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搜索文档
徐州智能制造母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6-16 17:59
江苏徐州智能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设立 - 基金规模30亿元 由省级母基金与徐州市共同出资设立 旨在发挥长期资本 耐心资本 战略资本作用 促进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 [1] - 主要投资领域包括工程机械 农业机械 特种车辆 高端装备 智能网联汽车 机器人 高端数控机床 增材制造 智能测控装备 安全产业 核心零部件等 [1] - 重点投向江苏省"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及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体系内智能制造领域重大项目 [1] 子基金设立要求 - 产业子基金需注册在江苏省内 规模要求苏南地区不低于10亿元 其他地区不低于5亿元 [1] - 各级政府出资比例合计不超过50% [1] 行业活动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即将举办 主题为汇聚中国力量 [3]
“田管家”助力“三夏”提速增效 农机协同“服务套餐”夯实丰收基础
央视网· 2025-06-16 11:20
全国冬小麦收获进展 - 全国冬小麦收获已进入全面收尾阶段 联合收割机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逐步向山东、山西、陕西转移 [3] - 安徽、河南小麦机收已结束 山东麦收进度超过80% 陕西麦收进度超过90% [3] - 河北大部、山东北部和陕西中部是当前联合收割机工作重心区域 [3] 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 - 2025年智能化农机装备广泛使用 包括北斗辅助驾驶、触控操作终端等 覆盖夏收、夏种和夏管全环节 [5] - 河南安阳滑县采用北斗辅助驾驶玉米精量播种机 实现播种间距精准控制 相邻种子间距均匀 提升通风透光性和水肥管理效率 [8][11] - 江苏盐城射阳县智慧农场通过土壤墒情监测站、气象站等智能设备 人工智能平台自动判断小麦成熟度 在成熟度90%时启动无人农机收割 亩产最高达1300-1400斤 [15] 农机调度系统优化 - 山东通过深入田间地头的农机调度网络 结合大马力、大喂入量农机普及 显著提升夏收速度 [16] - 河南新乡建成"田管家"平台 依托北斗导航系统与数字技术 实现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和农机精准调度 [12][14] - 山东农机调度网络覆盖半径从20公里缩短至5公里 村级联络点从14个扩展到300个 调度精准度提高50% 新增300台收割机但调度压力减轻 [18] 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 - 山东已培育526家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 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大幅提升夏收、夏种效率 [19][22] - 临沂郯城县推出"1台收割机+X台农机"协同服务套餐 针对小麦玉米轮作需求 实现农机高效协同作业 [22] - 区域服务中心延伸服务使小麦夏收速度加快 2024年秋种效率提升为2025年夏收提速奠定基础 [21]
德州|补贴政策惠农,“智慧农机” 发威
大众日报· 2025-06-16 09:17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 乐陵市铁营镇学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获得新农机具补贴2万元[2] - 该合作社去年更新10台新农机具获得3万多元补贴[2] - 自中央财政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该合作社累计享受补贴60余万元[2] - 乐陵市已完成结算农机45台(套)兑付补贴资金44.79万元待结算补贴金额192.86万元[4] 智慧农机应用 - 合作社拥有30余台大型农机包括无人驾驶收割机、辅助驾驶导航拖拉机等[2] - 无人驾驶收割机能减少机收损失率约1%辅助驾驶导航拖拉机可确保精准行距[3] - 高性能玉米精量播种机作业速度快播种均匀可节省种子保证苗齐苗壮产量高[3] - 依托先进装备合作社每年提供专业化农机托管服务面积达2万亩助力托管农田亩均年增产约100公斤[3] 农机市场发展 - 乐陵市农机保有量达2万余台(套)涵盖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多种现代农业机械[3] - 智能化农机具受到广大农户和合作社的青睐农机销售订单不断增长[3] -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进程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和质量[4]
