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发电

搜索文档
举牌!举牌!
中国基金报· 2025-07-23 17:27
中邮保险举牌绿色动力环保 - 中邮保险于7月4日买入绿色动力环保H股72.60万股,触发举牌,持股比例从4.8927%增至5.0722% [4] - 举牌后中邮保险直接持有绿色动力环保H股2051万股,账面余额约人民币0.941亿元,占公司总资产比例0.014% [5] - 绿色动力环保为北京市国资控股的A+H股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去年长城人寿也曾举牌其H股至5.0343% [5] - 中邮保险总资产达6313.8亿元,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1007.75亿元,占总资产17.08% [5] 险资年内举牌动态 - 年内险资举牌次数达21次,超过去年全年,涉及平安人寿、长城人寿、新华保险等十余家机构 [7] - 举牌标的集中在银行、公用事业、能源、交通运输、高科技及环保行业,银行股被举牌次数最多 [7] - 中邮保险5月曾以8.69亿元受让东航物流5%股权,触发A股举牌 [7] 险资举牌动因分析 - 低利率环境下险资为提升收益率增加权益配置 [7] -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高股息个股和长期股权投资可稳定报表收益 [7] - 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进一步推动举牌积极性 [7]
又添一例!中邮保险出手,年内险资举牌次数超去年全年
国际金融报· 2025-07-22 17:45
险资举牌绿色动力环保H股 - 中邮保险通过港股通二级市场买入72.6万股绿色动力环保H股股票,持股比例增至5.0722%,触及举牌线 [1] - 每股作价5.0007港元,共计耗资363.05万港元 [5] - 交易前持有1978.4万股(4.8927%),交易后持有2051万股(5.0722%) [5] - 持有股票账面余额为0.941亿元,占中邮保险2025年二季度末总资产的0.014% [6] 险资举牌整体情况 - 年内已有17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合计举牌次数达21次,超过去年全年 [3] - 长城人寿2024年7月31日曾举牌绿色动力环保H股,增持至7015万股(5%) [6] - 截至2024年底,长城人寿累计持有绿色动力环保H股1.2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74% [7] 绿色动力环保公司概况 - 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首家A+H股上市企业,总资产近300亿元 [6] - 2024年营业总收入33.99亿元(同比下降14.08%),归母净利润5.85亿元(同比下降7.02%) [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2元 [6] 中邮保险投资策略 - 2025年4月曾以10.944元/股受让东航物流7942.01万股(5%) [9] - 计划逐渐增加波动性较大的股票配置,期望获得更多超额收益 [9] - 正在建立成熟的股权投资团队,直接投入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相关的行业 [9] - 2025年一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801.07亿元(同比增长8.75%),净利润15.65亿元(同比下滑超40%) [10]
环保发电厂因为垃圾少“吃不饱”?四川每天4万多吨垃圾变成宝
四川日报· 2025-07-22 11:19
垃圾焚烧行业现状 - 成都9家垃圾焚烧厂满负荷运行 每日处理垃圾总量约1.58万吨 接近全市每日产生2万吨生活垃圾的79% [5][6] - 成都万兴环保发电厂(二期)每日处理生活垃圾超3000吨 发电约150万度 已稳定运行1600余天 [5] - 邓双海诺尔环保发电厂设计日处理能力1500吨 实际达2000吨 全年运行超340天 临时处理量可达2300吨 [6] - 四川全省45座垃圾焚烧发电厂 2024年日均处理垃圾4.35万吨 占设计总能力4.8万吨/日的90.6% [7][8] 区域运营差异 - 遂宁市垃圾焚烧厂日处理800吨 垃圾来源稳定未出现缺口 [7] - 眉山市仁寿县垃圾焚烧厂设计1200吨/日 曾存在垃圾不足 后通过扩大收集范围实现平稳运行 [7] - 达州市垃圾焚烧厂设计1400吨/日 实际处理950吨/日 存在32%缺口但仍维持运营 [7] 产能规划与人口支撑 - 四川省2023年生活垃圾产生量2083.87万吨 与8368万常住人口规模匹配 [9] - 对比江苏省8526万人口 2023年焚烧处理垃圾2828万吨 显示四川垃圾焚烧产能利用率更高 [9] - 2022-2024年仅新增8座焚烧厂 低于原规划14座 2030年前计划新增0.98万吨/日处理能力 [10] 技术升级与资源化 - 垃圾焚烧发电效率显著提升 从10年前200度/吨提高到当前500度/吨 [11] - 炉渣5%用于建材制作 飞灰3%经固化安全填埋 烟气排放指标优于国标 [11] - AI算法优化使每吨垃圾发电量提升10% 余热用于市政污泥干化等协同处置 [12] 基础设施扩建 - 成都万兴环保发电厂(三期)投运后将新增5100吨/日处理能力 全市总能力达2.09万吨/日 日发电超1000万度 [6]
