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
搜索文档
百度、阿里即将入局,AI眼镜“大战”升级
财联社· 2025-10-21 10:49
行业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眼镜厂商出货量突破100万台,同比增长64.2%,占据全球26.6%的市场份额 [6] - 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全年出货量预计达到284.6万台,同比增长116.4% [16] - 行业在AI技术驱动与行业需求双重加持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竞争格局将迎来重大变化 [6][16] 主要厂商动态 - 雷鸟眼镜将于10月23日发布全球首款支持HDR的智能观影眼镜 [4] - 影目科技于10月16日发布新一代AI智能眼镜INMO GO3,并与腾讯、蚂蚁集团、智谱AI等共建AI+AR原生内容生态 [4] - 阿里夸克AI眼镜计划在年内发布,深度融合阿里及支付宝生态,支持通义千问大模型、高德导航、支付宝支付、淘宝比价等功能 [8][14] - 百度旗下小度AI眼镜计划于今年年内开售,具备第一视角拍摄、边走边问、卡路里识别等功能 [5][14] - 字节跳动在探索AI眼镜研发,但相关产品尚处早期探索阶段,暂无发布计划 [15] 国际案例与行业趋势 - Meta和雷朋联合推出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截至今年2月销量已突破200万台,计划到2026年底将年产能提升至1000万台 [7] - 行业趋势聚焦轻量化、时尚化和功能实用化,通过与传统眼镜品牌合作推动产品向日常穿戴品转型 [7] 供应链与产能挑战 - 多家新兴AI眼镜厂商面临交付困境,如Rokid Glasses在发布后延迟交付,迄今已获超30万台全球预售订单但面临产能瓶颈 [17] - 核心元器件产能受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组件无法规模化量产导致产品侧供应不足 [17] - 生产工艺要求高,在轻量化结构中实现精密组装使得良率难以保证,显著推高生产成本 [17]
688381,拟购买半导体资产!出货量大增超64%,这个赛道火热
证券时报· 2025-10-21 08:01
帝奥微收购荣湃半导体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荣湃半导体100%股权,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1] - 荣湃半导体产品包括数字隔离器、隔离驱动等系列,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及新能源等领域,凭借独创的iDivider技术实现国产隔离芯片突破 [3] - 本次交易旨在迅速布局隔离器产品品类,吸收转化标的公司专利技术和客户资源,升级产品矩阵并扩大竞争优势 [3] 全球智能眼镜(AI眼镜)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 [4] - IDC预计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将突破4000万台,中国市场份额将稳步提升,2024至2029年五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55.6%,增速全球首位 [4] - AI眼镜正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驱动智能穿戴设备迭代升级,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代主流计算终端 [4][6] 科技巨头AI眼镜产品进展 - Meta发布的Ray-Ban Display智能眼镜起售价799美元,市场反响热烈,实体店几近售罄,中国大陆电商平台价格最高飙升至15000元人民币 [5] - 苹果已暂停Vision Pro头显升级计划,将资源转向开发可与Meta竞争的智能眼镜 [6] - AR智能眼镜品类正成为设备零售和订阅服务的新增长点 [6] AI眼镜产业链相关公司表现 - 立讯精密在AI眼镜零组件和整机产品有广泛布局,约三分之一的市场品类由其提供支持或服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11.17亿元,同比增长22.5% [9][10] - 豪威集团图像传感器产品适配AR/VR及AI眼镜需求,其LCOS产品具高解析度、低功耗等特点 [10] - 多只概念股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高增长,其中硕贝德净利润同比增幅最高达12.85倍,因其智能穿戴天线等产品与国内知名AI眼镜客户合作进入量产阶段 [10][11] 市场资金与机构预期 - 今年前三季度AI眼镜概念股融资资金净买入额超10亿元的有12只,立讯精密以50.07亿元净买入额居首 [9] - 根据3家及以上机构评级,机构一致预测2025年净利润有望翻倍增长的概念股有11只,三安光电、TCL科技预测增幅居前,分别为294.41%和289.41% [12]
全球份额20.2%,华为登顶后再发力:华为WATCH GT 6 Pro 正式开售!
