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赛事
icon
搜索文档
WTA1000蒙特利尔站:张帅/汤森德获女双亚军
新华网· 2025-08-08 09:40
赛事结果 - WTA1000蒙特利尔站女双决赛中 中国选手张帅与美国选手汤森德组合以4:6 6:1 11:13负于美国组合高芙/凯斯勒 获得亚军 [1] - 比赛过程势均力敌 决胜盘激战至13:11才分出胜负 [1] - 36岁张帅在第二盘展现出色网前截击技术 [1] 单打赛事进展 - 女单半决赛加拿大选手姆博科以1:6 7:5 7:6(4)逆转哈萨克斯坦选手莱巴金娜 [1] - 日本选手大坂直美以2:0战胜丹麦选手陶森 [1] - 姆博科与莱巴金娜的决胜盘进入抢七局 比赛过程胶着 [1] 赛程安排 - 女单决赛定于7日举行 [1]
多地探索“美食+文旅体”——特色餐饮,不只满足舌尖
人民日报· 2025-08-08 07:47
政策导向与行业趋势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餐饮消费是服务消费重要方面 [1] - 多地通过提升餐饮服务品质 探索"美食+文旅体"模式 加强业态融合与场景创新 为暑期消费增添动能 [1] 河南洛阳餐饮创新案例 - 洛阳市十字街夜市通过"美食+街区"模式 将历史韵味与美食结合 日均客流量达1万多人次 节假日超3万人次 [2] - 街区提供200多种特色小吃 包括非遗美食洛阳水席(24道菜肴)及各类汤品(牛肉汤/羊肉汤/豆腐汤等) [2] - 夜市进行设施升级 统一定制可密闭移动厨房车 配备水池/冰箱/紫外线灯等设备 今年初全面改用电力 [3] - 定期更换灯柱/花箱等设施 打造美观舒适安全的餐饮消费环境 [3] 四川绵阳农旅融合案例 - 桂家湾乡村印象农旅基地采用"美食+田园"模式 流转660亩地 含39亩鱼塘和180只土鸡养殖场 [4] - 去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 实现营业额约800万元 食材主要来自自种菜园和养殖场 [4] - 增设烘焙/扎染等体验项目 创新旅游餐饮消费场景 [5] - 绵阳市上半年餐饮收入156.2亿元 同比增长6.2% 通过打造美食街区/必吃榜单提升服务品质 [5] 山东青岛体旅融合案例 - 西海岸新区通过"美食+赛事"模式 将青岛时尚体育节(8000名运动员)与啤酒节IP结合 拉动餐饮住宿消费 [6] - 协调餐馆为运动员提供八八折优惠 组织特色产品展销(宝山蓝莓/海青茶) [6] - 今年以来举办62项体育赛事 吸引24万人次参与 拉动餐饮等消费约2亿元 [7] - 宝山蓝莓成为"网红伴手礼" 游客消费积极带动果农增收 [7]
加速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经济日报· 2025-08-08 07:23
体育消费政策与市场发展 - 国家自2014年起系统出台政策组合拳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包括顶层设计 专项政策 试点工作 行业标准和央地协同措施 [3] - 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2% [1] - "十四五"时期目标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2.8万亿元 [4] 体育消费结构特征 - 体育消费分为实物型 参与型和观赏型三大类别 其中实物型消费占比从2014年主导地位降至2020年53.7% [2][4] - 参与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占比分别较2014年提升13.7和2.5个百分点 显示消费结构向服务型转变 [4] - 2024年一线城市人均体育消费约五六百美元 较美国同期1000美元仍有差距 [4] 区域消费与新兴热点 - 经济发达地区高端体育服务需求突出 户外运动与冰雪运动成为中高收入群体新消费热点 [4] - 浙江海盐南北湖通过举办40余场户外赛事 带动景区年接待游客超270万人次 [5] - 江苏省"苏超"足球联赛采用"足球+文旅+商业"模式 端午期间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 [9] 体育赛事经济效应 - 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售门票10.17万张 收入4500万元 带动住宿餐饮消费3.8亿元 其中80%观众为外地游客 [8] - 体育赛事通过文化赋能与场景创新带动关联消费 并促进社会资本投资和区域经济提升 [8] - 赛事存在冷热分化与同质化问题 需通过因地制宜选择 多业态融合和经营主体参与优化发展 [10] 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 - 全国体育场馆数量达484.2万个 总面积42.3亿平方米 人均3.0平方米 涵盖球类 田径 冰雪等多元设施 [13] - 北京冬奥场馆在2024-2025雪季带动崇礼区观众人均停留时间增1.7天 周边消费提升65% [12] - 国家体育场2025年计划举办50余场演唱会 预计观众280万人次 门票销售带动周边消费增长4.5-5倍 [13] 智慧化与个性化消费趋势 - 