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星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投票决定推进对SpaceX所寻求的数十年前存在的卫星系统频谱共享机制的审查。
快讯· 2025-04-28 22:47
监管审查 -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投票决定推进对SpaceX卫星系统频谱共享机制的审查 [1] 技术背景 - 审查涉及数十年前存在的卫星系统频谱共享机制 [1]
投资策略专题:特朗普2.0的实质,和政治局会议后的市场应对
开源证券· 2025-04-27 16:17
报告核心观点 当前中美市场波动性不同源于两国政策核心目的不同 报告详细分析特朗普 2.0 实质 结合 4.25 政治局会议展望中国资产配置思路 指出美国贸易改革核心驱动力或来自金融账户 中国应抓牢“底线思维”下的确定性进行投资 [3][13] 中美波动不一致的背后 - 美国 4.3 退出“对等关税”措施后 中国市场波动性下降 美国市场波动性仍高 原因在于中美政策核心目的不同 [13] - 此前报告指出本次关税政策冲击超预期 支撑红利超额收益 海外波动性放大下黄金是配置重点 冲击缓和或关税谈判变化、中国政策对冲后 需关注“科技 + 消费”投资机会 [13] 如何理解特朗普 2.0 的实质 被忽视的美国金融账户风险 - 市场认为特朗普开启关税核心目的是贸易赤字和制造业回流 但更深层次原因或是资本侵蚀 [13] - 特朗普征收关税援引 1977 年《国际经济紧急状态权力法》 以贸易逆差引发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担忧为由宣布国家紧急状态 [13] - 美元全球流动机制是以美元为媒介 用美国资产所有权交换实物商品 美国得到实物商品和企业高利润率 代价是转移部分资产所有权和本土制造业外迁 [14] - 市场易忽略的安全担忧是 非美国家持有的美元资产越多 从美国未来经济产出中获得分配比例越大 美国本土分到的越少 [14] - 美国贸易逆差形成金融账户顺差 金融顺差及资本利得构成非美投资者的美元资产 本质是负债 是以未来资产收入分配权交换当期实物商品 [15][16] - 关税虽可兼顾美国多目标 但会冲击美元储备货币地位 美国贸易改革核心驱动力或来自金融账户 市场可能轻视美元资产潜在折价和违约风险 [17] 美国版资本侵蚀——海外净负债占比 - 截至 2024 年底 美国对外净负债约 26.23 万亿美元 占 2024 年 GDP 比重约 89.88% 为 1971 年以来历史最高水平 反映美元资产信用风险显著提升 [23] - 分配视角 海外净负债高占比使经济产出外流严重 2024 年底 5%资产回报率下 美国名义 GDP 中 4.49%将净流向非美投资者 拖累本土收入增速约 -0.89% [21][24][25] - 经济拉动视角 2024 年美国海外净负债中证券投资占比约 63.42% 非美投资者持有证券对美国本土消费和投资拉动效应低 [31] - 偿债意愿视角 消费和偿付主体变更时 美国可能因高偿付代价采取隐性违约或非经济手段强制缩减海外净负债 [31] 特朗普 2.0 的核心目标及路径 - 市场可能低估美国长期贸易逆差形成的“非美资本侵蚀” 美国有动机采取激进方式改变“双赤字 + 金融账户顺差”局面 [34] - 为限制海外净负债增长 缩减贸易赤字优先级更高 预计美国长时间执行较高水平分级关税 促进制造业回流是配套政策 [34] - 4 月 2 日不合理关税是谈判筹码 目的是让各国增加对美订单、推动美元贬值、增加对美生产性投资 [34] - 降低贸易逆差可能结合价格调整、要求增加对美订单等方式 最终或采用较高水平分级关税 最高档税率或在 30%-40%区间 多数国家面临至少 10-20%普遍关税 [35] - 对非美投资者持有的美国资产 或要求从金融资产转向生产性投资 以创造就业、拉动本土居民收入 [36] - 通过拉动美国经济增长、提高通胀容忍度消化海外净负债 但特朗普对该方向期望有限 [36] 从政治局会议看中国应对 政治局会议 5 大重点表述 - “强化底线思维 备足预案” 基于经济形势判断将有更多政策储备推出 核心是尽快推出既定政策 新储备政策推出需等外部冲击落地 [39] -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等 