环球网· 2025-10-20 16:11
产品发布与市场表现 - 华为WATCH GT 6 Pro于10月20日开启全渠道销售,是唯一入选《时代》周刊2025年度最佳发明的中国智能手表 [1] - 产品在预售阶段已获得消费者热烈关注,提供琥珀棕、钛空银、曜石黑三款配色 [1] - 2025年第二季度,华为以990万台出货量、20.2%的市场份额蝉联全球腕戴设备市场榜首,出货量同比增长11.7% [11][12] - 全球腕戴设备市场在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2.3% [12] 产品设计与美学 - 产品设计深度融合功能需求与美学表达,琥珀棕配色灵感源于户外越野场景,搭配透气疏水复合编织表带 [3] - 采用八角表圈与无界几何美学设计,运用蓝宝石玻璃和航空级钛合金等高端材质提升质感 [3] 电池技术与续航能力 - 搭载首创高硅叠片异形电池,电池密度提升37%,空间利用率提高28%,容量达867mAh [5] - 轻度使用场景下最长续航可达21天,解决了智能手表的续航焦虑问题 [5] 健康监测功能 - 依托全新玄玑感知系统,情绪状态识别从3分类升级至12种,压力检测出值速度缩短至10分钟 [7] - 首发房颤负荷统计功能,可实时监测房颤发作时长占比 Pro版本独有ECG心电分析功能,实现腕间实时心脏健康监测 [7] 运动功能专业化 - 与数字款共同首发模拟骑行功率、踏频及FTP测试功能,无需额外设备 [9] - Pro版本专属升级高精度越野跑定位与高尔夫矢量地图功能,通过双频GNSS定位适配专业运动场景 [9] 行业地位与市场活动 - 华为在中国市场已连续6年出货量第一 [11] - 10月2日起,华为WATCH GT 6系列全系优惠50元,Pro版到手价2438元起 [13]
为啥科技公司都沉迷于造智能戒指?
虎嗅APP· 2025-10-19 21:20
行业概况与市场表现 - 智能戒指作为可穿戴设备已进入市场近10年,但目前仍以“低调科技感配饰”为噱头,尚未找到被普罗大众认可的用途 [7] - 2025年上半年国内主要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智能指环市场份额在手环、手表、指环三大品类中仅占0.1%,但销售额同比增幅达到6401.7%,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31] - 2023年全球智能戒指销量为88万枚,其中芬兰公司Oura占据80%的市场份额,但该品牌未在中国市场销售 [31] 产品功能与用户体验 - 当前主流智能戒指(如三星Galaxy Ring)的核心功能集中于健康监测,包括睡眠监测、健身监测和心率预警,但无法接听电话、使用NFC或联通其他智能设备 [15][16] - 与智能手表相比,智能戒指宣称的优势是续航时间更长、睡觉无需摘取、更轻便无感,且手指脉搏信号更强数据更精准,但实际体验中其数据准确性受到质疑,且因尺寸和内部设计问题难以真正做到“无感”佩戴 [19][20] - 产品存在明显的使用场景局限,例如在进行打球、举铁等运动时需取下戒指以避免磨伤,洗澡、涂身体乳等日常活动也需频繁摘取,严重影响数据测量的连续性 [16][19] 产品缺陷与安全隐患 - 三星Galaxy Ring出现电池膨胀问题,导致用户手指被卡住,截至10月1日三星官方已收到超过200起电池相关投诉,其中12起涉及鼓包 [9][10] - 智能戒指电池因追求小体积和高续航而采用高能量密度的硅碳负极材料,这种材料循环稳定性差,过度充放电易引发膨胀,存在安全隐患 [12] - 产品可维修性极低,iFixit报告指出Galaxy Ring“可维修性几乎为零”,电池耗尽后无法更换,实际使用寿命可能不超过两年,属于“一次性电子产品” [13] 定价策略与商业模式 - 智能戒指定价高昂,三星Galaxy Ring国行版定价3099元,比最新款苹果Apple Watch还贵100元;Oura Ring 4售价约2488元,国产RingConn定价也达2099元 [22] - 除一次性硬件购买费用外,用户还需支付持续性的订阅费(如Oura Ring需每月付5.99美元)才能在App上查看详细数据,形成硬件加服务的商业模式 [22][33] - 科技公司热衷于开发智能戒指的原因之一在于能收取订阅费,同时将其作为可穿戴智能产品生态的一环,需搭配同品牌设备使用以发挥有限功能(如三星戒指的手势操控需配合Galaxy手机) [33] 市场竞争与产品创新 - 三星Galaxy Ring是首个在中国市场“带火”智能戒指的主流品牌,随后国内厂商如荣耀、魅族纷纷跟进,其中魅族MYVU Ring售价下探至399元,降低了尝鲜门槛 [31] - 部分创业公司在健康监测之外探索新功能,如RingConn推出“家人数据共享”功能,允许家人间互相查看睡眠和运动数据;另有品牌推出“AI情侣对戒”,具备配对检查和AI自动发消息等小众功能 [32][33] - 追觅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具备震动功能的智能戒指,定价2999元,并展望其未来成为连接室内外智能场景的“纽带” [33][34] 产品定位与消费者画像 - 智能戒指在功能上相当于“阉割版智能手表”,但其定位逐渐偏向时尚配饰,例如Oura与Gucci联名推出限量版戒指,价格是普通版三倍,《华尔街日报》曾从“哪个智能戒指更漂亮”角度进行产品排名 [26] - 产品被视为“性价比低但科技感强的礼物”,常出现在“送男友生日礼物”榜单中,满足特定社交需求 [27] - 对于部分特定人群(如金融从业者),同时佩戴智能戒指、普通银戒和智能手表成为一种彰显科技时尚品味的搭配方式 [29]
为啥科技公司都沉迷于造智能戒指?
虎嗅· 2025-10-19 16:01
事件概述 - YouTube科技网红Daniel Rotar的三星Galaxy Ring智能戒指在登机时发生电池膨胀,戒指卡在手指上无法取下[1] - 该事件在推特上获得超过2000万的浏览量,引发广泛关注[2] - 三星官方已收到超过200起智能戒指电池相关投诉,其中12起涉及鼓包问题[10] 产品安全与设计缺陷 - 智能戒指电池为追求小体积和高续航,采用高能量密度的硅碳负极材料,这种材料循环稳定性较差,过度充放电容易引发膨胀[13] - Galaxy Ring电池掉电速度离奇,宣称充电一次续航5-9天,但用户反映使用一个多月后需每天充电,甚至有用户称充一次电只能用4小时[14] - 产品可维修性几乎为零,一旦电池耗尽,无法在不损坏设备的情况下更换电池,实际使用寿命可能不超过两年[16] - 与手机、耳机等产品不同,戒指电池膨胀后用户无法及时摘下来,增加了安全风险[12] 产品功能与实用性 - Galaxy Ring主要功能为睡眠监测、健身监测和心率预警,但无法接听电话、使用NFC或联通其他智能设备[18][20] - 产品专注于睡眠监测场景,数据呈现详尽,但运动监测分类不如智能手表详细,且因无屏幕无法实时查看数据[21] - 在日常使用中,用户需频繁摘下戒指,如洗澡、换尿布、涂身体乳时,影响数据测量的连续性[25][26] - 有用户反映戒指内部传感器突出,长时间跑步会因摩擦导致手指被磨出红印,体温变化也会导致戒指变得“挤手指”[28] 市场竞争与定价策略 - 智能戒指市场份额在手环、手表、指环三大品类中仅占0.1%,但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幅达到6401.7%[43] - 2023年全球智能戒指销量88万枚,其中芬兰公司Oura占比80%[44] - Galaxy Ring国行版定价3099元,比最新款苹果Apple Watch还贵100元;Oura Ring 4官方售价349美元(约人民币2488元);国产戒指RingConn定价2099元[30] - 部分品牌如Oura Ring需用户每月额外支付5.99美元(约43元人民币)订阅费才能在App上查看详细数据[31]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群体 - 智能戒指受到美国军队、专业运动员和明星们的欢迎,但普通消费者对“专业健康工具”的实际需求存疑[21] - 部分消费者将智能戒指视为“奢侈品配饰”,例如Oura Ring与Gucci联名推出限量版戒指,价格是普通版的三倍[34][35] - 产品在营销中常被定位为“小贵但很有科技感的男生礼物”或“超实用送男友生日礼物”[37] - 国内厂商推出创新功能,如RingConn的“家人数据共享”功能,以及“AI情侣对戒”等小众品类,以增强产品吸引力[45][47] 行业动态与厂商策略 - 三星Galaxy Ring是第一个将智能戒指在国内“带火”的主流品牌,随后荣耀、魅族等国内手机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指环,其中魅族MYVU Ring售价399元[45] - 追觅发布全球首款具备震动功能的智能戒指,定价2999元,并展望未来智能戒指将成为连接室内外智能产品的“纽带”[48][49] - 科技公司热衷于造智能戒指的原因包括能收取订阅费,以及作为可穿戴智能产品生态的一环,需搭配同品牌电子设备使用[48]
AR眼镜产业链全透视:上游芯片、中游制造、下游应用的机遇在哪里?丨热门赛道
创业邦· 2025-10-18 11:20
