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开采
搜索文档
“国铀一号”产出第一桶铀
四川日报· 2025-07-13 06:39
项目概况 -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天然铀产能基地 [1] - 项目于2024年7月12日开工建设,一年内即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创国内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新速度 [1] - 第一桶铀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铀资源开发正式迈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的新阶段 [1] 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 项目引领我国铀资源开发产业模式全面升级,实现铀矿开采的可预测、可控制 [1][2] - 作为我国第三代铀矿采冶技术体系的重大实践成果,成功打造新一代智慧矿山标杆 [2] - 通过采矿全流程数字化与智能化分析,提升开采效率 [2] 资源分布与战略意义 - 我国铀矿开发重心从南方火山岩型、花岗岩型铀矿转向北方砂岩型铀矿 [2] - 鄂尔多斯盆地已成为我国最大铀资源基地,2023年十大铀矿找矿成果主要集中于此 [2] - 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总规模居世界第一,"国铀一号"技术将全面推广至北方盆地铀资源开发 [2] 未来规划 - 技术将加速推广,支撑建成一批新的铀矿大基地,全面保障核能发展对铀资源的需求 [2]
把“呆矿”变成“宝藏” 我国天然铀生产迎来新突破
央视网· 2025-07-12 19:28
项目概况 - 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生产下线"第一桶铀" [1] - 项目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 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的天然铀生产基地 [4] - 标志着我国天然铀生产取得突破 将有力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的自主可控 [1] 技术特点 - 采用地浸采铀技术 颠覆传统矿山井下开采模式 无需将矿石提升到地表处理 [3] - 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氧气溶于水注入含矿层 与铀发生反应后抽取含铀溶液进行提取 [3] - 一个中等规模铀矿山每年可利用消耗3万吨二氧化碳 具有成本低和环保优势 [3] 产业影响 - 项目从全面建设阶段迈入试生产阶段 盘活北方盆地数十万吨复杂砂岩型铀资源 [4] - 实现天然铀产业"五大革新":资源利用突破 安全水平提高 产能规模扩大 生产功效提升 绿色智能化 [6] - 技术将在北方盆地多个产能项目应用 加快北方千吨级铀矿大基地建设 [6] 战略意义 - 提升我国在铀资源开发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4] - 满足国内核电发展需求 增强天然铀保障能力 [6] - 将"呆矿"变成"宝藏" 生产更多天然铀 [4]
天然铀生产重大突破!中核集团宣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16:24
天然铀产能突破 - 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生产下线"第一桶铀" 标志着天然铀生产取得重大突破 [1] - 该项目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 具有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特点 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的天然铀生产基地 [2] 技术革新与优势 - 采用地浸采铀技术颠覆传统矿山井下开采模式 无需将矿石提升到地表处理 [4] - 通过二氧化碳和氧气溶于水注入含矿层 与铀发生反应后抽取含铀溶液进行提取回收 每年可消耗3万吨二氧化碳 [4] - 实现天然铀产业"五大革新":资源利用突破、安全水平提高、产能规模扩大、生产功效提升、更加绿色智能 [4] 资源开发与产业影响 - 盘活北方盆地数十万吨复杂砂岩型铀资源 将"呆矿"变成"宝藏" [4] - 技术将在北方盆地多个产能项目中应用 加快北方千吨级铀矿大基地建设 [4] - 提升我国天然铀保障能力 满足国内核电发展需求 [4]