中环环保(300692) - 300692中环环保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9
2025-07-09 18:10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9日下午15:00 - 16:00,形式为电话会议 [2] - 参与单位有太平基金、国联安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东北证券等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总经理宋永莲女士,董事、董事会秘书江琼女士,董事、财务总监王炜先生 [2] 污水处理业务优势 - 公司有设计资质和能力,可从设计前端对项目进行一体化考虑,技术综合性更好,运营效率更高 [2] - 掌握高负荷水解酸化等多种关键核心技术,技术优势明显 [2] - 大部分项目早期获取,投资收益较高 [2] - 有二十年运营经验,有专业团队,通过节能技改和精细化管控,成本优势明显 [2] 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情况 - 垃圾焚烧发电厂整体产能利用率约92% [3] - 针对部分项目垃圾量不足问题,采取拓宽垃圾焚烧来源、加大创新研发投入等技术优化、开展蒸汽供热业务等措施 [3] EPC订单情况 - 2024年末有13个EPC在手订单,未确认收入金额为2.76亿元,预计上年结转项目会在2025年底陆续完工 [3] 光伏业务情况 - 光伏业务自用部分约占85%,可节约电费成本 [3] - 公司计划暂不再对外拓展光伏业务 [3] 多元化经营探索 - 公司仍在探索垃圾发电项目与IDC合作等多元化经营方向的可能性 [3] 分红政策 - 公司一般在盈利基础上尽量多现金分红,确保三年累计现金分红金额高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的30% [4] - 2025年公司会考虑加大分红,提高股息率 [4] 项目投资策略 - 近几年主动减少对污水处理等重资产项目投资,控制规模稳健经营,有选择性承接支付能力好或有专项债保证支付的项目,以工程项目、轻资产运营项目为主 [4] 新质生产力赛道投资 - 公司近年来一直在寻找调研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赛道项目,如有进展将按要求披露 [4] 可转债情况 - 距离可转债到期还有近三年,公司现金流充裕、持续盈利,欢迎债权人转股,若不转股有能力按时兑付 [4]
三峰环境控股股东获5000万元增持贷款 不足两月累计已增持1264万股
长江商报· 2025-07-09 07:01
控股股东增持情况 - 控股股东德润环境获得中信银行重庆分行不超过5000万元、期限不超过3年的专项增持贷款支持 [1] - 德润环境5月22日通过集中竞价增持25 63万股 并计划12个月内增持1 5亿至3亿元 [1] - 截至6月24日累计增持1139 57万股(占总股本0 68%) 金额9623 69万元 [1] - 截至7月7日累计增持1264 97万股(占总股本0 76%) [1] 历史股东增持记录 - 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间接控股股东重庆水务环境控股集团增持712 64万股(占总股本0 42%) 金额5232 56万元 [2] 公司业务概况 - 国内最早进入垃圾焚烧发电领域 主营项目投资 工程建造 设备研发及运营管理 [2] - 截至2024年末以BOT PPP模式投资57个项目 设计处理能力61450吨/日 覆盖全国主要区域 [2] - 焚烧炉技术装备应用于全球260个项目419条焚烧线 总处理能力超23万吨/日 [2]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59 91亿元(同比-0 59%) 剔除一次性因素后同口径增长0 30% [3] - 2024年净利润11 68亿元(同比+0 2%) 扣非净利润11 55亿元(同比+1 54%) [3] - 2024年重庆市外营收39 25亿元(同比+4 5%) [4] - 2025Q1营收15 55亿元(同比+0 16%) 净利润4 09亿元(同比+4 93%) 扣非净利润3 9亿元(同比+1 15%) [4] 国际业务拓展 - 2024年签署9项焚烧炉设备合同 设计处理能力6370吨/日 [3] - 中标印度 泰国 越南等"一带一路"项目 合同总金额超8亿元 [3] - 新签35个污水处理及直饮水设备合同(含5个国际项目) 处理规模6 19万吨/天 合同金额2 39亿元 [3]
