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服务
搜索文档
托育服务如何更普惠?
人民日报· 2025-08-03 10:38
普惠托育服务需求 - 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约3000万 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 主要诉求包括价格实惠 就近入托 服务质量有保障 [1] 政策支持与体系建设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 提出"落实好惠民政策" [1] - 构建"1+N"托育服务体系 包括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托育机构 社区嵌入式托育 幼儿园托班 用人单位办托 家庭托育点等 [2] - 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 招收2-3岁幼儿 推进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协调发展 [2] - 新建住宅小区同步建设配套托育服务设施 加强存量闲置房屋和设施改造利用 [2] 成本降低措施 - 2022年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2023年提高扣除标准 [2] - 对符合规定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 [2] - 对托育机构实行水电气热民用价格优惠 相关税费减免 [2] - 1300多个县(市 区)出台托育机构建设补贴 运营补贴 消费券等支持措施 [2] 服务标准与质量提升 - 制定托育机构设置管理 保育照护 伤害预防 消防安全 营养喂养等标准 [3] - 医疗卫生机构向托育机构提供卫生保健 膳食营养 疾病防控等健康管理服务 [3] - 促进医育结合 加强儿童照护指导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落实疾病防控责任 [3] - 在膳食营养 生长发育 疾病防控 保育照护等方面加强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 [3]
托育服务如何更普惠?(政策问答·回应关切)
人民日报· 2025-08-03 05:43
普惠托育服务政策与行业发展 - 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约3000万 超过三成家庭有托育需求 主要诉求为价格实惠 就近入托 服务质量保障 [1] - 中央提出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 政治局会议强调落实惠民政策 托育服务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配套措施 [1] - 2022年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2023年提高扣除标准 降低家庭养育成本 [2] - 2023年起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对3岁以下婴幼儿发放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 至年满3周岁 [2] 托育服务供给体系建设 - 构建"1+N"托育服务体系 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 涵盖机构 社区嵌入式 幼儿园托班 用人单位办托 家庭托育点等 [2] - 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3岁幼儿 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 [2] - 加强存量闲置房屋改造利用 新建住宅小区同步建设配套托育设施 [2] - 全国1300多个县区已出台托育机构建设补贴 运营补贴 消费券等支持措施 [2] 服务质量与标准规范 - 制定托育机构设置管理 保育照护 伤害预防 消防安全 营养喂养等标准规范 [3] - 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卫生保健 膳食营养 疾病防控等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3] - 促进医育结合 加强婴幼儿膳食营养 生长发育 疾病防控 保育照护等业务指导和培训 [3] - 2023年重点提升普惠性 基础性 兜底性托育建设 守住安全健康底线 [3]
国家发改委:落实提升消费专项行动部署 聚焦文旅、体育、养老、医疗等方面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10:40
服务消费趋势 - 服务消费持续走高 年初《哪吒2》和人形机器人强势出圈带动研学 旅游 国货潮品等消费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聚焦文化旅游 体育赛事等服务消费以及养老 医疗 托育等生活服务 [1] 消费能力提升措施 - 推动增强消费能力 加快落实稳就业 稳经济 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 [1] - 落实提升消费专项行动部署 让大家能消费 [1] 消费环境优化 - 积极培育国货潮品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家庭消费 加力创新应用产品 [1] - 完善充电桩 商贸物流体系等消费基础设施 进一步推动消费投资良性循环 [1]
北京:优化托育支持政策 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价格和财政补助动态调整机制
快讯· 2025-07-31 10:16
托育服务政策支持 - 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价格和财政补助动态调整机制 [1] - 落实托育服务税费优惠及托育机构水电气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政策 [1] - 明确新建小区托育服务设施配建标准 要求与住宅区同步规划建设交付 [1] - 通过城市更新项目补齐老旧小区托育服务设施短板 [1]
万联证券:育儿补贴有助缓解家庭养育压力 关注相关消费产业链
智通财经· 2025-07-30 16:21