智能穿戴设备 VR/AR观赛 线上健身平台普及 如Keep推出AI运动教练提升居家健身体验 [5][17] - 攀岩 潜水 马术等小众运动崛起 产后康复 职场减压等个性化服务形成新增长点 [17] - 天津推出智慧体育平台实现全域场馆预约 浙江省2024年人均体育消费同比增5.32个百分点 [12][15] 县域与社区消费拓展 - "村BA"等群众活动带动县域体育培训订单增长 "15分钟健身圈"建设激活社区消费 [18] - 上海市推行楼宇健身服务 北京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推广科学健身课程 [19] -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通过校企合作打造棒球后备人才基地 形成体教融合新路径 [19]
【智库圆桌】加速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搜狐财经· 2025-08-08 06:54
体育消费政策与市场发展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促进体育消费 包括2014年国务院意见和2019-2020年行动计划[3] - 体育消费零售额表现亮眼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2.2%[1] - 十四五规划设定体育消费总规模目标 目标超过2.8万亿元[4] 体育消费结构变化 -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实物型消费占比从2014年79%下降至2020年53.7%[4] - 参与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占比提升 分别提高13.7和2.5个百分点[4] - 与国际市场存在差距 一线城市人均体育消费五六百美元 美国超1000美元[4] 体育赛事带动消费效应 - 赛事直接带动相关消费 成都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带动住宿餐饮消费3.8亿元[8] - 衍生消费效应显著 外地观众占比约80%[8] - 区域联动模式成功 江苏"苏超"带动文旅消费 端午期间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9] 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 - 场馆数量显著增长 全国体育场地达484.2万个 总面积42.3亿平方米[13] - 人均场地面积提升 2024年底达3.0平方米 浙江增至3.17平方米[12][13] - 冬奥场馆带动消费 崇礼区观众停留时间多1.7天 周边消费提升65%[12] 新兴消费趋势与创新 - 个性化需求崛起 攀岩潜水马术等小众运动快速发展[17] - 数字化转型加速 智能穿戴设备和VR/AR观赛普及[5] - 线上线下融合 Keep推出AI运动教练和直播课[17] 区域发展与基层拓展 - 县域体育消费增长 "村BA"等群众活动带动培训订单大增[18] - 浙江成功案例 南北湖景区年接待游客超270万人次[5] - 社区健身圈建设 15分钟健身圈成为重要消费场地[18] 行业融合与创新场景 - 体育与多产业融合 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教育深度融合[5] - 创新消费场景 体育研学运动康养户外探险等细分市场发展[5] - 智慧体育平台建设 天津实现智能场馆管理和全市场馆预约[15]
我运动 我快乐 我精彩(新时代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8-08 06:40
核心观点 - 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从28.2%攀升至37.2% 增幅达9个百分点 反映全民健身事业快速发展 [17] 群众赛事活动 - 苏州工业园区"苏超"足球赛吸引60396名观众 创中国业余足球赛事上座纪录 [4][19] - 群众赛事呈现地域特色与情感纽带 包括海南"村排"、浙江"浙BA"、龙舟竞渡及草原那达慕等活动 [21] - 广东佛山通过龙舟赛带动龙舟制造和水上表演产业链延伸 [21] - 贵州榕江"村超"赛事重启后展现文体旅商融合发展动能 [21] 公共服务体系 - 2024年国家补助3050个公共体育场馆推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22] - 2024年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平方米 "15分钟健身圈"基础设施完善 [22] - 开展超1.3万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累计约371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专业指导 [22] 健身健康融合 - 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新增健康指标并推广个性化运动处方 [24] - 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1.87% [24] - 推进学校体育强化、运动设施无障碍改造及残健融合赛事实现全龄友好 [24]
