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融资规模同比降40%,消金行业金融债发行放缓
搜狐财经· 2025-07-05 17:21
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变化 - 2025年上半年7家消费金融公司合计发行121亿元金融债券 较去年同期减少80亿元 同比下降40% [2][3] - 去年同期6家机构发行超200亿元金融债券 今年发行节奏明显放缓 [5] - 2021年仅2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 2021年10月至2023年11月发行停滞 去年重新开闸 [5] 发行机构与债券特征 - 中银消费金融年内两次发债 6月发行15亿元 海尔消费金融发行10亿元3年期债券利率2.2% 中邮消费金融发行15亿元3年期债券 [3] - 杭银消费金融 中银消金 马上消费上半年均发行两次金融债 债券期限多为3年 票面利率2%-3% 1年期利率低于2% [3] - 当前部分1年期金融债利率低至1.69% 3年期金融债利率普遍降至2%以下 此前利率在3%及以上 [4] 融资环境与行业趋势 - 消费金融行业融资方式多元化 包括金融债 ABS 银团贷款 二级资本债等 利率大多低于3% 少数3.5%-5% [7] - 头部机构完成全国首笔6.15亿元数字人民币银团贷款 腰部机构募集9亿元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 [6] - 监管政策简化债券发行审批 取消非资本类债券事前审批 明确资本类债券储架发行机制 [7] 发行量下降原因分析 - 招联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两家发债大户缺席 两家公司处于缩量阶段 [5] - 2024年金融债业务基数显著增大 今年基数相对较小 消费需求疲软影响举债意愿 [5] - 机构融资渠道多元化 减少对传统发债依赖 部分机构因不良率攀升转向谨慎融资 [5][6] 融资渠道比较与创新 - ABS与金融债操作流程繁琐 股东资金受限于实力 同业拆借准入门槛高 银团贷款突破单一银行授信上限 [8] - 3年期金融债可优化负债结构 提高长周期贷款投放能力 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3] - 行业探索公开上市融资可能性 注册资本不足10亿元机构需优先推动股东增资 [8]
海尔消金再发15亿元ABS,利率创行业年度新低
国际金融报· 2025-07-04 22:31
消费金融行业融资动态 - 消费金融行业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小额分散的优质资产受投资者青睐 [1] - 2025年多家消金公司通过金融债或ABS融资,呈现发债频次提升、融资利率下行、融资方式多样化特点 [1] - 监管政策持续为消金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提供支持,例如2025年6月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明确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和推动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 [2] 海尔消费金融融资情况 - 海尔消金发行2025年第二期够花ABS规模15亿元,优先A档票面利率1.80%创行业年度新低 [1] - 2025年第一期够花ABS规模15亿元,优先A档利率2.03%(规模10.65亿元占比71%),优先B档利率2.17%(规模1.2亿元占比8%),次级档规模3.5亿元占比21% [1] - 自2023年首次发行ABS以来累计发行7期够花ABS,募集总额近112亿元,另发行25亿元金融债和9亿元ESG挂钩银团贷款 [1] 行业融资驱动因素 - 消金公司规模扩大需要充足资金支撑可持续发展,发债可优化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并降低流动性风险 [2] - 中长期资金为业务拓展提供稳定支撑,符合公司自身发展需求 [2]
消费金融公司融资热潮:资金“护城河”构建与行业分化加剧
搜狐财经· 2025-07-04 16:23
海尔消金ABS发行 - 海尔消金成功发行2025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ABS,规模达15亿元,优先A档票面利率1.80%,创行业年度新低 [2] - 2025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发债频率提高,融资利率下降,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化特征,包括马上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等机构相继发行金融债及ABS [2] 多元融资驱动因素 - 政策松绑:2023年10月《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简化债券发行审批程序,取消非资本类债券审批,改为事后报告制,明确资本类债券储架发行机制 [3] - 2025年6月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推动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增量扩面 [3] - 自身发展需求: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发债获取中长期资金,优化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降低流动性风险,为业务拓展提供稳定支撑 [3] 海尔消金融资体系 - 形成"短中长"结合的资金供给体系,本期ABS是自2023年首次落地后第7期发行,募集总额近112亿元 [4] - 累计发行25亿元金融债及9亿元ESG挂钩银团贷款,将融资能力、科技实力与场景金融深度融合 [4] 行业融资能力分化 -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多元化融资方式构建资金优势,如马上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等机构持续发行金融债与ABS [5] - 融资利率持续下行,市场对优质消费金融资产认可度提升,头部机构凭借低成本资金在业务拓展和风险定价中占据主动 [5] - 中小机构融资渠道有限,面临更高资金成本压力,市场竞争地位相对不利 [5] 风控能力分化 - 头部机构通过科技赋能、场景深耕构建风控"护城河",中小机构面临转型阵痛 [6] - 2025年初以来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如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不良资产总额超百亿元,其中河北幸福消费金融转让18.34亿元不良资产 [6] - 自主风控建设需覆盖全业务场景,包括反欺诈识别、授信准入、贷中监测等核心环节,并借助科技提升智能化水平 [7]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行业竞争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与风控较量,头部机构依托融资多元化与科技手段构建优势 [7] - 监管政策优化提供发展空间,但企业生存取决于资金获取效率与资产质量控制能力,行业分化本质是资源配置效率差异 [7]
杜慧接任蒙商消金董事长,原为蒙商银行CIO
搜狐财经· 2025-07-04 13:18
履历显示,杜慧先后在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信息调研处、信息科技处、个人金融部、电子银行部、信息 科技与网络金融部、信息科技部工作;曾任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信息科技与网络金融部总经理、信息科 技部总经理。 2023年12月获批担任蒙商银行首席信息官。另外,其已于今年2月份获批担任蒙商消金董事任职。 蒙商消金前身为包银消费金融,成立于2016年12月,开业之时董事长为刘鑫。 2021年3月,包银消金更名为现在的蒙商消金,尹志成成为公司法人,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近日,蒙商消金召开董事会,选举杜慧为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其任职资格于2025年6月18日获得国家 金融监管总局内蒙古监管局核准。 同时新的董事会成员也进行了更新,包括杜慧、马建兵、李超然、杜鹏、平云旺、张丽新。 其中,马建兵和杜鹏的董事任职资格分别于2025年3月10日和2025年6月18日获得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内蒙 古监管局核准 至此,杜慧接任尹志成成为蒙商消金第三任董事长。 业绩方面,截至2024年末,蒙商消金总资产76.4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63%;2024 年累计放款144.74 亿元。 2024年,蒙商消金实现营业收入6.08亿元,同比增长11. ...
宜享花智能风控,破解小微企业与个人消费融资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7-04 12:55
中国经济转型与消费市场潜力 - 2024年中国商品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已与美国持平 但服务消费占比仅为18% 远低于发达国家40%以上的水平 显示巨大潜力空间 [1]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围绕增强消费能力 扩大金融供给等六大维度推出19项具体举措 聚焦商品 服务 新型消费三大领域 [1] 金融科技赋能消费金融 - 公司通过人工智能精准风控 大数据动态建模等数字化手段 优化信贷审批 资金匹配及贷后管理全流程服务 [2] - 平台重点加强对小微企业的经营性贷款支持 同时创新推出场景化消费金融产品 满足居民家电置换 教育医疗等消费升级需求 [2] - 智能营销平台每日批量执行任务1700余个 智能覆盖达970万人次 运用RTA技术实现多场景精准获客 [2] 技术体系与行业认可 - 自主研发"Hawkeye反欺诈系统"实现全流程风险防控 "谛听·智能决策平台"运用AI优化信贷决策效率 AI客服日均处理数万次咨询 [3] - 荣获信通院"金信通"卓越案例奖 并作为华为鸿蒙生态伙伴参与HarmonyOS NEXT应用发布 [3] 政企合作与区域赋能 - 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为金融科技和AI结合创新发展深度赋能 [5] - 与广西北海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 共同建设金融科技平台 支持地方产业发展 [6]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 深化与ERP SaaS生态伙伴合作 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 为零售 制造 餐饮等行业数十万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6] - 动态风控体系每年完成150次策略升级 配备44种授信策略和50种决策流程 实现全周期风险管理 [6] 消费者权益保护 - 建立六大消保评审维度和专项检查机制 对业务部门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年度报告显示事前评审防火墙成效显著 [7] 智能客服与未来规划 - 累计提供智能客服超490万次 日均咨询2.6万次 智能分流率52% [9] - 将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应用 以智能风控和场景服务为核心 优化小微企业与个人消费者金融服务体验 [9]