刺激消费核心是催化资产负债表修复和对冲关税冲击 政策推进将稳扎稳打 [40] - “大力发展服务消费”等 政策目标是提升消费对“内循环”贡献 化债进程加速将推动消费内生性复苏 [40] -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等 科技创新是应对外部冲击有效方式 2025 年应关注具备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特性的科技成长品种 [41][42] - “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 对楼市股市政策表态重在“稳” [42] 应对思路与投资方向 -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和“底线思维”是应对“外部冲击”核心思路 投资要抓牢“底线思维”下的确定性 [43] - 假设对美出口归零 可从国内扩大内需及财政刺激、科技创新提振全要素生产力、对其他国家出口和出海三个维度对冲 对应内需消费、“自主可控”科技和军工、对欧洲出口占比高的品种三个投资方向 [43] 投资要抓牢“底线思维” 4 个行业方向 - 科技成长“自主可控 + 国产替代”:AI + 赋能、机器人、军工、半导体、信创、卫星 [44] - 消费“政策 + 内生复苏”:服装鞋帽、汽车(包括两轮电动车)、零售、食品、美容护理以及新消费 [44] - 成本改善驱动:养殖、航空机场、饲料、小金属 [44] - 出海结构性机会:中欧贸易关系缓和下的预期差(对欧洲出口占比高品种)及小品类出海(如零食等) [44] 1 个底仓逻辑 绝对收益思路下的中长期底仓“红利 + 黄金” 辅以高股息优化思路增强底仓收益:沪深 300 增强、央国企红利蓝筹 [44]
【经济论衡】 从409家独角兽看中国新经济活力与后劲
证券时报· 2025-04-15 02:45
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体概况 - 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409家,占全球总数近三成,位居全球第二 [1] 创新模式与技术发展 - 中国创新正从“模式复制”转向“技术攻坚”,例如上海智元的人形机器人、银河航天的薄如蝉翼卫星太阳翼、中建材突破1.5毫米极限的光伏玻璃 [1] - 技术突破体现在智能工厂机械臂、生物实验室基因技术、太空可堆叠卫星等领域 [1] - 光伏玻璃每薄0.1毫米需要攻克数十项工艺难题,凸显技术攻坚的深度 [2] - 博锐生物的智能车间将不良品率下降29%,小电科技的物联网平台实现秒级故障预警,体现效率提升 [2] 行业挑战与竞争态势 - 行业存在“数量不等于质量”的挑战,缺乏像SpaceX那样颠覆行业的“超级独角兽” [2] - 存在“增速不等于耐力”的风险,某家曾估值百亿元的AI公司近期陷入裁员风波,提示缺乏核心技术护城河的企业面临挑战 [2] - 全球竞争激烈,智元机器人尚在发展阶段时,波士顿动力的Atlas已能完成后空翻;新能源电池续航突破1000公里后,固态电池技术又掀起新竞赛 [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政策支持呈现精准滴灌特点,如北京“服务管家”、杭州“算力券” [2] - 宇树科技从“雏鹰”到“独角兽”的蜕变证明,有效扶持是帮助企业建立自主造血能力而非永久输血 [2] - 需警惕过度补贴,某地政府“终身补贴”承诺可能不利于企业市场历练,政策红利与市场历练需找到平衡点 [2] 未来发展展望 - 中国独角兽的“青春风暴”需避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应学习美国硅谷企业历经半世纪培育、德国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数十年的经验 [3] - 创新的关键在于将实验室专利转化为生产线良品率,将政府补贴转化为自循环的研发投入,使技术指向真实需求 [3] - 全球创新进入“硬核时代”,目标不仅是增加独角兽数量,更是培育能穿越经济周期、定义未来规则的“新物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