中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16:17
项目概况 -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于2024年7月12日开工建设并顺利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 [1] - 该项目是中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天然铀产能基地 [1] 技术突破 - 采用第三代铀矿采冶技术体系,构建"绿色环保、远程管控、智能分析、高质高效"现代化生产要素 [2] - 突破厚含矿含水层强还原矿体、低品位高渗透矿床等砂岩铀矿地浸开采核心技术难题 [2] - "数字建井"技术使铀浸出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一倍以上 [2] - 首创"数字原地浸出可视化高效采铀"体系,颠覆国内传统地浸模式 [2] - "定向"成井工艺实现地下铀矿物精准浸出,显著提高资源回收率 [2] 资源分布 - 中国铀矿开发重心从南方火山岩型/花岗岩型铀矿转向北方砂岩型铀矿 [2] - 2023年十大铀矿找矿成果预测超280万吨铀资源,主要集中于北方砂岩型铀矿 [2] - 鄂尔多斯盆地已成为中国最大铀资源基地 [2] 战略规划 - 技术将推广至松辽、二连、鄂尔多斯、伊犁等北方盆地铀资源开发 [3] - 计划支撑建成一批新铀矿大基地 [3] - 未来技术将输出至全球铀矿山,保障国际核电发展 [3] 行业地位 - 中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总规模居世界第一 [3]
突破!我国最大天然铀基地投产
上海证券报· 2025-07-12 15:19
项目概况 -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天然铀产能基地 具有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特点 [1] - 项目于2024年7月12日开工建设 一年时间即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 创国内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新速度 [1] - 作为我国核地矿事业70年来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 第一桶铀下线标志着我国铀资源开发正式迈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的新时代 [1] 技术特点 - 项目是我国第三代铀矿采冶技术体系的重大实践成果 构建了以"绿色环保、远程管控、智能分析、高质高效"为核心的现代化铀矿山生产要素 [1] - 通过采矿全流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分析 实现了铀矿开采的可预测、可控制 打造了新一代的智慧矿山标杆 [1] 资源分布 - 以往我国铀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南方火山岩型、花岗岩型铀矿 近二十年来北方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2] - 2023年我国发布十大铀矿找矿成果 预测超过280万吨铀资源 主要集中于北方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已成为我国最大铀资源基地 [2] 战略意义 - 项目建成后将为国家能源安全与核工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同时大幅提升我国天然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 - "国铀一号"技术将全面应用、加速推广到松辽、二连、鄂尔多斯、伊犁等北方盆地铀资源开发 支撑建成一批新的铀矿大基地 [2] - 未来该技术将走出国门 推广到世界铀矿山 保障全球核电安全有序发展 [2] 行业背景 - 全球核能迎来全面复兴 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总规模居世界第一 [2]
中核集团宣布重大突破
财联社· 2025-07-12 13:47