垃圾焚烧发电更契合绿电直连新场景
中国能源网· 2025-07-07 22:01
政策推动绿电直连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通知明确有序推动绿电直连,探索创新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1] - 政策核心目的是通过市场机制激活新能源环境溢价,鼓励企业绿色用能[1] - 允许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直接向数据中心、工业园区等高耗能用户供电,形成"点对点"绿电直连模式[1]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现状 - 垃圾焚烧发电厂长期依赖"上网售电"模式,面临国补拖欠、垃圾处理费延迟支付导致的应收账款高企问题,企业现金流压力大[1] - 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容量达2577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394亿千瓦时[2] - 垃圾焚烧发电可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运行,机组规模20MW-50MW,兼具稳定基荷支撑与低调峰冲击特性[2] 绿电直连的行业价值 - 绿电"协议直供"释放的绿色溢价有效缓解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的现金流压力[1] - 参与绿电交易成为盘活绿色资产、拓宽收益渠道的关键突破口,是行业环境价值获得市场认可的重要里程碑[1] - 垃圾焚烧设施临近负荷中心且稳定,是"隔墙售电"的理想电源,两年前行业协会已呼吁优先在垃圾焚烧行业推广[1] 政策支持与市场实践 - 2023年7月国家明确垃圾焚烧绿电的绿色价值变现凭证[2] - 2024年12月上海城投旗下6个垃圾焚烧厂完成7.9亿千瓦时绿电交易,成为上海首批生物质发电绿电交易项目[2] - 浦发集团下属公司完成5亿度绿电交易,科思创、万国数据等成为首批买家,验证了垃圾焚烧绿电直连的可行性[2] 行业前景 - 上海的成功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上海方案"[2] - 绿电直连为垃圾焚烧发电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强劲的市场动能[3]
垃圾真不够烧了?藏在25家公司财报里的产业真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7 11:33
行业现状 - 中国垃圾焚烧产业面临局部地区"垃圾不够烧"的挑战,企业通过跨区域布局和收购扩大业务 [1] - 行业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光大环境以15.99万吨/日处理能力位居第一 [5][6] - 全国垃圾焚烧厂数量从2005年67座增至2024年1010家,处理能力从3.3万吨/日增至86.18万吨/日 [4] 市场格局 - 行业TOP5上市公司为光大环境、瀚蓝环境、三峰环境、节能环境、绿色动力 [5] - 光大环境2024年营收302.6亿港元,瀚蓝环境合并粤丰环保后处理能力达8.58万吨/日 [6] - 瀚蓝环境产能利用率119%,绿色动力84.86%,伟明环保达97% [7] 产能利用 - 近两年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约60%,16%项目利用率低于50% [5] - 陕西渭南光大环保能源厂设计能力21.9万吨/年,实际处理仅5.373万吨,利用率24% [8] - 局部地区产能过剩主因规划规模偏大或村镇垃圾收集不足 [7][8] 企业动态 - 中科环保3.5亿元收购广西两家垃圾焚烧公司 [1] - 深圳能源投资3.67亿元在肇庆建设垃圾焚烧项目 [1] - 企业拓展多源垃圾处理如开挖存量填埋场,但成本较高 [1] 技术转型 - 垃圾焚烧处理比例从2005年9.8%升至2023年82.5%,填埋比例从85.2%降至7.5% [3] - 2020年后焚烧成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主流处理方式 [4] - 行业经历2008年和2017-2020年两波建设高峰 [4] 市场拓展 - 企业下沉县城市场面临挑战,海外市场如东南亚成为新发力点 [1] - 并购整合趋势显现,但大并购潮或难出现 [1]
