以自研、合作开发等方式入局 [3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六维力传感器在结构设计、解耦能力、标定检测、工艺等方面是“系统工程”,硅应变片与玻璃微熔工艺结合有望提高量产效率 [7] - 2025年Q1全球船厂新签订单同比下滑,主要因2024年需求前置和客户观望情绪,2026年起船厂有望产能释放带动新船需求修复 [30] - 外骨骼机器人为上游电机、碳纤维等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新机遇 [35]
用好资本“无形之手” 赋能产业“大显身手”——广东以产融协同驱动产业跃迁的启示
证券时报· 2025-05-15 08:13
广东产业升级与资本作用 核心观点 - 广东正从"制造大省"向"创新强省"转型,新质生产力在多个新兴领域(机器人、飞行汽车、芯片、生物医药)形成集群效应 [1] - 传统产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部环境不稳定等挑战,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1] - 资本市场通过"价值发现者"和"资源整合者"双重角色,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升级 [1][2] 新兴产业资本赋能 - 广东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数量超1.2万只(全国首位),规模达2.47万亿元,为科技创业提供支撑 [2] - 产业资本活跃:迈瑞医疗投资国产ECMO企业汉诺医疗,广汽集团布局自动驾驶(文远知行、小马智行) [2] - 技术突破依赖资本长期"伴跑",实现"从0到1"的跨越 [1] 传统产业资本重构 - 美的通过资本运作收购库卡集团(机器人)、菱王电梯、合康新能,拓展新赛道 [2] - 松发股份并购恒力重工跨界船舶制造,佛山照明整合沪乐电气、国星光电布局智能照明 [2] - 资本市场提供融资、并购重组等功能,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2] 产业协同效应 - "产业+资本"双轮驱动模式在广东常态化,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2] - 传统产业通过资本"焕新"筑牢经济基本盘,新兴产业打造未来增长点,形成规模与韧性兼具的产业生态 [3]
用好资本“无形之手” 赋能产业“大显身手”
证券时报· 2025-05-15 02:24
广东产业升级与资本赋能 - 广东正从"制造大省"向"创新强省"跃迁 新质生产力在深圳南山区"机器人谷"、广州开发区"飞行汽车工厂"、东莞松山湖"芯片军团"、珠海横琴"生物医药谷"等多点开花 [1] - 广东产业发展历经加工贸易起步、制造业"挑大梁"到科技创新前沿三个阶段 当前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部环境不稳定等挑战 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1] - 资本市场通过"价值发现者"和"资源整合者"双重角色 为广东产业重构提供关键支撑 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举格局 [1] 新兴产业资本赋能 - 广东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数量超1.2万只(全国首位) 规模达2.47万亿元(全国前列) 为科技创业提供强支撑 [2] - 产业资本活跃:迈瑞医疗投资国产ECMO企业汉诺医疗 广汽集团投资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 形成"链主企业孵化创新尖兵"模式 [2] 传统产业资本运作案例 - 美的通过收购库卡集团(机器人)、菱王电梯、合康新能等 拓展机器人、电梯、新能源赛道 [3] - 松发股份并购恒力重工跨界船舶制造 佛山照明整合沪乐电气、国星光电等资源拓展智能照明 [3] - 资本运作帮助传统企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开辟提质增效"快速通道" [3] 产业协同发展成效 - 资本驱动下传统产业"焕新"升级筑牢经济基本盘 新兴产业打造未来增长点 形成规模、韧性与后劲兼备的产业生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