育儿补贴政策内容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1] - 对2025年1月1日前出生且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 [1] - 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资金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按比例对东中西部地区予以补助 [1] 政策背景与意义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育儿补贴"写入政策,提出完善生育政策和发展托育服务 [1] - 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老龄化程度加深,政策旨在缓解家庭养育压力并改善人口结构 [2] - 政策标志着生育支持体系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长期有助于激活经济发展动力 [2] 行业影响 短期受益行业 - 育儿补贴直接刺激母婴消费,建议关注婴童护理、乳制品、玩具、童装等行业 [1] 长期受益产业链 - 政策提振生育意愿可能带动新生儿增长,建议关注辅助生殖、基因检测、托育服务、教育等母婴产业链 [1]
国家千亿红包砸向育儿市场!乳业、托育、辅助生殖板块集体狂欢
搜狐财经· 2025-07-30 14:27
政策内容 - 国务院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起所有3周岁以下婴幼儿每年可领取3600元国家补贴[1] - 覆盖范围包括一孩、二孩、三孩家庭每年将有2812万家庭受益发放金额超1012亿元[4] -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转移支付对东、中、西部省份分别按85%、90%、95%比例补助地方可额外提标[4] - 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且不计入低保家庭收入核算[4] - 依托"出生一件事"联办平台实现全线上化申请90%业务可通过手机APP完成采用"一卡通"或社保卡发放[5] - 建立婴幼儿数据中台实时追踪补贴发放效果[6] 乳业板块 - 贝因美、阳光乳业开盘即封涨停骑士乳业单日暴涨21.12%西部牧业、澳优等涨幅超8%[2][7] - 1012亿元补贴可撬动1265亿元乳制品消费相当于2024年行业总规模的28%[7] - 伊利集团启动16亿元生育补贴计划婴配粉市占率突破25%[7] - 龙头企业通过配方升级实现毛利率提升3-5个百分点[17] 托育服务板块 - 孩子王、爱婴室涨停孚日股份旗下托育品牌覆盖15城45个网点华媒控股与政府合作公建民营托育中心[8] - 国家推进"普惠托育扩容工程"计划2025年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6个较2024年增长48%[9] - 头部企业探索"托育+早教"融合模式客单价提升至8000元/年[11] - 头部企业通过"轻资产运营+政府合作"模式快速扩张净利率可达12%-15%[18] 辅助生殖板块 - 锦欣生殖涨5%中国育儿网络飙升54%创历史新高[12] - 中国不孕不育率12%-15%但辅助生殖渗透率仅7%远低于美国的30%行业规模有望从2024年680亿元增至2027年1200亿元[12] - 仟源医药的促排卵药物、戴维医疗的婴儿保育设备需求激增订单同比增长超50%[12] - 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突破成功率提升至65%[20] 消费升级趋势 - 千元以上奶粉占比从2020年35%提升至2024年58%有机奶粉、水解奶粉等细分品类增速超30%[13] - 月子中心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中高端套餐占比达62%头部品牌利润率超25%[13] - 智能婴儿监视器、温感纸尿裤等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2024年母婴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达8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8%[13] - 智能婴儿床、有机棉制品等高端品类增速超30%[21] 区域市场分化 - 中西部省份实际补助金额可达国家基础标准1.5-2倍例如甘肃临泽对三孩家庭年补贴达1万元[14] - 三线及以下城市母婴消费增速18%显著高于一二线城市12%县域市场成为主要增量来源[14] - 社区母婴店数量三年增长45%县域市场覆盖率从2021年52%提升至2024年78%[14] - 拼多多等平台"百亿补贴"母婴专区日均销量破百万单[14] 产业链延伸机会 - 0-3岁早教渗透率从2020年18%提升至2024年35%客单价提升至1.2万元/年[15] - 儿科就诊量年均增长15%戴维医疗婴儿培养箱订单同比增长60%[15] - 每1元育儿补贴可撬动3.2元相关消费带动家庭旅游、家居改造等关联消费[16] 核心投资标的 - 乳制品核心标的包括贝因美、伊利股份、澳优[17] - 托育服务核心标的包括孩子王、爱婴室、孚日股份[18] - 辅助生殖核心标的包括锦欣生殖、麦迪科技、丽珠集团[19] - 母婴用品核心标的包括好孩子国际、延江股份、可靠股份[21]
商贸零售行业快评报告:《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出台,关注相关消费产业链
万联证券· 2025-07-30 13: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国性《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出台,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统筹补助[3] - 育儿补贴有助于缓解家庭养育压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标志着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4] - 短期建议关注婴童护理、乳制品、玩具、童装等行业;长期建议关注母婴相关产业链如辅助生殖、基因检测、托育服务、教育等[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育儿补贴制度情况 - 202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首提“育儿补贴”,7月28日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3] - 补贴对象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对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且免征个人所得税[3] - 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设立“育儿补贴补助资金”项目统筹,按比例对东、中、西部地区予以补助[3] 育儿补贴制度意义 -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走低、老龄化加深,该制度表明国家对人口问题高度重视,进入生育支持政策实质性落地阶段[4] - 发放补贴可减轻家庭养育经济负担,提振生育意愿,缓解老龄化社会压力,改善人口结构,激活经济发展动力[4] 投资建议 - 短期育儿补贴发放有助于直接刺激母婴相关消费,建议关注婴童护理、乳制品、玩具、童装等行业[4] - 长期生育补贴和育儿配套完善有助于提振生育意愿、带动新生儿数量增长,建议关注母婴相关产业链如辅助生殖、基因检测、托育服务、教育等[4]