怎么看9个百分点的攀升
人民日报· 2025-08-08 06:40
群众体育参与度提升 - 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从28.2%攀升至37.2% 实现9个百分点增长[1] 群众赛事发展 - 业余足球赛事"苏超"创60396人上座纪录刷新国内业余赛事记录[3] - 群众赛事呈现地域特色与情感纽带特征 包括海南村排 浙BA 龙舟竞渡及草原那达慕等活动[4][5] - 佛山通过龙舟赛带动龙舟制造和水上表演产业链延伸[5] - 贵州榕江"村超"重启展现文体旅商融合发展动能[5] 体育基础设施完善 - 2024年国家补助3050个公共体育场馆推进免费或低收费开放[6]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平方米 形成"15分钟健身圈"布局[6] - 开展超1.3万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6] - 累计约371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专业指导[6] 健康融合发展 - 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新增健康指标并推广个性化运动处方[7] - 2024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1.87%[7] - 推进学校体育 无障碍设施改造及残健融合赛事等多维度措施[7]
体育促消费 河南在“提速”
搜狐财经· 2025-08-07 23:28
体育消费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3年底河南省82.85%居民参与体育消费 全省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403亿元 人均体育消费金额1429元同比增长1.81% 占人均可支配收入4.78% [2] - 2020-2023年发放健身优惠券1800万元带动体育消费5700多万元 2024年发放1000万元消费券拉动消费4000多万元 [15] - 2024年安排3.7亿余元资金支持建设245个体育设施项目 2025年将投入9700万元体彩公益金建设更多场地设施 [6] 政策支持与设施建设 - 印发《河南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6)》和体育赛事"三进"活动实施方案 聚焦赛事、文旅等新消费增长点 [4] - 城市社区全面建成"15分钟健身圈" 体育设施完整居住社区占比达70% 乡镇和行政村农民体育工程达标率分别达96.3%、92.5% [6] - 129个公共体育场馆享受中央补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2023年上半年场馆客流达5050万人次 6月净增640万人次 [8] 赛事活动与消费场景创新 - 2024年举办5743场次赛事活动参与人次超826万 包括农民篮球赛、横渡母亲河等群众性赛事 [10] - 引进世界摩托艇锦标赛、现代五项世锦赛等高水平赛事 打造"赛事+文旅"新模式 [10][22] - 第十四届省运会开闭幕式在遗址公园举办 世界斯诺克巨星在龙门石窟对决 创新文体旅融合场景 [22] 青少年体育与培训市场 - 2023年暑期集中开展30多场省级青少年赛事 20场社区示范活动和100场夏令营 [25] - 全省幼儿体操比赛吸引3062名运动员和6000多名家长 显著拉动当地住宿餐饮消费 [25] - 体育类培训机构达1000多家 弥补体校和学校体育不足 推动体育器材、服装等消费 [26] 消费券发放与效果 - 通过"美团"和"云闪付"平台发放消费券 覆盖1万多家商户 实际核销商家2419家 [17] - 优化暑期和冰雪季消费券发放策略 增加频次、调整面值、优化规则提升使用率 [19][21] - 注重社会公平和精准触达 所有有健身需求的群众均可公平抢券 [17]
力盛体育:8月7日接受机构调研,东方财富证券、东吴基金等多家机构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8-07 23:08
海南业务布局与定增进展 - 海南自贸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封关运作 公司计划打造国际化汽车运动和文化交流平台 吸引国内外汽车品牌开展新能源汽车展示及体验活动[2] - 公司将举办国际新能源汽车赛事 结合旅游资源培育本地赛车市场并带动消费 利用区位优势拓展东南亚合作[2] - 已投入自有资金1.47亿元建设海南国际赛车场 再融资项目持续积极推进[2] 上半年运营与赛事情况 - 上半年各项业务按年度赛历计划开展 包括国际级、国家级及区域级赛事 场馆业务持续运营赛车场及卡丁车场馆[2] - 高尔夫中巡赛自3月底取得授权后已举办多场赛事 具体数据需关注中报披露[2] - 下半年赛历场次较上半年增加 公司将积极推动赛事开展[2] 大体育领域战略规划 - 以赛车运动为基础 已拓展至高尔夫品类 