研判2025!中国残膜回收机行业相关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集中度较高[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5 09:38
概述 - 残膜回收机主要用于回收农田中残留的地膜,解决土壤板结、阻碍作物根系生长等问题,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装备 [1] - 地膜覆盖技术可起到保温、保墒、抑制杂草等作用,但传统聚乙烯地膜难以自然降解,长期残留会造成"白色污染" [1] 分类 - 按作业方式可分为整地前回收机、整地中回收机、播种后苗期回收机 [2] - 按动力类型可分为牵引式、自走式、电动/液压驱动残膜回收机 [2] - 按残膜处理方式可分为单纯回收型、回收-处理一体型 [2] - 按作业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残膜回收机 [2] 市场政策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包含残膜回收机在内的农业机械装备产业发展 [4][7] -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持续实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7] - 《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重点支持有助于粮油增产减损的农业机械 [7] - 单台农机报废补贴额最高不超过2万元 [7] - 政策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 [7] 产业链 - 上游包括钢材、橡胶、塑料等原材料及发动机、电动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8] - 中游为残膜回收机研发、生产环节 [8] - 下游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客户包括农业生产单位、种植大户等 [8] - 目前棉花、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主产区使用较为广泛 [8] 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19319.1千公顷,同比增长0.3% [9] - 玉米播种面积达44740.7千公顷,同比增长1.2%;棉花播种面积达2838.3千公顷,同比增长1.8% [9] - 2024年有9省区可查到残膜回收机补贴数据,合计补贴4229台,其中2024年补贴销量2156台 [11] - 补贴省区从西北6省区扩大到包括陕西、山西和河南的9省区,说明补贴范围在扩大 [11] 竞争格局 - 2024年有50多家企业有残膜回收机补贴销量数据,前10家企业占比超70% [13] - 固原鑫宇农以461台补贴销量位居第一,市场占比21.38% [13] - 永登禹铭和环县海明并列第二,各销售293台,市场占比各为13.59% [13] 代表企业 - 固原鑫宇农主导产品包括11FMJS-170型残膜捡拾机等,已获得国家专利12项 [15] - 公司产品通过鉴定已在六个省推广销售并纳入国家购置补贴机具 [15] - 宁夏海原国华农机制造生产1FML-130型残膜回收机等产品,在陕、甘、蒙、青有较高知名度 [17] 发展趋势 - 未来将融入智能技术如传感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调节 [19] - 向多功能集成方向发展,例如集成深翻、施肥、播种等功能,实现土地综合利用 [19]
打卡热洽谈忙!中非经贸博览会人气爆棚
长沙晚报· 2025-06-14 17:56
中非经贸博览会盛况 - 主展馆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人气高涨 吸引大批市民和非洲客商参与交流 [1] - 现场汇集800余种非洲特色产品 包括咖啡 首饰 辣椒酱 红酒等 [7] - 埃塞俄比亚耶加雪啡咖啡因独特风味受到市民青睐 [3] - 马里共和国展区的天然材质首饰价格几十元至500元 销售火爆 [5] 非洲特色产品展示 - 咖啡豆作为非洲"金字招牌" 埃塞俄比亚咖啡以柑橘和花香风味著称 [3] - 非洲手工艺品如鸵鸟蛋 蓝宝石 黑皂等吸引消费者 [7] - 非洲歌舞和手鼓表演增添展会氛围 吸引儿童参与 [5] 中国技术设备展示 - 中国农机具 无人机等现代农业装备已进入37个非洲国家 [11] - 安徽捷讯光电的智能分选农机获坦桑尼亚商人关注 探讨推广合作 [9] - 盈峰环境展示垃圾压缩车 扫路车等环保设备 卢旺达企业表达采购意向 [11] 中非合作成果 - 本届博览会征集签约类项目279个 较上届增长43.8% [11] - 预计签约175个合作项目 涉及金额113.9亿美元 [11] - 中联重科 湖南农友等企业农机在非洲市场表现突出 [11]