持牌消金转型深水区:上半年19家消费金融公司高管调整
中国经营报· 2025-07-03 21:02
消费金融行业高管变动与战略转型 - 2023年、2024年消费金融公司核心职位变动分别为16次、17次,2025年7月年内变动已达23次,涉及19家机构 [1] - 高管变动反映机构战略方向调整,预示行业进入转型深水区探索破局路径 [1] - 中银消金新任副总经理牛晓峰拥有中国银行总行金融科技创新经验,体现公司对数字化转型的侧重 [2] 线上化转型与业务结构变化 - 中银消金线上贷款余额占比从2022年末52.24%提升至2024年末72.84%,线下贷款余额从296.41亿元缩减至269.88亿元 [3] - 房抵贷业务占比从核心产品缩量至不足总贷款余额40%,体现战略重心转移 [3] - 尚诚消金线上业务达183.26亿元,占总贷款余额78.65%,同比增长31.88% [3] 行业业绩压力与转型驱动 - 中银消金2024年营收71.62亿元(同比降8.85%),净利润0.45亿元(同比降91.62%),反映行业普遍面临增长瓶颈 [4] - 行业从"牌照红利期"进入"能力竞争期",需强化场景整合、风控能力和客群基础以应对线上流量成本高企 [4] - 政策层面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和《金融支持提振消费指导意见》,鼓励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并优化线上流程 [5] 未来发展方向与市场机遇 - 消费金融公司需加强与商业银行、互联网平台合作,通过资源整合降低风控成本并精准触达客群 [6] - 我国服务消费占GDP比重仅18%(发达国家超40%),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将释放新型消费需求潜力 [6] -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消费信贷产品因场景丰富、支付便捷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工具 [7]
20万条投诉撕开遮羞布:最赚钱的蚂蚁消金,为何管不住坏账与暴力催收
搜狐财经· 2025-07-03 13:53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达152.13亿元,归母净利润30.51亿元,成为行业最赚钱公司 [2] - 资产规模达3137.51亿元,稳居行业之首 [2] - 归母净利润波动剧烈:2021年净亏损11.7亿元,2022年盈利8.41亿元,2023年降至1.52亿元,2024年爆发增长 [2] 坏账问题 - 2024年三次转让不良资产未偿本息总额约17.78亿元,涉及借款人近20万户 [3] - 2025年上半年挂牌转让两期不良资产未偿本息分别约5.81亿元和6.03亿元,前5个月合计转让11.84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的66% [3] - 不良资产客户主要来自三四线城市,平均年龄38岁,逾期超1000天的贷款占比较高 [3] 合规风险 - 因公司治理不完善、风控独立性不足等问题被罚款140万元,信贷风险管理部成员被警告 [4]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投诉量近20万条,涉及暴力催收、骚扰亲友、泄露个人信息等 [4] - 委外催收存在不联系本人直接联系单位、冒充法院调查、使用恶劣语言等行为 [4] 技术应用与风控 - 推出"小红花"智能风控系统,通过AI动态监测借款人行为实现额度实时管理 [5] - 花呗推出额度互动功能"小红花",用户可提交证明材料申请提额 [5] - 技术手段未能有效解决坏账和合规问题,风险管理体系存在不足 [5] 行业对比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反超招联消金,但发展稳定性和合规性仍有差距 [6] - 招联消金在风险管理和合规运营方面经验更丰富,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体系 [6] - 蚂蚁消金需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建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6] 发展挑战 - 面临坏账攀升、违规催收、合规风险等问题,威胁公司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6] - 需强化自营催收、贷前分层定价、技术赋能,打破"高增长、高不良、强催收"循环 [6]
消费金融公司“补血”潮将至 监管新规下的大洗牌与战略突围
经济观察网· 2025-07-02 18:27