出海拓展垃圾焚烧产能,助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信达证券· 2025-07-05 17: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伴随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趋于饱和,东南亚等地成为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出海的首选目的地之一,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具有显著竞争优势,海外项目在垃圾处理费定价及电价方面均高于国内,垃圾焚烧企业出海拓展产能可助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3] - “十四五”国家对环境质量和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更多要求,节能环保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有望维持高景气度,在化债背景下,优质运营类资产有望迎戴维斯双击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当周市场表现 - 截至7月4日收盘,本周环保板块上涨0.81%,表现劣于大盘,上证综指上涨1.40%到3472.32,涨跌幅前三的行业分别是钢铁(5.1%)、建筑材料(4.0%)、银行(3.8%),涨跌幅后三的行业分别是计算机(-1.3%)、非银金融(-0.7%)、美容护理(-0.6%) [9] - 水治理板块上涨2.12%,水务板块上涨0.81%,大气治理板块下跌1.16%,固废中环卫板块下跌2.82%,垃圾焚烧板块上涨0.21%,资源化板块上涨1.63%,固废其他板块上涨3.10%,环保设备板块上涨3.14%,检测/监测/仪表板块上涨2.49%,环境修复板块上涨1.36% [3][10] - 当周环保板块涨幅前十的分别为雪迪龙、华光环能等;跌幅前十分别为创元科技、聚光科技等 [13] 专题研究 - 海外垃圾焚烧项目收益率优于国内项目,拓展海外产能可提高公司盈利能力,中国企业技术成熟度高、成本控制能力强以及产业链完善,在海外市场具有显著竞争优势 [16] - 中国天楹在越南、印尼、新加坡等地拓展垃圾焚烧项目,垃圾处理费约在150 - 300元/吨,其中河内项目电价约为0.72元/度,显著优于国内水平 [3] - 中国天楹在新加坡大士项目垃圾处理费约合人民币309元/吨,上网电价约合人民币0.51元/度;越南河内项目垃圾处理单价约合人民币150.44元/吨,电价约0.72元人民币/kWh;雅加达项目处理费约合人民币214元/吨 [16][17][18] - 旺能环境越南太平省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处理规模为600吨/日,垃圾处理单价暂定为约合人民币147.74元/吨 [19] - 中国企业加快出海拓展,中国天楹、康恒环境在海外投资规模较大,中国天楹越南河内项目成为绿色一带一路示范性项目,康恒环境截至2024年6月在全球投资建设垃圾发电项目84个,日处理生活垃圾11万吨 [20] 行业动态 - 6月30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启用单向竞价交易方式的公告》 [3][22] - 7月2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管理规程和建设指标相关文件等4项生态环境标准 [3][23] - 6月30日,江苏自然资源环境厅提到发展海洋蓝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将协同推动江苏省蓝碳司法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4] - 6月30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起草了《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回填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 [25] 公司公告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绿动转债”累计转股127,000元,转股数为13,043股,尚未转股金额为2,359,873,000元 [26] - 中科环保以公开摘牌方式收购广西贵港北控水务环保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广西平南县北控水务环保有限公司100%股权 [2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伟22转债”累计转股180,000元,转股数为5,626股;“伟24转债”累计转股251,000元,转股数为13,917股 [27] - 截至2025年7月3日,中国天楹实际控制人严圣军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未来半年和一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数量均为12,600.00万股 [28] 投资建议 - “十四五”节能环保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有望维持高景气度,优质运营类资产有望迎戴维斯双击 [3] - 重点推荐瀚蓝环境、兴蓉环境、洪城环境;建议关注旺能环境、军信股份、武汉控股等 [3]