聚焦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合作加速 双向奔赴共谋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14 16:18
中非经贸博览会概况 -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53个非洲国家、4700多家中非企业、商协会、金融机构等参会,超3万人报名参展[1] - 非洲商品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建设项目在非洲持续落地,中非经贸合作亮点不断[1] 非洲商品对华贸易 - 尼日利亚参展商力王公司主营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出口至中国,2023年矿产生意贸易额超5亿元人民币,2024年目标翻倍至10亿元[1] - 中国对53个非洲建交国落实100%税目产品零关税,推动非洲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1] - 肯尼亚参展商认为零关税将促进全球咖啡贸易发展,看好中国市场增长潜力[1] 中国制造与服务对非出口 - 智慧矿山、工程机械、现代农机、清洁能源等中国制造吸引非洲客商关注[2] - 江苏某农业机械公司联合收割机在非洲年销量达600-800台[2] - 湖南某工程机械企业2024年一季度在非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超2023年全年收入的60%,工程起重机、高空作业平台等产品表现突出[2] 中非贸易数据 - 2024年中非贸易额达2955.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 - 2024年前四个月中非贸易额达1031亿美元,同比增长8.1%[2]
湖南双峰小农机畅销非洲大陆
中国新闻网· 2025-06-14 13:58
公司动态 - 湖南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对非出口总额已超过300万人民币,并研发适合非洲地貌地形的木薯挖掘机,预计下半年投入市场 [1] - 湖南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在非洲派驻技术员和销售员,并开办组装厂以了解用户需求和提供售后服务 [1] - 湖南湘源金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在2024年对产品进行技术升级,去年至今年5月实现1000万元人民币中非贸易额,目标今年销售翻番 [2] 行业趋势 - 双峰县被誉为"中国农业机械之乡",农机企业对非出口稳步增长 [1] - 双峰县农机规上企业今年前5月实现产值2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8%,自营出口额达1.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2% [3] - 双峰县对非出口额达1500余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6% [3] 市场拓展 - 双峰县组织农机企业参加广交会、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展会,并组团到肯尼亚、卢旺达、坦桑尼亚等地考察交流 [1] - 双峰多家农机企业在海外开办组装加工厂,加强外贸对接与沟通,海外订单不断增加 [3] 产品创新 - 湖南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30马力拖拉机带动木薯挖掘机,可有效减少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非洲客户反馈将大幅追加订单 [1]
特稿丨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农机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
新华网· 2025-06-14 13:51
中非农业合作现状 - 中非农业合作日益深入,优质实用的农业机械有效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 - 中国已与23个非洲国家及地区组织建立了农业合作机制,签署72项合作文件,在非农业投资存量突破10亿美元 [8] - 200余家中资企业扎根非洲,从粮食种植到加工贸易,搭建起全产业链协作网络 [8] 中国农机在非洲市场的表现 - 非洲各国越来越重视农业现代化,对农机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 [2] - 中国农机能够因地制宜、解决非洲多国长期受风沙、多雨、干旱等困扰的"痛点",深受市场欢迎 [2] - 中联重科从2011年开始向非洲出口农业机械,已成为非洲进口农业机械的主要中国厂商之一,拖拉机产品累计销售超过5000台 [2] 中国农机的本地化改进 - 中联重科根据非洲各国农艺和作业环境,定制、开发适用于当地需求的农机产品,例如改进水稻联合收割机以适应乌干达雨季 [2] - 德诚控股集团升级优化微耕机的空滤器,减少风沙影响,延长发动机寿命,并根据西非土壤板结问题改良刀具 [3] - 湖南湘源金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指出,非洲小规模农户居多,小型农机产品具有广阔市场 [3] 中国农机提升非洲农业生产效率 - 中国收割机在坦桑尼亚一小时能完成一英亩半的作业,远快于传统镰刀两天完成一英亩的效率 [3] - 贝宁农户使用中国小型碾米机后生产效率显著提升,机器便于运输,适合小规模农户 [3] - 中国无人机在南非、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等地应用,实现精准喷洒和精细化管理 [3][4][5] 中国农机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 中企为非洲客户提供完备的售后服务保障,中方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讲解产品知识 [7] - 坦桑尼亚稻农和贝宁农户均提到中企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学和定期上门维护的服务 [8] - 中企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助力打造非洲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和培养当地农业机械化人才 [7] 非洲对中国农机的评价与期待 - 南非农业服务承包商评价中国无人机技术帮助实现农作物精细化管理 [5] - 毛里塔尼亚驻华大使期待在粮食安全、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开展更多务实合作 [6] - 喀麦隆留学生认为中国机械化解决方案在针对非洲农业条件调整后非常有益 [8]
河南把农机具搬到“云”上
人民日报· 2025-06-13 06:10
农业信息化平台应用 - 河南濮阳县推广"河南农机云"平台,实现农机线上调度,用户可通过平台发布作业信息并快速匹配机手,解决传统农机调度难题 [1] - 濮阳县接入农机云平台后,政府端可实时监测22个乡镇农机分布、小麦收割进度及气象预警,并掌握每台农机位置状态和作业轨迹 [1] - 河南省"三夏"期间投入联合收割机超20万台,农机云平台监测接入农机达12.6万辆,其中谷物联合收割机日活量超过7万辆 [1][2] 智慧农业技术推广 - 新乡市延津县采用微喷带和自走式喷灌机等智能灌溉设备,实现精准灌溉,较传统方式节水65%并节省80%人工 [2] - 河南农田广泛应用智能灌溉设备、水肥一体化系统和病虫害监测仪等高科技手段,提升抗旱稳产能力 [2] - 濮阳县作为农业大县拥有粮食种植面积230万亩以上,农机总动力达139万千瓦,为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提供基础 [1] 农业基础设施改善 - 新乡市开展沟渠连通工程,保障干、支渠畅通,形成水系网络,有效应对持续干旱天气 [2] - 种植大户在干旱条件下通过增加灌溉频次(从常规2次增至5次)结合智能设备,保持小麦亩产稳定在1300斤以上 [2]
智慧农机驰骋齐鲁大地 刷新“三夏”生产进度条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00:30
农业机械化应用 - 山东6000多万亩小麦成熟期广泛采用北斗导航、智能灌溉、智能烘干、水肥一体化等技术[1] - 新泰市宫北村1000多亩麦田实现收割脱粒、秸秆打捆回收、玉米播种机械化流水作业[1] - 聊城市茌平区北斗导航收割机作业效率提升近40%[2] - 宁阳县"三机协同"模式使单台农机日均作业面积从30亩提升至120亩[4] 智能农业技术成效 - 茌平区冯官屯镇水肥一体化系统节水30%以上,肥料利用率超60%,每亩增产100余斤小麦[2] - 阳谷县智能化烘干塔年处理粮食5000吨,精准调控温湿度避免霉变风险[2] - 郯城县泉源镇北斗导航播种机实现自主作业,效率高于人工播种[3] 政府支持措施 - 新泰市设立2个高速路口接机服务站,落实农机用油5%优惠政策,设立45处维修网点[1] - 阳谷县投入3000万元财政资金实施玉米单产提升项目,推广耐密良种、滴灌等技术[3] - 郯城县培育10家区域农机服务中心,推广整村联片作业模式,合作社每亩让利10元[3] 种植规模与结构 - 阳谷县计划夏播玉米80万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2.5万亩、纯大豆1.2万亩[3] - 临沂市郯城县68.2万亩小麦进入机收期[3] - 泰安市宁阳县69万亩麦田采用"农机服务套餐"实现快速收割[4] 农户经济效益 - 宫北村农户50多亩小麦通过专业秸秆清运节省人工和用药成本[1] - 东庄村"三机协同"模式使120亩地作业时间从15天缩短至3-4天,节省人工成本4000多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