行业增资动态 - 湖北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10.058亿元增至13.589亿元,湖北银行股权比例从31.91%提升至49.61%,其他股东股权比例均下降 [2] - 2024年4月实施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要求注册资本实缴货币必须达到10亿元及以上,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不得低于50% [2] - 2024年中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7亿元增至10亿元,宁银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等多家公司已完成增资,但北银消费金融(8.5亿元)、幸福消费金融(6.37亿元)等仍未达标 [3][5] 增资驱动因素 - 行业面临获客成本上升、不良资产规模扩大等挑战,增资可提升业务规模拓展能力及风险抵御能力 [4] - 注册资本不足限制市场份额争夺、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如湖北消费金融通过增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并增强湖北银行话语权 [4][5] - 业内预测未达标公司将加速增资,行业分化加剧,头部机构通过资本补充计划突破发展瓶颈 [5] 融资渠道分化 - 头部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债、ABS、银团贷款等低成本融资,如马上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2025年密集发行金融债与ABS [6] - 海尔消费金融发行第7期ABS总规模15亿元,累计发行112亿元ABS、25亿元金融债及9亿元ESG银团贷款 [7] - 招联消费金融获批150亿元金融债额度,2024年发行6期共114亿元金融债,利率1.99%-2.55%,多倍认购显示市场认可 [8] 科技与场景布局 - 招联消费金融推出开源大模型"招联智鹿",信贷审批效率提升40%,人工干预率低于15%,APP 7.0版本实现智能推荐与AI客服升级 [9][10] - 马上消费金融发布"天镜"大模型3.0,聚焦民生信贷、群体智能应用及生态融合,探索直播电商等场景服务 [10] - 海尔消费金融累计投入20亿元金融科技,获71项软件著作权,通过B2B2C模式链接1.1万家商户,覆盖家电等场景 [11] 行业格局分化 - 头部机构形成资本、科技与场景"三角支撑",如中邮消费金融构建"邮远见"大模型应用体系,中小机构如幸福消费金融因技术不足挂牌转让1.83亿元不良资产 [12] - 监管趋严与市场竞争加速行业整合,资源向头部集中趋势明显 [12]
捷信消金正式变身京东消金,未来将在四方面重点发力
快讯· 2025-07-02 17:46
公司战略转型 - 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正式取代捷信消金,并在天津经开区举办启幕活动 [1] - 公司将依托京东集团现有平台资源和运营模式,加快拓展消费金融业务布局,提升市场份额 [1] 业务发展重点 - 坚持高质量发展,聚焦消费金融业务拓展 [1] - 协同天津经开区消费提振计划及天津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作 [1] - 构建与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生态,深化本地合作并拓展全国市场渠道 [1] - 加强区域产业链协同,完善京东集团在经开区的产业链布局 [1]
这项新规今起实施!预计每年可节省约11亿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7-01 21:26
征信服务新收费标准 - 自2025年7月1日起,商业银行等机构查询企业信用报告基准服务费标准由每份20元降低至9元,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基准服务费标准由每份2元降低至1元 [1] - 实际收费标准根据用户机构向征信系统提供的数据量和查询量计算确定,数据查询量适用超额累退计算方法 [1] - 新标准执行后,每年可为用户累计节省成本支出约11亿元 [1] 优惠收费标准 - 农村商业银行等11类金融机构查询企业信用报告收费标准每份4.5元,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收费标准每份0.5元 [1] - 同一用户30天内多次查询同一企业信用报告的,按查询1份企业信用报告收费 [1] - 1天内多次查询同一个人信用报告的,按查询1次个人信用报告收费 [1] 个人征信查询收费调整 - 个人通过互联网查询自身信用报告免费,通过柜台查询每年前两次免费,自第三次起每次收费标准由10元降至5元 [2] - 不得另行收取纸张费、打印费等其它费用 [2] 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收费调整 - 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收费标准由每件每年30元降低至15元 [2] - 变更登记、异议登记收费标准由每件每次10元降低至5元,查询登记信息免费 [2] 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 降低征信成本可以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信贷成本,从而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下降 [2] - 对发展消费金融的机构来说,由于笔数多、金额小,征信成本较高,此次降幅明显是一大利好 [2] - 对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农商行、消费金融公司等)实行优惠收费,进一步减轻其成本压力 [2]