天然铀产能突破 - 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生产下线"第一桶铀" [1] - 该项目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 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的天然铀生产基地 [1] - 项目具有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特点 [1] 行业影响 - 标志着我国天然铀生产取得突破 将有力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的自主可控 [1] - "第一桶铀"的成功生产下线提升了我国在铀资源开发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1]
中广核矿业股价重启上行 近年来产量稳步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7-12 08:23
铀价与市场动态 - 受全球核能政策力度增强影响,铀价持续修复,中广核矿业股价从4月9日低点1.19港元上涨至7月11日的2.32港元,涨幅接近95% [1] - 天然铀实物投资基金SPUT修订协议,Canaccord将以17.25美元/单位购买1160万单位信托份额,募集2亿美元用于铀采购,可购买1012吨铀,融资规模为原计划两倍 [1] - Numerco现货价格受SPUT融资消息影响显著上涨 [1] 全球核能政策动向 - 美国核电政策大幅转向,特朗普签署四项行政命令,包括加速反应堆测试、允许联邦土地建造核反应堆、改革核管理委员会(NRC)、推动铀矿开采与浓缩能力提升 [2] - 德国、比利时、日本等多国近期对核电发展持积极态度,推动全球核电远期需求增长 [2] - 铀矿重启困难叠加小型生产商供应缺口,天然铀供需偏紧格局进一步强化 [2] 中广核矿业业务动态 - 公司与中广核铀业签署新销售框架协议,基准价格从61.78美元/磅上调至94.22美元/磅U3O8,年度递增系数由3.5%调至4.1%,现货价占比由60%提升至70% [2] - 上半年中广核国际销售公司天然铀销售成本为68-74美元/磅U3O8,合同售价为58-61美元/磅U3O8,毛利受会计记账方式(加权平均成本法)负面影响 [3] - 公司采用两端锁定贸易模式,业务端利润稳定,哈萨克斯坦四座铀矿销售经营保持稳定 [3] 机构观点 - 中金公司指出新销售框架协议基价超预期,现货价格比例提升使定价机制更具弹性,铀矿权益有望逐步增长 [3] - 民生证券认为公司受益于铀价上行及销售定价机制调整,业绩与估值有望形成共振 [3]
从农产品贸易到文明共鸣,纳米比亚前总统姆本巴解码中纳经贸新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7-08 14:51
中纳经贸合作亮点 - 农业和采矿业是中纳经贸合作的两大核心领域 [1][3][4] - 纳米比亚自2015年起成为首个获准对华出口牛肉的非洲国家 2024年9月海关总署新增允许绵羊及山羊肉进口 [3] - 畜牧业占该国农牧业总收入50%以上 肉牛养殖采用自然放养模式 产品受欧盟和南非市场青睐 [3] 农业合作细节 - 纳米比亚国土辽阔 养殖大量肉牛、绵羊和山羊 中国市场的开放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机会 [3] - 中国对纳米比亚农产品进口持友好态度 准入谈判效率较高 下一步计划推动葡萄对华出口 [3] - 纳米比亚葡萄收获季(11月至次年1月)与中国错开 亚热带沙漠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大)造就高糖分葡萄 目前主要出口欧美市场 [3] 采矿业合作现状 - 采矿业为纳米比亚支柱产业 2023年贡献GDP达14.4% [4] - 该国铀储量28万吨 占全球11%以上 为全球第三大铀生产国 [4] - 中国企业在当地矿产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4] 双边关系历史背景 - 纳米比亚在上世纪60年代独立斗争期间获得中国支持 两国关系渊源深厚 [1][5] - 姆本巴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多次访华 曾以总统身份参加2023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5]
中美印铀矿年产量对比哪家强:印400吨,美317吨,中国产量有多少
搜狐财经· 2025-07-01 16:01