后续可能介入网球、骑行、马拉松及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3] - 重点关注具商业价值及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 采取中长期全产业链拓展模式 包括衍生赛事IP、场地业务及赛品用品[3] 对外投资与科技布局 - 通过内生孵化与投资外延扩大赛事品类和产业链 关注体育科技领域优质标的[4] - 通过上海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持有鲸鱼机器人股份 该公司主营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教育机器人[4] - 赋能悦动天下优化治理及产品体系 "悦动圈"为专注体育运动的APP 拥有AI体育技术研发积累[5] 财务与业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08亿元 同比上升3.27% 归母净利润644.15万元同比下降44.3%[5] - 扣非净利润526.29万元同比下降51.38% 负债率36.19% 毛利率30.08%[5] - 西南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6129.00万 2026年8876.00万 2027年1.13亿[8] 机构关注与业务构成 - 2025年8月7日接受东方财富证券、东吴基金等10家机构调研[1] - 主营业务涵盖体育赛事经营、场馆经营、俱乐部运营、装备制造销售、市场营销及数字体育业务[5]
成都世运会今日开幕,“世界赛事名城”效应日益显现
第一财经· 2025-08-07 21:30
赛事举办规模与成就 - 成都举办第12届世界运动会 来自112个国家或地区6679名参与者 其中运动员3942人 规模创历史新高 [2] - 2022-2025年连续举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大运会、汤尤杯及世运会等顶级赛事 其中大运会是中国西部首次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 [5] - 世运会首次在城市中心完成火炬传递 启用27个场馆(18个改造+9个临时搭建) 采用绿色环保建材和可循环材料 [7] 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 成都提出"办赛、营城、兴业、惠民"方针 目标2025年建成世界赛事名城 年办国际全国赛事50项以上 产业拉动效应超300亿元 [8] - 2023年大运会带动旅游消费126亿元 世运会刺激酒店、餐饮、旅游、零售消费 并吸引体育制造业新赛道落户 [8] - 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20年805.02亿元持续增长至2024年1306.8亿元 2025年目标突破1500亿元 [9]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市委发布《决定》提出引育国际体育组织、申办高能级赛事、创办新兴运动赛事 [3] - 深化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推广南方特色冰雪运动及攀岩/飞盘等潮流项目 建设国家级户外运动目的地 [10] - 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重点培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传媒等服务业及智能运动装备制造业 [10]
焦点访谈|赛事串起消费链条 体育赛事正在成长为带动区域发展新 “经济引擎”
央视网· 2025-08-07 21:24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比赛、多人消费"。这样的场景正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上演,这也是很多人 的真实感受。对于地方来说,接地气、有活力的各类体育赛事,正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的联动发展。所以,综合体育赛事拉动消费,把赛事 流量变成经济增量,也成为不少地方的发力方向。这样的赛事经济,给我们个人、给地方都带来了什么?如何让一场赛事成长为带动区域发展的"经济引 擎"?这热闹的背后,又有哪些冷思考呢? 清晨7点,数千名越野跑参赛者迎着晨光出发。这是今年三亚经济圈热带雨林挑战赛的收官之战。 这场赛事从6月中旬开始,每周末选取三亚周边市、县的一个标志性景区,举行一场越野跑。赛事用蜿蜒的赛道将周边景观串联在一起,选手们既能在海南 独有的雨林秘境中挑战自我,又能在黎村苗寨感受当地民俗文化。 有趣的体验让不少人从赛事第一站追到了第五站,很多人像眼前这一家三口一样,举家出动。赛事带火的,不只是赛道上的比拼,还有吃住行游娱购的全链 条消费。 是什么让一场赛事串联起一串消费链条?或许我们能在赛道上找到答案——这里的参赛者早已跳出了对赛事成绩的单一追求。有人穿着黎族织锦跑过雨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