行业定义与技术特点 - AR眼镜是一种利用增强现实、光学波导及传感器技术,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中的智能穿戴设备,核心在于实现虚实场景融合 [6] - AR眼镜与VR眼镜体验截然不同,VR创造完全虚拟的沉浸世界,而AR注重虚实融合,用户仍能清晰感知周围环境 [6] - AR眼镜硬件追求轻便,外形常似普通墨镜,技术构成主要包括光学模组、芯片、传感器、计算单元与交互系统 [11] - 自2012年Google Glass问世以来,AR眼镜历经从单目到双目、从工业级到消费级的迭代,朝轻薄化、高清晰、低功耗方向迈进 [14]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光学显示模组、芯片、传感器以及结构件等核心技术与零部件供应商 [14] - 光学显示模组如衍射光波导、阵列光波导负责将虚拟图像与真实世界融合,性能直接决定视场角、透光率和图像质量 [15] - 中游环节是AR眼镜的整机制造与系统集成阶段,整机厂商完成硬件设计、软件算法开发和整机调试 [15] - 下游应用市场涵盖消费级和企业级,消费级探索影音娱乐、信息提示等场景,企业级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等领域 [16] 市场融资趋势 - 2020年至2025年AR眼镜领域融资事件数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从2020年19起攀升至2022年34起的峰值 [17] - 融资活动在2022年后逐步回调,2023年降至32起,2024年为28起,2025年进一步回落至25起 [17] - 伴随行业进入量产应用阶段,单笔融资金额可能呈现上升态势,资金进一步向头部企业和具备规模化落地能力的创新主体聚集 [17] 重点公司分析:至格科技 - 至格科技成立于2019年7月,专注于AR衍射光波导及微纳光学产品研发,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20] - 公司采用独特的IDM模式,自主掌握光栅设计、光栅母版加工和纳米压印生产三大核心技术环节 [20] - 公司已建成国内首条衍射光波导全自动批量生产线,具备8寸和12寸晶圆全自动生产能力,月产能可达10万片,目标良率设定在90%以上 [20] - 产品关键指标实现显著突破,单层波导最薄可达0.4mm,视场角提升至50°以上 [20] - 公司在2025年3月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后,又于2025年8月完成新一轮亿元级融资,资金用于产能扩充和产品研发迭代 [20] 重点公司分析:致敬未知 - 致敬未知成立于2022年8月,专注于AR眼镜及互动技术研发,是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4] - 公司以"自主研发+生态整合"为核心发展路径,依托自研光学显示方案、SLAM空间定位技术及操作系统,形成沉浸式交互体系 [24] - 公司于2023年7月完成1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2025年8月完成Pre-A轮融资,由博裕资本等机构参与 [24][26] 重点公司分析:阿法龙 - 阿法龙科技成立于2017年5月,是一家专注于AR智能眼镜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7] - 公司以"光电子芯片自主研发+整机集成"为核心技术路径,产品已通过国家电网、公安部研究所等上百家行业客户验证,实现年销量30万–50万套的规模化落地 [27] - 公司于2025年9月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梅花创投,资金将用于光电子芯片技术攻坚、产品迭代及市场拓展 [28] 行业热点与市场动态 - 2025年10月,XREAL新一代AR眼镜入选《时代》杂志2025最佳发明,标志着中国原创技术力量进入全球主流创新序列 [32] - 2025年9月,Meta宣布将于2027年推出双屏智能眼镜以及真AR眼镜 [32][33] - 2025年上半年全球XR市场呈现分化态势,AR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激增50%,而VR头显出货量同比下滑14% [34] - 2025年5月,谷歌与中国AR科技公司XREAL深度战略合作,联合发布新一代AR眼镜Project Aura [35] - 2025年2月,Rokid创始人使用AR眼镜进行"无纸化"演讲引发社交媒体广泛关注,并获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36]
中国新型智能穿戴产品总量突破18.1万种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16:36