全球铀矿供需格局 - 核电站是全球电力重要组成部分,铀矿作为主要原材料需求可观,中美印三国作为人口大国对铀矿需求显著[1] - 美国核电站供应全球30%核能电力,但2024年本土铀矿产量仅317吨,年消耗量达1.9万吨,98%依赖进口[4] - 印度铀矿年产量400吨,中国突破1800吨占全球7%[1][17] 美国铀矿产业困境 - 美国铀工业体系因政府撤资瓦解,全美仅存一家浓缩厂,27%浓缩铀依赖俄罗斯进口[4] - 规划铀矿项目满负荷运转后产能仍不足需求量35%,新建核反应堆面临原料短缺[4] - 经济可采铀储量仅占全球0.8%,怀俄明州和新墨西哥州项目因环保争议搁置[8] - 铀矿工人平均年龄57岁,关键技术人才断层严重[8] 印度铀矿生产问题 - 印度铀矿平均品位仅0.047%,需处理2.1万吨矿石提取1吨铀,采选技术回收率不足60%[10] - 账面产量400吨实际有效供给仅240吨,缺口依赖俄罗斯每年600吨折扣铀填补[10] - 75%矿区未配置放射性废水处理系统,地下水铀浓度超标47倍[13] - 2011年安德拉邦铀矿储量从17.5万吨神秘缩水至8.5万吨,数据透明度受质疑[13] 中国铀矿技术突破 - 中国通过地浸采铀技术将可采品位门槛从0.03%降至0.01%,新疆呆矿变战略储备[19] - 2016年自主知识产权地浸技术应用,建成千吨级生产基地,5G远程控制和AI算法提升效率[21] - 地浸技术节水90%、能耗降75%,蒙其古尔矿区开发七年后植被覆盖率反增12%[24] 中国铀资源战略布局 - 全国查明铀资源储量跃升至30万吨,新疆内蒙古砂岩型铀矿占比超60%[21] - 控股纳米比亚罗辛铀矿年获取2800吨优质铀,哈萨克斯坦对华铀出口占比从18%升至37%[21][24] - 地浸技术成为国际合作敲门砖,乌兹别克斯坦、蒙古等国主动寻求合作[24] 全球铀矿发展趋势 - 世界核协会预测2040年全球铀需求将翻倍,铀资源战略地位堪比石油[26] - 能源安全依赖科技创新长期投入和绿色发展践行[26]
中广核矿业(01164):首次覆盖报告:稀缺铀业龙头,双击时刻即将到来
民生证券· 2025-06-24 21: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中广核矿业,给予“推荐”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核电拐点已至,长期需求高增,铀价景气上行,中广核矿业作为稀缺铀业龙头,受益铀价上行及销售定价机制调整,业绩估值有望共振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天然铀行业:全球核电拐点已至,长期需求高增,铀价景气上行 1.1 需求端:全球核电重回增长通道,天然铀需求加速提升 - 全球降碳、人工智能发展、SMR 技术驱动核电增长,核电具有清洁、低耗、高效等优势,全球降碳背景下发展大势所趋,能提升供电稳定性、保障能源安全,人工智能高算力催生稳定电力需求,SMR 技术重塑核电经济性与应用场景 [10][11][17] - 全球核电拐点已至,天然铀需求加速提升,全球核电重回增长通道,发展中国家为增量主力,中国核电发展加速,贡献中长期核心增量,金融机构增持实物铀,不可赎回机制形成二次需求 [19][23][29] 1.2 供给端:一次供给缺口扩大且较为刚性,二次供给趋势向下 - 一次供给紧张格局持续,供需地区错配加剧供应风险,全球铀资源储量丰富但地域分布不均,产量近年有所恢复且集中度较高,2025 - 2030 年天然铀一次供给增加 1.53 万吨,2030 年后衰减加速,勘探开发支出低迷,供需空间错配加剧供应风险 [30][36][38] - 二次供给中流动库存、离心机欠料运行供给减少,乏燃料循环短期难以放量,商业库存持有方惜售,可流动库存减少,美国对俄罗斯低浓度铀禁运迫使离心机由欠料运行转为过料运行,二次供给变为二次需求,乏燃料循环短期难以放量 [44][47][48] 1.3 供需平衡及价格判断:供需缺口持续,铀价长牛可期 - 中期视角(2025 - 2030 年)紧平衡持续,二级供给加速消耗,供给端提产、复产及新建产能不及预期,需求端天然铀需求增长,期间一次供需缺口处于 8% - 15%区间 [49][51] - 长期视角(2030 年以后)需求高速增长,供给侧低成本资源枯竭、高成本资源需高铀价激励,铀价长牛可期,需求端高速增长,供给侧低成本资源减少,二次供给基本消耗完毕,供给刚性及国际贸易不确定性支撑铀价中枢上移 [52] 2 中广核矿业:稀缺铀业龙头,双击时刻即将到来 2.1 公司简介:背靠中广核集团,东亚天然铀贸易龙头 - 中广核矿业背靠中广核集团,主营天然铀资源开发与贸易,是东亚唯一纯铀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铀业发展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广核集团 [54][57] - 公司参股 4 座哈萨克铀矿,铀矿投资收益贡献主要利润,自产贸易和国际贸易并行,原持有 Fission 公司股权,换股后持有 Paladin 公司 2.61%股权,Paladin 