中国焚烧厂,高价抢垃圾
虎嗅· 2025-07-02 15:21
行业现状 - 中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111万吨/日 超"十四五"目标38.75% 成为全球处理能力最高国家 [2][3] - 2024年底中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116.6万吨/日 被WRCA认证为全球最高 [4] - 2023年全国垃圾焚烧发电厂计划内停炉83467天次 部分焚烧炉超过半年未开机 [5] - 垃圾焚烧厂平均负荷率约60% 40%产能闲置 [5] 产能过剩原因 - 垃圾焚烧占比从2014年32.51%升至2023年82.49% 处理总量增长超50% [15] - 2017-2023年建设提速 2021年新建投产222座 [18] - 13年间焚烧厂数量增长近9倍 处理能力增长16倍 [20] - 东部地区产能集中 浙江76座焚烧厂中18座年均停炉超50天 [23] 企业应对措施 - 开展"垃圾争夺战" 包括支付每吨50元回扣给物业公司 [7] - 开挖陈年填埋垃圾 如广州兴丰应急填埋场挖出350万立方米 [7] - 拓展海外市场 如光大环境、中国天楹、康恒环境等在越南等地布局项目 [7] - 采用"垃圾掺烧"技术 掺烧比例达12%-35% 南阳市项目日需求1050吨 [8] 商业模式 - 2003年转向特许经营 采用BOT模式 [25] - 收入来源包括垃圾处置费、上网电费和政府补贴 [26][27] - 稳定运营企业毛利率通常维持在30%-50% [31] - 特许经营期25-30年 前期投入通过长期摊销 [31]
中科环保摘牌两公司股权 增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规模
证券时报网· 2025-07-01 23:05
收购交易概况 - 公司以公开摘牌方式收购北控水务(广西)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贵港环保100%股权及平南环保100%股权,转让价格分别为3.03亿元和5175万元 [2] - 交易完成后,贵港环保和平南环保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 - 公司已与广西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成交确认书》,确认成为两公司股权转让的受让方 [3] 标的公司业务详情 - 贵港环保主要运营贵港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采用BOO模式,总投资额约9.18亿元,总规模1500吨/日(一期600吨/日、二期300吨/日、三期600吨/日),已全部投运 [2] - 平南环保主要运营平南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特许经营期至2052年3月31日,采用BOO模式,总投资额约5.31亿元,总规模1200吨/日(一期600吨/日已投运) [2] 标的公司财务数据 - 贵港环保账面净资产2.6亿元,评估值3.35亿元,增值率28.74% [2] - 平南环保账面净资产5726.14万元,评估值5750万元,增值率0.42% [2] 公司战略与业务协同 - 公司系国内较早从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化的企业,具有丰富的BOT、BOO项目经验 [3] - 本次交易符合公司战略规划,有助于增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规模,拓展广西固废处理市场布局及绿色热能高效利用模式的推广 [4] - 预计交易将提升公司未来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强核心竞争力 [4] 公司并购历史与成效 - 近年来公司积极并购具有供热潜能的标的,并通过运营标准化提升业绩,例如2023年底收购的石家庄项目首季度扭亏为盈,2024年单体项目净利润增长5000万元,合并报表净利润贡献约10% [4] - 境外业务方面,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州(1500吨/日)和扬吉尤利市(800吨/日)政府签订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合作备忘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