中国新型智能穿戴产品总量突破18.1万种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刘亮)中国市场监管部门15日公布,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登记使用商品条 码的智能穿戴相关产品总量达18.1万种,涉及企业0.6万家,较2020年9月底,智能穿戴产品品种数量增 长91.4%,年均增长13.9%,市场呈现稳步快速增长态势。 截至2025年9月,使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产品品种总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广东省(15.84万种)、 北京市(0.65万种)、浙江省(0.32万种)、上海市(0.31万种)、福建省(0.28万种)。(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张澍楠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具体来看,智能手表品种数已达2.9万种,年均增长46.8%;智能眼镜0.2万种,年均增长23.5%;智能耳 机12.2万种,年均增长14.0%;智能手环2.8万种,年均增长1.2%。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增速显著高于行 业平均水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
前三季度我国新型智能穿戴产品总量突破18.1万种
北京商报· 2025-10-15 15:46
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洋 程靓)10月15日,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登记使 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相关产品总量达18.1万种,涉及企业6000家,较2020年9月底,智能穿戴产品品 种数量增长91.4%,年均增长13.9%,市场呈现稳步快速增长态势。具体来看,智能手表品种数已达2.9 万种,年均增长46.8%;智能眼镜2000种,年均增长23.5%;智能耳机12.2万种,年均增长14%;智能手 环2.8万种,年均增长1.2%。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我国使用商品条码新型智能穿戴产品总量突破18.1万种
新京报· 2025-10-15 14:48
编辑 张树婧 新京报讯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相关 产品总量达18.1万种,涉及企业0.6万家,较2020年9月底,智能穿戴产品品种数量增长91.4%,年均增 长13.9%,市场呈现稳步快速增长态势。具体来看,智能手表品种数已达2.9万种、年均增长46.8%,智 能眼镜0.2万种、年均增长23.5%,智能耳机12.2万种、年均增长14.0%,智能手环2.8万种、年均增长 1.2%。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截至2025年9月,使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产品品种总量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为:广东省15.84万种、北 京市0.65万种、浙江省0.32万种、上海市0.31万种、福建省0.28万种。 ...
我国使用商品条码新型智能穿戴产品总量达18.1万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14:21
南方财经10月15日电,据央视新闻,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登记使用 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相关产品总量达18.1万种,涉及企业0.6万家,较2020年9月底,智能穿戴产品品种 数量增长91.4%,年均增长13.9%,市场呈现稳步快速增长态势。具体来看,智能手表品种数已达2.9万 种,年均增长46.8%;智能眼镜0.2万种,年均增长23.5%;智能耳机12.2万种,年均增长14.0%;智能手 环2.8万种,年均增长1.2%。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