铀矿资源量全球第三,待开发项目丰富 [60][63][66] 2.2 财务分析:矿山投资收益强势上涨,实质盈利高增 - 贸易收入近年持续增长,毛利率因价差收窄呈下滑趋势,公司营业收入基本全部由贸易业务贡献,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86.24 亿港元,贸易业务毛利率 - 0.77% [75][77] - 投资收益强势上涨,2024 年所得税费用和终止经营损失影响利润释放,归母净利润主要由权益性投资收益贡献,2024 年投资收益同比增长 67.71%至 10.16 亿港元,若剔除非经因素,净利润约 6.4 亿港元,同比增长 29% [79] - 资产结构稳健,期间费用管控良好,2019 - 2021 年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2022 - 2023 年下降,截至 2024 年末为 49.99%,2018 - 2024 年公司期间费率由 5.1%降至 2.2% [83] 2.3 分红:分红比例提升,开启中期分配 - 2024 年每股派发 0.7 港仙,分红比例 22%,公司 2006 年首次年度分红,2016 年起分红比例维持 20%以上,2021 - 2023 年暂停派发,2024 年首次实行中期分红 [85] 3 资源板块:矿山产量平稳,低成本造就核心优势 3.1 参股矿山产量平稳,湖山铀矿注入可期 - 公司总权益资源量 2.4 万吨铀,权益储量 1.9 万吨铀,权益产能 1899 吨铀,近年产量提升,目标产量完成率保持 95%以上,预计 2025 年生产平稳 [88][90] - 控股股东湖山铀矿存在注入可能,其资源量约 29.3 万吨 U3O8,设计年产量约 5770tU,目前公司国际销售公司与湖山铀矿订有买卖协议但体量较小 [96] - 奥公司所得税率及预提股息税率较高,后续或有下调可能,当前奥公司执行 25%英国企业所得税与 15%预提股息税,公司自 2021 年完成奥公司股权收购即将满三年,或满足哈国 10%预提股息税条件 [97] 3.2 生产成本有所抬升,成本曲线左侧造就充足盈利空间 - 原材料及 MET 税抬高生产成本,奥公司受硫酸价格成本波动较大,2024 年综合单位生产成本达到 24 美元/磅,同比上涨 20% [98] - 2025 年硫酸价格或继续上涨,2027 年供应紧缺或有所缓解,2025 年哈国硫酸紧缺问题或依然存在,矿山成本承压,2027 年哈国硫酸供应紧缺或有所缓解 [101] - 2025 年 MET 税率由 6%上调至 9%,2026 年谢、奥公司税率有望下降,2026 年谢、伊、中、扎矿年产量所对应的基础税率分别为 4%/4%/9%/4%,较 2025 年显著降低 [102] - 谢、奥公司成本管控较好增幅有限,持续受益低成本造就的充足盈利空间,MET 税率上调有望支撑铀价,公司在哈铀矿成本处于全球矿商成本前 1/4 梯队,预计 2025 年整体增幅有限,MET 税率上调有望对铀价形成支撑 [105][106] 4 贸易板块:自产贸易售价提升,业绩有望加速上行 4.1 自产贸易:新协议充分受益铀价上行,助力业绩释放 - 贸易收入规模持续增长,毛利率受价差收窄影响有所下滑,公司自产贸易包销量近年平稳在 1300tU 左右,2026 - 2028 年包销量将达到 1438/1617/1598tU,业务毛利率整体呈逐年下滑趋势 [110] - 2026 - 2028 年新签订销售框架协议中,基准价格从 61.78 上调至 94.22 美元/磅 U3O8,年度递增系数由 3.5%上调至 4.1%,现货价占比由 60%上调至 70%,业绩弹性进一步增强,2026 年起,公司有望受益新定价机制实现业绩的加速上行 [3] 4.2 国际贸易:攻守兼备,价差有望改善 - 公司国际贸易业务大部分采销两端同时锁定,赚取稳定价差,同时保留部分未锁定业务以通过铀价上涨获利,2022 年以来,国际贸易价差由于采购成本与合同售价间存在时间错配有所收窄,伴随前期低价订单逐步执行完毕,已签订尚未交付的销售合同售价已大幅抬升,负债及业务结构优化下价差有望改善 [3] 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5.1 盈利预测假设与业务拆分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5.39/9.94/12.09 亿港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07/0.13/0.16 港元/股 [4] 5.2 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对应 2025 年 6 月 23 日 PE 为 32/17/14 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