华媒控股股价微跌0.62% 托育行业政策推动市场整合
搜狐财经· 2025-07-30 02:28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9日收盘,华媒控股股价报4.82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62% [1] - 当日成交额1.72亿元,换手率4.02% [1] 业务构成 - 公司属于文化传媒板块,同时涉及托育服务、职业教育等领域 [1] - 旗下托育品牌"华媒一米国"在杭州运营6家普惠性托育机构 [1] - 公司参与区域化托育服务网络建设 [1] 行业政策 - 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1] - 政策提出构建"1+N"托育服务体系 [1] 行业趋势 - 托育市场集中度正加速提升 [1] - 头部企业通过自建与并购扩张 [1] - 中小机构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1] 资金流向 - 7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515.22万元 [2] - 净流出金额占流通市值0.36% [2]
实探广州普惠托育园:定价低托位爆满,公建民营发展仍有挑战
南方都市报· 2025-07-23 22:46
政策与模式 -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普惠、多元、优质的托育服务 [1] - 广州越秀区18个街道普惠托育园已全部开园,采用"公建民营"模式,整合既有物业突破场地紧张难题 [1][6] - "公建民营"模式降低租金成本,普惠托位定价降至市场价的50%至80% [8] 运营现状 - 多个普惠托育园托位"爆满",光塔街道普惠托育园64个托位半年内满员,乳儿班需求旺盛 [2][4] - 洪桥街普惠托育园45个托位供不应求,排队入园需等到年底 [2] - 大塘街普惠托育园(大塘街30号园区)在册学生几近满员,文明路97号园区托位使用率近半 [2] - 建设街普惠托育园因周边拆迁暂时搬迁,15个普惠托位爆满,商业托位价格高出1000-2000元 [3][4] 成本与补贴 - 越秀区普惠托育园租金成本大幅降低,政府无偿提供物业或按5元/平方米租赁 [8] - 全日托服务费用:2-3岁幼儿1450-2800元/月,1-2岁幼儿1500-3500元/月,1岁以下3000-4200元/月 [8] - 广州对新建普惠托育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2024年每个托位2000元,2025年降至1500元 [10] - 运营补贴逐年递减,收托婴幼儿总月数按实计算,满15天按1个月计算 [10] 行业挑战 - 托育行业建筑要求标准高,需符合《托儿所 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首层布置困难时托大班人数不超过60人 [6] - 越秀区物业多为既有建筑,改造面临消防、排水等问题,老别墅改造成本更高 [6] - 普惠托育园需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部分补贴逐年递减,行业需思考如何保持服务品质 [10][11] 行业建议 - 普惠托育园应专注服务社区婴幼儿,建立良好口碑,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 [12] - 建议政府支持托育园老师培训学习、职业技能提升,推进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 [11][13] - 社区普惠托育点应根据需求合理布局,避免盲目建设,精选适合办托的载体 [13]
托育产业升级战:一场关于“0-3岁照护权”的再分配
36氪· 2025-07-16 18:37
现状全景 - 我国0-3岁婴幼儿数量超过4000万,每年新增出生人口中约80%为0-3岁托育潜在服务对象 [3] - 全国0-3岁儿童平均入托率仅为4.29%,与OECD国家平均34.5%的水平相比差距显著 [3] - 一线城市高收入家庭子女入托率超过10%,中西部农村地区托育覆盖率不足2% [3] - 上海、深圳等城市入托率接近10%,但普惠资源稀缺,家庭月均托育支出在1500元至3500元之间 [3] - 托育支出占家庭收入比重超过14%,低收入群体这一比例可达27% [3] - 24个月以下婴幼儿入托率显著偏低,服务体系在"照护"阶段存在明显短板 [3] 结构失衡 - 托育机构服务模式分为家庭式、社区式、企业式、机构式四类,但良莠不齐 [4] - 家庭式托育灵活但安全隐患大,社区式托育价格亲民但服务能力有限 [4] - 企业式托育具备公益属性但依赖企业投入,机构式托育专业但价格偏高 [4] - 托育服务处于多部门管理、标准不统一局面,行业准入门槛低、退出机制不健全 [4] - 专业照护人员短缺,从业人员待遇偏低、流动性大 [5] - 全国设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有限,师资力量薄弱 [5] 地方实践 - 四川涪城区英堡贝托育园引入心理评估与行为干预机制,提供个性化教育方案 [6] - 游仙区妇幼保健院推动"医育结合"托育服务,形成"诊—育"一体照护体系 [6] - 成都市推行"1+N"社区托育模式,示范性机构带动社区嵌入式网点联动发展 [6] - 广州将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城市更新项目,打造"托育点+老年照护+便民服务"综合社区运营 [7] 国际镜鉴 - 日本"保育所""幼稚园""儿童园"构成0-6岁全龄段托育教育体系,按家庭收入分档收费 [8] - 美国约一半家庭居住在托育服务严重不足区域,导致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 [8] 出路与建议 - 将0-3岁婴幼儿照护纳入公共服务范畴,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托育网络 [9] - 扩大"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建立托育人员等级认定体系 [9] -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托育服务供给,推动PPP模式落地 [9] - 支持课程研发、感统训练、医育结合等创新探索,推动"照护+教育+健康管理"一体化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